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头对苏木说:“你看亦舟,真是个踏实可靠的孩子,对锦儿好,做事又认真细心,以后锦儿跟着他,我们也能真正放心。”
“嗯,亦舟这孩子,稳重细心,做事有始有终,和锦儿正好互补。”
苏木点点头,目光落在沈亦舟身上,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满是认可,“他们俩一起努力,一个懂数字化传播,一个懂设计创新,既能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能找到新的传播路径,是好事。”
假期过半的一个傍晚,游客渐渐散去,“苏州记忆”工作室也暂时歇业。苏锦和沈亦舟忙着整理体验展的设备,将触摸一体机仔细收好,备份游客反馈数据。
徐佳莹则提前回到姨婆的小院,从自己带来的行李箱最底层,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子。
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木盒,表面雕刻着细腻的缠枝莲纹,纹路清晰流畅,边角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透着温润的光泽。
盒子的搭扣是黄铜材质,上面氧化出淡淡的铜绿,却依旧牢固,这是徐佳莹一直珍藏的物品,平时很少拿出来。
晚饭过后,夜色渐渐笼罩下来,月光如水,洒在庭院的青石板上,泛着淡淡的银光。
众人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围着一盏古朴的灯笼,喝茶聊天。
苏锦正兴奋地说着体验展的最新反馈:“今天小程序的访问量突破一万了!还有很多游客在留言区说希望我们把小程序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了解苏州的传统工艺,我打算回去后优化一下,增加线上预约体验的功能,让外地游客也能提前预约课程。”
徐佳莹笑着听着,等苏锦说完,她起身走进屋里,拿着那个紫檀木盒子走出来,在苏锦身边坐下,轻轻将盒子放在石桌上。
“锦儿,你过来,妈有东西要给你。”她的声音温柔而郑重,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有不舍,有期待,还有深深的疼爱与嘱托。
苏锦好奇地凑过来,目光紧紧盯着石桌上的紫檀木盒,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妈,这个盒子真好看!是您收藏的宝贝吗?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这不是我的宝贝,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现在,我把它传给你。”
徐佳莹轻轻拨开黄铜搭扣,打开盒子。
盒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静静地躺着一支玉簪,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是一支白玉簪,玉质温润细腻,泛着柔和的油脂光泽,一看就是上好的和田白玉。
簪身修长圆润,打磨得光滑细腻,触手冰凉温润,簪头雕刻着一朵绽放的玉兰花,花瓣线条流畅自然,层层叠叠,栩栩如生,花蕊处还镶嵌着一颗细小的珍珠,虽不耀眼,却与白玉相得益彰,更显雅致温婉。
“哇,这支玉簪真漂亮!”苏锦忍不住惊叹,伸手想要触摸,又怕弄坏了,犹豫着缩了回来,眼神里满是喜爱与珍视,“妈,这是外婆的东西?”
“嗯,这是你外曾祖父送给你外婆的定情信物。”徐佳莹拿起玉簪,指尖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玉质,眼神飘向远方,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你外婆年轻时是苏州有名的绣娘,尤其擅长绣玉兰花,绣出来的玉兰花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花香。你外曾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温文尔雅,两人相识于拙政园的玉兰树下,一见倾心。”
“那时候你外曾祖父家境普通,薪水微薄,买不起贵重的聘礼,就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了半年的俸禄,在苏州观前街的老银铺定做了这支玉簪。”
“簪头的玉兰花,就是按照你外婆绣的玉兰花纹样雕刻的,每一片花瓣、每一道纹路,都力求还原。”
“你外婆收到这支玉簪后,非常珍惜,平时舍不得戴,只有在结婚纪念日、生日这样重要的日子才会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别在头发上,对着镜子看了又看,嘴角一直带着笑。”
徐佳莹的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哽咽,仿佛又看到了外婆当年的模样,“后来,你外婆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绣不了花了,就把这支玉簪传给了我,告诉我,这支簪子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我们家族女性坚韧、温柔、坚守初心的象征。”
“她常说,女人要像玉兰花一样,清雅脱俗,不染尘埃,也要像玉石一样,温润而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自己的热爱与坚持。”
“我年轻的时候,跟着你姨婆学苏绣,经常因为绣不好复杂的针法而哭鼻子,想要放弃。每次看到这支玉簪,就想起你外婆说的话,想起她一辈子坚守刺绣的初心,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后来,你爸创业,从小书店到苏州的工作室,遇到过很多挫折,资金短缺、客源不足、同行竞争……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我都会拿出这支玉簪,摩挲着上面的玉兰花,告诉他不能放弃,要像外婆一样,坚韧而温柔地面对一切。”
徐佳莹将玉簪轻轻放在苏锦的手心,冰凉的玉石贴着掌心,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和家族的力量。
“现在,我把它传给你。希望你能像你外婆、像我一样,无论以后走得多远,飞得有多高,遇到多少风雨和挫折,都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坚守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执着。”
“要像玉兰花一样,清雅坚韧,不随波逐流;要像玉石一样,温润坚定,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我和你爸永远支持你,永远等你回家。”
苏锦双手捧着玉簪,指尖微微颤抖,冰凉的玉石贴着掌心,仿佛有一股暖流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
她认真地听着母亲的话,眼眶渐渐湿润,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
她紧紧握住玉簪,指腹轻轻摩挲着簪头的玉兰花,仿佛能触摸到外婆和母亲留下的温度与力量,郑重地点点头。
“妈,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支玉簪,把它当作最珍贵的宝贝。我会记住您和外婆的话,守住初心,坚守热爱,把传统工艺好好传承下去,用我们年轻人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不辜负您和外婆的期望!”
