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避难所-《刹那灿烂》

  谢明宇拉了拉亨亚日,亨亚日这才回过神来,却原来是谢明宇招呼亨亚日赶紧用餐,时候也不早了,累了一天,还是早点休息为好,然这避难之所里除了睡觉以外,也实在是无事可做。亨亚日依言,对着面包和牛奶发起了进攻,虽不如热乎乎的饭菜,但好歹也是可以充饥的东西,按照先生的说法,养分也是够的。在这灾难面前,在这连个痛快澡都洗不了的地方,怎能计较那许多,这确不是矫情的时候,或许后面的情况更糟也说不得。想到这里,亨亚日咬起面包来格外带劲,似乎吃起来也香甜的多。这一幕却是让葛、谢二人很是诧异,以为他这冷面包吃的可口起来,凉牛奶也变得香甜起来一样,都吃惊的望着他。早些天早餐配伍的牛奶面包还是热乎乎的,也未见他吃的这么带劲,这可是奇怪了,难道冷面包、牛奶会更好入口,这可是早先并没发现的事啊!自己这也才刚刚入口的,感觉也并不是那么回事。

  亨亚日被二位长辈的目光一盯,顿时脸红了起来,解释道:“我是在想,随着电力等等这些东西的出现,自来水、电车、汽车等等的这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对它们也是越来越依赖。只是这些东西在灾害面前显得很脆弱,一阵大风,一场暴雨,一个地震等等,都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然而人作为那种生活的受益者,当陡然之间需要自己切身去面对这种缺电少水的情况,或者说是突然出现某种人为灾难使得人们彻底失去原有的那种舒适、便捷的生活时,面对这大自然,个人多少会有些无措。而一旦长时间如此,因为耐受性的原因,有一些人或许就会崩溃,人类的生存也面临一定的险境。就是随着这种溯及既往能力的几乎丧失殆尽,人类的生存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会不会将来的某一天,人类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将就彻底无法生存呢?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人类改造自然,让周边环境变得更适宜人类生存,只是这种舒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在被动的改造着人类,使得人类一旦迈过去了那种生存障碍后,或许就再也回不去了。”

  亨亚日的这番话说得不像他这个年龄人所能够说出的话,大约是受到那五本书的启发之后才有,而且说的很含糊,听起来高深莫测的。谢明宇听的发愣,葛自澹却是思索了一下,接口道:“你想说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改造环境的同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差。就如同那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花卉,温室里模糊了四季的概念,该热的时候不会太热,该冷的时候又不会太凉,导致人们可能不知道季节更替的真实面貌和意义,但一旦那温室被打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打开,当它真正面对这自然界的风霜严寒之时,往往是它整体枯萎凋零的那刻。人类的文明是建立在人类给自己创造出的温室基础之上的,而当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天灾之类的打开这个温室之时,人类或将会无所适从。这或许只是短暂的暴露,人们能很快修复,而一旦出现人祸,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温室之时,会不会就是人类自身灭绝的那一刻呢?”

  “你这个问题想的很好,问的也很好,事物的两面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这个观点看,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并不见得所有的都是好的、有利的东西,也总是会有它不好、灰暗的一面相伴相生。如同这大灾之后的大疫一般,只是积极的、有利的一面带给人们可见的现实收益太大,人们喜欢它,欢迎它,从而掩盖了它不好、灰暗的一面,这并不是说那一面就当真不存在了。极大多数人喜欢那好的一面,放大那好的一面,也从不去思考它原来还有不好的、不利的一面,这也和世上的教育体系有关,过于功利。这个功利不仅仅是说物质利益,那些好名者的所作所为看似大义凛然,其实也都是自私作祟。史书上记载的虽不见得真,但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更有那著书者又带乱节奏,想当那意见领袖,夹杂了太多的私货。好的都好,十全十美,让最广大的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甚至是分别能力。赢者通吃,喜欢大一统,不喜异见者,也不管这异见者所发表的意思如何,意见讲的是否在理,是否应该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引起足够的警惕。只要是碍眼的东西,统统撂倒,社会如此,学术如此,做人亦如此,这正是一个社会让人悲哀的地方。”

  “早先我在江门町时说过不虚此行,在这里我还要说一遍。你能有这一想,这一问,就足矣。江门町的收获是我们大家的,这里的收获却是你自己独占了。”

  亨亚日被先生的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前面听得正带劲,后面这么一说,意思却来了个转向,继而醒悟了先生的意思。却原来是先生在打趣自己,那些东西先生他们不是不晓,只是从来不会这样去表达。不过这收获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至少自己知道了思考,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自主不自主的在思考当中有了自己的东西,这却是比纯粹的收获知识和获得礼物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又居然很难得的被先生肯定了一回。

