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吊个唁还能给自己接回来个烫手山芋,林泳思心情不是很美丽,回到家时,与母亲丁氏请安时,被丁氏一眼就看出来他的不对。
“思儿,最近公事很忙吗?”林泳思是她最小的孩子,底下那几个更小的都不她亲生,自然倾注的心血更多,见他忧思不展,便不免多了几分心疼。
“母亲可还记得顾洛?”林顾两家关系不错,女眷自有她们的圈子,丁氏与康氏也时常来往。
“当然记得,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丁氏不免一声叹息:“思儿可是也去顾家上香了?”
“是。顾同知在灵堂哭得情难自已,着实让人伤感,他委托孩儿帮他寻女,可时间过去那么久了,谈何容易,孩儿不想失信于人。”
“你呀你,我知你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但你需谨记,任何事都不可强求,尽力而为便是。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过犹不及。”
“是,孩儿省得。”
“洛儿当年的事,真是把我吓坏了。”丁氏想起往事,便多唠叨了几句。
顾洛失踪时时年16岁,已然是个定了婚的大姑娘了,转过年便要出嫁。
女子出嫁后的日子自然不会比在家做姑娘舒服,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康氏心疼她,希望在娘家这几个月她能过得舒心,便一直不大拘着她。
出事那天,顾洛在家觉得有些闷了,正巧她的嫁妆里还缺些日后赏人用的普通首饰,便想去金银铺子里逛逛,解闷办事两不耽误。
康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顾洛是带着两个大丫鬟一同前去的,淮安城里治安一向还不错,高门贵女出来闲逛只带两个丫鬟的比比皆是,顾洛并不出格。
一行人欢欢喜喜出门溜达去了,可这一去,却再也没回来。
康氏那一天都心神不宁,理家时没来由地发了好几通脾气,等到申末酉初,顾洛都没回家,她便有些坐不住了。
顾洛从来不是个任性的孩子,相反,她性情娴雅,温柔可人,是个很听话的好姑娘。
她以前出门,从来没有玩这么久的时候,一般逛几个铺子,在外面酒楼里吃过午饭,再喝壶茶也就回来了,玩兴浓时,最多再听一场戏,也不过申初就到家了。
眼见着天都快黑了,康氏连忙喊来大儿子顾敏,又派了前院家丁一起出去寻人。
怕万一女儿听戏忘了时间,还特意叮嘱儿子别声张,毕竟谁家的女儿这么晚不回来,传出去是要让人笑话的。
然而寻遍了大街小巷所有顾洛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找到人,顾敏急了,将人手都撒开,自己则去府署找顾仪德。
衙役很快也四散开来,寻自己的耳目关系打探消息,倒是有人看见了顾家小姐今儿上午去了玲珑阁,晌午在德胜楼吃饭,午末离开酒楼之后,便再无行踪。
顾府大小主子外加三十余家丁一夜未眠,整个府署几十号衙役四处奔走,然而顾洛失踪得十分彻底,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第二天天亮后,开市的鼓声一直没有敲响,城外等着进城的百姓都被驱赶回去,淮安城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家家户户的百姓都被敲开门,询问有没有见过画像上的女子,愣是没有一个人看见午末离开酒楼后,顾洛到底去了何处。
直到三天后,城内的河道上飘起了两具有些肿胀的女尸,打捞上来一辨认,身上穿的正是顾府一等丫鬟的服饰。再由顾府内宅中的妈妈们来认,确定就是跟随在小姐身边的那两个。
两个丫鬟已经殒命,小姐会是什么下场,顾家人想都不敢去想,他们除了发疯似地寻人之外,就只能枯等,等什么时候河道里再浮出一具女尸。
然而他们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三年多时光流逝,康氏熬干了自己的精气神,终于走了,顾洛依然没有找到。
“幸亏我没有女儿,唉!”丁氏感慨:“你是不知道,当时顾洛失踪后,淮安府有女儿的人家都吓坏了,再也不准自家闺女出门,以免被坏人害了性命去。”
顾洛可能很早就已经死了,顾家人也并非非要寻个活生生的女儿回来,他们要的,无非就是个结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这就是他们所有人永远无法释怀的执念。
这事要从何查起呢?因顾同知主持淮安府的工作,所以当时根本没有正式的报案登记,衙役谁负责搜了哪一片,有没有什么可疑人员,都不是搜查的重点,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找到顾洛。
太过专注于一点,也因此会忽略其他细节。现在想重新回顾当年案发后的情形,已经不可能了。
比如顾洛出门后与何人有过交谈,可曾有生面孔接近?
