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亲自抵达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和冈村宁次以及宫野道一,三人一起在会议室内商议了两个小时,会议内容未知?”
看到这则消息之后,副参谋长顺便就转告给了副总指挥。
这则消息其实并没有包含太多有效的信息。
西尾寿造和冈村宁次以及宫野道一会谈,到底会谈了什么?日军部署现在有什么改变?
这些在这段消息里都没有展示。
所以,在听到副参谋长的话之后,副总指挥便只能是推测道:“应该是讨论关于这次长治战役的事情。
但是具体他们到底讨论出了如何应对接下来局势的方案,那就只能等接下来再看了。”
秦文伟在听到副总指挥的话之后,便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前我们都不怕,更何况现在?”
现在别的地方不说,山西境内的主动权完全就掌握在八路军手上,不是在日军手上。
日军现在就算是想要增援山西,单靠华北方面军,实在是有些无能为力。
现在对八路军来说,或许进攻不太容易,还需要考虑下各个方面,但如果单纯的防守,那可就太简单了。
内线作战外加上无限的物资,将会是所有进攻者的噩梦。
尤其是进攻八路军已经设立好的防御地带,那更是噩梦中的噩梦。
以八路军现在建设的最为强大的要塞级关卡——娘子关为例。
在阳泉被八路军收复之后,日军一直在想办法恢复井陉煤矿的生产。
八路军之后便沿着正太铁路沿线,收复了沿途地盘,并最终收复南峪镇之后,就没有再向外扩张。
而八路军此时也已经有了围困太原的初步计划,所以在这之后,便计划将娘子关建设成为一座要塞,最大程度上以最小的伤亡,把日军挡在娘子关以东。
双方现在在这里形成了对峙,而且日军要恢复井陉煤矿的生产,而八路军要建设娘子关,所以双方反倒是固守着目前的势力范围,并没有继续交战。
现在的娘子关还没有完全完成建设,但主阵地已经基本完成了。
主阵地被建在原本娘子关城关位置,但整体由钢筋混凝土重新浇筑。
主阵地内,即便是一些薄弱的射击位置,其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也超过50厘米。
至于核心段的位置,钢筋混凝土厚度更是达到了五米的级别。
但没办法,谁让现在整个太行区抗日根据地里面的民众都已经被八路军几乎全部动员起来了呢?
而且还是把衣食住行全部给包圆了,对于这种工程的建造也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就把娘子关地区的主阵地基本建设完成了。
这种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简直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如果按照侵华日军装备的武器装备来看,这种厚度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几乎不存在被攻破的可能。
甚至都别说侵华日军了,你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陆军拉过来,看到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全是要大摇其头。
德军来了,也得请特殊火炮,比如卡尔臼炮出来。
当然,用古斯塔夫列车炮这种就没必要了,那玩意三五炮估计能把娘子关主阵地直接炸上天。
娘子关主阵地能够驻扎大约3000名士兵,其中的轻重机枪射击孔虽然只是粗略设计,但也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对进攻的敌军造成打击。
除了主阵地之外,八路军还在周围南北两岸的山头上建设了辅助阵地。
这些在周围在山头上建设的辅助阵地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娘子关主阵地以北,越过棉河之后,沿河的山头上计划是建设一排的堡垒阵地。
这些阵地将辅助主阵地,防御敌人的进攻。
同时,在娘子关主阵地以南的群山上,也同样会建设完整的堡垒群,互相之间支援的同时,支援主阵地。
这些辅助阵地的碉堡,厚度基本都在1-2米之间,同时还配有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在山头位置,拥有良好射界,并且还有防御工事,这种配置,炮兵完全可以毫无忧虑地发起攻击。
前面这些都是正面同日军作战的阵地。
而在距离娘子关以西1.5公里外的坡底村和城西村,则是分别被建成后勤中转站以及炮兵主阵地。
后勤中转站将保障娘子关及周围5公里范围内所有阵地的物资供给。
而炮兵主阵地,则是由一个有24门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重炮团;一个总计拥有162门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火箭炮团组成。
除此之外,阳泉地区,还有一个完整的,拥有54门90式122毫米火箭炮的重火箭炮团。
这个重火箭炮团此时暂时没有其他的任务,部队进攻娘子关,他们同样也能支援娘子关。
这种级别的堡垒碉堡,日军即便是抽调整个华北的兵力,都不可能能够正面突破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绕过去。
不过嘛,想要绕过去显然是不太现实。
八路军现在也已经做好规划了。
接下来也会在黎城的东阳关镇位置修建类似的碉堡群。
在同蒲铁路上,也有对应的计划。
别说建成了,就算现在没有建成,日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能够发起足够有威胁力的进攻的。
第1军现在在山西的兵力,就连自身的自保都要成问题了。
而副总指挥这边在听到秦文伟的话之后,反倒也是点了点头。