  他想了想,又开口说道:“我只是在想,这困难虽说是暂时的,但后面的日子里,随着储存的物资渐渐的消耗,会越来越少,或许表现在日常里更是每餐里人们能获得的食物也会越来越少。而电力的修复又不能及时的满足需要,就像是倒退回电力从未出现的那一刻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因此要饿饭。我此时去计较口味这些,这不肯吃、那不肯用的,除了矫情外,就是不知轻重了,自己也是会饿肚子的,实在是不应该的。再说这些东西先生早先也讲过的,养分也是足够的,填饱了肚子才能更好的做后面的事,肚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嗯,说的是,这就是讲到计划组织的问题了。我们对具体的计划组织并不清楚,不好直接去说,但是就今日整个过程来看,应该还说得上是忙而不乱的。都是按照固定的程式在做,这是表象,但也很能说明问题。至于它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就需要你去想了。答案可能很简单,但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你看到的每一幕场景都会提示你什么,你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也是需要观察的。刚才说社会、说人类,现在说具体而微的工作细节,这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像我当初交给你的五本书一样,从一个方面讲,但彼此间又相互联系,这也是一样的。通过具体而微的细节,你见证了什么,这反映了什么,虽说这种方法有偏颇的地方,以偏概全,但就此微缩成一景,你也能从中看出这个整体是如何的,心里就能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以后再依据事情的走向来修改、增补、丰富自己的判断。事后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你就能有更多的发现,人情练达皆学问,世事洞明皆文章说的是不错的,只是格局太小了点。”

  亨亚日听出先生这教自己的意思,该当如何去看救灾的计划和组织,还有一些言外之意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应该是为启发自己刻意而为之的吧。亨亚日回顾了一回在公役所和街区指挥部时的情景,甚至是在发出黄色烟幕后,赶到的后续救援人员的言语与做事风格,多少明白了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当中又隐含了什么。一个社会的进步或不是单单体现在人们的个人素质上,还应该包含家庭、团体、组织,甚至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素质的提高,这个提高不再他掌握了多少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的本质提升,把人当人看。看看他们的心思用在什么地方,是只想着治民,针对这辖下之民,把这一个个的刁横、野蛮的家伙都给驯成绵羊,无论给他青草还是鞭子都是对他的厚爱,方显得我之手段;还是说想着分门别类的。什么事情该怎么办,谁来办,哪些是他办理的范围,哪些又有超出,超出的该谁来负责等等,这些说起来就都是具体而微的,想着的不单单是治下之民不闹事这么简单。还有治理之人不逾矩、不弄权,不利用不对等的关系来欺诈,这说起来本就该如此的事情,也是应当应分的事,却每每总被人当成感恩戴德的事,殊不知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如果不出来走走看看,对这一点自然不会有什么认识,甚至以为事情原本就该是那样,这下却知道原来还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也不会有很直观的对比。这下对比却高下立判,这对亨亚日理解别国之所以进步得这么快也有很大的帮助。当初就有带着这个问题的本意而来,这段经历虽是计划外的,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别国除了有新事物出现,并充分利用了这个新事物所带来的契机而外,或许与这不同的治理也好、管理也罢的方式方法也罢,真有着莫大的关系。

  师徒二人讲话、思考,谢明宇不发一言的旁听,时不时还四周看上一眼。声音在只在几人中间传递,时有时无的,外人除非刻意,也无法知晓他们说的什么。多部分人也在简单交流几句后,都各自休息了,而且一整天的事情一切就绪,再到用晚餐,已是差不多晚上九时了,多部分人谈性并不高,所以四周也渐渐变得寂静起来。亨亚日原本有很高的谈性,只想了一会儿之后,扭过头却发现先生已经躺下,还把眼睛闭上,呼吸均匀而悠长。虽不是睡着的模样,明显是免扰模式,只谢明宇还在左顾右盼的。亨亚日压制住说话的欲望,和谢明宇对视一眼,道了声晚安,点了点头后,各自分头躺了下来。

  躺下后的亨亚日虽然疲累,但刚刚被先生撩拨起了思绪,头脑还余点小兴奋,暂时还并不想睡,有些遗憾的是出发时并没带上日志,否则此刻自己说不得要好好的写一回日志才罢。只这日志却是要后补的,想想暂先睡不着,还是先打好腹稿的好,到时直接记下就成,倒是省了不少书写时需要再润色、再思考的时间,也算有益。闭眼腹稿中,只不知不觉间,亨亚日只觉困意上头,竟然睡得熟了。

