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我只需一直往前,世界便会记住我的名-《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新京报》:【吴宸携《活埋》抵柏林,信心满满誓与顾长未共争柏林大奖!】

  《南方都市报》:【吴宸对《活埋》信心满满,顾长未直言今年在柏林干个漂亮仗!】

  《娱乐现场》:【吴宸《活埋》首映在即,国内新锐导演能否再创奇迹,再战国际赛场?】

  柏林电影节开幕前夕,吴宸携《活埋》抵达柏林,国内媒体纷纷聚焦这一华语电影新生代导演的亮相。

  新闻标题在国内的柏林专题版面上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动。

  柏林电影节的光辉照耀下,吴宸加上还有一同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的顾长未;

  再加之前吴宸和冯小钢的对赌,这也导致这一届的柏林热度在国内一直不低。

  媒体纷纷报道,算是柏林电影节开幕前的预热。

  次日清晨,柏林的清晨,寒风夹着雪花扑在脸上,像针扎似的。

  吴宸裹着大衣,跟克里斯蒂安·贝尔和杰森·布朗姆从电影宫出来,昨晚踩场后,三人找了个街边咖啡馆歇脚。

  吴宸端着杯黑咖啡,低头抿了口,烫得舌尖一缩,转头瞅着杰森:“杰森,我手上有个新剧本,晚点发你看看,你帮我估估制片费用,拿去市场探探口风。

  有没有公司愿意投资,若是愿意的话,在我执导的情况下,能分我多少投资份额。”

  由于《黑天鹅》的剧本,过年期间,吴宸还未找人注册,也没办法和杰森现在沟通。

  他不想去考验人性。

  赌人性是最愚蠢的赌徒。

  哪怕两人关系看上去相当不错,但是若是利益太大了,这一份关系说不准就会脆弱的跟纸片一样。

  杰森放下咖啡杯,瞅着吴宸,眼底闪过不解:“哦?新剧本?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开发?”

  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眯起眼睛,“吴,你该不会是在试探自己在好莱坞的价值?”

  吴宸一愣,这些搞生意的头脑转的还真是快。

  “杰森,你可真聪明,可以这么说。

  当然我那新剧本真要拍出来,投资可能不小,我们暂时吃不下,帮我问问吧,也不碍事。”

  杰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可以试试,福克斯探照灯和派拉蒙,我先帮你探探。”

  吴宸微微一愣,福克斯探照灯他能理解,毕竟是福克斯旗下专做独立电影的公司。

  但是好莱坞七大的派拉蒙他是无法理解的。

  “派拉蒙?你怎么会想到那里?”

  杰森笑了笑,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很简单,我关注到了一个新闻,你大概没留意。

  前阵子派拉蒙刚刚和你们国家的青年编剧,就读于奥克兰大学的影视表演学院的导演系的解航签了一笔200万美元的合约,买断了他写的三部剧本。”

  吴宸微微挑眉,这个费用不算低,若是放在国内那堪称天价编剧费了。

  杰森耸了耸肩:“美国电影界其实对派拉蒙这么器重一个20岁出头的‘中国编剧’表示不解,但我觉得,他们真正的目标可能不是剧本,而是中国市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派拉蒙这些年一直在加大对亚洲市场的投入,他们在印度、日本都建了自己的电影基地,而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他们自然不可能放过。

  所以,你若是试探的情况下,我觉得他们投资你的概率不小。

  但话说回来,按照你目前的情况,派拉蒙大概率最多只会给你在20%以内的投资份额,导演分红更是不用想,当然福克斯探照灯或许会大方一点,但应该也不会超过30%。”

  吴宸淡淡一笑,并不在意:“嗯,先问问。”

  反正他只是先扔出一个《黑天鹅》的钩子,至于未来能钓出什么大鱼出来,那就后面再说。

  傍晚,柏林电影节终于开幕。

  冬夜,红毯两侧,寒风呼啸。

  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式现场,星光熠熠,欧洲电影人、好莱坞明星、各国媒体汇聚一堂。

  波茨坦广场上的柏林电影宫,巨大的熊掌标志高悬在正门上,象征着电影节的荣耀。

  灯光闪烁,红毯之上,身着华服的明星们缓缓步入会场。

  吴宸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和杰森·布朗姆三人在红毯中朝人群招手。

  虽然剧组没有女明星,但是摄影师的闪光灯却是没放过他们。

  “吴,你还记得我不,在锡切斯”

  一个记者一边摆弄着摄影机一边喊道。

  “当然,非常感谢你记住了我。”吴宸冲其笑了笑。

  “是你用实力让我们记住了你。”

  场内似乎还有不少当初去锡切斯的媒体,又一个人开口喊道。

  “吴,当年在锡切斯的时候,想到了今天嘛?”

