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 章 明清决战之劫掠与赈灾-《回到过去,带着皇帝打倭寇》

  而在万历位面这边,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手中紧紧地握着一份电报,整个人感觉都凌乱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虚幻而不真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震惊和疑惑,眉头紧锁,额头上也渐渐爬上了细密的皱纹。

  李文忠突然给他传来电报,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朱元璋的心中炸开了花。李文忠告诉他对面的满清人都不见了,曾经满族人盘踞的那片地界现在全都成了空城,静悄悄的,连个活人都找不到。

  李文忠不敢私自做出任何决定,毕竟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他只能向朱元璋请示,希望能得到明确的指示。

  朱元璋此时也彻底懵了,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万万没想到努尔哈赤居然直接跑了。

  朱元璋原本还以为与努尔哈赤的战争将是一场激烈的较量,甚至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兵力的调配还是战略的规划,都已经有了详细的安排。

  可现在,努尔哈赤却像是一只受惊的兔子,毫无预兆地转身就跑,这完全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

  朱棣等人站在一旁,看着朱元璋的样子,一个个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他们根本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消息让朱元璋突然变成这个样子。朱棣不禁率先开口问道:“爹,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是这副表情?”

  朱元璋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随后有些哭笑不得地将手中的电报递给朱棣,说道:“保儿来电说努尔哈赤带人跑了,现在对面一个活人都没有。咱没想到努尔哈赤打都不打,直接带人跑了。真是,真是让咱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苦笑。

  朱棣满脸震惊地接过朱元璋手中的电报,双手微微颤抖着,眼睛紧紧地盯着电报上的内容,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着。

  看完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将电报传给旁边的朱瞻基,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对朱元璋说道:“爹,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先将那片土地占领。不管努尔哈赤是真怕了,还是在耍什么阴谋诡计,我们都不能给他留下喘息的机会。只要我们将那片土地纳入大明的版图,那他们就无法再降临在他们那所谓的祖地。那里是他们的根基所在,一旦被我们掌控,就相当于斩断了他们在此方位面的退路。下次再想回去,他们就只能硬着头皮打回去,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以逸待劳,占据绝对的优势。”

  朱瞻基同样对朱元璋说道:“太爷爷,我认为爷爷说得对。而且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搞清楚努尔哈赤去了哪里。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这片土地,而忽略了他们可能的后续动作。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他们的行踪,万一他们绕到其他位面发动突袭,那我们将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所以,我们不仅要占领这片土地,还要立刻查清努尔哈赤的下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熟虑的神色。他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现在的情况十分复杂,谨慎行事是没错的。当务之急是去朱由检那边,看看皇太极是什么情况。如果皇太极也走了,那就证明满清这些位面应该是打算合兵。估计是他们发现康熙位面被咱们拿下的事情,碍于大明兵锋正盛,现在只能以这种合兵的方式才有可能阻挡咱大明天威!如今他们选择撤走,很可能是想集中兵力,与我们决一死战。”

  朱元璋说完,正准备带人前往崇祯位面,突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跪地禀报道:“陛下,崇祯皇帝那边送来了消息。”

  朱元璋微微皱眉,示意侍卫上前。侍卫恭敬地呈上一份信件,朱元璋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原来,崇祯位面的皇太极与努尔哈赤一样,一同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表情凝重,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困惑。他静静地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脑海中飞速运转。

  朱翊钧看到朱元璋的样子,有些疑惑地问道:“太祖爷,您这是做什么?皇太极他们跑了,那那片土地从今往后就是我们大明的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您怎么看上去反而不开心?”

