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主动出击-《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李景孝本身也需要人当帮手,思索一番正想答应。

  但话到嘴边,忽然心里猛地一惊。

  想起了,这该不会又是皇帝和太上皇的一种试探吧?

  武将喜欢用自己人,这很正常。

  用的人还是兄弟子侄,外人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一人得道,整个家族获益,古往今来都这样。

  可要是自己让牛展鹏进了殿前司马军当虞侯,就说明自己的意识里,有拉帮结派的想法。

  更别说,还是殿前司这种拱卫皇城,皇帝近前护卫的军队,就更忌讳小团体。

  李景孝暗骂自己糊涂,还好反应的快。

  笑着对牛展鹏说道,“我刚来殿前司,情况都没摸清楚。

  这要是忽然调你进马队,必然会让其他虞侯、都虞侯们人人自危。

  与其在我这边想办法,还不如老老实实多练武。

  将来真要出征,调你进大军,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可你要是武艺不精,给你机会都掌握不住。

  万一有个好歹,我可不想被你爹记恨一辈子。”

  牛展鹏郁闷的点点头。

  话都说的这么直白,自己还要进入马队,那就是强人所难。

  那就不是向李景孝靠拢,而是得罪他了。

  牛展鹏走了后,消息果然很快传到了隆德帝和太上皇耳朵里。

  父子俩对李景孝的做法很是满意。

  但李景孝其实有点反应过头了。

  要是不信任他,不可能父子俩商量之后,还升他为殿前司副指挥使。

  更不可能让他统领殿前司1千马军。

  说白了,皇帝和太上皇都希望通过高官厚禄,拉拢李景孝。

  顺带着通过他,稳住和维护贾家和其他勋贵们的关系。

  所以让牛展鹏进马军,太上皇和皇帝都乐见其成。

  不过李景孝谨慎行事,也不是坏事。

  以他的能力,其实不缺加官进爵的机会。

  就怕他年轻骤然登上高位,开始跋扈自满起来。

  所以说,功利心肯定要有,但绝不能太重。

  当然李景孝这种开挂的,说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多少人才华横溢,却缺一个伯乐,一辈子郁郁不得志,埋没在市井中。

  历史上造反所需要的人才,其实一县、一府就足够了。

  刘邦靠沛县,朱元璋靠凤阳。

  所以说,你周围不是没人才,而是大家都没机会。

  ——

  李景孝坐在公堂上,正打算把2个都虞侯、10个虞侯召集过来,交代一声训练的事。

  就见蒋六走进来拱手说道,“大人,小蓉大爷来了。”

  李景孝点点头,正好有事找他。

  自从灭了猫脸太婆和十几只黄皮子,连升四级后。

  李景孝心里开始惦记上,京城里的巫婆。

  这些人养小诡,在京城为恶,赚黑心钱,不仅是升级的经验。

  为民除害也算功德一件。

  顺带着,这些人多年赚到的黑心钱,正好便宜了自己。

  看到贾蓉时,这小子已经穿上了从八品的绿袍官服。

  虽然官职小,但一上任就是从八品,不知道会羡慕坏多少人。

  科举殿试一甲三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则是赐‘同进士’出身。

  先在翰林院待半年,又在六部和其他衙门实习一段时间。

  选官时,一甲三人,状元直接从六品。

  榜眼、探花正七品。

  二甲多是正七品和从七品,少数正八、从八品。

  至于三甲,一律从八品起步。

  等于贾蓉现在的官职,已经比肩三甲进士了。

  当然,贾蓉这种授官,前途和上限比起进士差很多。

  但真正能升到四品,三品以上的进士,其实也很少。

  大部分二甲、三甲进士,一辈子都在五品以下打转。

  可对贾蓉来说,以宁国府的人脉关系,稍微立点功劳,很容易就能升到七品、六品。

  要是二十几岁,就能做到五品官,今后贾家肯定拿他当顶梁柱。

  对贾蓉招招手,这小子忙一脸笑容的走近,点头哈腰的伺候在一旁说道,“大人,您有事只管吩咐。”

  李景孝点点头,让他再凑近一点,附耳小声说道,“你姑丈我虽然因功而升到三品。

  但嫉妒,想害我的人肯定不少。”

