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霞手里捏着那张写满了军嫂们预订名单的纸,李翠花坐在她对面,搓着粗糙的手,脸上是朴实的兴奋:“凤霞妹子,俺真是没想到,这草药膏这么受欢迎!俺娘家的婆娘们都说,跟着你干,比种地强多了!”
“翠花嫂子,这才哪儿到哪儿。”林凤霞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丝认真:“我想把这东西做大,做得正规。光靠咱们俩在家里小打小闹可不行,我想去注册个牌子,或者办个手续啥的。”
“注册牌子?”李翠花愣住了,她活了三十多年,听过供销社、国营厂,头一回听说个人还能注册牌子。“那咋弄啊?”
“我也不太清楚,得去县里问问。”林凤霞皱了皱眉,八十年代初,个体经济才刚刚萌芽,很多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她心里也没底。
第二天,林凤霞请王婶帮忙带小安国,自己则带着李翠花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她先去了趟县里的工商所,想咨询注册个体户的事情。
工商所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稀稀拉拉站着几个人,脸上都带着焦急。林凤霞上前一问,才知道今天是“学习日”,不对外办公。
“啥?学习日?”林凤霞有些懵,她从大院出来早,路上就耽搁了,没想到白跑一趟。
旁边一个大爷叹了口气:“小同志,你头回来吧?这工商所啊,规矩多着呢!隔三差五就学习,办事得赶巧!而且啊,听说现在管得严,个人的买卖不好办。”
林凤霞心里咯噔一下,不好办?她又问了问,才知道现在注册个体户手续繁琐,需要街道证明、居委会证明、甚至健康证明,还得排长队,审批流程也慢。至于注册品牌或者公司,更是想都别想,那都是国营厂子或者集体单位的事。
“私人想卖点东西挣钱,太难了!”大爷摇摇头,一脸无奈。
李翠花小声说:“凤霞妹子,要不……咱们还是偷偷卖吧?反正大院里也没人管咱们。”
“不行。”林凤霞摇了摇头,语气坚定:“现在是没人管,可万一以后政策变了呢?或者被人眼红举报了呢?咱们得把根基打牢,做得光明正大。”
虽然工商所没开门,林凤霞也没完全放弃。她又去了县城里的供销社和一些小商店转了转,想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结果发现,供销社的领导架子很大,根本不搭理她们这种“乡下”来的;小商店倒是愿意进货,但价格压得特别低,几乎没啥利润。
回到家,林凤霞把县城遇到的情况跟陆伟光说了。
陆伟光听了,眉头也拧了起来:“现在个人想搞点买卖确实不容易,政策还不明确。你说的注册品牌什么的,更是难上加难,那得是上面批的大厂子才行。”
“那怎么办?眼看着需求这么大,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林凤霞有些苦恼,这是她第一次在事业上遇到这么明显的阻碍。
陆伟光想了想:“我有个老战友在县里武装部,他爱人好像在县里街道办工作,我托他问问情况?”
“真的?那太好了!”林凤霞眼睛一亮,果然,关键时候还得靠陆团长的人脉!
陆伟光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战友家的号码。他在电话里简单说明了情况,战友那边听了也很惊讶,没想到林凤霞捣鼓的东西这么受欢迎。战友答应帮忙问问爱人,街道办那边对个体户的政策和态度。
几天后,陆伟光的战友回了电话。情况比想象中要好一点,街道办确实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但对个人经营护肤品这种“特殊”商品,手续确实麻烦,需要县里好几个部门联合审批,而且审批周期长,能不能批下来还是未知数。不过,战友的爱人提供了一个思路:如果能挂靠在街道办下属的某个集体企业名下,以集体企业的名义生产销售,会容易得多。
“挂靠集体企业?”林凤霞眼睛又亮了,这是个好主意!
“对,战友说,街道办下属有个服装厂,效益一般,他们领导可能愿意考虑这种合作,增加厂子收入。”
“那咱们得去拜访一下!”
