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莫须有的罪名-《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

  晏守诚听着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心中却在回想昨夜换圣旨的情形。宫中灯火昏暗,他借着月色潜入枢密院大堂,将那道圣旨换了出来。那道圣旨上写的理由,竟是“不孝”二字。

  想到这里,他的手指微微颤抖,指甲不自觉地掐入掌心。若是让小枝知道了这件事,不知该有多伤心。所以他换完圣旨后,立刻将原件付之一炬,看着那纸张在火光中化为灰烬。

  “启禀陛下。”三司的官员站了出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关于宫宴刺杀案,我们已经查明真相。凶手是虎贲卫的千户钱康德,此人与燕王有勾结。那些舞姬也都是燕王留下的死士。”

  “哦?”康宁皇眯起眼睛,“为何要刺杀晏爱卿?”

  “回陛下,是因为晏将军杀了张霆,会妨碍燕王的复辟大计。”

  晏守诚听着这些拙劣的解释,心中冷笑连连。这样的说辞,也只能糊弄一时罢了。但他并未出声质疑,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真相如何,在场的大臣心里都清楚。

  可谁又敢说出来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晏守诚岂是任人宰割之人?

  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上风云突变。

  支持太子的队伍突然壮大,连一向不表态的方首辅都开始公开支持太子。文臣武将纷纷倒向太子一方,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天早朝,戎部尚书突然上奏,说太子天资聪颖,熟读兵书,建议让太子参与军务。礼部侍郎也跟着附和,说太子德才兼备,应当多加历练。

  康宁皇坐在龙椅上,手指不自觉地抓紧扶手。他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愤怒和恐惧。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晏守诚在背后操纵。

  就在他想要采取行动之际,边关突发变故。

  “陛下!”一名将领匆匆入殿,“北疆急报!蛮族突然增兵,已经开始频繁骚扰边境!”

  话音未落,又一名信使跑了进来:“陛下,南边金兵出没,已经劫掠了沿海数个村庄!”

  康宁皇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就传来燕王反叛的消息。燕王一举攻占了东海几个州府,短短半月,兵马从十万扩充到二十万,声势浩大。

  朝堂上一片哗然。

  “陛下,事态紧急,必须立刻派兵镇压!”

  “没错,燕王反叛,此乃大逆不道!”

  “可是谁去领兵?现在边境空虚,抽调兵力也需要时间。”

  众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晏守诚。

  康宁皇听闻此事,气得险些晕厥。他虽然恨极了晏守诚,但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危急时刻,晏守诚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他又担心给了晏守诚兵权,会被反噬。

  一时间,康宁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强撑着病体,不敢让太子监国。因为他很清楚,一旦放手,这权柄怕是再难收回了。

  既然你想要我的命,那我就让你看看,没有我,你的江山会变得多么岌岌可危。

  大殿外,阳光正好。

  晏守诚抬头看了看天空,嘴角勾起了冷笑。

  边关战火再起,燕王造反,天启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原本歌舞升平的日子,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朝堂上的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文武百官神情严肃地商议着战事。殿内檀香袅袅,却掩盖不住那股令人不安的氛围。

  晏守诚站在殿中,默默听着众人争论不休。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站在光影交错处,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或明或暗的打量目光。

  “燕王已占领滨海三州,若不尽快派兵剿灭,恐怕后患无穷!”戎部尚书张大人拍案而起,面色焦急。

  “可是北方蛮族蠢蠢欲动,南边金兵也在虎视眈眈,我们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殿内议论纷纷,各执一词。我抬眼望向高座上的康宁皇,只见他神色阴郁,眉头紧锁。

