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台风来了-《刹那灿烂》

  白天的时候,在火车上睡了一会儿,回来后又洗浴,天暗的早,房间里早早就开了灯,搞得亨亚日晚上睡意明显不足。读书到十点多时,亨亚日的精神却很好,于是扭头发现先生又恢复往日打坐姿态,谢明宇却是躺下休息了。他想了想,自己捧着书到外廊去了,尽管几案上有单独的台灯,但坐的时间久了,总要起身活动一下才好,而坐在地板上伏案和坐在凳子上伏案,疲劳感的差别很大,更易疲劳。房间并不是单独的,自己频繁的起坐活动身体又会影响两位长辈的休息,所以到外廊去才是亨亚日更好的选择。在外廊一直读到困倦的时候,看看时间已是凌晨二时过了,剩余的书页,估摸着至多再有一天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亨亚日打着呵欠,把书放在小几上,关好外廊的灯,爬上床榻,就沉沉的睡去了。

  第二日亨亚日醒来时,天色依然阴沉,还能隐隐听见外面传来的风雨声,只是更急更大了。葛、谢二人都已经起了身,看看时间马上要早上七点了,也只是睡了不到五个小时的样子,不过感觉休息得也很好,大约是雨下来之后,气温也下降了不少,变得宜人起来,昼夜的温差也变得小了,所以很是舒适。起床洗漱罢,来到葛、谢二人身侧,葛自澹说道:“去吃早餐吧,这几日是台风天,大门是出不成了的,索性好好休息一下,亚日也卯足劲儿,多读一读书。”说完起身。

  谢明宇、亨亚日跟上。亨亚日边走边回道:“知道了,先生,史今日应该就可以读完了。”

  葛自澹一边走,一边说:“如此甚好。”

  亨亚日晚上睡的晚,睡意上头时,腹中虽是有些饥,却也顾不得了,只早餐时,却是饿过头了,变得有些食欲不振起来。要是馒头配稀饭这类在家吃顺口的还好,秋田居里提供的是牛奶和面包,另外还配些纳豆,客人依据自己的口味和习惯取用,只亨亚日兴趣缺缺。牛奶和面包是和那国西化最显著的外在标志之一,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亨亚日自上船起到现在已经十多天过去了,自然对此并不陌生,已经吃过多次,滋味说不上,填饱肚子而已。纳豆却是和那国传统食品,和亨亚日德安府老家里那边的臭豆有些像,只是成品菜的做法上差别有些大,味道上也有显著的差别,自己并不习惯,尝一尝还是可以的,稍吃多些就有点反胃了,所以亨亚日也打不开胃口来,就对付着用了一些。好在今日也只是留在房间里读书,并不需要多动,少食一些,人更有精神,否则真是饱食之后,人就容易犯困,读书的效率就不高了。本来读书就是一件沉默、疲劳的事,容易引起倦意,两相结合,真成了饱食终日,混混思睡的饭桶了。

  读书的日子乏善可陈,时间也过的很快,而心心念的想要看看台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亨亚日,每每活动身体的时候,就来到外廊,趴在窗户上朝外看,只是外面的风雨和家乡了的骤雨来袭也看不到什么太大的分别,风更大一点,室内能听懂风吹过时那呼啸的声响,而雨更大一些这点上亨亚日倒是没有特别的感觉,也没差太多,就是持续的时间长而已。亨亚日这么频繁的来往,终是被葛自澹看出来他的那些心思,再一次趴在窗台往外看时,葛自澹道说:“怎么,想看看台风啊?”

  亨亚日点头,有点兴奋的说道:“是啊,是啊。以前只是听说台风,只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才是台风,台风来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形,这下就在这实地能近处看看了。”

  “围观台风是个很危险的事情,而且台风中心的破坏力极强,那是真正的天威,不是说说而已。我对台风也并不熟悉,晚餐时和秋田夫人聊聊看她掌握的情况,到时你要是仍然想看,待得台风过去,我们就到台风经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去,看看台风过后现场的情形,去做志愿服务。这一方面能从侧面了解台风的威力,另一个方面也能从中看到和那国人在面对台风这种自然灾害时的应对和态度,对你而言,说不得也是很有意义的事。看看这台风后是个什么样子,然后想想台风前,你对灾害的认识和从灾害的角度认识和那国和和那国人来说,应该是值得花上一些时间的,当初没有预计这些,只这是突发事件,得重新谋划一下才好。”

  亨亚日听葛自澹这么一讲就多少明白了些。这台风应该也有大小之分,只无论大小,但凡叫台风,必然有其威力无可抗拒的一面,个人去直面台风无异于螳臂当车了。它倒不是自量与否的问题,而是生死考验了,是很愚蠢的事情,或生无可恋的时候是可以考虑的。认识天威并不见得就一定要直面它,从它路过的那些蛛丝马迹也都是可以了解到的。亨亚日听说过地震,然他一直生活的地方从未发生过地震,如果他想要直面地震,是不是也如初时所想的台风那样呢,流于表面就太肤浅了。至于这志愿服务的名词倒是亨亚日第一次听说,先生既然这么说,想必在和那国是个很常见的事物,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有些像是互助的意思,只不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只好到时遇到了再做观察了。只是先生的这一番说,确实打消了他对有可能在熟睡时错过观看台风近况的遗憾,无知者无畏,吵嚷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或一场风雨之后,个人就会荡然无存,湮灭于这尘世间了。

  晚餐的时候,葛自澹问小秋田夫人道:“夫人,有关这台风,气象厅怎么说?”

