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司马昭看到晋明帝的这番话,毫不意外的怒了!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玩意儿!

  若是没有他这般处心积虑谋取江山,哪有后代这些人舒舒服服的当皇帝!

  后辈坐享其成,享受着皇帝的荣耀,却反过来编排起他来!

  晋朝的江山若是不长久,那也是后辈无能,与他这个先人有何干系?!

  司马昭不屑的哼了一声。

  此人,实乃数典忘祖、忘恩负义之辈。

  一点都不知道感恩,真该遭天打雷劈!

  ......

  【总之,曹髦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前往了洛阳。】

  【当他进入京都之时,文武百官都前来迎接。】

  【年轻的曹髦也在此刻,第一次展露了他的睿智。】

  【他以臣子的礼仪,谦虚地对待每一位前来迎接他的大臣,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接着跟随着大臣的步伐,他拜见了郭太后和大将军司马师。】

  【在司马师的眼中,眼前这个瘦小稚嫩的皇帝,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就这样,曹髦过了第一关,正式登上了皇位,陷入了这一片早已经被司马家牢牢掌控的朝堂中。】

  ......

  嘉靖皇帝朱厚熜突然就想起了他的登基过程。

  同样,他也是被选择的皇帝。

  因为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突然暴毙,无子嗣且独子夭折,导致没有皇位继承人。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援引“兄终弟及”的原则,选定了武宗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的他,做为皇位继承人。

  他的父亲朱祐杬被封在湖广安陆州,他自小也是在此地成长。

  自他被被选为继承人后,便动身从安陆州前往北京继承皇位。

  礼部拟定的继位礼仪,原本是要求他以皇太子身份,自东安门入文华殿,再经内阁“劝进”之礼,方得登基。

  他一眼便识破了礼部的意图,此方案实为“过继”孝宗一脉,旨在维持外戚集团的利益。

  他又岂会坐以待毙?

  他便坚持以“遗诏继统”为由,坚持从大明门入城,于奉天殿即位。

  想到那时迎接他的大臣妄图以礼法压他一头,急得上蹿下跳的样子,他心中忍不住一阵得意。

  这些官员想给他个下马威,他可不是这么容易服输的人!

  他知道,他与这些外戚集团之间,迟早会有一场政治博弈。

  于是,他继位不久,便试图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帝。

  可想而知,遭杨廷和等护礼派官员的激烈反对。

  接下来的三年里,朝堂之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双方围绕“继统”与“继嗣”,展开了激烈的辩护。

  最终,他赢了。

  皇权,始终高于礼法。

  想到这里,他唇角扬起一抹讥诮的弧度,似乎又见到了那些人恼羞成怒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而天幕中的曹髦,在继位之初,可比他当时面对的局面,还要凶险万分。

  他继位时,朝堂虽有杨廷和等权臣掣肘,但终究是礼法之争,他还是可以借着“遗诏继统”之名,与其博弈。

  而曹髦面对的,是司马氏早已大权在握,是连呼吸都需看其脸色的傀儡生涯。

  所以,曹髦注定不会如他这般顺利。

  ......

  【短短几天后,曹髦就在众人的推举下登上了皇位。】

  【此时的他,还抱有一丝希望,能够夺回本属于他曹魏的天下。】

  【于是,他刚刚登基,就大赦天下,又下令裁减东宫用度,以示节俭。】

  【同年的10月,曹髦又派官员巡查天下,慰问百姓,同时调查冤假错案。】

  【他试图以仁政广布恩德,收揽人心,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积攒政治声望。】

  【为了打消司马师对自己的提防,曹髦还赏赐他天下兵马的军权,甚至有穿鞋佩剑上朝的权利。】

  ......

  曹操皱着眉头,神情中颇有些复杂。

  司马师对于曹髦,相当于他对于汉献帝刘协。

  此时,他试图将自己带入司马师的角色。

  想着如果刘协做这些事情,他会怎么做。

  曹操顿时面露一丝狠厉,他根本就不会给刘协做这些事情的机会。

  曹操又想着,若是他是刘协的角色,他又会怎么做。

  他必定会蛰伏起来,暗中积攒自己势力,而不是一开始就广施仁政。

  想到这里,曹操一阵叹息。

  曹髦心性纯良,是个好孩子,可是政治敏感度就差了一点。

  ......

  【可惜的是,曹髦不知道司马师的势力,在朝中早已是根深蒂固。】

  【而忠诚于曹家的势力,早就在先帝曹芳死的时候,就死的死,散的散。】

  【剩下的人,也都投向了司马家。】

  【但是刚刚进入政权中心不足一年的曹髦,又能如何知晓?】

  【这条困龙的锁链,在他登上皇位之时,就已经悄悄缠在了少年的脖颈。】

  【原来,在登基大典之后,司马师就在私下找到了钟会,询问了他对曹髦的看法。】

  【钟会何等机敏,瞬间就明白了眼前这位大将军的言外之意。】

  【但作为魏国臣子的他,又怎敢在这敏感的话题上轻易发表意见。】

  【于是他在反复斟酌之后,最终以八字作答: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司马师听过以后,沉吟许久,最终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真是这样,就便是社稷的福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