  贾蓉心里一紧,自己的前途,可全靠姑丈了。

  顿时咬牙切齿的说道,“姑丈您说是谁想害您,我这就带人去弄死那王八蛋。”

  李景孝听到这话,还真有点意外,笑着拍了拍贾蓉的肩膀。

  “胡闹,官场哪有什么你死我活,全是人情世故。”

  这话就是胡扯,国人对待政敌,向来是你死我活,没半点商量的余地。

  但凡心里还有一丝‘你好我也好的幻想’,那只是一时打不垮对方。

  李景孝这是不想看到贾蓉胡来,害了他自己,还连累到自己这个姑父。

  所以李景孝宁愿贾蓉良善一点,只要能把交代的事情做好就成。

  贾蓉其实也不是个心狠手辣的,相反,这小子性格很懦弱。

  会说刚才那番话,完全是因为,这小子看到了希望。

  但这希望全靠李景孝,所以谁对李景孝不利,等于坏了贾蓉的前程。

  这才犹如对待敌寇一样,对待那些要对付李景孝的人。

  眼看李景孝这么说,贾蓉顿时就怂了。

  尴尬一笑,揉揉鼻子说道,“姑丈,您是不知道,自从得您看重,带在身边听差。

  侄儿在东西两府,那是第一次活的像个真少爷。

  便是祖父,都第一次让人来夸奖侄儿几句,您对侄儿不仅有提携、知遇之恩。

  谁要是想对付您”,说到这,贾蓉的表情再次凶狠起来,“那就是断了侄儿我的前程。”

  李景孝倒是能理解贾蓉这想法。

  这小子别看是宁国府嫡长子,还是唯一的子嗣。

  但他爹贾珍平时对待他,动辄打骂,还羞辱他的人格。

  原著里,贾珍让下人往他脸上吐口水。

  而且吐了一次还嫌不够。

  明明娶了红楼第一美女秦可卿,却被贾珍给霸占了。

  任谁遇到这种爹,心里都会扭曲起来。

  可就这样,这小子也没做恶事,一心只盯着女人,堕落荒淫。

  这里面,难免没有报复他爹贾珍的意思。

  “好了,好了,你安心做事,免不了你的好处。”

  说完,李景孝故意提起了前几天和皇帝见面时的情形。

  “前几天陛下当着我的面,说既然和贾家结亲,谁适合帮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小子。

  既然陛下那边你都挂了号,认真做事,加官进爵,绝不是难事。”

  贾蓉狂喜,以前贾家最怕的就是皇帝惦记着,毕竟一家子都没本事。

  皇帝对贾家的印象,自然不会有多好。

  但现在皇帝主动让贾家的子弟,在李景孝身边听命。

  也算是对贾家抱有希望。

  这对贾家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忙跪在地上,对着李景孝重重磕了个头,“姑丈您待我贾家犹如再遇之恩,侄儿今生定然待您如父,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景孝白了这小子一眼。

  为了报恩,命都不要的话,他是不信的。

  毕竟,他自己就不是这种人。

  强求别人能做到这点,想想就觉得不可能。

  所以他更喜欢把和贾家的关系,形容成互相利用,互惠互利的关系。

  说到底,就是一门生意。

  贾家有他想要的东西。

  自己即将娶贾家女,将来很可能还不止一个。

  那自己的权势,一定程度上,也能帮贾家维持勋贵间的体面。

  而且这年代讲究亲亲相隐,亲戚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比起外人更加牢靠。

  当然,若是损害了各自的核心利益,翻脸时,也不会讲什么情面的。

  挥手隔空扶起贾蓉,拉着他低声说道,“交代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京城的勋贵家中多多走动。

  我那二叔虽然和我不亲,但他被人用巫蛊之术害了也是事实。

  必然是有人在京城以巫蛊之术为祸。

  这要是抓到主谋,定然是大功一件。”

