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拿人手短-《贼天子》

  匆匆写了一份军报,急送洛阳之后,陈大才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些来自于京城的“士人”们。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人在旧周,一定是有一些家底的,而且,在韦全忠几次清洗之后,还能存活下来,并且在韦全忠离开京城之后,他们能够掌握住京城的城门。

  就说明这些人,一定是骑墙的。

  韦全忠在的时候,他们不定对韦全忠如何如何谄媚。

  看着这些人,陈大心里就一阵来气。

  本来,朔方军哪怕离开了关中京城,他领兵长驱直入,占下这座古都,依旧是一份不大不小的功劳,但是现在,因为这些骑墙派,他的功劳,他属下人的功劳,恐怕都要打上一些折扣。

  如果是狠心一些的将领,这个时候说不定会做掉这些碍事的讨厌鬼,假装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然后把罪过,推到朔方军头上。

  但是陈大,毕竟是个老实人。

  而且,这些士人也很聪明,提前报了杜相公的名字,意思就是说,杜相公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杜谦知道,陈大就不好再下黑手了,不然哪怕明面上能遮掩过去,那位杜相公也可能会假装不知道,但是毕竟暗地里还是会结下梁子。

  焉知道,杜谦在整个江东集团的地位,都仅次于李云,这个排位不止是在文官序列,也包括武将序列。

  姚仲,卓光瑞两个人,可以说是宰相,但是如果夸张一些,杜谦是可以称为“丞相”的。

  所谓丞相,总领百官。

  这样的人,谁也不愿意得罪。

  而且,杜谦刚到江东的时候,陈大就在近前,他也是很服气这位杜相公的,哪怕是看在杜相的面子上,他也只能忍一忍这些人。

  想到这里,陈大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这些人,缓缓说道:“关中京城,现在是什么情形?”

  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一个一身绿衣的中年人,迈步上前,长叹了一口气:“将军,当初韦贼占据关中,我们这些世居关中之人,不得已只能屈服于韦贼淫威之下,虚与委蛇。”

  “暗中,我等一直在联系十一郎,意图投效圣朝。”

  “如今,韦贼终于…”

  “好了。”

  陈大直接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皱着眉头,喝道:“杜相如今已经位列中枢,总理朝政,你还一口一个十一郎!好大的胆子!”

  “这样对杜相不恭敬,还以为是旧周是不是!”

  陈大终于捉住了这人的把柄,将其痛骂了一顿,然后厉声道:“来人,将他拿下去,打上十个军棍!”

  旁边有人见状,连忙上前,低头行礼道:“陈将军,陈将军,这位荀先生,确是杜…杜相公旧相识,早年在京城里的时候,很是交好…”

  “你也住口!”

  陈大怒视了这人一眼,喝道:“如今的京城是在中原,是在洛阳,你口中的京城是在哪里!”

  “这般称呼,莫不是心怀旧朝?”

  他斜了这人一眼,闷哼了一声:“将他也拿下去,打上十棍!”

  一旁的军士如狼似虎一般,也将这人给拿了下去。

  一时间,帅帐里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俱都战战兢兢。

  发了一通火气之后,陈大坐在主位上,低头喝了口茶水,心情终于爽利了一些。

  他眯了眯眼睛,然后才抬头看向眼前的众人,淡淡的说道:“听好了,本将军不想知道你们到底是谁,这几年在做什么,这些事情自有陛下,有杜相公去问,本将只想知道,现在的关中京城是什么情形。”

  “我王师,什么时候可以开进关中京城。”

  此时,帅帐里还有十个人左右,过了一会儿,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迈步上前,对着陈大低头道:“陈侯爷,关中京城已经没有了朔方军,王师随时可以进驻…进驻关中京城。”

  “终于有个会说人话的了。”

  陈大看了这人一眼,啧啧有声:“你叫什么名字?人在关中,耳目倒是灵通,连我封了侯都知道。”

  这中年人连忙欠身道:“在下姓杨名通,京…关中人士,一早就听闻了将军兵取剑南,封侯拜将的事迹,将军之名,早已经如雷贯耳了。”

  陈大看了看他,问道:“那你说,我叫什么名字?”

  “侯爷姓陈,表字伯忠。”

  这人回答的不慌不忙。

  陈大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他,随即笑了笑:“好,真是耳目聪明。”

  这人被困在关中京城,消息不太可能灵通,却能精确的知道他是谁,甚至知道他的爵位,这就说明,他不止是给杜相公去了信,洛阳城里的那位杜相公,大概率也给他回了信。

  想到这里,陈大对着他笑了笑。

  “就由你,带着王师,进入关中京城罢。”

  杨通连忙低头,应了声是,恭声道:“愿意为将军带路!”