八路军现在硬拼的话,其实第1军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但现在八路军没有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人员限制了八路军的发展。
装备等人的情况现在就是最主要困扰八路军的原因。
90式122毫米火箭炮八路军这边已经得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可是直到现在为止,八路军内,也仅仅是组建了不到三个装备90式122毫米火箭炮的重火箭炮团。
总计能操作的90式122毫米火箭炮不超过一百五十门。
至于像红旗-9防空导弹这种人才就更是少数了。
现在为止,八路军能够操作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队伍,不超过九个。
虽然现在九组红旗-9防空导弹操作人员,已经已经是够用了。
但可以预想到,未来,需要的红旗-9防空导弹操作组最起码也是几十个。
九个,这个数量还是太少了。
至于其他方面,那同样是人才紧缺。
想到这里,秦文伟就对副总指挥说道。
“老总,我们还是尽快把计划里的飞机学校、装甲兵学校先搭建起来吧。我越来越感觉我们人才不够用了。”
副总指挥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嗯,已经在开始筹划了。”
秦文伟忽然想到学校校长的人选问题,于是就对副总指挥问道:“说起来,校长人选选好了吗?”
听到秦文伟的询问,副总指挥还以为秦文伟这是有推荐的人选了。
于是副总指挥转过头看向秦文伟,问道:“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怎么,你有推荐的人选不成?”
秦文伟冷不丁听到副总指挥的询问,他微微一愣。
他哪里有什么推荐的人选?
不过嘛,副总指挥说的是‘没有完全定下来’,而不是没有人选,那就是副总指挥这边其实也有人选了?
其实在秦文伟心里,也有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只不过这个人选现在也不好抽调出来去当这个校长。
而且还有一点,空军学校和装甲兵学校建立,就一定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教官是苏联人。
八路军不可能自己凭空自学成才,且不说自学成才的困难重重,就光是自学需要的时间,八路军就没办法接受。
于是秦文伟便对副总指挥说道:“老总,你都这么说了,你肯定是有更合适的人选吧?是谁啊?”
“冯达飞。”
秦文伟闻言,满脸的问号。
这人谁啊?完全不认识。
见到秦文伟的反应,副总指挥笑了笑,他倒是也能猜到秦文伟会有这个反应了。
冯达飞名声不显,知道他的人其实不算太多。
副总指挥随后就从自己的桌子前抽出了一份文件,然后递给了秦文伟。
“这是冯达飞的资料,你看下吧,也认识认识,以后恐怕你们两个之间还要接触一番。”
秦文伟随后便随手接过了这份文件。
这是一份人员简历,而且能看得出来,是专门写给秦文伟看的。
冯达飞,1901年7月31日出生于广东省连县东陂镇。
1924年5月,冯达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时得到与学校内的一部分共产党人接触,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
1924年底,冯达飞从东征前线被抽调选送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习飞行,成为第一批学习飞行的中共成员。
1925年8月,冯达飞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高级航空学校及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又转赴德国炮科研究院将校组学习。
看到这里,秦文伟就已经知道这人确实是比自己内心里的那个想法更合适了。
冯达飞就完完全全是一个系统性学习过航空体系知识的人才了。
随后的履历,秦文伟也继续看了下去。
1925年到1927年,冯达飞都在学习,但是在1927年的10月份,冯达飞却返回了国内,秘密参加广州起义。
秦文伟看到这里的时候,叹了一口气,不用想,肯定是‘四一二’事变之后,返回国内的。
之后冯达飞又参加了百色起义,并在1931年秋,担任红军大学四分校校长。
红军第四分校教材之一《红军步兵筑垒》,就是冯达飞亲自翻译的。
这本《红军步兵筑垒》是苏联教材,也足以证明冯达飞在俄语方面的造诣。
以接下来要和苏联方面人员接触来看,冯达飞在这点上无疑也是极为适合的。
下面的履历上,秦文伟倒是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1932年4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缴获国民党军阀张贞的两架飞机。
其中一架严重受损不能使用,另一架修好可以使用。
之后红1军把这架飞机命名为‘马克思’号,冯达飞和另外一名朝鲜籍同志一起把这架飞机修复,这也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架缴获的能够升空的飞机。
而且“马克思”号在被冯达飞修好后,也是他亲自驾驶起飞的。
至于之后嘛,冯达飞跟随红军长征,在1935年6月,担任红军大学炮兵科科长。1935年至1936年,任陕北红军大学教员。
1937年,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第二大队大队长。
而在1938年,冯达飞被调派新四军皖南军部。
在看到最后【新四军皖南】这几个字段的时候,秦文伟眼眶一下子红了。
这么一个高级人才,可秦文伟却连听都没听过。即便是秦文伟不是研究历史的人员,但也显然是有些不太对。
而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秦文伟就明白一切了。
大概看完资料之后,秦文伟便对副总指挥说道:“老总,冯达飞确实是更适合作为空军学校的校长人选。
不过,这么适合的人选,为啥现在才调动过来?”