陆伟光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他联系了战友,约好了时间。几天后,陆伟光请假,带着林凤霞和李翠花再次前往县城。
这次,他们直接去了街道办下属的服装厂。在战友爱人的引荐下,他们见到了服装厂的厂长。
服装厂的厂长姓赵,是个四十多岁的精明男人。他听了林凤霞的来意,又看了看林凤霞带来的宝宝霜样品,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他让厂里的几个女工试用了样品,女工们都说效果好,比她们平时用的雪花膏强多了。
赵厂长搓了搓手,沉吟道:“林同志啊,你这个东西确实不错。挂靠嘛……也不是不行。不过,咱们服装厂是集体企业,挂靠生产别的产品,得有个章程,得签合同。利润怎么分,原材料怎么供应,生产线怎么安排……这些都得细谈。”
林凤霞知道这是正常的商业谈判,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方案:“赵厂长,我们的原材料是自己供应的,技术也是我们的。生产方面,前期我们可以在李翠花嫂子村里扩大作坊,等量大了,可以考虑租用厂里闲置的场地和设备,甚至可以聘用厂里的富余劳动力。利润分成方面,我们可以给厂里一部分挂靠费,或者按照销售额提成……”
双方你来我往,谈得十分认真。
就在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小安国一直在旁边玩耍,突然,他指着赵厂长办公桌上一个快要掉到地上的茶杯,奶声奶气地说:“杯杯…要…掉…”
赵厂长正全神贯注地听林凤霞说话,没注意到。陆伟光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那个茶杯,避免了一场意外。
“哎哟!”赵厂长吓了一跳,低头一看,茶杯就差一点点就摔碎了。他惊魂未定地看了看小安国,又看了看陆伟光扶着的茶杯,额头冒出了冷汗。这茶杯可是领导送的,要是摔碎了可不好交代。
他心有余悸地对小安国说:“哎呀,小娃娃厉害!真是个福星!”
林凤霞和陆伟光对视一眼,心中了然。这是小安国的“祥瑞之兆”又发挥作用了,而且似乎随着他长大,“灵性感应”也越来越强了。
经过这一插曲,赵厂长似乎对林凤霞母子更加看重了几分。他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吉利”。谈判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最终,双方初步达成了一项合作意向:林凤霞和李翠花先以个体户的形式注册,然后与服装厂签订一份合**议,以服装厂的名义进行生产和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服装厂提供场地、设备租赁和人力支持。
虽然不是直接注册品牌,但能以集体企业的名义销售,已经是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服装厂出来,林凤霞长长地舒了口气。李翠花也兴奋得脸颊通红:“凤霞妹子,咱们这事儿,是不是成了?”
“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林凤霞笑着说。虽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敲定,但至少方向对了。她看着怀里的小安国,亲了他一口:“多亏了咱们小安国,真是妈妈的小福星!”
小安国似乎听懂了,咯咯地笑了起来,大眼睛弯成了月牙。
“翠花嫂子,这才哪儿到哪儿。”林凤霞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丝认真:“我想把这东西做大,做得正规。光靠咱们俩在家里小打小闹可不行,我想去注册个牌子,或者办个手续啥的。”
“注册牌子?”李翠花愣住了,她活了三十多年,听过供销社、国营厂,头一回听说个人还能注册牌子。“那咋弄啊?”
“我也不太清楚,得去县里问问。”林凤霞皱了皱眉,八十年代初,个体经济才刚刚萌芽,很多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她心里也没底。
第二天,林凤霞请王婶帮忙带小安国,自己则带着李翠花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她先去了趟县里的工商所,想咨询注册个体户的事情。
工商所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稀稀拉拉站着几个人,脸上都带着焦急。林凤霞上前一问,才知道今天是“学习日”,不对外办公。
“啥?学习日?”林凤霞有些懵,她从大院出来早,路上就耽搁了,没想到白跑一趟。
旁边一个大爷叹了口气:“小同志,你头回来吧?这工商所啊,规矩多着呢!隔三差五就学习,办事得赶巧!而且啊,听说现在管得严,个人的买卖不好办。”
林凤霞心里咯噔一下,不好办?她又问了问,才知道现在注册个体户手续繁琐,需要街道证明、居委会证明、甚至健康证明,还得排长队,审批流程也慢。至于注册品牌或者公司,更是想都别想,那都是国营厂子或者集体单位的事。
“私人想卖点东西挣钱,太难了!”大爷摇摇头,一脸无奈。
李翠花小声说:“凤霞妹子,要不……咱们还是偷偷卖吧?反正大院里也没人管咱们。”
“不行。”林凤霞摇了摇头,语气坚定:“现在是没人管,可万一以后政策变了呢?或者被人眼红举报了呢?咱们得把根基打牢,做得光明正大。”
虽然工商所没开门,林凤霞也没完全放弃。她又去了县城里的供销社和一些小商店转了转,想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结果发现,供销社的领导架子很大,根本不搭理她们这种“乡下”来的;小商店倒是愿意进货,但价格压得特别低,几乎没啥利润。
回到家,林凤霞把县城遇到的情况跟陆伟光说了。
陆伟光听了,眉头也拧了起来:“现在个人想搞点买卖确实不容易,政策还不明确。你说的注册品牌什么的,更是难上加难,那得是上面批的大厂子才行。”
“那怎么办?眼看着需求这么大,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林凤霞有些苦恼,这是她第一次在事业上遇到这么明显的阻碍。
陆伟光想了想:“我有个老战友在县里武装部,他爱人好像在县里街道办工作,我托他问问情况?”