  …………

  十日之后,洛阳城里。

  天子正在宫中,看着几名大儒,教授皇子读书。

  如今,李云的三个儿子里,小儿子李苍还太小,尚不曾读书,长子李元次子李铮,都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

  太子李元,自小被其外祖薛嵩开蒙,读书其实还不错,但是二子李铮,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如今已经六七岁的年纪,读书没有读出模样,喜欢拿着木刀木枪,追打宫人。

  现在,他与太子一起,同室读书,却无论如何也坐不住,只是偶尔看到在外面监督的父亲,才老实下来,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李云看了看两个儿子,又扭头看了看站在旁边的老人家,微微摇头道:“真是没法子了。”

  此时,站在李云身边的不是别人,正是朝廷的大理寺卿薛嵩,薛卿正看了看李云,又看了看殿内的两个皇子,笑着说道:“陛下,二皇子很是像你,将来说不定也是勇冠三军的大帅。”

  李云看了看殿中的老二,微微摇头道:“也不知是真像,还是有人告诉了他什么。”

  薛嵩一怔,随即摇头道:“贵妃娘娘,应该不是这种性子。”

  “她是不会。”

  李云目光从两个儿子身上收了回来,然后回头看向薛嵩,摇头笑道:“只是老二自小生得壮实,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把他往我这个路子上来引。”

  “且不管像不像我。”

  李云摸了摸下巴,开口道:“且看将来,是不是打仗的材料罢。”

  薛嵩也收回了目光,笑着说道:“太子地位稳固,二皇子若真是个武人的材料,不一定是坏事。”

  “陛下要往好处想。”

  “我也没有往坏处想。”

  李云拉着薛嵩,在一处亭子下落座,然后他看了看薛老爷,笑着说道:“今天请岳父进宫里来,也不是为了讨论这两个孩子。”

  “关中已经来信了,几天之前,陈大所部,已经兵进旧周国都,控制住了整个都城,所以,我过些天,准备亲自去一趟关中。”

  “也带着岳父你去一趟。”

  薛老爷有些愕然,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二郎,我这才刚任大理寺卿没多久,大理寺都还没有搭建起来,如何能在这个时候,离开洛阳?”

  “大理寺的事情,可以放一放。”

  李皇帝笑着说道:“反正现在,也没有很多事情要经历大理寺,刑部已经足够处理大多数事情了,对于咱们来说,关中的事情反而更要紧一些。”

  “江东道的三司使衙门,岳父已经知道了,我准备在关中道,也推行三司使衙门,岳父这个大理寺卿可以存着,先去替我,做一任关中道布政使。”

  李云笑着说道:“说不定,还要兼任按察使。”

  “等关中的事情忙完了,岳父再回洛阳来,岳父觉得如何?”

  薛老爷一怔,然后眨了眨眼睛,苦笑道:“我这九卿的位置,屁股都还没有坐热,怎么就要去关中了,二郎这是把我贬官了?”

  “不是贬官,是杜受益举荐岳父,去做这关中道的首宪。”

  李皇帝缓缓说道:“朝廷现在缺人,收服了关中道之后,关中道的官员,多数还是他们关中人,杜受益也是为了避嫌,因此让岳父,去做这一任首宪。”

  “要不然,关中道的关中人,就…太多了。”

  薛嵩抬头看了看李云,咳嗽了了一声:“二郎,我年纪实在有些大了。”

  李云看着他,笑道:“岳父可是受了我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整个朝廷里,也没有几家。”

  薛老爷一怔,随即摇头苦笑。

  “真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罢了罢了,趁着还能做点事情。”

  他抬头看着李云,长叹了一口气。

  “我跟二郎一起去就是。”

  李皇帝看着他,笑了笑。

  “这一次,岳母不一定同去,等到了关中那座京城。”

  说到这里,李皇帝挤了挤眼睛。

  “我让人,再给岳父多安排几个使唤丫鬟。”

  他笑着说道:“现在,那座京城里可有不少家道中落的贵女,说不定,能找到几个旧周宗室之女,来伺候岳父。”

  薛老爷闻言,先是瞪大了眼睛看着李云,随即撇过脸去。

  “胡说,胡说…”

  “老夫岂是,岂是贪图此类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