  杰森·布朗姆看着这一幕,也有些感慨,他当初去找吴宸的时候对方还只是初出茅庐,没料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是如此光景。

  “我没想到,但是我知道,我只需要一直往前,世界便会记住我的名字。”

  克里斯蒂安·贝尔惊叹着发声:“吴,下次你教教我,我总觉得你的回答充满了魅力。”

  “哈哈哈”

  国内的媒体看到这一幕,大感惊喜。

  素材竟然来的如此顺利,这就是卖点啊。

  “没想到吴导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这么高!”

  “毕竟是锡切斯出来的,又去了好莱坞,曝光度比国内大部分导演高太多了。”

  “看,《孔雀》剧组来了,看看对比之下如何”

  顾长未带着《孔雀》剧组从另一侧走上红毯,张静初挽着他的手,一袭深蓝色长裙裹身,丝毫不惧柏林寒意,脸上笑得得意,像踩着红毯的主角。

  吕玉来、冯砾等人慢两人一拍,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闪光灯亮起来,毕竟是主竞赛单元的片子,记者们没放过。

  可除了国内记者喊“顾导”“张小姐”,国外媒体大多只是象征性地拍了几张照,并没有谁真的叫出他们的名字。

  这份微妙的落差,让国内媒体们顿时议论纷纷——

  “《孔雀》这反响,不如《活埋》啊。”

  “国外记者不认人,吴宸在锡切斯和好莱坞混过,曝光度高太多了。”

  “顾导资历深,可知名度差了点,张静处也没带起来.”

  张静处挽着顾长未的手,一开始笑得挺得意,可瞅着刚才只有的中文呐喊声,心头有点不是滋味。

  不禁低声嘀咕:“差距咋这么大.”

  顾长未则俨然没有这种感觉,他很清楚,当年只是陪着张艺某参加过柏林,这里对他而言完全是新战场,没人认识他属实正常。

  顾长未带着剧组走到吴宸身边,主动伸出手,笑着和众人招呼。

  “师兄。”吴宸伸手回握,看了一眼,随口问道,“雯丽姐呢?怎么没一起走红毯?”

  顾长未笑容微微一滞,随后讪讪地笑了笑:“她身体有点不舒服,就没来了。”

  吴宸闻言,瞥了一眼张静处,心中瞬间明了。

  开幕式大厅里,暖气扑面,咖啡香混着烤面包味儿飘着。

  座椅挤满人,各国影人聊得热火朝天,声音嗡嗡响。

  舞台上,银幕亮着“55th Berlinale”,评审团主席罗兰·艾默里奇走上来,穿了件黑西装,嗓音低沉:

  “欢迎来到柏林,今年的电影节,将是一场电影的旅程”

  他简短说完,掌声响起来,像雨点打在窗上。

  开幕片《从人到人》开映,镜头慢得像老牛拉车,吴宸瞅着,低声嘀咕:“这节奏,能睡着。”

  贝尔乐了:“欧洲片就这样,这是柏林电影节这4年来头一部‘纯种’欧洲电影,习惯就好。”

  “等他们看我们的片子,大概就会耳目一新了。”杰森靠在椅子上,懒洋洋的样子。

  这片子吴宸看的头皮发麻。

  故事说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类学家到非洲丛林捉回一对矮人族夫妇,试图证明他们就是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

  很容易猜到,种种波折之后最终是良知战胜了功利,但势必要以生命的代价震撼观众,批判历史上西方人自诩的“文明”。

  电影拍得如此“古典”,自然有记者直接在发布会上问导演:

  “您是怎样想到把原著改编成电影的?”

  傻乎乎的问题获得了意外的喜剧效果,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原著,生来就是电影剧本。

  吴宸几人都不禁笑出了声音。

  导演显得有点尴尬,“我只能这么理解您的问题———您觉得它非常文学化”

  影片放完,开幕式散场。

  这两天,吴宸三人没有去别处,就在电影宫附近闲逛着。

  因为《活埋》的首映安排在第三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