  疲累后的夜晚,人睡的格外香甜,亨亚日一觉醒来时,已有一些人起了身。葛自澹和谢明宇也都已经起身,正端坐在铺盖上,亨亚日也赶紧一骨碌爬起来,有心去方便、洗漱一回,眼睛骨碌碌的转,往那几个功能区打量,皱了皱眉。谢明宇大约看出亨亚日的意思,他示意亨亚日随他去,然后起身带亨亚日去到功能区的其中一个洞口门户,临进门之际还塞给亨亚日一团东西,亨亚日一摸,感觉到显然是一沓手纸,顿时放心不小。

  厕所的布置并不像一个现代的厕所所应有的模样,倒是和亨亚日在国内乡下的旱厕和学校里的公厕差不多,只是干净些,蹲位间也没有界墙予以分割。亨亚日进去之后,那独有的味道就开始进入鼻端了,小便的味道似乎更加浓一些,只是居然没什么味道飘逸出洞口来,倒是一件让人诧异的事。找到蹲位后,不安分的眼睛四处看了看,却依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地方,好在厕所的粪坑下落的空间涉及的比较高,不用担心有什么液体溅出,亨亚日蹲的也安心。

  吃喝拉撒中,吃喝还好说,大大方方的,拉撒却是太过私人的事情,羞人的很,只是这生理现象本身并没有差异。可能吃喝起来是好的,食物的味道也起悦人,让人高兴,所以多半也愿意示之以人;拉撒本身也是好的,不然把那糟粕都储存在身体里吗?只是味道实在是不好,不但示人难堪,自己也是难闻,更何况别人。所以这个不好和别人共同分享,就使得它很私人了,更何况在此过程中的还会有异响等等一些糗事发生,使得它更是难以启齿,从而让它更加的私人,这公厕倒是给了大家一个无差别的环境。

  不管是多么的羞人,该做的依然是要做的,只是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拉完后,没办法净手,这也是没法来讲究的事,看这许多人早上也是脸难洗,口难漱的,亨亚日无奈的跟着谢明宇回到自己的寝位。一路上总觉得有些手足无措的,隐隐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大约是习惯吧,连自己都膈应起自己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同时心里也不住的问自己,那环境适应性的问题上,自己说起别人来时倒是说得顺口,一轮到自己,就少了那许多的感触,只是有麻烦的感觉。看来自己也还只是嘴巴上逞能的多,事情临身时,自己也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了。用德安府老家话讲叫抓瞎,以后这生活能力看来自己也得加强锻炼,除了健康的体魄外,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也需要自己掌握,否则自己也只是说说而已,给别人做垂范却是不够的。

  约定的时间还未到,公役所的职员也还未至,生活和一天的日程事情等等的都要等人来安排分派,已起的人开始百无聊赖的等。葛自澹三人也同样如此,一大早的也不好窃窃私语的,大眼瞪小眼的也不好看,又不想躺下了,就干坐着,个人做着自己习惯的事情。亨亚日在顺马由缰的开着小差,这等人的过程是不是浪费了好多的人力,是不是也因此抑制了一些人人的热情?不等到那个时机,就是不能开工。难道叫芝麻开门还要等等看吗?又不由想起在公役所的时候,那职员对葛自澹讲的两种志愿者的另一种。那另一种自由倒是自由了,热情也是热情了,但游离在统筹计划之外的作为,对这救灾工作虽也有益,但失去了它所应有的分量。看来事物的两面性在这里也有体现,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只看到不利的一面都是很片面的,亨亚日也在心里警醒自己。看问题和分析问题一定要把问题看全面,分析全面了之后,再做取舍,这样才是做事情的正确方法。只是如果时间是不允许时,该当怎么办呢?遇到了突发事件,所有的情况都为掌握清楚,却需要及时决断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呢?这是以后自己应该留心向先生请教的问题,只是自己也要先有一定的思考才好,凭空的去问,自己没有基本的认识,总是一场空。

  等待着,等待着,公役所的职员终于来了,给大家带来了面包和牛奶,亨亚日见到那面包的包装纸和牛奶瓶时,眼睛里泛着光,第一次感到那纸和瓶竟然格外的亲切、好看。志愿者们都已经起了,收到分发的早餐面包和牛奶后,就纷纷开始进食。亨亚日拿到面包后,似乎显得格外珍惜,用手撕开一部分包装纸方便下口后,手捧着还附着包装纸的部分,撕咬着已经敞开外露了的面包棒,再也不肯用手把面包撕开,然后再把撕下的面包一点点的送入口中。这样吃起来,该是斯文、好看得多,就着这面包棒直接啃,这吃相有点不雅,就像外面的那些野兽一样进食,不过这回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亨亚日一边吃,一边四顾,大多数的人都和自己一样,定睛望向先生和谢明宇时,他们也是同样如此。看到这里,亨亚日不由就笑了起来,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