“只是,村里的人都习惯了把祖宗们葬在一起,也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能够死后也不分离。”
“所以,就干脆与大队部这边沟通,以重修宗祠为代价,把宗祠后面的这座小山,分出来了一部分做为我们两姓人的新墓地。”
“为了这事,听说村里两姓的族老努力了很久才能落实。”
“那,林村也是属于新民大队的?”安松雨略带两分迟疑的问着。
安建宁微微摇了摇头:“江村跟林村别看相临,实际上完全没有关系。”
看着安松雨几人瞬间瞪大的眼,安建宁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两分。
可不等她说话,安建佳就先一步开了口:
“也就是因为这一次拆迁,才让两个村子好似一起绑定了一般。”
“实际上,江村跟林村是直接隶属于两个大队。”
“他们林村,叫做新桥大队。”
“是容地边缘,最临近的村子之一。”
“但林村,却是整个新桥大队距离容地最远的一个村子。”
“现如今全拆迁了之后,新桥大队也就不再存在了。”
“至于我们江村,则是属于新民大队。”
“整个新民大队有九个社员小组组成。”
“我们江村是最靠近容地的,应该叫做新民一社。”
“与新桥大队相反,我们新民一社,算是全新民大队最先拆迁的村子。”
“也是现如今唯一拆迁的村子。”
“所以现在,我们就是在新民大队里?”安松雨往宗祠外面望去。
他们刚才一路过来时,也确实看到过不少陌生人。
他们看向一行人的目光,那份羡慕都快流出来了。
可最近这样的目光安松雨看多了,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安建佳点了点头:“我们安姓以及江姓,在新民大队其实都是大姓。”
“听说当初我们江村住的那片土地,因为是低洼,烂塘还多,并不是那么适合人居住。”
“还是江家祖先带着人去开辟出来的。”
“后来那边眼看着能够养活的人更多了,我们安姓的一部分人也跟迁了过去。”
说起这些,安建佳也有几分别扭。
现如今倒少听到关于这事的争论。
可她在江村还没有出嫁的那些年。
几乎每逢过年过节的大事。
只要江安两姓聚在一起,这样的老黄历就没有少翻过。
安松雨回村的时间短,倒还真没有听过这种说法。
不过安建佳却不太想多说,紧着原本的话题道:“所以我们两姓的宗祠重建后就一直在大队这边。”
“只是这一次我们村里拆迁,又多了另外一笔安置的钱。”
“我们才与大队以及族老商量后,重新翻新了宗祠。”
“甚至就是后面的公墓,也是以前没有的。”
“不过宗祠这位置原本就有不少宽裕。”
“这一次我们把公墓划分出来后,他们以后也能埋葬进来,倒也不会有人反对。”
安江两姓的宗祠建的几乎是相邻的。
同样是围绕在一个不算太高的小山下面。
并且,周围除了安江两姓的宗祠之外,好似还有其他姓氏的。
只是相比起才刚刚翻新扩大后的安江两姓宗祠,它们的存在感几乎没有。
而两姓宗祠后面的小山包,以前则是空着。
现如今紧靠两姓宗祠后面的部分,就被划分成了江安两姓的新墓地。
看安松雨姐妹几人都好似对于新民大队挺好奇的。
安建宁干脆带着几人在附近看了看情况。
江安两家宗祠虽然有些偏,可顺着明显同样是新建的道路走出去不久,就能看到大队部。
除此之外,还有大队小学等。
只是相比起江村一条街的繁盛,这里也确实更有小村庄的幽静。
就是店铺,也仅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杂货店。
安建宁带着安松雨几人去买水的时候,还有人问他们是不是从江村过来的。
即使是新民大队的大队部,平常来来往往的,也没有不太熟悉的人。
而江村虽然隶属于新民大队,可大多数村民,都几乎没有往里面的村子里来过。
安建宁这一代还好,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里,总有几个同大队的。
甚至就是小时候上小学,也都是在新民大队这边。
到了年轻一代,不说像安松雨兄弟姐妹三人全都是在城里长大。
就是从小生长在村里的安松月姐弟,也都选择了教育条件更好的容地。
而不是继续往来于新民大队这边。
眼看着,夜幕都快降临了。
几乎在山上忙碌了整天的安建平等人,总算是从山上下来了。
完成了这件大事的江村人,又一起离开了大队部。
看着足足五辆车一起开出来,大部队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复杂无比。
这简直就是天降的泼天富贵。
真是便宜了江村那群人了。
相比起大多数还没有从江村搬离的人,安松雨一行人就更麻烦一点。
回到村里后,他们仅只能跟熟悉的人简单打个招呼,就又重新往城里赶了。
被安建安在家属区门口放下,安建平忍不住再次提了出来:
“我觉得我们家也得买辆车才行。”
这一次,毕丽珠半点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了。
晚上,一大家子好不容易忙完,又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今天在车上,村委已经提醒了。
关于使用村里公共资源建立物流公司的事情,也要尽快有个结论了。
毕竟如果真要建立物流公司,那后面的事情还不少。
不趁现如今大多数人还在村里。
等到大家真的都搬出去以后。
想要再把人一次性聚齐,就真的没有这么方便了。
关于这件事情,其实一家人心中也早就有想法了。
当初安松雨在江村开完会后,就直接回来告诉了家人。
只是那份意见书,他们还并没有填写罢了。
现如今发到众人的手中,包括安顺和两位老人在内,都毫不犹豫的填写了起来。
等到所有的意见书再度回到安松雨手上。
看着清一色的同意,安松雨半点也不意外。
