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畑俊六此时还是陆军大臣,在1941年3月1日才任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这个时间点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是西尾寿造。
之前一直写成是畑俊六,今天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错误。
我已经把之前涉及的内容都已经改过来了,对剧情并无影响。
以下为正文:
荣幸?
西尾寿造看向说话的宫野道一,心下已经有些不悦了。
这次来北平是什么情况,你心里没数吗。
不过他也不好当面表达,毕竟这就是普通的下属欢迎上司到来的话,就算是他,也不好在这点上发火。
但宫野道一身旁的冈村宁次倒是看出了西尾寿造的不满,于是他对西尾寿造说道。
“将军,劳烦您亲自来北平,全赖于我。”
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位下属,西尾寿造暂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道:“好了,我是来了解情况的,其他事情,等我了解完再说吧。”
“是,将军。”
随后,冈村宁次带着西尾寿造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而去。
西尾寿造也不想上来就给冈村宁次那么大的压迫感,所以在上车的时候,他借口说自己一路乘坐飞机赶来,十分劳累,要在车上休息一会,自己一个人乘坐一辆车前往北平了。
车队一路畅通无阻地朝着华北方面军在北平城内的司令部开去。
很快,车辆就抵达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冈村宁次带着西尾寿造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
“好了,冈村君,现在你应该能给我一个解释了吧?
为什么短短三个月时间,华北方面军在山西境内连续三次大败。
这一次甚至短短两天时间里,就损失了两个师团的兵力?”
冈村宁次知道这个询问是躲不过去了,于是他把自己对八路军的判断说了出来。
“将军,八路军现在应该是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全力支持。
我们在华北的兵力较为分散,八路军在集结兵力之后,能够取得局部位置上的兵力优势。
同时,八路军在获得苏联支持之后,本身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三枪土八路’的状态。
这是目前导致我们连续三次战斗接连失败的原因。
至于本次长治战役的惨败,全部归结于我对八路军实力的错误判断。
我实在是没有想到苏联方面居然会如此地支持八路军,以至于在三个月内,八路军能够在一次大规模反攻之后,接连发动两次大规模的进攻。
此事责任全在于我。请责罚我吧,将军。”
冈村宁次说完之后,在西尾寿造面前站定,低下头等待着西尾寿造的训话。
西尾寿造听着冈村宁次的话,再看着冈村宁次的反应。
冈村宁次说的责罚他这点,西尾寿造其实并不打算这么做。
满打满算,冈村宁次上岗都才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这点时间,接手一个方面军,哪里能有什么太大的改动。
而且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冈村宁次基本上都是在从各地调兵前往华北增援华北方面军。
在这个方面,长治战役确实怪不到冈村宁次头上。
至少名义上长治地区还是第1军管辖的。
只不过嘛,想到第1军,西尾寿造也是头疼。
冈村宁次上任才两个月,那岩松义雄上任也就是三个月不到啊。
这两个都是新的指挥官,原本的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不就是先后因为沁县战役和阳泉战役被调回国内的吗?
现在华北方面军闹成这副局面,反正西尾寿造是不敢再换人了。
而且西尾寿造对冈村宁次的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
在西尾寿造看来,如果冈村宁次搞不定这里的事情,那再派别人过来,也是无济于事。
于是,西尾寿造想了一会后,对冈村宁次说道。
“冈村君,正如你所说,八路军能够得到苏联如此大力的支援,这是谁也没有预想到的。
且不说武器和火炮,苏联方面甚至连一款新式的,能够直接渡河作战的【坦克】都提供给了八路军。
这在战斗开始以前,又有谁能想到呢?
这一仗的失利,实在是我们情报不足,导致的失利,我这次来华北,并不是来追究责任的。
否则的话,我大可像筱冢义男和多田骏那样,直接把你调回大本营,再另派一人来华北。
我现在更想知道的是,八路军的实力现在到底如何?
为什么在这次战斗结束之后,冈村君你甚至不思夺回长治,反倒是想要将第1军撤出山西?”
这是西尾寿造这次亲自要来北平的原因。
冈村宁次在电报里直言希望能够让第1军从太原地区撤军这点实在是惊到他了。
这件事情的震撼程度,完全不亚于日军三个月内在山西的三场大败。
而且从山西撤军这件事,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信号。
如果日军真的从山西撤军,那就意味着日军在华北已经失去了掌控力。
这对日军内部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冈村宁次能这么向他建议,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不撤出山西,后果更严重。
而这更严重的后果,就只能是第1军在太原被歼灭了。
冈村宁次解释道:“将军,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正如前面所言,苏联对八路军的支持很大。
接下来,八路军甚至不需要对太原地区做什么事情,只需要截断同蒲铁路,就可以困死第1军。
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如果想要支援第1军,那就只能派遣兵力进入山西。
可是从目前来看,如果想要进入山西支援第1军,最少需要超过五个师团的兵力,才能够有可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山西,支援到第1军。
但五个师团,也仅仅是能进入山西,支援第1军而已。
如果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在当前华北方面军兵力的基础上,最少需要再多添十个师团。
这十个师团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在大同沿着同蒲铁路南下支援太原,另外一部分在石家庄,沿着正太铁路支援太原。
将军,十个师团,现在我们也只有在武汉的第11军或者是关东军才有这个兵力。
他们绝无可能支援华北,所以结合下来,我们只能从从太原撤军。”
之前一直写成是畑俊六,今天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错误。
我已经把之前涉及的内容都已经改过来了,对剧情并无影响。
以下为正文:
荣幸?
