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石头回来了-《不想住猪圈,我提笔从文考科举》

  鼓声停止后,众人纷纷赶回家中拿着户籍与粮食袋子赶去四处城门口领粮食。

  宋应知没有户籍,但拿着路引也能领。

  可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趁着众人都忙着去领粮食的时候,宋应知爬上木梯砸开雪墙一角。

  随后借着绑在木梯上的绳索缓缓落到院院墙外。

  落地后,宋应知直奔梁举人的私塾而去。

  赶到私塾时,却发现私塾大门紧闭,四周一片寂静。

  宋应知心中一紧,快步向前用力拍打着大门,大声喊道:“梁夫子,夫子,我是宋应知,您在吗?”

  过了好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

  梁举人探出头来,看到是宋应知,他满脸震惊:“臭小子!你不是回家过年了吗?怎么还在这儿?!”

  “回夫子,大雪封路,我走了一半就回来了,我一个人住在小院太危险了,能搬来宿舍吗?”

  眼下大年初一,城中没有一家商铺开门,牙人也不做生意。

  他就是想租房子也找不到地方,只能找住进私塾宿舍。

  “臭小子!你莫不是没粮食吃了,来我这骗吃骗喝吧?!”

  面对宋应知的要求,梁举人显然十分嫌弃。

  “不是的,夫子,我有粮食……”

  说来,这些年梁举人独居惯了,平日里除了看门的杨老头,就再没其他人。

  知道自家夫子的脾性,宋应知只好把被困在小院半个月发生的事告知梁夫子。

  并举掌保证道:“夫子,我保证住进宿舍后平日里不去打扰您老人家,我买的那些粮食也全部都归你!”

  梁举人听了宋应知的讲述,脸上嫌弃的神色少了几分。

  他看着宋应知,微微叹了口气:“罢了!看在粮食的份上,老夫就先让你住进来,不过,清明过后,你必须给老夫搬出去!”

  宋应知大喜过望,连忙应道:“多谢夫子!等天气回暖,我立马就搬走!”

  未想,他这一住,就是四年!

  有了梁举人的帮助,很快,宋应知就跟着几个壮汉回到小院。

  几人先是从李叔家借来木梯翻墙进去,又找了工具把堵在院门后的雪墙砸开。

  接下来就是开始收拾行李,因着人多,几人一趟就把行李全部搬走了。

  于是乎,等巷子里的男人们领了粮食回来后,才发现那个读书的小子早已人去楼空。

  有了梁举人的庇护,宋应知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元宵节过完,鹤州终于迎来第一抹阳光。

  没过两日,宋应知便蹭着商队回了临芳县。

  虽说年已过,再回来已无意义。

  可宋应知放心不下姐姐。

  过完年,他已满十一岁,姐姐满十三,前世,宋大花就是在十三岁定下亲事。

  这辈子他不希望姐姐这么早就定下婚约,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宋家一趟。

  临近县城,那些曾经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见时间还早,他便先进城买了点礼物去拜访孙秀才,直到下午才回前山村。

  这次回来,除了两斤五花肉, 其他的宋应知依旧什么都没买。

  到了宋家门外时,宋应知看着那略显破旧的院门,深吸一口气,他上前推开院门,

  只听“吱呀!”一声。

  随着院门缓缓推开,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缓缓转过头来,这人正是张氏。

  “娘,我回来了。”

  “石头!!!你回来了!!”

  看到宋应知,张氏猛然愣住!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这大雪刚停,路上多危险啊,你咋就回来了?!”

  张氏一把扔掉手里的木盆,三步并作两步朝宋应知奔来。

  紧紧抱住他,眼里泛出泪花。

  “你们总算舍得回来了!可把娘想死了!”

  一年没见,宋应知几乎变了模样,张氏将人上下打量了许久,才发觉有些不对劲。

  “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你二哥呢?”

  二哥……

  宋应知张了张嘴,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开口解释。

  正在这时,听到动静的人相继出来了。

  老周氏一看到宋应知,瞬间摇晃着个身子从堂屋跑来,一屁股就把张氏撞开。

  “哎哟!石头!你咋就回来了?”

  老周氏稀罕得在宋应知身上这里摸摸,那里摸摸。

  “一年没见,奶的乖孙都长这么大了!”

  自从宋应知考上童生后,整个前山村见了她都得笑脸相迎,什么好听说什么。

  照这样下去,等石头考上秀才,那城里的哪些富家太太们可不得羡慕她?!

  如今老周氏可算尝尽了甜头,就差把宋应知给供起来。

  不仅老周氏,整个宋家都尝到了考上功名带来的甜头。

  连陈氏都一改往日的冷眼旁观,笑呵呵的拉着自己儿子到宋应知跟前。

  “儿子,这是你三哥,快叫三哥!”

  二叔的儿子小自己两岁,如今也是一副读书人打扮模样,他看着宋应知,有些羞涩的喊道:

  “三哥。”

  宋应知点点头,问:“可是读书了?”

  “回三哥,刚学完蒙学,清明后就学四书了。”

  看着谦逊有礼的堂弟,宋应知心中有几许欣慰。

  他被二叔教得很好,宋老头和老周氏也没有过多干涉。

  想了想,宋应知对着陈氏问道:

  “二婶,家中可有纸?正好这几日我都在家,便给弟弟抄一份四书五经。”

  此次回来,宋应知只带了些颜料与宣纸回来,虽然没带书,但四书五经里的内容他早已牢记于心,提笔就能默写。

  “有有有!昨日孩子他爹去书肆刚买了一刀纸!”

  听到侄子要给儿子抄书,陈氏瞬间笑得满脸褶皱!

  这样一来,家里也能省下好多银子!

  几人聊了半天,宋应知才发现家里的男人们没在家。

  “娘,爷爷、爹他们人呢?”

  “他们去地里了,估摸着快回来了!”

  张氏还在抹泪,见宋应知得空了才继续问道:

  “石头,咋就你一个人回来,河生呢?”

  张氏这么一问,众人一阵恍惚。

  “是啊!石头,你二哥呢?”老周氏急着问道,马上春耕了,她还指望这臭小子回来帮着她干点活儿。

  宋应知扯了扯嘴,刚要开口解释。

  只听一声“嘎吱!”

  众人闻声回头,原来是下地的男人们回来了!

  宋老头一进来,一眼就瞧见被几人围着的宋应知。

  “石头?!你回来了?”

  接连两次想要解释都被阻止的宋应知:

  ……

  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