“冯达飞同志此前是在江南新四军处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的,也是因为学校建设的原因,把他从新四军这边调回。
这一路上很危险,他走走停停,前不久才抵达山东境内。
现在第115师这边掩护他已经越过了冀南,现在已经到了邯郸,我们这几天就能接应他进入太行区。”
秦文伟闻言,点了点头,冯达飞的履历确实是没的说的。
不过,这还只是空军学校呢。
于是,秦文伟继续问道:“老总,空军学校人选定下来了,那装甲兵学校呢?”
副总指挥和副参谋长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后副总指挥笑着对秦文伟说道。
“可能前面我说的还不够明白。空军学校和装甲兵学校的校长,现在暂时都由冯达飞同志担任。
这主要是考虑到接下来装甲兵学校里面的绝大多数教官都会是苏联人。
而冯达飞同志留学苏联,在留学期间俄语不错,能够和这些苏联教官很好的沟通。
所以我们考虑到这点之后,决定让他也暂代装甲兵学校校长一职。
等到我们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那可以再替换。”
看到这则消息之后,副参谋长顺便就转告给了副总指挥。
这则消息其实并没有包含太多有效的信息。
西尾寿造和冈村宁次以及宫野道一会谈,到底会谈了什么?日军部署现在有什么改变?
这些在这段消息里都没有展示。
所以,在听到副参谋长的话之后,副总指挥便只能是推测道:“应该是讨论关于这次长治战役的事情。
但是具体他们到底讨论出了如何应对接下来局势的方案,那就只能等接下来再看了。”
秦文伟在听到副总指挥的话之后,便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前我们都不怕,更何况现在?”
现在别的地方不说,山西境内的主动权完全就掌握在八路军手上,不是在日军手上。
日军现在就算是想要增援山西,单靠华北方面军,实在是有些无能为力。
现在对八路军来说,或许进攻不太容易,还需要考虑下各个方面,但如果单纯的防守,那可就太简单了。
内线作战外加上无限的物资,将会是所有进攻者的噩梦。
尤其是进攻八路军已经设立好的防御地带,那更是噩梦中的噩梦。
以八路军现在建设的最为强大的要塞级关卡——娘子关为例。
在阳泉被八路军收复之后,日军一直在想办法恢复井陉煤矿的生产。
八路军之后便沿着正太铁路沿线,收复了沿途地盘,并最终收复南峪镇之后,就没有再向外扩张。
而八路军此时也已经有了围困太原的初步计划,所以在这之后,便计划将娘子关建设成为一座要塞,最大程度上以最小的伤亡,把日军挡在娘子关以东。
双方现在在这里形成了对峙,而且日军要恢复井陉煤矿的生产,而八路军要建设娘子关,所以双方反倒是固守着目前的势力范围,并没有继续交战。
现在的娘子关还没有完全完成建设,但主阵地已经基本完成了。
主阵地被建在原本娘子关城关位置,但整体由钢筋混凝土重新浇筑。
主阵地内,即便是一些薄弱的射击位置,其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也超过50厘米。
至于核心段的位置,钢筋混凝土厚度更是达到了五米的级别。
但没办法,谁让现在整个太行区抗日根据地里面的民众都已经被八路军几乎全部动员起来了呢?
