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子,奴才的狗被人打了-《清妖》

  京师,昨儿下了一场大雪,以致京师一夜之间银妆素裹。

  这场大雪令得刚过完八旬万寿的老太爷诗兴大发,一大早就叫太监传话十五阿哥嘉亲王、宠臣和珅、军机大臣董诰、吏部侍郎刘墉以及最小的皇子十七阿哥永璘等人陪他去逛丰泽园。

  丰泽园乃老太爷祖父康熙为期望大清年年丰收特意修建的,不过园名却是老太爷这个孙子给写的。

  之前的匾额因为年代久了叫大风给吹跑了。

  嘉亲王永琰不久前刚祭祀其大哥端慧皇太子回来,为了弥补自己未能体察父皇之心的“不孝”过失,永琰还特意写了首诗悼念早逝的皇兄,在皇兄坟前哭的非常伤心。

  老太爷听说后很高兴,让内务府拨了一座当铺给嘉亲王府。

  因是临时起意,故而仪仗都是从简,只百多名侍卫、十几个太监护着老太爷过去。

  老太爷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坐的自是十六人抬的大轿,轿中生有炭炉,人于其中如沐春风,丝毫不觉寒冷。

  接到通知的皇子、大臣则直接赶到丰泽园等候。

  老太爷一到,皇子大臣便来磕拜,老太爷笑着让众人免礼,在和珅搀扶下迈入幼时无比熟悉的园子。

  于园中逛了一会,便来到菊香书屋。

  “这座菊香书屋朕幼时便在此读过数月书,当时皇祖还常常过来考校朕的功课,现今回想起来已然一甲子还多过去了,每每忆及皇祖音容笑貌,对朕的谆谆教诲,朕都沥沥在目.”

  望着菊香书屋前祖父康熙亲笔题写的“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对联,老太爷的思绪瞬间回到孩童时代,瞧着竟是双眼湿了许多。

  想来是思念圣祖爷了。

  只陪同过来的儿子和大臣们谁也听不懂老太爷在说什么,还是和珅在那一字一句将老太爷的话重复给众人听,众人方才明白老太爷刚才说的是什么。

  入冬后,老太爷耳朵越发聋了,说话也越发不清晰,如果不是和珅在,老太爷都没法跟臣子交流。

  上了年纪就是这样,不服老不行。

  只老太爷越是离不开和珅,就使得和珅地位越是无人可撼动,加之首席军机大臣阿桂这两三年也不大问军机处的事,真就使和珅成了大清朝实实在在的“二皇帝”。

  就连和珅所在的正红旗主、康亲王永恩见了这位和中堂,都得客客气气,不敢仗着旗主身份对和珅有半点怠慢。

  有回路上康亲王轿子同和珅迎面一起,这位王爷竟让轿夫主动给和中堂让路,吓的和珅赶紧从轿中下来请王爷先行。

  帽子王都如此,别人更可想而知。

  不过和珅在皇阿玛那里如何得宠,又如何操弄权柄,十七阿哥永璘都无所谓,反正皇阿玛不太喜欢他,要不然也不会给哥哥们都封王,独给他一个贝勒爵位。

  哥哥们分府时钱庄、当铺、田产皇阿玛一给就是一堆,到他小儿子除了一座当铺什么也没有,永璘能不气么。

  今儿要不是皇阿玛派人召他过来,他才懒得出来跑呢。

  天寒地冻的,在家烤炉子不好么。

  存了这念头,永璘从头到尾都没往父皇身边凑,跟不存在似的。

  十五哥永琰看在眼里,也怪心疼这个小弟弟的,但父皇的安排他也没办法,又见和珅跟父皇肚子里的虫子般能准确无二说出父皇所说的话,在那陪着父皇谈笑风生,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他已经有两个师傅折在这狗奴才手中。

  要不是和珅使绊子,朱师傅这会就应该是四川总督,胡师傅也不至于从一省学政调到兵部坐冷板凳。

  现在和珅为了保他亲戚伍拉纳又把手伸向了魁伦,这让永琰恨的更是咬牙切齿。

  因为,魁伦可是他看中的人。

  那边老太爷诗兴来了,吟了两句:“左艺蔬畦后弄田,园名丰泽缅尧年嗯.”

  可能是上了年纪思维也随之迟钝缘故,下面两句一时想不出来,和珅见状忙请老太爷进去喝杯热茶暖暖心窝。

  进的是位于菊香书屋内的紫云轩,一座看着很是优雅的四合院。

  在院门处,老太爷忽的停了下来,指着门上“紫云轩”三字问众人:“有谁知道皇祖以紫云定此间名是何意?”

