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病了-《不想住猪圈,我提笔从文考科举》

  “娃子病了,他娘,你赶紧去山上挖药,就那个土方子。”

  “哎、哎、我这就去。”张氏忙不迭去了后院,背上背篓,扛起锄头,带着宋大花就出了门。

  宋大河背着宋应知去了后院,将人放在宋应明床上。

  “好好休息,爹一会就让你娘给你端药来。”

  宋应知紧紧闭着眼睛,轻轻应了声。

  迷迷糊糊躺了一个时辰后,宋大花端了一碗黑乎乎的药进来,见宋应知毫无生气的躺在床上,十分心疼。

  她轻轻唤了声宋应知:“石头,你睡着了吗?”

  宋应知微微睁开眼睛,缓缓摇头,他现在全身酸疼,脑袋胀痛,喉咙里也火辣辣的疼,实在没力气说话。

  宋大花赶紧走到床边,一把将人从床上扶坐起来。

  “来,快把药喝了,一会儿姐姐给你拿吃的来。”

  宋应知顺从张开嘴,苦涩的药汁进入口中时,苦得他眉头都拧成一个川字,却还是乖乖喝完。

  “乖乖躺着,我很快就回来。”

  给宋应知理好被子,宋大花拿着碗很快出了屋。

  等再端着粥回来时,宋应知已经熟睡,见此,宋大花不忍再将人叫醒,转身又出去了。

  这一夜,宋应知睡得很安稳,一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才幽幽转醒。

  睁开眼睛的瞬间,宋应知差点儿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前世,这个屋可不就是前世自己住了半辈子的猪圈吗?

  他巡视一圈,发现屋子里除了两张床,就只剩中间一个过道。

  身上的酸疼已经消散,头也不怎么疼了,倒是肚子饿得咕咕叫。

  宋应知掀开被子,撑着身子从床上下来,刚把衣服穿好,外面就传来一阵阵嘈杂声。

  外面发生了什么?

  宋应知皱着眉头,准备出去看看情况,没走几步,屋子的门便被人一脚从外面踹开!

  “石头!你太厉害了!你考中了!还是县案首!!哈哈哈哈哈!”

  宋应明开心坏了,他跑到宋应知跟前,高兴的嚷嚷道:“石头!你听到二哥说什么没?!你中了!你是县案首!是第一名!哈哈哈哈哈!”

  宋应知先是一愣,随后露出惊喜之色。

  “二哥,你没看错吧?”

  虽然感觉自己考得不错,但没想到自己会是第一名。

  “怎么可能!第一名写着临芳县前山村宋应知,我看得清清楚楚。”

  生怕宋应知不相信,宋应明继续说道:“我还看见了爹和爷爷的名字,真的是你!”

  两人正说着,宋家众人都来了,宋老头走在最前面,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好小子,给咱宋家争光了!爷爷当初果然没看错!哈哈哈哈!”

  宋应天的事对宋老头打击颇深,连着十来天都不愿与人说话,整日不是抽烟就是叹气。

  今儿听到宋应知考中了县案首,他一扫往日的阴霾,整个人精神焕发!

  “咱们宋家可算出了个有出息的!”

  宋老头笑得合不拢嘴。

  “儿子,好样的!”

  宋大河拍了拍宋应知的肩膀,十分兴奋的夸赞道。

  他与宋应明二人亲自去贡院门口守着衙役放榜,是最能感受到县案首这个名称与其他上榜考生的区别。

  宋家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夸赞着,只有老周氏满脸不高兴,她哼了一声,咧嘴说道:

  “哼……依我老婆子看啊,你们高兴太早了!不是说还得去府城考一次才算童生吗?石头都病这样了,还有力气去考吗?”

  此话一出,所有人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

  陈氏小心翼翼的问宋二河,“相公,……原来石头还不是童生啊?”

  “不是的,我都打听过了,想要考上童生,还得去府城参加一次府试,不过咱们家石头这么厉害,应该没问题。”

  宋二河对着陈氏解释道。

  新朝初定,百姓刚安居乐业,因此前山村暂时还未有人参加过科举,大多都不懂其中的规矩。

  宋老头见众人十分失望,不免气恼,他大声对着老周氏骂道:

  “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咱家石头中的可是县案首!整个鹤州也只有六个,考中童生那是早晚的事!”

  又是这样,每次都是说不了两句就开始吵起来,吵得宋应知头又疼了,他抓住离自己最近的宋应明,说道:

  “二哥,我好饿……”

  宋应明一听,赶紧大声对着张氏嚷嚷!“娘!石头说他好饿!”

  张氏一听,才想起昨天一天孩子都没吃东西,她转身对着老周氏喊:“娘!把钥匙给我!我去给石头做饭去。”

  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客气,老周氏气得只想骂人,只是这会儿大家的心都在石头身上,她若不给,只怕宋老头不会给他好脸色!

  虽不情愿,可老周氏还是挪脚去了前院。

  “老大媳妇,你去给石头熬药,我来做饭。”

  正好也到了午饭时间。

  宋老头这时才发现宋应知病还没好全,说了几句就让他好好休息,打发其余人回去前院。

  人都走了,宋应知也得了清静,被家里人这么一闹,他也不想出去了,干脆又回二哥床上躺着。

  等张氏把饭端来,他吃饱喝足,没多久又陷入沉睡。

  一连养了五六天,宋应知总算恢复了精气神。

  马上就三月,春耕已经开始。

  这天,宋应知起来时,家里的人都下地去了。

  这几日,听到宋应知考中县案首的族人和张家那边接二连三的来家中道喜。

  家里异常热闹,家里的女人们忙得脚不沾地,可老周氏却是满脸高兴,毫无怨言!

  只要来家里道喜的,要么一篮子鸡蛋,要么提块肉、拿块总之,没人是空手来的,这可把老周氏乐坏了。

  就连春耕,村长还亲自把他们家的牛借给宋家用了好几天!

  这要是以前,老周氏想都不敢想。

  没想到宋老头这么不靠谱的人,还真做了一回靠谱的事,老周氏现在过得那个舒坦。

  如今的前山村,谁见了她都要夸上几句,村长媳妇都没这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