  “说是好像就今晚可能会在在青玉县一带上岸,并不算是特别的大,持续的时间不好说,应该不会太长,说是至多三天就过境了。怎么了,你们要去那边吗?”

  “是的。想等台风过后,打算带着孩子去做志愿服务的,这次来没有特别重要的事,耽搁几天也是值得的,所以就有了这想法,也算是恰逢其时。”

  “自澹君是个热心人,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这是个极好的事。”

  “希望如此。”

  ……

  一边看书一边等,等风雨过后,等雨过天晴,等出发的招呼,等一睹那面纱之后的真容,日子果然很快的如期而至。两天后的早晨,太阳犹如久违的亲人一般,出现在茗都众人的眼前,前两天的清凉感一扫而去,不过还算怡人。出门早餐前,葛自澹对二人说道:“那我们今天开始就去看看做志愿服务吧,做个三、四天的样子,然后再按以前的想法安排后面的日程。”余二人都是点头。

  “就带几件内衣就好了,估计当地也没什么条件来换洗衣物的,带多了也用不上,还麻烦。”

  亨亚日不懂,也就没开口问。只是按习惯,谢明宇给三人准备好了换洗的内衣入了一个小行李袋后,又装了些洗浴的毛巾、香皂,想想又装了些买的糕点吃食,小小的袋子依然绰绰有余。

  用过早餐后,三人就准备出发。不过在出发前,葛自澹还是代表三人还是给旅店的老板娘招呼了过后,方才离开。

  茗都城区的这一片地区受到的影响要较小一些,轻轨和火车依然在城里通行,但城区里也有不少地方一旁狼藉。有的商家店铺招牌被风吹坏,有些大树被大风刮倒,部分低洼地带商家的店铺里还有积水,沿街有一些房屋上的玻璃破损,甚至有些房屋的屋顶也被大风整个掀翻,一些街区的道路两旁的树上、建筑上、电线杆上还挂有被台风吹起而挂在这些遮挡物上的装饰品--各种垃圾。除了极个别特别倒霉的外,好在多数市民、商户的损失都不算太大,有受伤者,但并没出现由台风而导致的逝者。乘轻轨,转火车,辗转到了青玉县。早先的情况只是有些惨,和亨亚日家乡那边夏日里偶现的特大暴雨造成的除了农业生产外的灾害情况相差不太多。火车前往青玉县的沿途,越是靠近当地,透过车窗就能隐约见到台风过境后,境况更加的惨烈。有的地方尚能在地上留下的一地狼藉,而另外有不少的地方干脆就是一片白花花的汪洋,依稀有些建筑的顶端稍稍的露出水面,表明这里曾经有人生活的痕迹。这还是台风过后,雨过天晴时的事后所观了,当时是个什么样严峻的情形,可想而知。原本那建筑中都是有人居住的,就是不知道会否有人永久的就此失去了联络,这还只是沿途看到的,台风正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火车的速度比以往的正常速度要慢上许多,就算如此,行车途中还是出现了两次次意外停车,就是由被台风吹倒的树木恰好倒伏在铁轨上所引发,好在列车上的不少人也下了车帮忙,才迅速的把铁道两侧的障碍物移除,列车才得以顺利通行。好在之后就未再出现导致意外停车的事情发生,铁路沿线的地势较一般地方稍高,多半又为单独辟出的道路,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往往会和普通区域隔离开来,又由于自身沉重、低矮,中间也没有桥梁山洞这些,沿途也未出现山体滑坡,这一段铁路的路基并没有显著受灾,列车终于把车上的人们安全送达。

  只是在快到达车站的时候,列车却迟迟无法正常入站,在距离车站大约一里的地方,车站安排了一位车站信号引导员,引导员在前方挥舞着小旗,用旗语告诉列车司机不可继续前去,就在本地驻车。于是人们在得到列车乘务的提醒后,只好就地下了车,步行着朝自己熟悉的方向而去。主要是前方车站受损严重,建筑屋的玻璃窗全部都没有了,只余一个个的黑洞,而且除车站主体的屋顶外,其余通道外单设的廊檐、遮棚被破坏严重,大部分都被整个掀翻,建筑垃圾散落在地面四周,车站围墙的墙体大部坍塌。台风还使车站的电力和通讯中断,站台和站内的指示灯都已熄灭,幸好是白天,否则的话,可以说在站内寸步难行。通讯线路也被台风吹断,部分线缆不知下落,即使电力检修完,通行恢复也不知要用时多久,整个青玉县的灾后情况大致如此。邮政的电报也因为没有电力供应而被迫中断,远距离信息传递方式都失灵了,现如今整个青玉县仿佛成了一个孤岛,对外联络极为不畅。电力中断,电话也断了,电报也停了,一切都仿似回归了原始。