而且还是把衣食住行全部给包圆了,对于这种工程的建造也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就把娘子关地区的主阵地基本建设完成了。
这种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简直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如果按照侵华日军装备的武器装备来看,这种厚度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几乎不存在被攻破的可能。
甚至都别说侵华日军了,你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陆军拉过来,看到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全是要大摇其头。
德军来了,也得请特殊火炮,比如卡尔臼炮出来。
当然,用古斯塔夫列车炮这种就没必要了,那玩意三五炮估计能把娘子关主阵地直接炸上天。
娘子关主阵地能够驻扎大约3000名士兵,其中的轻重机枪射击孔虽然只是粗略设计,但也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对进攻的敌军造成打击。
除了主阵地之外,八路军还在周围南北两岸的山头上建设了辅助阵地。
这些在周围在山头上建设的辅助阵地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娘子关主阵地以北,越过棉河之后,沿河的山头上计划是建设一排的堡垒阵地。
这些阵地将辅助主阵地,防御敌人的进攻。
同时,在娘子关主阵地以南的群山上,也同样会建设完整的堡垒群,互相之间支援的同时,支援主阵地。
这些辅助阵地的碉堡,厚度基本都在1-2米之间,同时还配有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在山头位置,拥有良好射界,并且还有防御工事,这种配置,炮兵完全可以毫无忧虑地发起攻击。
前面这些都是正面同日军作战的阵地。
而在距离娘子关以西1.5公里外的坡底村和城西村,则是分别被建成后勤中转站以及炮兵主阵地。
后勤中转站将保障娘子关及周围5公里范围内所有阵地的物资供给。
而炮兵主阵地,则是由一个有24门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重炮团;一个总计拥有162门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火箭炮团组成。
除此之外,阳泉地区,还有一个完整的,拥有54门90式122毫米火箭炮的重火箭炮团。
这个重火箭炮团此时暂时没有其他的任务,部队进攻娘子关,他们同样也能支援娘子关。
这种级别的堡垒碉堡,日军即便是抽调整个华北的兵力,都不可能能够正面突破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绕过去。
不过嘛,想要绕过去显然是不太现实。
八路军现在也已经做好规划了。
接下来也会在黎城的东阳关镇位置修建类似的碉堡群。
在同蒲铁路上,也有对应的计划。
别说建成了,就算现在没有建成,日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能够发起足够有威胁力的进攻的。
第1军现在在山西的兵力,就连自身的自保都要成问题了。
而副总指挥这边在听到秦文伟的话之后,反倒也是点了点头。
八路军现在硬拼的话,其实第1军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
但现在八路军没有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人员限制了八路军的发展。
装备等人的情况现在就是最主要困扰八路军的原因。
90式122毫米火箭炮八路军这边已经得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可是直到现在为止,八路军内,也仅仅是组建了不到三个装备90式122毫米火箭炮的重火箭炮团。
总计能操作的90式122毫米火箭炮不超过一百五十门。
至于像红旗-9防空导弹这种人才就更是少数了。
现在为止,八路军能够操作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队伍,不超过九个。
虽然现在九组红旗-9防空导弹操作人员,已经已经是够用了。
但可以预想到,未来,需要的红旗-9防空导弹操作组最起码也是几十个。
九个,这个数量还是太少了。
至于其他方面,那同样是人才紧缺。
想到这里,秦文伟就对副总指挥说道。
“老总,我们还是尽快把计划里的飞机学校、装甲兵学校先搭建起来吧。我越来越感觉我们人才不够用了。”
副总指挥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嗯,已经在开始筹划了。”
秦文伟忽然想到学校校长的人选问题,于是就对副总指挥问道:“说起来,校长人选选好了吗?”
听到秦文伟的询问,副总指挥还以为秦文伟这是有推荐的人选了。
于是副总指挥转过头看向秦文伟,问道:“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怎么,你有推荐的人选不成?”
秦文伟冷不丁听到副总指挥的询问,他微微一愣。
他哪里有什么推荐的人选?
不过嘛,副总指挥说的是‘没有完全定下来’,而不是没有人选,那就是副总指挥这边其实也有人选了?