“嗯,亦舟这孩子,稳重细心,做事有始有终,和锦儿正好互补。”
苏木点点头,目光落在沈亦舟身上,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满是认可,“他们俩一起努力,一个懂数字化传播,一个懂设计创新,既能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能找到新的传播路径,是好事。”
假期过半的一个傍晚,游客渐渐散去,“苏州记忆”工作室也暂时歇业。苏锦和沈亦舟忙着整理体验展的设备,将触摸一体机仔细收好,备份游客反馈数据。
徐佳莹则提前回到姨婆的小院,从自己带来的行李箱最底层,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子。
那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木盒,表面雕刻着细腻的缠枝莲纹,纹路清晰流畅,边角被岁月打磨得圆润光滑,透着温润的光泽。
盒子的搭扣是黄铜材质,上面氧化出淡淡的铜绿,却依旧牢固,这是徐佳莹一直珍藏的物品,平时很少拿出来。
晚饭过后,夜色渐渐笼罩下来,月光如水,洒在庭院的青石板上,泛着淡淡的银光。
众人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围着一盏古朴的灯笼,喝茶聊天。
苏锦正兴奋地说着体验展的最新反馈:“今天小程序的访问量突破一万了!还有很多游客在留言区说希望我们把小程序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了解苏州的传统工艺,我打算回去后优化一下,增加线上预约体验的功能,让外地游客也能提前预约课程。”
徐佳莹笑着听着,等苏锦说完,她起身走进屋里,拿着那个紫檀木盒子走出来,在苏锦身边坐下,轻轻将盒子放在石桌上。
“锦儿,你过来,妈有东西要给你。”她的声音温柔而郑重,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有不舍,有期待,还有深深的疼爱与嘱托。
苏锦好奇地凑过来,目光紧紧盯着石桌上的紫檀木盒,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妈,这个盒子真好看!是您收藏的宝贝吗?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这不是我的宝贝,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现在,我把它传给你。”
徐佳莹轻轻拨开黄铜搭扣,打开盒子。
盒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静静地躺着一支玉簪,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是一支白玉簪,玉质温润细腻,泛着柔和的油脂光泽,一看就是上好的和田白玉。
簪身修长圆润,打磨得光滑细腻,触手冰凉温润,簪头雕刻着一朵绽放的玉兰花,花瓣线条流畅自然,层层叠叠,栩栩如生,花蕊处还镶嵌着一颗细小的珍珠,虽不耀眼,却与白玉相得益彰,更显雅致温婉。
“哇,这支玉簪真漂亮!”苏锦忍不住惊叹,伸手想要触摸,又怕弄坏了,犹豫着缩了回来,眼神里满是喜爱与珍视,“妈,这是外婆的东西?”
“嗯,这是你外曾祖父送给你外婆的定情信物。”徐佳莹拿起玉簪,指尖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玉质,眼神飘向远方,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你外婆年轻时是苏州有名的绣娘,尤其擅长绣玉兰花,绣出来的玉兰花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花香。你外曾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温文尔雅,两人相识于拙政园的玉兰树下,一见倾心。”
“那时候你外曾祖父家境普通,薪水微薄,买不起贵重的聘礼,就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了半年的俸禄,在苏州观前街的老银铺定做了这支玉簪。”
“簪头的玉兰花,就是按照你外婆绣的玉兰花纹样雕刻的,每一片花瓣、每一道纹路,都力求还原。”
“你外婆收到这支玉簪后,非常珍惜,平时舍不得戴,只有在结婚纪念日、生日这样重要的日子才会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别在头发上,对着镜子看了又看,嘴角一直带着笑。”
徐佳莹的声音带着一丝淡淡的哽咽,仿佛又看到了外婆当年的模样,“后来,你外婆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绣不了花了,就把这支玉簪传给了我,告诉我,这支簪子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我们家族女性坚韧、温柔、坚守初心的象征。”
“她常说,女人要像玉兰花一样,清雅脱俗,不染尘埃,也要像玉石一样,温润而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自己的热爱与坚持。”
“我年轻的时候,跟着你姨婆学苏绣,经常因为绣不好复杂的针法而哭鼻子,想要放弃。每次看到这支玉簪,就想起你外婆说的话,想起她一辈子坚守刺绣的初心,就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后来,你爸创业,从小书店到苏州的工作室,遇到过很多挫折,资金短缺、客源不足、同行竞争……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我都会拿出这支玉簪,摩挲着上面的玉兰花,告诉他不能放弃,要像外婆一样,坚韧而温柔地面对一切。”
徐佳莹将玉簪轻轻放在苏锦的手心,冰凉的玉石贴着掌心,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温度和家族的力量。
“现在,我把它传给你。希望你能像你外婆、像我一样,无论以后走得多远,飞得有多高,遇到多少风雨和挫折,都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坚守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与执着。”
“要像玉兰花一样,清雅坚韧,不随波逐流;要像玉石一样,温润坚定,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我和你爸永远支持你,永远等你回家。”
苏锦双手捧着玉簪,指尖微微颤抖,冰凉的玉石贴着掌心,仿佛有一股暖流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
她认真地听着母亲的话,眼眶渐渐湿润,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
她紧紧握住玉簪,指腹轻轻摩挲着簪头的玉兰花,仿佛能触摸到外婆和母亲留下的温度与力量,郑重地点点头。
“妈,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珍藏这支玉簪,把它当作最珍贵的宝贝。我会记住您和外婆的话,守住初心,坚守热爱,把传统工艺好好传承下去,用我们年轻人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不辜负您和外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