“真的?那太好了!”林凤霞眼睛一亮,果然,关键时候还得靠陆团长的人脉!
陆伟光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战友家的号码。他在电话里简单说明了情况,战友那边听了也很惊讶,没想到林凤霞捣鼓的东西这么受欢迎。战友答应帮忙问问爱人,街道办那边对个体户的政策和态度。
几天后,陆伟光的战友回了电话。情况比想象中要好一点,街道办确实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但对个人经营护肤品这种“特殊”商品,手续确实麻烦,需要县里好几个部门联合审批,而且审批周期长,能不能批下来还是未知数。不过,战友的爱人提供了一个思路:如果能挂靠在街道办下属的某个集体企业名下,以集体企业的名义生产销售,会容易得多。
“挂靠集体企业?”林凤霞眼睛又亮了,这是个好主意!
“对,战友说,街道办下属有个服装厂,效益一般,他们领导可能愿意考虑这种合作,增加厂子收入。”
“那咱们得去拜访一下!”
陆伟光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他联系了战友,约好了时间。几天后,陆伟光请假,带着林凤霞和李翠花再次前往县城。
这次,他们直接去了街道办下属的服装厂。在战友爱人的引荐下,他们见到了服装厂的厂长。
服装厂的厂长姓赵,是个四十多岁的精明男人。他听了林凤霞的来意,又看了看林凤霞带来的宝宝霜样品,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他让厂里的几个女工试用了样品,女工们都说效果好,比她们平时用的雪花膏强多了。
赵厂长搓了搓手,沉吟道:“林同志啊,你这个东西确实不错。挂靠嘛……也不是不行。不过,咱们服装厂是集体企业,挂靠生产别的产品,得有个章程,得签合同。利润怎么分,原材料怎么供应,生产线怎么安排……这些都得细谈。”
林凤霞知道这是正常的商业谈判,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方案:“赵厂长,我们的原材料是自己供应的,技术也是我们的。生产方面,前期我们可以在李翠花嫂子村里扩大作坊,等量大了,可以考虑租用厂里闲置的场地和设备,甚至可以聘用厂里的富余劳动力。利润分成方面,我们可以给厂里一部分挂靠费,或者按照销售额提成……”
双方你来我往,谈得十分认真。
就在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小安国一直在旁边玩耍,突然,他指着赵厂长办公桌上一个快要掉到地上的茶杯,奶声奶气地说:“杯杯…要…掉…”
赵厂长正全神贯注地听林凤霞说话,没注意到。陆伟光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那个茶杯,避免了一场意外。
“哎哟!”赵厂长吓了一跳,低头一看,茶杯就差一点点就摔碎了。他惊魂未定地看了看小安国,又看了看陆伟光扶着的茶杯,额头冒出了冷汗。这茶杯可是领导送的,要是摔碎了可不好交代。
他心有余悸地对小安国说:“哎呀,小娃娃厉害!真是个福星!”
林凤霞和陆伟光对视一眼,心中了然。这是小安国的“祥瑞之兆”又发挥作用了,而且似乎随着他长大,“灵性感应”也越来越强了。
经过这一插曲,赵厂长似乎对林凤霞母子更加看重了几分。他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吉利”。谈判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最终,双方初步达成了一项合作意向:林凤霞和李翠花先以个体户的形式注册,然后与服装厂签订一份合**议,以服装厂的名义进行生产和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服装厂提供场地、设备租赁和人力支持。
虽然不是直接注册品牌,但能以集体企业的名义销售,已经是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服装厂出来,林凤霞长长地舒了口气。李翠花也兴奋得脸颊通红:“凤霞妹子,咱们这事儿,是不是成了?”
“算是开了一个好头!”林凤霞笑着说。虽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敲定,但至少方向对了。她看着怀里的小安国,亲了他一口:“多亏了咱们小安国,真是妈妈的小福星!”
小安国似乎听懂了,咯咯地笑了起来,大眼睛弯成了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