其实在秦文伟心里,也有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只不过这个人选现在也不好抽调出来去当这个校长。
而且还有一点,空军学校和装甲兵学校建立,就一定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教官是苏联人。
八路军不可能自己凭空自学成才,且不说自学成才的困难重重,就光是自学需要的时间,八路军就没办法接受。
于是秦文伟便对副总指挥说道:“老总,你都这么说了,你肯定是有更合适的人选吧?是谁啊?”
“冯达飞。”
秦文伟闻言,满脸的问号。
这人谁啊?完全不认识。
见到秦文伟的反应,副总指挥笑了笑,他倒是也能猜到秦文伟会有这个反应了。
冯达飞名声不显,知道他的人其实不算太多。
副总指挥随后就从自己的桌子前抽出了一份文件,然后递给了秦文伟。
“这是冯达飞的资料,你看下吧,也认识认识,以后恐怕你们两个之间还要接触一番。”
秦文伟随后便随手接过了这份文件。
这是一份人员简历,而且能看得出来,是专门写给秦文伟看的。
冯达飞,1901年7月31日出生于广东省连县东陂镇。
1924年5月,冯达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时得到与学校内的一部分共产党人接触,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
1924年底,冯达飞从东征前线被抽调选送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习飞行,成为第一批学习飞行的中共成员。
1925年8月,冯达飞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高级航空学校及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又转赴德国炮科研究院将校组学习。
看到这里,秦文伟就已经知道这人确实是比自己内心里的那个想法更合适了。
冯达飞就完完全全是一个系统性学习过航空体系知识的人才了。
随后的履历,秦文伟也继续看了下去。
1925年到1927年,冯达飞都在学习,但是在1927年的10月份,冯达飞却返回了国内,秘密参加广州起义。
秦文伟看到这里的时候,叹了一口气,不用想,肯定是‘四一二’事变之后,返回国内的。
之后冯达飞又参加了百色起义,并在1931年秋,担任红军大学四分校校长。
红军第四分校教材之一《红军步兵筑垒》,就是冯达飞亲自翻译的。
这本《红军步兵筑垒》是苏联教材,也足以证明冯达飞在俄语方面的造诣。
以接下来要和苏联方面人员接触来看,冯达飞在这点上无疑也是极为适合的。
下面的履历上,秦文伟倒是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
1932年4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缴获国民党军阀张贞的两架飞机。
其中一架严重受损不能使用,另一架修好可以使用。
之后红1军把这架飞机命名为‘马克思’号,冯达飞和另外一名朝鲜籍同志一起把这架飞机修复,这也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架缴获的能够升空的飞机。
而且“马克思”号在被冯达飞修好后,也是他亲自驾驶起飞的。
至于之后嘛,冯达飞跟随红军长征,在1935年6月,担任红军大学炮兵科科长。1935年至1936年,任陕北红军大学教员。
1937年,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第二大队大队长。
而在1938年,冯达飞被调派新四军皖南军部。
在看到最后【新四军皖南】这几个字段的时候,秦文伟眼眶一下子红了。
这么一个高级人才,可秦文伟却连听都没听过。即便是秦文伟不是研究历史的人员,但也显然是有些不太对。
而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秦文伟就明白一切了。
大概看完资料之后,秦文伟便对副总指挥说道:“老总,冯达飞确实是更适合作为空军学校的校长人选。
不过,这么适合的人选,为啥现在才调动过来?”
“冯达飞同志此前是在江南新四军处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的,也是因为学校建设的原因,把他从新四军这边调回。
这一路上很危险,他走走停停,前不久才抵达山东境内。
现在第115师这边掩护他已经越过了冀南,现在已经到了邯郸,我们这几天就能接应他进入太行区。”
秦文伟闻言,点了点头,冯达飞的履历确实是没的说的。
不过,这还只是空军学校呢。
于是,秦文伟继续问道:“老总,空军学校人选定下来了,那装甲兵学校呢?”
副总指挥和副参谋长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后副总指挥笑着对秦文伟说道。
“可能前面我说的还不够明白。空军学校和装甲兵学校的校长,现在暂时都由冯达飞同志担任。
这主要是考虑到接下来装甲兵学校里面的绝大多数教官都会是苏联人。
而冯达飞同志留学苏联,在留学期间俄语不错,能够和这些苏联教官很好的沟通。
所以我们考虑到这点之后,决定让他也暂代装甲兵学校校长一职。
等到我们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那可以再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