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衙的厨子一般,这是从莼风楼要的席面,还请殿下品尝。”
菜式不算奢华,六菜一汤、荤素搭配,不过已经是治水以来衙门提供的最高规格。
主菜三品:荷香醉白虾、芙蓉脍鲈鱼、玲珑水晶蹄。
头道的醉虾,秦昭玥上辈子尝过两次,没想到在这儿又吃着了。
鲜虾用荷叶包裹埋入冰鉴镇凉,酒用的应该是陈酿花雕,还有姜茸、紫苏的味道,虾肉晶莹如玉,入口爽滑。
时蔬二品:藕切丝冰镇拌入糖渍桂花、嫩莲子、银耳;另有嫩笋尖、地耳、鸡枞菌煨制的素高汤。
冷盘分三层,有糟鹌鹑蛋、糖渍杨梅、酱鹿舌、水晶肴肉、冰镇菱角、芡实。
最后是用瑶柱、竹荪、鲜菱米、火腿丁炖煮的冬瓜盅。
水灾一月,光是从这些配菜就能看出来白鹿州的生活没受到什么影响。
秦昭玥也不管上头那些人打官腔,就是埋头吃喝。
一顿饭宾主尽欢,竟吃出了种盛世安定的感觉。
秦昭琼提出要巡视治水方略,严文远自无不可,带着除司兵曹之外的五曹与县令一起陪同。
五皇子作为先一步来此的先锋,自然也在随行之列。
秦昭玥原本不愿意掺和,但大家都同去,若她留下反而显得特殊。
何况完全陌生的环境,还是抱团更加安全。
队伍从州衙出发,先前往灾民安置区。
这白鹿县是按照凤京的规制布局,分为四十九坊市,其中东西两市专用于交易。
水患之后,严文远没有将灾民随便找个村落安置,而是做了区分。
若是家底相对殷实的,安排在距离县城二十里内的村庄,愿意接手的人家会有粮食和盐的补贴。
若是孤寡、家境贫寒、重病、伤患者接入白鹿县城,集中安置在北门附近的四坊之中。
由州衙、县衙和城中富户商贾、乡绅募捐,专款专用,用于安置和日常用度。
秦昭琼心惊不已。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
能够安置所有灾民已经殊为不易,何况还要按照灾民的具体状况做到区分。
司户曹从旁解释。
按照朝廷政策,当每三年造一次户籍,详录户等、人口、授田数等等。
这一点自然没有问题,但白鹿州在管理上要更加详尽。
除三年大查之外,还有每年的小查。
另外县城中各坊设坊正、武侯;周围村落百户一里、五里一乡,设里正、佐史、村正、保长。
凡涉户籍之事,每月一报,层层上交,这制度比之凤京也不差了。
正因为如此,责任明确,能够准确把握各户的情况,才能做到分层安置。
秦昭琼随机抽查了几坊,其中坊正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都是扎根基层的良吏。
又去北门那安置的四坊之中巡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听说朝廷的赈灾钦差、长公主殿下亲自来慰问,不少老人都坚持出门相迎,颤颤巍巍上前。
秦昭琼没让人拦着,亲自进到一户人家。
这是个大杂院,分为前、中、后三院。
此坊在北门城根,本身的住家比较少,倒是不少用于仓储的货栈。
大杂院原本是个旅店,里头多是大通铺,给那些临时歇脚的、囊中羞涩的、晚上来不及出城的力工农户等,花几个铜板就能住一晚。
听到前院的动静,杂院不少人都出门查看,一眼望去竟有大几十号人。
里头共住了五十一户人家,坊正如数家珍,看到谁都能介绍出一两句情况。
这可不是提前安排,因为是秦昭琼主导随意指了一处。
说明那司户曹不是吹嘘,坊正对自己辖区内的住户了解很深。
就在此时,一位干巴老太太在搀扶之下慢慢晃到了前院。
耆老来到近前,攥紧了秦昭琼的手一阵摇晃,“大人都是好人呐,坊正他们都是好人呐……”
来来回回就是这么几句话,但激动的神色不是作伪,能看得出真心实意来。
她应不是县城中人,面庞泛着酱褐色,皱纹自额角一路裂到脖颈,每一道沟壑里都嵌着半世的日光和风沙。
那双手刚一握上,秦昭琼便感觉到了粗粝的刺痛感。
指甲中间有明显的隆起,那是一辈子做活的证明。
老人家耳朵有些背,秦昭琼俯下身子凑到她耳边,耐心询问日常的生活。
一句话说三五遍她才能听明白,有时候回答还会牛头不对马嘴。
她不知道什么钦差、长公主,只知道是大官,说两句就会止不住地夸赞龙门县好。
偏她说话还有很重的乡音,秦昭琼也不太听得懂。
身边有那搀扶的妇人,刚开始有些慑于官老爷在场不敢搭茬。
不过看这形势,忍不住给老太太翻译,加上手脚比划的,沟通立时顺畅了起来。
看得出是个急性子,但也是热心肠,老人家日常吃什么、用什么、服什么汤药都能聊上两句。
一派祥和的景象下,隐蛰、流焰、蒙坚、陈放、摇光……包括秦昭玥都提心吊胆。
经过一次刺杀之后,他们都已经有些草木皆兵。
何况可能有术士参与其中,不到动手的最后一刻都很难察觉到异常。
两位璇玑卫千户责无旁贷,将自己的“势”笼罩在两位殿下身周。
哦,不对,是三位,还得捎带手多看顾一位五皇子。
