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偷袭-《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可等到李景孝因功恢复祖上的伯爵爵位的消息,传到了金陵时,王伯腾那叫一个后悔。

  随后又传来李景孝升侯爵,还是世袭,王伯腾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

  就连王子腾都后悔的很。

  王仁自然也是后悔,想了想后,忙问那驿卒,可知道李景孝为何一人一马出现在这里。

  那驿卒不敢得罪王仁,但更怕李景孝怪罪。

  所以只说自己仅知道,那位大人中午时,从蓟州赶过来的。

  没想到下午又快马回到驿站,看样子,应该是赶回蓟州。

  王仁不得要领,想了想后,忙安排家仆快马回京打听消息。

  还专门派人去问王夫人,说不定就能打听出有用的消息。

  等王家的人快马加鞭抵达贾府,贾母和王夫人正好从李家出来,回到荣国府外。

  王夫人一听是侄子王仁,派人来打听自己女婿的事。

  脸上的笑容立马灿烂了三分。

  即便王夫人心里向着娘家,但女人嘛,炫耀的心思是难免的。

  好在王夫人还不算太蠢,只说了李景孝率军北上,其他的,就不是她一个内宅妇人能知道的了。

  随后重点提了句,李景孝被皇帝封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那王家的仆役听完,果然露出惊骇的表情。