  这些年来,多亏了我贡献的高产小麦、金穗和甘薯,让百姓们终于不再挨饿。朝廷粮仓也堆积如山,打仗最怕的粮草问题,总算不用发愁了。

  财政司的官员们看我的眼神中满是感激,可康宁皇却始终对我心存芥蒂。即便在这种危急时刻,他依然不愿意放权于我。

  “陛下!”突然有人高声喊道,“臣举荐晏将军出征!”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有期待,有怀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宴守诚面无表情地站着,仿佛没听见这句话。衣袖下的手却不自觉地握紧了。

  “晏将军年轻有为,又屡立战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又有人附和道。

  “不可!”一道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晏将军虽然功勋卓著,但此次事关重大,还需慎重考虑。”

  说话的是右丞相钱大人,他阴沉着脸,目光闪烁:“况且,晏将军刚刚平定北陲之乱,想必也需要休养生息。”

  我冷眼看着这一切。钱大人这番话,看似为我着想,实则是在提醒康宁皇:不能让我掌握太多兵权。

  康宁皇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他一言不发,任由朝臣们争论不休。殿内的气氛越发紧张,甚至能听见有人急促的呼吸声。

  直到散朝,也没能定下谁来统领大军。

  看着康宁皇离去时踉跄的背影,我心中暗暗冷笑。这位帝王,终究是被权力蒙蔽了双眼。

  回府的轿辇上,师父方玉坐在我对面,眉头紧锁。车窗外春寒料峭,枯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边关的事,应该与你无关吧?”他终于开口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担忧。

  我给他倒了杯茶,看着热气袅袅升起。“师父,您真的认为弟子会做出这种事吗?”

  “当然不会。”方玉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为师只是提醒你要小心,有人在背后说你的闲话。”

  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的苦涩在舌尖蔓延。“是钱大人吧?”

  方玉点点头:“不止是他,还有其他人。他们说你野心勃勃,想要借机夺权。”

  第三百七十九章 皇帝怕我

  我放下茶杯,瓷器与木桌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师父,弟子现在说什么都没用。皇上根本不会相信我。”

  车厢内一时沉默。马蹄声规律地敲打着地面,像是某种无声的诘问。

  “如果让你去讨伐燕王,有几分胜算?”方玉突然问道。

  我望向窗外,目光深邃:“燕王已有二十万大军,要打赢他,朝廷至少要派出同等兵力。但皇上会放心把这么多兵马交给我吗?”

  “他怕你会反。”方玉直言不讳。

  我轻笑一声:“是啊,他怕我会和燕王联手。”

  “那你会吗?”

  “现在的我不会。”我收回目光,“但谁又能保证将来呢?”

  轿辇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红砖石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街边小贩的吆喝声若隐若现,与往日并无二致,仿佛这座城市还沉浸在和平的假象中。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边关战火纷飞的画面。北有蛮族,南有金兵,内有燕王作乱,天启朝廷确实已是四面楚歌。

  但这一切,恐怕都是燕王一手策划的。他先是暗中勾结蛮族和金兵,晏以重利,让他们在外围制造混乱。然后自己趁机起兵,一举占据滨海三州。

  这盘棋,下得可真是好啊。

  轿辇突然颠簸了一下,打断了我的思绪。睁开眼,发现已经到了府邸门前。

  “师父,”我扶着车门,“您说皇上会不会后悔?”

  方玉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不会。在他心里,失去权力比失去江山更可怕。”

  晏守诚回府时,暮色已经笼罩了整座龙门城。

  庭院里的梧桐树在风中轻轻摇曳,落叶簌簌而下。冷欣然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中的针线活已经放下,远远望见丈夫的身影,她站起身来迎接。

  “今日回来得晚了些。”冷欣然接过他的外袍,细心地抖了抖上面沾着的尘土。

  晏守诚揉了揉眉心,眼底闪过一丝疲惫:“今日早朝上说了晏多事,都是些麻烦事。”

  “先用些茶水润润喉。”冷欣然给他倒了杯温热的茶,递到他手中。

  晏守诚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眉头却越皱越紧。冷欣然见状,也不催问,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等他开口。

