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院试在即-《不想住猪圈,我提笔从文考科举》

  但秦泺却是可以下场一试了,有了宋应知提供的各种数学公式,加上他本身就过目不忘。

  如今,一般的算学题已难不倒他。

  在梁举人点头后,宋大花拜师仪式结束的第二年八月,刚满十六岁的秦泺参加院试,并一举夺下院试魁首。

  院试结果一出,梁举人的名声再次响彻整个府城!

  他这个私塾的学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上回他学生像这般出彩的,如今早已官居二品!

  这秦泺,前途不可估量啊!

  加上他今年已满十六,一时之间,秦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踏破了。

  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从达官贵人到书香门第,都想与秦家结下这门亲事。

  秦泺面对如此阵仗,既有些无奈又觉得好笑。

  眼下,他一心全扑在学问上,对于儿女情长之事,并未过多考虑。

  院试对于秦泺而言,只是个小插曲,因为梁举人的私塾并不会因为他参加府试而放假。

  于是乎,考试结束的第三天,精力一恢复他就立马回到私塾上课,连着放榜那日也只是午时下学顺道去瞅了一眼。

  对着他这副胸有成竹,一脸淡定的模样,宋应知只有羡慕的份。

  虽已是秀才,可秦泺依旧如往常一般无二与宋应知探讨学问。

  一师一兄如此提点,宋应知想不进步都难。

  为了赶上秦泺的步伐,宋应知几乎将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之中。

  每日天还未亮,他便悄悄起身,借着微弱的烛光诵读四书五经,力求将每一句话都烂熟于心,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

  夜晚,当家人都已熟睡,他还在油灯下奋笔疾书,或是研习策论,分析时事政治,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是埋头创作诗赋,反复推敲每一个字词,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自从宋大花拜师后,他很少再作画,偶有古画需要临摹时,钱叔便会派人来找他。

  到今年八月为止,他就只接了三幅古画临摹,每幅皆是二百两银子。

  现在,他手里已有八百两,这些银子听着还可以,但给宋大花做嫁妆还远远不够。

  因着宋大花的原因,宋应知来府城的第二年并没有回家过年,只在过年前夕买了些年货托钱叔送了回去。

  宋大河也没再来府城看望母子三人。

  宋应知知道,这不过就是老周氏心疼钱,不愿意再让宋大河来罢了。

  如此也好,他们在府城过得更加自在。

  秦泺考上秀才的第二年六月,宋应明终于随着钱家商行回来了。

  除了钱家答应的一百两,宋应知自己还跟着商船还赚了一千多两。

  三年的风吹雨打,此时的宋应明成熟稳重,整个人透露着一股商人的精明劲。

  张氏在听到宋应明这些年在外行商时,差点儿就昏厥过去。

  这事若让宋老头和宋族人知道了,不死也得脱层皮,最好的结果也是被逐出家族。

  张氏忧心忡忡的没过几天日子,某天起床时就听到这逆子又跑出去了。

  之后的两年里,除了偶尔会让商队带东西和银子回来,人就再没过消息,连过年也没回来。

  对于宋应知而言,只要宋应明答应不再出海,他想做走商就做便是。

  他会护着他。

  而他,也因为二哥,不再为生计发愁。

  岁月如流,三年时间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间,五年之约已到,宋应知也已到了十五岁。

  这两年,宋应明陆续寄回来五百两银子,加上出海带回来的一千,他手里一共有两千三百两左右。

  这些,勉强够姐姐在成亲后不用依靠夫家了。

  正好今年,宋大花十七岁,该是嫁人的年纪。

  在府城,她已成了老姑娘,因为她的身份特殊,虽是梁举人的弟子,家世却只是普通的农户。

  好人家看不上她的出身,寻常百姓家因为害怕梁举人疯癫一样的脾气不敢上门提亲,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一直拖到现在。

  宋家人早就商量好了等宋应知考上秀才才给宋大花说亲,因此宋应知与张氏一点儿也不急。

  加上这几年,宋大花一心沉浸在画画中,无心婚事,一家人更是不在意外人的眼光。

  母子三人不急,可把梁举人急坏了!

  宋大花现在也算是他半个女儿,他多次明里暗里的提醒宋大花,不用每日这般刻苦,好歹也抽个空嫁人啊!

  嫁人了也可以每日来他这里学习。

  可宋大花一门心思都在画上,哪有时间看梁举人的脸色。

  眼瞧着宋大花已然成了老姑娘,梁举人无可奈何,便把主意打到秦泺身上。

  自己本就孤家寡人活了一辈子,怎么这几个学生也打算孤独一世不成?

  三人整日就只记得读书画画,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亲事。

  宋应知年纪小还能说的过去,可这秦泺足足比宋应知大上四岁,大宋大花两岁,已经是个十足的老男人了。

  为了让秦泺成亲,秦家父母多次上门拜托梁举人劝说秦泺,奈何这小子油盐不进。

  看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二人,梁举人心生一计,他以读书与画画二者不可分离为由,让宋大花也跟着宋应知秦泺二人早上一块来上课。

  因为有自己弟弟在,宋大花欣然答应,刚开始她还只是默默听课。

  可渐渐的,随着秦泺不停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学与作诗天赋,宋大花开始注意到这个人。

  爱画之人皆爱诗,宋大花亦如此,看着秦泺与弟弟互相出题作诗时,秦泺随口一作的诗都让她万分欢喜。

  于是,每每秦泺一作诗,宋大花便快速提笔将其写下,时间一久,竟也如宋应知那般成了一本诗集。

  宋大花在发现自己的变化时,宋应知快要参加府试了,同年,秦泺也要参加乡试。

  为了不让自己影响到二人科举,宋大花主动提议去沈离娇府上住一段时间。

  当年沈大人虽调任回京城,但沈离娇爱画心切,每年夏季都会来府城住上一段时间,就是为了跟宋大花学习油画。

  一来二去,二人自然成了好姐妹。

  今年,院试与乡试撞在了一起,因此院试就被安排在了二月。

  元宵节才过,五年没来过一次的宋大河猝不及防的到了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