  朱翊钧的话中充满了不解,他没想到太朱元璋会是这样的反应。他站在那里,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朱元璋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深沉,缓缓说道:“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走了,这绝非偶然,必然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策。这便证明了咱之前所说的,满清现存的五个位面合兵一处的事情应该是真的。咱推测他们应该都去了雍正的那个位面。”

  “福临的那个位面动荡不断,根本就没有片刻的安宁;颙琰那个位面,更是因为弘历当年的不作为,导致官场已经腐败成风。相比之下,只有雍正那个位面,政治相对清明一些,军事力量也较为雄厚,那里才是他们现阶段最合适的选择。”

  朱翊钧听了朱元璋的分析,还是满脸疑惑地问道:“可这不是好事吗?咱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万历和崇祯两个位面一直头疼的边关问题。同时还收回了满清两个位面的统治权,那两个地方的百姓终于可以摆脱满清的压迫,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现在我们只要集中精力,将雍正那里击溃,这场决战我们不就轻松赢了吗?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朱翊钧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责备与耐心,缓缓解释道:“你说的这些问题,咱心里都清楚,这确实是我们目前取得的一大进展。但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危机。你仔细想想,那两个位面经历了满清长久的统治,尤其是满清的那些皇帝,他们的残暴手段简直令人发指。你别忘了,之前那弘历都做过什么!那家伙屠城泄愤的事情没少干,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朱元璋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悲悯,继续说道:“如今他们都要撤离了,那就更不会在乎汉人百姓的安危。在这样的残酷统治下,那两个位面的汉人百姓,最后又能剩下多少?我们设想一下,当咱们以为轻易就能接管这两个位面时,迎接咱们的可能是一片荒芜,是遍地的白骨和无尽的凄凉。那些残留的百姓,也可能因为长期的压迫和恐惧,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对大明也没有了信任。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胜利,更要考虑到后续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那这场胜利的意义又何在呢?”

  听到朱元璋的这番话,这下轮到朱翊钧沉默了。他低下头,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满清屠城的血腥场景,心中满是震撼和愧疚。

  是啊,以满清那些人的残暴,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因此丧生。大明若不能及时给予这些幸存的百姓应有的庇护和安抚,那这场胜利又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呢?

  朱元璋环视众人,神色严肃地大声说道:“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战局的走向和百姓的生死。现在立刻给李文忠和汤和回电,告诉他们用最快的时间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留下的土地给咱占了。”

  “老四、瞻基,你们两个现在就回去,挑选一些心思缜密的人,立刻去福临、胤禛和颙琰这三个位面打探消息。务必弄清楚这几个位面内部的真实情况。”

  “天德,弘历那边除了边关留些人镇守,以防万一,其余的军队现在全都抽调出来。那个位面就算空出来了,以满清现在的情况也不会去抢。哪怕他们去了,丢了也没什么,咱们还能抢回来。”

  众人齐声应下朱元璋的命令后,便各自去执行任务,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朱元璋缓缓靠在龙椅上,双眼微闭,整个人逐渐陷入沉思。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着,回忆着刚刚众人商讨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

  满清五个位面合兵一处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对决战将是最为艰难的一场战役,稍有不慎,便可能让大明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此同时,徐达按照朱元璋的安排,精心调配着兵力。最后,他留了二十多万大军镇守在弘历位面。这二十多万大军犹如坚固的堡垒,守护着这片刚刚收复的土地,防备着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剩下的七十多万人,则被徐达分别交给了朱棣和朱瞻基。

  朱棣和朱瞻基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得到探子传来的确切消息后,各自带着三十多万人前往福临与颙琰位面。

  到达福临与颙琰位面后,他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凄惨的景象。汉人难民随处可见,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老人和孩子相互搀扶着,在破败的村庄中艰难前行;年轻力壮的男子们则满脸迷茫,在废墟中寻找着可能存在的生存希望。好在朱元璋等人最担心的屠城问题没有发生,但如今赈灾却成了朱棣和朱瞻基的头等大事。

  于是,消息传回后,朱元璋第一时间召集了朱标、李善长、三杨等人,在这两个满清遗弃的位面发起了新一轮的赈灾行动。

  他们调集了大量的粮食、衣物和药材,组织了无数的赈灾队伍,日夜兼程地送往福临与颙琰位面。在各城镇的街头巷尾,赈灾点随处可见。

  官员们耐心地为难民们登记信息,分发物资,确保每一个受灾的百姓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朱标有时间还亲自深入灾区,看望那些受灾的百姓,安抚他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