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无线电干扰器的首战-《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

  临屯公路出口,洪洞县曲亭镇的位置上,一支特殊的部队在八路军特务团两个步兵连的掩护下,在这里开始捣鼓起了一个新玩意。

  这个新玩意,看上去就是三辆卡车,但是当真正靠近之后,才会发现这三辆卡车是另有乾坤。

  这三辆卡车里,其中一辆如果稍微有点眼见的人看到的话,倒是能看出来是一辆带着发电机的卡车。

  而另外两辆卡车就会让人感到疑惑了。

  因为这辆卡车就跟缝合的一样,浑身上下充满了各种钢铁【补丁】,这些补丁在被掀开之后,又伸出一个个奇奇怪状的东西。

  有的能看出来应该是类似于电台的天线一样的东西,但还有不少是一个个圆形,看起来跟锅盖一样的玩意。

  这三辆卡车其实就是秦文伟搞的电子干扰器。

  这种电子干扰器的技术对于秦文伟来说,其实并不怎么先进。

  从这玩意五万积分的售价上就能看出来,和秦文伟印象里那种先进的电子战设备肯定是没办法比的。

  但还是那个最重要的问题。

  这里是二战啊,又不是那个秦文伟所在的电子战都已经升级到了普通人看不懂的未来《亮剑》世界。

  对于这个时期而言,秦文伟给的这一种电子干扰器反倒是最合时宜的。

  整个电子干扰器系统,一整套内是包含两辆载有电子干扰器的干扰车和一辆载有汽油发电机的后勤保障车。

  这两辆干扰车同时启动后,在平原地区,能够构成一张覆盖方圆50千米的巨网。

  在这个巨网之内,电子干扰器能够干扰所有电台,使其没有办法接收和发射信息。

  这个干扰是能够把所有二战时期的电台都干扰到的,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的电报电台和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台——毕竟二战时期这两种电台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个电子干扰器的频道范围是可以控制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干扰到使用手持电台和指挥型电台的八路军的指挥体系。

  这个电子干扰器体系使用起来也是十分简单的。

  整个电子干扰器的全部操作体系,其实就只是有一个控制台。在这个控制台里面,可以调整对应的频段以H及干扰器的开关,仅此而已。

  没有其他多余的操作内容。

  所以对于八路军来说,训练和使用这种电子干扰器的成本极低。

  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在经过一周的训练之后,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使用者。

  当然,这仅仅局限于使用而已,他们并不能够维修这个无线电干扰器。

  可还是那句话,为什么要维修呢?反正坏了就换。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干扰系统需要有两辆发射车的原因。

  单独一辆发射车其实都能够覆盖方圆五十公里的范围了,只不过在两辆发射车同时工作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上把周围五十公里的范围内完全覆盖住。

  如果其中一辆干扰车损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干扰车还能够进行工作,还能够压制这方圆五十公里内的无线电信号。

  下午5点25分,无线电干扰器成功建设完毕,随后,按照程序,无线电干扰小组向第386旅旅部发出了是否开启干扰器的请示。

  第386旅参谋长也对旅长提醒道:“旅长,之前李云龙就已经切断了临汾通往霍州方向的电话线路,使得日军无法使用电话联系上太原。

  在刚刚,第771团在地下党的带领下,也已经摧毁了日军临汾同襄汾之间的电话线路,截断了临汾和运城之间的通讯。

  如果我们现在使用无线电干扰的话,第41师团将无法快速向外传达消息。”

  旅长闻言,点了点头,随后对无线电干扰小组回复道:“同意开启。”

  第386旅旅长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同意开启干扰器。

  随着干扰器的开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开始笼罩在以曲亭镇为中心,方圆五十公里内。

  这个范围包括了第41师团师团部所在的临汾市。

  向南,其延伸到了襄汾县;向北,其延伸到了霍州市。

  同时这个范围也向西延伸,覆盖了楚云飞的黑龙关镇所在位置。

  尽管无法覆盖整个临汾,但也已经将日军第41师团绝大部分都覆盖进了这个范围内。

  在无线电开启的同时,无线电干扰小组也立即进行了效果确认。

  这个效果确认也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和跟随第771团行动的电报小组以及跟随新一团行动的电报小组联系,让对方使用原本的电报机发报测试。

  最后测试结果显示,无线电干扰效果十分有效,常规频段的无线电通讯已经无法使用。

  无线电干扰器的开启,对于普通人而言是毫无预兆且不可察觉的。

  但是对于日军的第41师团的电报部门来说,在5点26分,无线电干扰器几乎开启的同一瞬间,他们就感知到了。

  正在接收电报的日军原本还算清晰的耳机当中,立马传来高频噪音。

  刚开始,日军还以为是自己的机器坏了,但当他们看到隔壁几名同样在接收电报内容的日军一起摘下耳机表示自己电台有问题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第41师团电报部门有六台电台,现在有四台在接收消息,而四台电台在同一时间一起损坏的概率有多大?

  这个问题,他们不敢想,因为一旦这么想,就会不寒而栗。

  师团通讯队负责电报的小队长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确认了四台电台确实都出现了大量杂音,已经无法正常辨识内容了。

  小队长尝试使用电台更换了几个频率,但同样还是没有反应。

  随后,他又拿出一个备用电台,同样打开,当确认同样无法使用的时候,他额头冷汗立马就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