两个丫鬟是怎么死的?疑犯为何要杀害她们?
是因为顾家反应太快,他带人出不了城,还是他的目的很明确,想抓的只有顾洛一个,其他人都是碍事的,只有杀了才是最快掳走人的办法。
很多问题萦绕在林泳思心头,他第二天迫不及待地来到县衙,想带人去寻当年的知情者讯问。
纪怀恩居然不请自来了,他吊儿郎当地斜靠在窗边的榻上,还有两个小厮在给他捶腿。
“林县尉早啊!”他打了个呵欠,早起可真不适合他,还是软玉温香更有吸引力。
“纪大人。”林泳思不咸不淡地揖了一礼。
纪家三兄弟中,他与纪凌云纪凌风关系亲近,从小一起长大,性格相投,只年纪渐大,领了差事后各自奔忙,疏远了些许。
唯独纪怀恩,两人大概是天生的冤家,自相识以来就有些不对付。
林泳思总觉得这个人很假,说话做事没有章法,纪怀恩觉得林泳思太装,总端着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也不知道累不累。
两人话不投机,这么多年关系平平。
“不知纪大人来山阳,有何贵干?”真有事为啥不去找董佑,跑他的办公室里,坐没个坐相,站没个站相,老大不小了,一点也不庄重。
“哦,昨天我传了你们一个小书吏去府署,但他面子太大,狗仗人势,我请不动,今儿便亲自来了,可有何不妥?”竟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
“思儿,最近公事很忙吗?”林泳思是她最小的孩子,底下那几个更小的都不她亲生,自然倾注的心血更多,见他忧思不展,便不免多了几分心疼。
“母亲可还记得顾洛?”林顾两家关系不错,女眷自有她们的圈子,丁氏与康氏也时常来往。
“当然记得,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丁氏不免一声叹息:“思儿可是也去顾家上香了?”
“是。顾同知在灵堂哭得情难自已,着实让人伤感,他委托孩儿帮他寻女,可时间过去那么久了,谈何容易,孩儿不想失信于人。”
“你呀你,我知你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但你需谨记,任何事都不可强求,尽力而为便是。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过犹不及。”
“是,孩儿省得。”
“洛儿当年的事,真是把我吓坏了。”丁氏想起往事,便多唠叨了几句。
顾洛失踪时时年16岁,已然是个定了婚的大姑娘了,转过年便要出嫁。
女子出嫁后的日子自然不会比在家做姑娘舒服,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康氏心疼她,希望在娘家这几个月她能过得舒心,便一直不大拘着她。
出事那天,顾洛在家觉得有些闷了,正巧她的嫁妆里还缺些日后赏人用的普通首饰,便想去金银铺子里逛逛,解闷办事两不耽误。
康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顾洛是带着两个大丫鬟一同前去的,淮安城里治安一向还不错,高门贵女出来闲逛只带两个丫鬟的比比皆是,顾洛并不出格。
一行人欢欢喜喜出门溜达去了,可这一去,却再也没回来。
康氏那一天都心神不宁,理家时没来由地发了好几通脾气,等到申末酉初,顾洛都没回家,她便有些坐不住了。
顾洛从来不是个任性的孩子,相反,她性情娴雅,温柔可人,是个很听话的好姑娘。
她以前出门,从来没有玩这么久的时候,一般逛几个铺子,在外面酒楼里吃过午饭,再喝壶茶也就回来了,玩兴浓时,最多再听一场戏,也不过申初就到家了。
眼见着天都快黑了,康氏连忙喊来大儿子顾敏,又派了前院家丁一起出去寻人。
怕万一女儿听戏忘了时间,还特意叮嘱儿子别声张,毕竟谁家的女儿这么晚不回来,传出去是要让人笑话的。