  “东边三州又传来消息,”晏守诚放下茶盏,语气沉重,“燕王的人马已经开始在边境骚扰了。那些百姓,怕是又要遭殃了。”

  冷欣然轻轻叹了口气:“皇室争权,受苦的总是百姓。”

  “这一场动乱,没个一年半载是平息不了的。”晏守诚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朝廷现在派出的将领,说实话,都不够看。”

  “张雨轩和赵三有虽然身手不错,但对付燕王那只老狐狸,终究还是嫩了些。燕王在边关经营多年,手下能人众多,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冷欣然看着丈夫焦躁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你这话若是让外人听去,怕是要说你狂妄自大了。”

  “我说的是实话。”晏守诚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妻子,“边关那边现在都是小规模冲突,燕王不会轻易让他们大动干戈的。说到底,不过是想牵制朝廷兵力罢了。”

  “你倒是想得明白。”冷欣然冷哼一声,“既然如此,何必在这里替别人操心?这天下姓元,康宁皇都不着急,你急什么?”

  晏守诚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房间里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簌簌作响。

  晏守诚低头看着地面,良久才开口:“你说得对,是我想多了。放心,我绝不会主动出手。”

  “你能憋得住吗?”冷欣然语气中带着几分怀疑。

  “自然能忍。”晏守诚抬起头,目光坚定,“朝廷现在富得流油,粮草充足,朝廷不怕打持久战。倒是燕王,才是真正耗不起的那个。”

  接下来的日子,朝廷频频下达调兵遣将的圣旨。南边金兵蠢蠢欲动,北边蛮族虎视眈眈,再加上燕王叛乱,朝廷处处都要用兵。

  可晏守诚,这个曾经战功赫赫的将军,却成了个闲人。

  他虽还挂着御林军副统领的官职,但实权已被鲁烈牢牢握在手中。每日早朝,他只需站在班列中听令便是,再无其他差事。

  朝中众人看在眼里,有人窃喜,有人同情,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心态。晏守诚却仿佛浑不在意,该如何过日子还是如何过。

  这日,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拔,康宁皇亲自出宫相送。

  晏守诚站在人群中,看着身着明黄龙袍的帝王。康宁皇面色红润,精神奕奕,正慷慨激昂地训话。可晏守诚却看得分明,那双龙袍下的手在微微颤抖,面上的红润也不过是脂粉堆砌出来的。

  这副精神奕奕的模样,不知吃了多少丹药才支撑起来的。

  夜里,鲁霖偷偷来访。

  “大人,”鲁霖给晏守诚斟了一杯酒,欲言又止,“这次出征......”

  “不必说了。”晏守诚摆摆手,仰头饮尽杯中酒,“我知道皇上的心思。”

  酒过三巡,晏守诚醉眼朦胧,靠在冷欣然肩头,声音低沉:“三有去了,雨轩也去了,连陈宁都去了,就剩我一个在龙门城闲着。”

  “我堂堂玄武学堂的翘楚,被他这般羞辱......”

  冷欣然轻轻拍着他的背,听他絮絮叨叨说了晏多。直到他醉倒在床,她才轻叹一声,为他盖上被子。

  月光从窗棂间洒进来,照在晏守诚的脸上。即便在睡梦中,他的眉头依然紧锁。冷欣然伸手想要帮他抚平,却又收回了手。

  她知道,丈夫心中那份不甘与失落,不是她能轻易抚平的。那是一个将军的骄傲,一个男人的尊严。

  第二天,晏守诚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他依旧准时上朝,依旧在该笑的时候笑,该应和的时候应和。

  但冷欣然知道,在那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她时常能看到丈夫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远方发呆。那目光越过了重重楼宇,仿佛要穿透天际,看到那战场之上的厮杀。

  这日,又一封战报传来。

  康宁皇在太极殿上展开战报,脸色阴晴不定。大殿上鸦雀无声,文武百官都屏息等待圣上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