  这可是正一品官武官,基本上等于武官品级的极限。

  而且李家的侯爷,好像也才16,这也太夸张了。

  就连王家这仆役都觉得,贾家还真是走了大运,居然靠运气得了个这么厉害的女婿。

  等王仁知道这事,李景孝早就回到了蓟州。

  大军准备了三天,粮草马匹全都准备好了后。

  因为运力的原因,大军能携带的物资有限,居然还多出不少粮草。

  可见朝廷这次是真的全力支持这次北上。

  李景孝干脆花钱,找关系私人买下足够三千人吃五天的粮食。

  还三千匹马五天的麦麸、大豆、黑豆和盐巴,一起收进了随身物品栏。

  这才带着三千骑兵出了长城。

  但这次随行的马匹,足足9千匹。

  轻骑兵一人三马,重骑兵一人五马,加上后勤的驽马,足足1.2万匹。

  不仅把蓟镇的马匹全收集起来,京城那边还运了4千匹过来。

  在大军出关之前,李景孝两天前,就已经派遣了左镇抚司5个小旗,先一步出关探路。

  李景孝对赵军明、鲁二福这些人满意和放心,自然就偏爱起边军夜不收出身的精锐士卒。

  所以左镇抚司扩招,多是在九边军镇里挑选。

  其中就有辽东,蓟镇的夜不收,这些人出关之前,还给李景孝详细讲解了蓟镇关外的鞑靼部落分布。

  出关两三百里范围内,倒是不用太过担心水源的问题。

  不过,蓟州以北的草场不多。

  大片、大片的山林,反倒不适合放牧。

  但小部落其实也不少,而且不少和大周的关系其实还不错。

  只是一旦鞑靼人大军从蓟镇方向南下,这些人或是被逼、或是自愿,还是会跟着鞑靼大军南下劫掠。

  说白了,这些小部落没阵营观念,谁厉害跟谁。

  李景孝的目标,也不是这些部落。

  毕竟蓟镇长城,十几二十年没遇到鞑靼人南下,不少城关看着,都显得荒废很久了,驻守的兵卒也不多。

  但这也足以震慑蓟镇以北的游牧部落,没什么心思南下劫掠。

  甚至不少部落还学着大周开荒、耕地种粮。

  加上老百姓私下里的交易和往来,能买到,或者换到生活所需,即便是游牧部落,也不会轻易开启劫掠。

  毕竟,大周人也不是好惹的。

  老百姓怕官府,那是知道自己打不过。

  可民间抢水都能打的头破血流,小部落真敢劫掠。

  最后的结局,要么被赶走,要么被人给灭了。

  而且北有兴州卫,南有蓟镇,生活在这一片的小部落,自然得老实点。

  鞑靼人不愿意走这条线南下,也是因为这一带山林起伏,很难走。

  而且除了鞑靼人外,还有不少汉人也生活在这一片。

  鞑靼人行军很难瞒住大周的探子。

  还得先把兴州卫拿下,否则粮道肯定会被断。

  既然蓟镇以北的小部落老实,李景孝自然不会去动这些部落,甚至还让随军的左镇抚司的校尉们跑去招兵。

  只要舍得花钱,这些部落里总会有人愿意赌一把。

  大军出关五天,就招募到800骑兵。

  一部分是鞑靼人,一部分是在关外求活的汉人边民。

  等越过了兴州卫,才算真正进入了草原,然后出去探路的夜不收,回消息说大军70里外,就有个几千人的鞑靼部落。

  而且看部落里的人员情况,肯定有不少男丁被鞑靼人征召,去了大同和宣府。

  李景孝顿时兴奋起来。

  不过他也没急着进攻,而是命大军找个合适的地方歇马和用饭。

  然后把军官全召集到自己身边,开口就是,一个人头5两银子。

  等拿下那个部落,6成缴获归士兵。

  手里有人头的优先拿银子,剩下的才是平分。

  李景孝这个主帅也只能1成。

  剩下的3成,归总旗、百户或者虞侯们的。

  要是谁因为哄抢钱财,延误军机,不仅斩首,还罪三代。

  这一条,顿时把所有军官给镇住和吓到了。

  不过大家也知道,李景孝只拿1成,为的就是激励士气。

  而对普通士兵来说,6成归他们分,简直闻所未闻。

  而且一个人头5两,还优先分配。

  自然是士气爆棚,人人向前。

  明末时,说女真人满万不可敌。

  但只要明军足饷,则无敌。

  当兵打仗说白了就是为钱,只有当官的,才会想着升官。

  李景孝这次没让重骑兵打头阵,而是800招募的辅兵打头,1千重骑兵第二波冲锋。

  2千穿着皮甲的轻骑兵,则绕到两侧,围杀逃走的人。

  统领着800招募的辅兵的牛展鹏和陈鸿升两人,顿时感觉到了压力。

  两人随军北上自然是想赚功劳,但李景孝可不会让他们指挥殿前司重骑兵,和2千五军都督府抽调出来的2千轻骑兵。

  所以800辅兵就归他们俩管,好在李景孝舍得花钱,在招募辅兵时,尽可能要求有马。

  连人带马20两安家费。

  关外的马匹价格,比关内低多了。

  而且牧民自己用的马,在他们自己心里虽然重要,但真要卖,价格会更便宜。

  道理就和未来的水果一样,城里的价格,会是产地的好几倍。

  所以这800人个个骑马,要不然,别说打仗了,根本跟不上大军的行进速度。

  好在这些雇佣兵既然愿意跟着大军走,大部分人求的就是财。

  一个人头5两,一个个激动的嗷嗷叫。

  根本没人在乎,李景孝这么做,是不是拿他们当炮灰。

  普通人其实不傻,想被重用或者赚钱,就得交投名状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

  别看大军攻击的目标,是几千人的部落。

  但偷袭之下,真正有能力反抗的其实不会多。

  而且夜不收的情报说,这个部落成年男丁不多。

  杀穿部落的难度并不大。

  真正冲杀的,其实还是1千重骑兵。

  打头阵的辅兵后面有1千重骑兵跟着,两侧又有两千轻骑兵围猎。

  想想就知道,这个部落里的人,很多都会被重骑兵和轻骑兵吸引。

  顾头不顾脑,根本形不成有效的防御。

  到时候,800辅兵再杀回来,遇到的抵抗会更少。

  别说几千人的部落了,即便是上万人的部落,也能攻破。

  大军凌晨3点出发,在夜不收的带领下,全军下马,牵着马匹走路。

  慢慢移动到那个部落10里外,这才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给马儿喂了点豆子,只吃了三四分饱同时,后勤兵开始帮助重甲骑兵和马匹上甲。