然而寻遍了大街小巷所有顾洛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找到人,顾敏急了,将人手都撒开,自己则去府署找顾仪德。
衙役很快也四散开来,寻自己的耳目关系打探消息,倒是有人看见了顾家小姐今儿上午去了玲珑阁,晌午在德胜楼吃饭,午末离开酒楼之后,便再无行踪。
顾府大小主子外加三十余家丁一夜未眠,整个府署几十号衙役四处奔走,然而顾洛失踪得十分彻底,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第二天天亮后,开市的鼓声一直没有敲响,城外等着进城的百姓都被驱赶回去,淮安城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家家户户的百姓都被敲开门,询问有没有见过画像上的女子,愣是没有一个人看见午末离开酒楼后,顾洛到底去了何处。
直到三天后,城内的河道上飘起了两具有些肿胀的女尸,打捞上来一辨认,身上穿的正是顾府一等丫鬟的服饰。再由顾府内宅中的妈妈们来认,确定就是跟随在小姐身边的那两个。
两个丫鬟已经殒命,小姐会是什么下场,顾家人想都不敢去想,他们除了发疯似地寻人之外,就只能枯等,等什么时候河道里再浮出一具女尸。
然而他们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现在,三年多时光流逝,康氏熬干了自己的精气神,终于走了,顾洛依然没有找到。
“幸亏我没有女儿,唉!”丁氏感慨:“你是不知道,当时顾洛失踪后,淮安府有女儿的人家都吓坏了,再也不准自家闺女出门,以免被坏人害了性命去。”
顾洛可能很早就已经死了,顾家人也并非非要寻个活生生的女儿回来,他们要的,无非就是个结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这就是他们所有人永远无法释怀的执念。
这事要从何查起呢?因顾同知主持淮安府的工作,所以当时根本没有正式的报案登记,衙役谁负责搜了哪一片,有没有什么可疑人员,都不是搜查的重点,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找到顾洛。
太过专注于一点,也因此会忽略其他细节。现在想重新回顾当年案发后的情形,已经不可能了。
比如顾洛出门后与何人有过交谈,可曾有生面孔接近?
两个丫鬟是怎么死的?疑犯为何要杀害她们?
是因为顾家反应太快,他带人出不了城,还是他的目的很明确,想抓的只有顾洛一个,其他人都是碍事的,只有杀了才是最快掳走人的办法。
很多问题萦绕在林泳思心头,他第二天迫不及待地来到县衙,想带人去寻当年的知情者讯问。
纪怀恩居然不请自来了,他吊儿郎当地斜靠在窗边的榻上,还有两个小厮在给他捶腿。
“林县尉早啊!”他打了个呵欠,早起可真不适合他,还是软玉温香更有吸引力。
“纪大人。”林泳思不咸不淡地揖了一礼。
纪家三兄弟中,他与纪凌云纪凌风关系亲近,从小一起长大,性格相投,只年纪渐大,领了差事后各自奔忙,疏远了些许。
唯独纪怀恩,两人大概是天生的冤家,自相识以来就有些不对付。
林泳思总觉得这个人很假,说话做事没有章法,纪怀恩觉得林泳思太装,总端着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也不知道累不累。
两人话不投机,这么多年关系平平。
“不知纪大人来山阳,有何贵干?”真有事为啥不去找董佑,跑他的办公室里,坐没个坐相,站没个站相,老大不小了,一点也不庄重。
“哦,昨天我传了你们一个小书吏去府署,但他面子太大,狗仗人势,我请不动,今儿便亲自来了,可有何不妥?”竟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