  茅山那边干掉了江州巫婆的事,别说让朝廷知道,就连道录司那边,李景孝都没上报。

  石德龙三人,更是提都没提。

  所以李景孝说,害他二叔的人还在京城,完全说的通。

  贾蓉又是大喜,只是还没开口,就听李景孝仔细交代说道,“这事一定要保密和小心。

  你的任务很简单,多和勋贵子弟结交,打听谁家有人病了,却不请大夫。

  常有道士、和尚,或者巫婆上门。”

  贾蓉心里一紧,暗道自己可不是姑父,要是真被邪道发现,那可就危险了。

  好在姑父体谅自己,只需要打听打听谁家有异常,而不用亲自去探查这里面的秘密,危险就小了很多。

  甚至,多请勋贵子弟去喝酒,再打听会更简单。

  再说,自己祖父出家当了道士,有这身份在,都不用自己打听。

  交代玄真观的道士,帮忙打听一番,基本上就没危险了。

  “姑丈放心,这事对侄儿来说简单的很,保管能打听出有用的消息。”

  李景孝笑着又拍拍贾蓉的肩膀,随后手里就出现了三张2级御火符,和三张2级御雷符。

  “这六张符咒给你防身,而且威力比上次给你玩的那张御火符厉害多了。

  但凡遇到危险,别管他是人还是妖邪,对着敌人打过去就是。”

  说完,当着贾蓉的面,激发了这六张符咒,今后只需要扔出去,或者拍在目标身上就能激发烈焰或者雷霆。

  “你没法力,这六张符咒我都已经激发了,切记保管好。”

  贾蓉忙点头,好在李景孝又给了他六个布袋装着。

  用的时候逃出来扔出去就行,贾蓉这才放心下来。

  随后又听李景孝说道,“这符咒既然已经激发,今后三个月内没使用,等符文黯淡一些,记得来找我往符咒上补充法力。

  免得威力下降。”

  交代完,李景孝就让贾蓉去做事,至于请客喝酒需要的银子,李景孝倒是没那么小气。

  但贾蓉没要,说是为他这个姑丈办事,哪里还需要他出钱。

  李景孝也不和他争,反正这时候的贾家,还是很有钱的。

  即便建起了大观园,宁国府的财政情况,也比荣国府好太多了。

  要不是贾敬成天炼丹修道,还养着整个玄真观的道士,宁国府根本不会出现亏空。

  这一点上,贾珍比贾赦、贾政更会持家。

  ——

  李景孝本以为贾蓉没那么快打听到消息,却不想这家伙上午出去打听消息。

  刚过中午,就跑回来。

  走进后低声说道,“姑丈,您肯定想不到,宝玉居然拜了个寄名的干娘叫做马道婆。”

  李景孝对马道婆,却知道的很深。

  但他没急着说话,而是示意贾蓉继续说下去。

  贾蓉见他来了兴趣,说话的语速都快了三分。

  “侄儿上午出门打听,那妖婆在城里还挺出名的。

  经常进出官员和权贵之家,唆使这些大户人家,在她的庙里供奉香油点灯求平安。

  这看着倒是没什么,一开始侄儿只当是大户人家求个心安。

  可让人继续打听,才知道锦田侯家的诰命每个月,居然在那妖婆的观中,每日供养足足24斤香油。”

  锦田侯这一代的当家人就是裘良,以贾家和裘良的关系,贾蓉要打听些隐秘,确实不难。

  又听贾蓉继续说道,“以现在一斤香油160文的价钱,一两银子1200文来算。

  一天2两,一个月就得60两,一年下来720两。

  这钱可不少。

  便是我贾家,每年花这么多钱在这事上都得心疼。

  所以侄儿猜测,那马道婆必然用了阴损手段,逼得锦田侯家不得不出。”

  李景孝点点头,京城外的良田,一亩也就20两银子左右。

  720两,足足能买36亩上好的水田。

  而普通人家庭,一年五口的开销,可能10两都不到。

  刘姥姥自己就说过,她家一年所有开销就20两。

  而且别看刘姥姥上门打秋风,就觉得她是穷人。

  实际上,她家是小地主。

  李景孝还知道,南安太妃在马道婆的庙里,每天供奉48斤香油。

  每年下来,就是1440两银子。

  还有其他官员、权贵的供奉,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好几千两银子到手。

  暗道,这老妖婆还挺会赚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