西尾寿造看向说话的宫野道一,心下已经有些不悦了。
这次来北平是什么情况,你心里没数吗。
不过他也不好当面表达,毕竟这就是普通的下属欢迎上司到来的话,就算是他,也不好在这点上发火。
但宫野道一身旁的冈村宁次倒是看出了西尾寿造的不满,于是他对西尾寿造说道。
“将军,劳烦您亲自来北平,全赖于我。”
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位下属,西尾寿造暂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道:“好了,我是来了解情况的,其他事情,等我了解完再说吧。”
“是,将军。”
随后,冈村宁次带着西尾寿造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而去。
西尾寿造也不想上来就给冈村宁次那么大的压迫感,所以在上车的时候,他借口说自己一路乘坐飞机赶来,十分劳累,要在车上休息一会,自己一个人乘坐一辆车前往北平了。
车队一路畅通无阻地朝着华北方面军在北平城内的司令部开去。
很快,车辆就抵达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冈村宁次带着西尾寿造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
“好了,冈村君,现在你应该能给我一个解释了吧?
为什么短短三个月时间,华北方面军在山西境内连续三次大败。
这一次甚至短短两天时间里,就损失了两个师团的兵力?”
冈村宁次知道这个询问是躲不过去了,于是他把自己对八路军的判断说了出来。
“将军,八路军现在应该是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全力支持。
我们在华北的兵力较为分散,八路军在集结兵力之后,能够取得局部位置上的兵力优势。
同时,八路军在获得苏联支持之后,本身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三枪土八路’的状态。
这是目前导致我们连续三次战斗接连失败的原因。
至于本次长治战役的惨败,全部归结于我对八路军实力的错误判断。
我实在是没有想到苏联方面居然会如此地支持八路军,以至于在三个月内,八路军能够在一次大规模反攻之后,接连发动两次大规模的进攻。
此事责任全在于我。请责罚我吧,将军。”
冈村宁次说完之后,在西尾寿造面前站定,低下头等待着西尾寿造的训话。
西尾寿造听着冈村宁次的话,再看着冈村宁次的反应。
冈村宁次说的责罚他这点,西尾寿造其实并不打算这么做。
满打满算,冈村宁次上岗都才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这点时间,接手一个方面军,哪里能有什么太大的改动。
而且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冈村宁次基本上都是在从各地调兵前往华北增援华北方面军。
在这个方面,长治战役确实怪不到冈村宁次头上。
至少名义上长治地区还是第1军管辖的。
只不过嘛,想到第1军,西尾寿造也是头疼。
冈村宁次上任才两个月,那岩松义雄上任也就是三个月不到啊。
这两个都是新的指挥官,原本的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不就是先后因为沁县战役和阳泉战役被调回国内的吗?
现在华北方面军闹成这副局面,反正西尾寿造是不敢再换人了。
而且西尾寿造对冈村宁次的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
在西尾寿造看来,如果冈村宁次搞不定这里的事情,那再派别人过来,也是无济于事。
于是,西尾寿造想了一会后,对冈村宁次说道。
“冈村君,正如你所说,八路军能够得到苏联如此大力的支援,这是谁也没有预想到的。
且不说武器和火炮,苏联方面甚至连一款新式的,能够直接渡河作战的【坦克】都提供给了八路军。
这在战斗开始以前,又有谁能想到呢?
这一仗的失利,实在是我们情报不足,导致的失利,我这次来华北,并不是来追究责任的。
否则的话,我大可像筱冢义男和多田骏那样,直接把你调回大本营,再另派一人来华北。
我现在更想知道的是,八路军的实力现在到底如何?
为什么在这次战斗结束之后,冈村君你甚至不思夺回长治,反倒是想要将第1军撤出山西?”
这是西尾寿造这次亲自要来北平的原因。
冈村宁次在电报里直言希望能够让第1军从太原地区撤军这点实在是惊到他了。
这件事情的震撼程度,完全不亚于日军三个月内在山西的三场大败。
而且从山西撤军这件事,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信号。
如果日军真的从山西撤军,那就意味着日军在华北已经失去了掌控力。
这对日军内部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冈村宁次能这么向他建议,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不撤出山西,后果更严重。
而这更严重的后果,就只能是第1军在太原被歼灭了。
冈村宁次解释道:“将军,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正如前面所言,苏联对八路军的支持很大。
接下来,八路军甚至不需要对太原地区做什么事情,只需要截断同蒲铁路,就可以困死第1军。
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如果想要支援第1军,那就只能派遣兵力进入山西。
可是从目前来看,如果想要进入山西支援第1军,最少需要超过五个师团的兵力,才能够有可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山西,支援到第1军。
但五个师团,也仅仅是能进入山西,支援第1军而已。
如果想要改变这个局面,在当前华北方面军兵力的基础上,最少需要再多添十个师团。
这十个师团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在大同沿着同蒲铁路南下支援太原,另外一部分在石家庄,沿着正太铁路支援太原。
将军,十个师团,现在我们也只有在武汉的第11军或者是关东军才有这个兵力。
他们绝无可能支援华北,所以结合下来,我们只能从从太原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