  “回皇上,臣以为圣祖爷取紫云命名此处,取的当是我大清自东方入主中国,此紫气东来之意。”

  说话的是一路都在充当“配角”没几句台词的刘墉。

  最近两年刘大人倒霉的很,先是主持国子监期间发生乡试舞弊案被御史弹劾,后因作为上书房总师傅监督师傅、皇子读书不利被老太爷训了一通,尔后一道圣旨从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降为吏部侍郎。

  老太爷八旬万寿的酒席也没请刘大人过来喝一杯,把刘大人在家都快愁死了。

  因此今天突然被老太爷召来陪同逛园子,刘大人的内心无疑是十分激动的。

  老太爷能想着他,说明他刘大人还有进步的空间。

  站在刘墉旁边的是军机大臣董诰,此人乃前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写得一手好字,当年会试时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老太爷却亲自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

  看着是降了一名,实则是明降暗升。

  因为二甲第一名待遇要比探花郎好。

  之后董大人仕途也是极顺,不到四十岁就出任军机大臣管理户部一直至今,两次被老太爷图绘紫光阁,可见老太爷有多么喜欢他。

  只是作为分管户部的军机大臣,董大人这会心情没刘侍郎那么激动。

  心头很重。

  今年这场规模远超过往、热闹非凡的八旬万寿节庆是七天前落下帷幕的,户部和内务府共同统计用银一千六百八十五万余两,比之老太爷七旬大寿多用了二百六十余万两。

  虽然各省督抚“孝敬”了二百多万两,不少工程也是由各省督抚直接承担过去,但用银数量之大也让国库无比吃紧。

  开春就要用兵高原,四川总督李世杰已抽调驻防成都的八旗兵500人,绿营兵2600人,投降的金川降兵千余人开赴高原,年后还要陆续再派些绿营过去,加上福康安指挥的索伦兵,以及前年就派在高原的营兵,预计动用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

  这一万五千人看着不多,但高原用兵可不是平地征战,所费十分惊人,当以十五万人计算才行。

  账一算起码得大几百万两银子开销,又等不及明年夏税,钱从哪来?

  而和珅明明收取各地官员的议罪银多达数百万两,只这钱入了广储司却跟铁公鸡似的一毛都拔不出来,气的董诰前几天就跟和珅吵过一架。

  和珅不给,他有什么办法。

  心忧国事的董中堂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趁老太爷心情好提上一两句,说不定就给准了。

  未想老太爷这边夸了刘墉两句就进紫云轩喝茶了,喝着喝着可能是实在想不到下面两句诗怎么写,竟对和珅道:“走,到你家瞧瞧朕的宝贝闺女跟女婿去。”

  皇上要到自己家看女儿女婿,和珅那叫一个喜啊,赶紧通知侍卫安排下去。

  董中堂无奈,只得先按下此事不表。

  和珅家离丰泽园不远,没一会老太爷的大轿就停在了和家门前,早接到通知的和府众人赶紧上前参拜,为首的正是去年才成亲的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与老太爷最疼爱的女儿十公主。

  二人也真是好一对郎才女貌。

  再次看到宝贝女儿,老太爷自是心情大好,左手拉着女儿,右手拉着女婿入府便享天伦之乐去了。

  陪着逛园子的皇子大臣自也跟着进去,和府一时热闹无比。

  和珅这边自是忙前忙后,虽与老太爷是亲家公,可不敢真以亲家公身份自居,又自觉将“主角”让给儿子儿媳,于边上如一家翁般慈祥无比。

  时不时的陪着老太爷发出爽朗笑声,聊些家里事,只管事刘全没什么眼力界的偷偷给自家老爷悄悄塞了什么东西。

  和珅看完,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旋即想到今日老太爷光临自家,天大的事也不能扰了老太爷兴致,便让刘全先退下。

  这件事他明天再处理。

  未想,老太爷却瞥见自家宠臣脸色有变化,他聋归聋,眼没瞎呢。

  不禁放开宝贝十公主的手,笑着问和珅:“出了什么事,叫你这般难看?”

  嘉亲王永琰同刘墉等人闻言也向和珅看来,好奇的很。

  和珅赶紧摇头:“主子,没事,奴才脸色好看着呢。”

  说完挤出笑容,看着一点不假。

  却让老太爷不高兴了,欲起身却有点吃力。

  “父皇,”

  十公主见了赶紧上前搀扶皇阿玛起身,尔后又扶皇阿玛走到家翁面前。

  “到底出什么事了?”

  老太爷的声音不大,却充满魔力,不容质疑的魔力。

  和珅无奈,目光有意无意扫了眼正看着他的嘉亲王,把心一横竟是说道:“主子,外面有人把奴才的人给打了,还说打的就是奴才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