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临芳县-《不想住猪圈,我提笔从文考科举》

  “明儿你们先去吧,我得带石头去县里走一趟。”

  此话一出,全家人的目光都落在宋老头身上。

  宋老头视而不见,将一匹烟叶一圈圈卷好后放到烟杆里,点燃继续抽了起来。

  “爷爷,你是要带着石头去吗?”

  宋应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爷爷不应该带他去吗?

  “什么事非得明天去?明儿可是大牛家娶媳妇的好日子,老大老二都没在,你不去不合适。”

  老周氏感觉最近宋老头越来越奇怪,一会要教孩子们读书认字,一会儿又不让二房上交工钱,这会儿又开始发疯要带一个五岁孩子进城里了。

  “这事你不用管了,等事成了我再回来给你们说。”

  这事成不成还得明天去了县里才知道,宋老头可不想这会就说出来,惹得全家鸡犬不宁。

  看着天色也不早了,宋老头直接起身回屋休息。

  “哎!老头子……嗐!这都是什么事呀?!”

  见人走了,老周氏越想越觉着不对劲,这老头子可别是又打银子的主意吧?

  “石头,你给奶说说,你爷爷今天都和你说了什么?”

  老的走了,小的还在。

  只是宋应知又不是真的孩子,哪能这么轻易就被套话的。

  “奶奶,今儿爷爷就是让我看看书上的字,叫我在地上学着写,呐!”

  宋应知指了指墙角,众人顺着视线看过去,地上果然有不少歪歪扭扭的字。

  “爷爷教你认字了?!那他怎么没教我?!”

  听到宋应知这么说,宋应天感觉天塌了,难道是最近他总是背错文章,爷爷不喜欢他了?

  看着自家大哥失魂落魄,宋应知心里只能默默的说了句对不起。

  而一旁的老周氏才不关心这个。

  “难道是我想多了?”

  老周氏不甘心,继续问向两个儿媳。

  “你们俩今儿也在家,可发现你们公爹有啥不对劲?”

  被问到的二人瞬间有点心虚,今天一整天,她俩一人在屋里偷懒,另一人在屋里做衣裳,院子里发生的事根本就不知道。

  陈氏先是看了一眼张氏,见对方正低着头装聋作哑。

  又是这样子!陈氏默默翻了个白眼,随即一脸讨好对老周氏说道:

  “娘,这爹一下午都在地里忙活,你看锄头还在那放着呢!咱爹刚到家没多久,您就回来了,哪能有啥事啊。”

  老周氏顺着陈氏指的方向看,见锄头上粘着的全是新泥,这才打消心中疑虑。

  “行了行了,都别杵在这了,回屋睡觉去!”

  终于可以走了,所有人暗暗呼了一口气!洗脸的洗脸,进屋的进屋。

  没多久,小院彻底陷入安静。

  二日,天还没亮。

  宋应知便摸黑起了床,借着微弱的月光穿戴整齐后,轻手轻脚的出了屋。

  黑夜中,宋应知离开后,床上原本熟睡的宋应天慢慢睁开眼睛,眼中无半点睡意。

  灶房里已经有火光了,许是老周氏起来给他和爷爷准备今天的吃食。

  城里的各种吃食都要钱,还吃不饱,家里做的干粮虽然难啃,却是个顶个的管饱。

  “石头,收拾好没。”

  宋老头起了好一会儿了,正坐在堂屋里抽着烟杆。

  “爷爷,我好了。”

  把烟杆里的火掐灭后,宋老头将桌上的包袱系在身上,随后去了灶房,没多久就拿了一包油纸出来。

  “走吧。”

  二人出了院子,一路往县城方向走去,往日这时候,去县里这条路已经有不少村民了,但今儿村中有喜事,因此路上格外冷清。

  宋应知跟在宋老头身后,看着这条羊肠小道,心中说不出的唏嘘。

  前世,他就是累死在这条路上。

  这一次,再也不要重蹈覆辙。

  机会只有今天一次,宋应知在心里默默为自己打气,不管如何,他都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半个时辰后,二人来到城门前,看着城墙上洋洋洒洒的“临芳县”三个字,宋老头突然来了兴致。

  “石头,可认得那三个字?”

  宋应知点头,“爷爷,是临芳县。”

  “好好好!一个字都没认错!”

  哪怕已经知道孙儿天赋好,宋老头还是忍不住夸赞!

  “走吧,先去见你族爷爷。”

  城里鱼龙混杂,宋应知人还小,宋老头担心二人中途走散了,遂牵起他的手跟着众人排队进城。

  一路上宋应知乖巧听话,见着好吃的也不闹,这让宋老头对他又怜爱了几分。

  一柱香后,两人穿过主街来到城南一家名为“临风私塾”的院门前。

  私塾的门这会儿已经开了,门外有两名男家丁一左一右守着,不少看起来和宋应知差不多大的小学子正陆陆续续进往里面。

  见这一老一幼二人站在门前,不少学子纷纷投向好奇的目光。

  “爷爷,我们不进去吗?”

  宋应知动了动被宋老头牵住的手,一路上宋老头都挺自信,怎么到了跟前反而开始畏手畏脚。

  “走吧。”

  哪怕几十年没来过这种地方了,宋老头仍然对私塾心怀敬畏。

  二人走近后,还没开口,就被两名家丁上前给拦下。

  “老人家,这里是私塾,闲人不得进去。”

  见被拦下,宋老头露出一脸讨好的笑容对着其中一名守门的家丁道:

  “这位小哥,我们爷俩是从前山村来的,我叫宋山,今儿我们来,是想送我孙儿来私塾念书的,麻烦您给传个话……”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两个铜板准备往家丁手里面塞。

  谁知被那家丁给躲掉了。

  “老人家从前山村来,可是咱家老爷的亲戚?”

  “正是!”

  宋老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这位童生还念着族人,顿时欣喜不已!

  “您二位请随我来。”

  既然是老爷一家的亲戚,自然得好好招待,家丁当即把人迎去前厅,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后才恭敬道:

  “老爷这会还有课,不见外人,还请您在这等候。”

  宋老头有些拘谨的接过茶杯,连声道谢,直到家丁走后才放松下来。

  听着隔壁传来的阵阵读书声,宋老头一把将宋应知拉到身边,目光熠熠的看着他。

  “石头,为了你,我这老脸也是豁出去了,你可要争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