  三人随着人流提早下了车,沿着铁路匝道随大部分的人流往前走,只是越往前,灾后现场越是触目惊心,坍塌的建筑垃圾随着建筑倒伏,一些垃圾蔓延到铁道上,给它覆上一层厚厚的衣衫,道路愈发难行了。这车站俨然是个天然垃圾场一样,没有一点人们眼中一个正常车站该有的样子了。三人随着人流艰难跋涉往前,出站后,有些人四散了,只是他们三人前面始终有一些人走在同一个方向,葛自澹告诉亨亚日说这下前往的方向是青玉县公役所。一般来说,志愿服务者应当是都要到所在地的公役所进行登记后,官方才好一方面好集体分派任务,另一方面也便于他们指导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没有章法,也影响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进度和秩序,还能防止无谓的一些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有组织,有序的进行才是救灾和重建的关键,只是救灾的时候,很多人或许会不顾那么许多,认为更重要的是挽救尚在废墟中的生命为最重要之事。这么理解是没错的,但是在遍地灾情的情况下,只有统一的调度指挥才有更有效和更安全的使用这并不充分的人力,避免一些人盲目扎堆和在需要专业人员的时候,往往由着那些非专业人员在现场的蛮干,提高人力使用效率和救人救灾的实际效果。虽这样安排多少会显得有些冷冰冰的,扰了不少人的一腔热情,但若是大家一旦都遵照执行的话,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后,就会有广泛的收益基础,人们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在公役所的志愿服务接待处,人头攒动,只大家都有序的排着队伍往前,轮到葛自澹他们的时候,三人仍然是由葛自澹出面,登记成樱桃三人组。分别是樱桃自澹、樱桃明宇、樱桃亚日,登记的地址时,葛自澹推说是外地来茗都者,暂住地为秋田居,就登记为秋田居,另外性别和年岁、技能等等一些简短的个人信息,登记之人和县公役所也并不会去核实参加志愿服务之人的真实身份。在服务的时间上,葛自澹选了四天,这是打乱计划所允许的最多天数了,再多的话有些日程就得压缩或消减了,不过他并不准备这样做。都说救命最重要的是前三天,但这种灾难下,想有幸存者存活下来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风雨的持续时间也较长,接近两天的样子,只无论怎样,救人才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公役所分把樱桃三人编成一个小组,对着地图给他们分派了当日的任务——搜寻街区的幸存者,以及各任务街区的有关联络人,服从任务街区救灾统筹负责人的有关工作安排。既充当县公役所和街区间的部门联络人和信息沟通传递人,又做一线搜寻人员,同时交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的注意事项和便携的医药箱和食品箱和一些必备的防疫物资,另外又对三人在发现幸存者而现场施救困难时的要点讲清楚,防止二次伤害,并在应对出现紧急情况时又配发了烟雾发生器。一经使用,就可以冒出浓浓的烟雾来进行告知和告警,招呼专业人士来进行救治。另外又对他们讲过一天工作结束后,应该在什么地方汇合,把当天的志愿服务情况进行汇报并交还所分发的器物,以便公役所汇总梳理后,再行给众人补充,也便于指挥部总体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这是一种工作体系上的有益补充,而且公役所的人员以及他们所组织的志愿服务人员并不能干涉地方的救灾事务,只能是负责一部分的信息传递。还有就是后续对志愿者用餐休息的安置问题,也是公役所的业务范畴,不好让志愿服务者寒了心,救灾之余还要担心自己在这陌生的地方该如何寻找到可以打理自己食宿的地方。自然也会有食宿自备者,这类人通常也是公役所最受欢迎的人,会省心不少,只是管理上却不能掌控自如,召集起来应对例外情况时,稍稍麻烦一些。公役所担心志愿服务者遗忘救灾过程中注意事项,造成一些不可预期的后果,还给每个编组分发了一本小册子,相当详尽的记叙了在出现何种情况下该如何正确应对的各种方法,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对方法,甚至包括志愿者如果错过返程车时该如何处置,其中的重点和公役所所交代的事宜基本一致。总体的规则是服从指挥,对现场情况拿不准时,不胡乱作为,救灾的同时,也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亨亚日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样的安排在他看来,真是太详尽周到了,这才是救灾和灾后重建所应有的正确姿势。

  三人所分配的任务街区就在县城区域内,只是县城里区域也很大,步行前往需要的时间很多。为了不耽搁太多时间,在去往任务区域的可以通行的行进线路上,公役所给他们沿途方向的编组安排了一辆卡车,卡车载上满满一车人后,往既定的目的地进发。卡车在街区道路上颠簸前行,好在沿途各地社区除了组织自救外,指挥者优先把通往自己街区的道路打通,这样既方便自己展开自救,又方便当外界有更大力量的介入时,不会误事,沿途一些到达既定任务街区的志愿者陆续下车去开始执行志愿服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