第二天上午,安松雨与袁琼华约到一起,要把两边的意见书送回了村中。
本章完
“所以,就干脆与大队部这边沟通,以重修宗祠为代价,把宗祠后面的这座小山,分出来了一部分做为我们两姓人的新墓地。”
“为了这事,听说村里两姓的族老努力了很久才能落实。”
“那,林村也是属于新民大队的?”安松雨略带两分迟疑的问着。
安建宁微微摇了摇头:“江村跟林村别看相临,实际上完全没有关系。”
看着安松雨几人瞬间瞪大的眼,安建宁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两分。
可不等她说话,安建佳就先一步开了口:
“也就是因为这一次拆迁,才让两个村子好似一起绑定了一般。”
“实际上,江村跟林村是直接隶属于两个大队。”
“他们林村,叫做新桥大队。”
“是容地边缘,最临近的村子之一。”
“但林村,却是整个新桥大队距离容地最远的一个村子。”
“现如今全拆迁了之后,新桥大队也就不再存在了。”
“至于我们江村,则是属于新民大队。”
“整个新民大队有九个社员小组组成。”
“我们江村是最靠近容地的,应该叫做新民一社。”
“与新桥大队相反,我们新民一社,算是全新民大队最先拆迁的村子。”
“也是现如今唯一拆迁的村子。”
“所以现在,我们就是在新民大队里?”安松雨往宗祠外面望去。
他们刚才一路过来时,也确实看到过不少陌生人。
他们看向一行人的目光,那份羡慕都快流出来了。
可最近这样的目光安松雨看多了,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安建佳点了点头:“我们安姓以及江姓,在新民大队其实都是大姓。”
“听说当初我们江村住的那片土地,因为是低洼,烂塘还多,并不是那么适合人居住。”
“还是江家祖先带着人去开辟出来的。”
“后来那边眼看着能够养活的人更多了,我们安姓的一部分人也跟迁了过去。”
说起这些,安建佳也有几分别扭。
现如今倒少听到关于这事的争论。
可她在江村还没有出嫁的那些年。
几乎每逢过年过节的大事。
只要江安两姓聚在一起,这样的老黄历就没有少翻过。
安松雨回村的时间短,倒还真没有听过这种说法。
不过安建佳却不太想多说,紧着原本的话题道:“所以我们两姓的宗祠重建后就一直在大队这边。”
“只是这一次我们村里拆迁,又多了另外一笔安置的钱。”
“我们才与大队以及族老商量后,重新翻新了宗祠。”
“甚至就是后面的公墓,也是以前没有的。”
“不过宗祠这位置原本就有不少宽裕。”
“这一次我们把公墓划分出来后,他们以后也能埋葬进来,倒也不会有人反对。”
安江两姓的宗祠建的几乎是相邻的。
同样是围绕在一个不算太高的小山下面。
并且,周围除了安江两姓的宗祠之外,好似还有其他姓氏的。
只是相比起才刚刚翻新扩大后的安江两姓宗祠,它们的存在感几乎没有。
而两姓宗祠后面的小山包,以前则是空着。
现如今紧靠两姓宗祠后面的部分,就被划分成了江安两姓的新墓地。
看安松雨姐妹几人都好似对于新民大队挺好奇的。
安建宁干脆带着几人在附近看了看情况。
江安两家宗祠虽然有些偏,可顺着明显同样是新建的道路走出去不久,就能看到大队部。
除此之外,还有大队小学等。
只是相比起江村一条街的繁盛,这里也确实更有小村庄的幽静。
就是店铺,也仅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杂货店。
安建宁带着安松雨几人去买水的时候,还有人问他们是不是从江村过来的。
即使是新民大队的大队部,平常来来往往的,也没有不太熟悉的人。
而江村虽然隶属于新民大队,可大多数村民,都几乎没有往里面的村子里来过。
安建宁这一代还好,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里,总有几个同大队的。
甚至就是小时候上小学,也都是在新民大队这边。
到了年轻一代,不说像安松雨兄弟姐妹三人全都是在城里长大。
就是从小生长在村里的安松月姐弟,也都选择了教育条件更好的容地。
而不是继续往来于新民大队这边。
眼看着,夜幕都快降临了。
几乎在山上忙碌了整天的安建平等人,总算是从山上下来了。
完成了这件大事的江村人,又一起离开了大队部。
看着足足五辆车一起开出来,大部队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复杂无比。
这简直就是天降的泼天富贵。
真是便宜了江村那群人了。
相比起大多数还没有从江村搬离的人,安松雨一行人就更麻烦一点。
回到村里后,他们仅只能跟熟悉的人简单打个招呼,就又重新往城里赶了。
被安建安在家属区门口放下,安建平忍不住再次提了出来:
“我觉得我们家也得买辆车才行。”
这一次,毕丽珠半点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了。
晚上,一大家子好不容易忙完,又再次聚集到了一起。
今天在车上,村委已经提醒了。
关于使用村里公共资源建立物流公司的事情,也要尽快有个结论了。
毕竟如果真要建立物流公司,那后面的事情还不少。
不趁现如今大多数人还在村里。
等到大家真的都搬出去以后。
想要再把人一次性聚齐,就真的没有这么方便了。
关于这件事情,其实一家人心中也早就有想法了。
当初安松雨在江村开完会后,就直接回来告诉了家人。
只是那份意见书,他们还并没有填写罢了。
现如今发到众人的手中,包括安顺和两位老人在内,都毫不犹豫的填写了起来。
等到所有的意见书再度回到安松雨手上。
看着清一色的同意,安松雨半点也不意外。
第二天上午,安松雨与袁琼华约到一起,要把两边的意见书送回了村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