  每一匹马的马蹄上,都裹着了布,嘴上也裹上布条。

  就连士兵的嘴里,都咬着树枝或者木条。

  一切准备好了之后,趁着天色只是泛起丝丝白光,3800骑兵开始慢跑。

  李景孝看着整齐的大军慢慢行进,心里不由沸腾起来。

  带着几十个左镇抚司的人,跑在轻骑兵前面。

  而且他身边还有女扮男装的胡仙儿、柳翠彤护卫。

  这两个妖精虽然说了不杀人,但当个护卫还是绰绰有余的。

  大军离部落还有5里地时,开始加速慢跑,巨大的震动,也已经惊动了部落里的人。

  但此时早就没机会和时间,有效组织足够的人列阵抵抗。

  离部落还有几百米时,号角声响起,全军加速。

  800辅兵的阵型虽然凌乱,但士气却很高。

  而且这些家伙还挺聪明的,挥舞着手里的马刀、长枪,一窝蜂的冲进部族里,见人就杀。

  然后按照李景孝交代的,根本不做停留。

  一路杀穿部落,制造混乱。

  第二波的重骑兵,跟着杀出来的路,冲进部族里之后。

  这场战斗其实已经结束了。

  重甲骑兵分成十几个小队,继续冲杀。

  只是一个冲锋,这个部落就彻底乱了。

  李景孝没跟着冲进去,而是挥挥手,两千轻骑兵分成两队。

  绕着部落左右,不断射箭。

  李景孝身边,则跟着200轻骑兵和几十个左镇抚司的校尉,拉弓射箭,射杀正门方向逃散的鞑靼人。

  李景孝也拿出了游戏里,30级地图中刷到的30级铁胎弓。

  专门挑那些战斗力强的鞑靼人,一箭就把人都击飞。

  只是几箭,不仅让轻骑兵、左镇抚司校尉们震撼不已。

  鞑靼人更是不敢再从李景孝这个方向逃跑。

  两翼的1800轻骑兵,拉弓射杀几轮,就开始往部落里冲锋。

  已经杀穿整个部落的800辅兵,眼看重骑兵和轻骑兵不断抢人头。

  顿时急了。

  对他们这些被雇佣的鞑靼人和穷苦大周人来说,一个人头5两银子,足以让一家人五口,吃个好几个月的饱饭。

  杀两个敌人,一年的温饱就到手了。

  而且整个部落现在是彻底的乱了,到处都是哭喊声和逃跑的人影。

  800辅兵立马嗷嗷叫的掉头,从后方再次冲杀回来。

  但杀到一半,就有大量的牧民跪地投降。

  李景孝挥手,让自己身边的200轻骑兵,去追杀逃走的人。

  然后骑在马上叹息一声,仅仅只是半个小时左右,少说有上千人被杀。

  重骑兵冲起来,根本没人能挡住。

  李景孝也严令,重骑兵不准停下。

  等重骑兵绕回来,再次冲杀进来,只会死更多的人。

  一个时辰后,坐在一座大帐里的李景孝,一边喝着胡仙儿和柳翠彤煮的茶。

  一边听着手下的虞侯、百户们,开始汇报自身的伤亡和毙敌数量。

  还有缴获的马匹、牛羊和钱财。

  负责后勤的贾蓉、石德龙三兄弟,也带着9千匹马、三千后勤兵和一千多辆,携带补给的马车跟了上来。

  开始清点战利品。

  等虞侯、百户们汇报完,李景孝不由松了口气。

  重骑兵一个没死,受伤的十几人,大部分是扭伤这种小伤。

  三层甲的防御力确实极强。

  马刀、长矛很难伤到重甲骑士。

  不少重甲骑兵身上,插着几根箭,还生龙活虎的冲杀。

  只有辫子朝的150磅清弓,才能射穿三层甲。

  但能拉得动这么重的弓箭的人,其实也极少。

  这让李景孝不由想着,是不是招募些野女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索伦兵。

  可以说清三代大部分的战争,主力都是索伦兵。

  要是有1千重甲索伦兵,李景孝都敢冲击万人的鞑靼军阵。

  轻骑兵也只是阵亡9人,伤了五十来个。

  李景孝命令人去找了个大木桶,从游戏物品栏里,拿出一瓶子的三七补血散。

  倒进木桶里,再倒水搅拌。

  喝下掺了三七散的水,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好。

  800佣兵阵亡了31人,受伤七十多人。

  这些人同样在主帐外,喝下稀释过的三七补血散。

  一个个感觉伤势正在快速愈合,受伤最严重的两个,李景孝直接赏了一人一颗三花玉露丸。

  再用三七散药水灌下去,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愈合。

  佣兵们亲眼看到这两人,从死亡边界线上被拉了回来。

  顿时传来出阵阵惊呼声。

  牛展鹏和陈鸿升趁机说,这种药,京城1百两银子一份,还有价无市。

  瞬间就让佣兵们,对李景孝感恩戴德起来。

  等真的拿到了赏银,对李景孝这个主帅的信服程度直接爆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