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就算了,就在跟前儿呢不看顾不合适。
全程戒备,但百姓中始终没有出现异动。
术士可以遮掩天机,同境界下他们出手确实很难被察觉,但想要通过操控别人并非无迹可寻。
尤其是控制人行刺,这种极端举动都需要极端的情绪去催动,或者经年累月的影响。
心有戒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情绪的骤变来提前察觉。
秦昭玥在大杂院里待了半盏茶的工夫,又亲自进到几户人家。
几乎都是用的旧物,床铺、衣物都能看到补丁,但大多浣洗得干净。
从四坊离开时,秦昭琼心中有了四个字:安居乐业。
城中不见异样,队伍出城直奔河流而去。
另一边,穿着朴实的一名农户妇女提着篮子来到了西边的丰乐坊。
坊门处有专设的司吏,瞧她眼生拦了下来……
菜式不算奢华,六菜一汤、荤素搭配,不过已经是治水以来衙门提供的最高规格。
主菜三品:荷香醉白虾、芙蓉脍鲈鱼、玲珑水晶蹄。
头道的醉虾,秦昭玥上辈子尝过两次,没想到在这儿又吃着了。
鲜虾用荷叶包裹埋入冰鉴镇凉,酒用的应该是陈酿花雕,还有姜茸、紫苏的味道,虾肉晶莹如玉,入口爽滑。
时蔬二品:藕切丝冰镇拌入糖渍桂花、嫩莲子、银耳;另有嫩笋尖、地耳、鸡枞菌煨制的素高汤。
冷盘分三层,有糟鹌鹑蛋、糖渍杨梅、酱鹿舌、水晶肴肉、冰镇菱角、芡实。
最后是用瑶柱、竹荪、鲜菱米、火腿丁炖煮的冬瓜盅。
水灾一月,光是从这些配菜就能看出来白鹿州的生活没受到什么影响。
秦昭玥也不管上头那些人打官腔,就是埋头吃喝。
一顿饭宾主尽欢,竟吃出了种盛世安定的感觉。
秦昭琼提出要巡视治水方略,严文远自无不可,带着除司兵曹之外的五曹与县令一起陪同。
五皇子作为先一步来此的先锋,自然也在随行之列。
秦昭玥原本不愿意掺和,但大家都同去,若她留下反而显得特殊。
何况完全陌生的环境,还是抱团更加安全。
队伍从州衙出发,先前往灾民安置区。
这白鹿县是按照凤京的规制布局,分为四十九坊市,其中东西两市专用于交易。
水患之后,严文远没有将灾民随便找个村落安置,而是做了区分。
若是家底相对殷实的,安排在距离县城二十里内的村庄,愿意接手的人家会有粮食和盐的补贴。
若是孤寡、家境贫寒、重病、伤患者接入白鹿县城,集中安置在北门附近的四坊之中。
由州衙、县衙和城中富户商贾、乡绅募捐,专款专用,用于安置和日常用度。
秦昭琼心惊不已。
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
能够安置所有灾民已经殊为不易,何况还要按照灾民的具体状况做到区分。
司户曹从旁解释。
按照朝廷政策,当每三年造一次户籍,详录户等、人口、授田数等等。
这一点自然没有问题,但白鹿州在管理上要更加详尽。
除三年大查之外,还有每年的小查。
另外县城中各坊设坊正、武侯;周围村落百户一里、五里一乡,设里正、佐史、村正、保长。
凡涉户籍之事,每月一报,层层上交,这制度比之凤京也不差了。
正因为如此,责任明确,能够准确把握各户的情况,才能做到分层安置。
秦昭琼随机抽查了几坊,其中坊正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都是扎根基层的良吏。
又去北门那安置的四坊之中巡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听说朝廷的赈灾钦差、长公主殿下亲自来慰问,不少老人都坚持出门相迎,颤颤巍巍上前。
秦昭琼没让人拦着,亲自进到一户人家。
这是个大杂院,分为前、中、后三院。
此坊在北门城根,本身的住家比较少,倒是不少用于仓储的货栈。
大杂院原本是个旅店,里头多是大通铺,给那些临时歇脚的、囊中羞涩的、晚上来不及出城的力工农户等,花几个铜板就能住一晚。
听到前院的动静,杂院不少人都出门查看,一眼望去竟有大几十号人。
里头共住了五十一户人家,坊正如数家珍,看到谁都能介绍出一两句情况。
这可不是提前安排,因为是秦昭琼主导随意指了一处。
说明那司户曹不是吹嘘,坊正对自己辖区内的住户了解很深。
就在此时,一位干巴老太太在搀扶之下慢慢晃到了前院。
耆老来到近前,攥紧了秦昭琼的手一阵摇晃,“大人都是好人呐,坊正他们都是好人呐……”
来来回回就是这么几句话,但激动的神色不是作伪,能看得出真心实意来。
她应不是县城中人,面庞泛着酱褐色,皱纹自额角一路裂到脖颈,每一道沟壑里都嵌着半世的日光和风沙。
那双手刚一握上,秦昭琼便感觉到了粗粝的刺痛感。
指甲中间有明显的隆起,那是一辈子做活的证明。
老人家耳朵有些背,秦昭琼俯下身子凑到她耳边,耐心询问日常的生活。
一句话说三五遍她才能听明白,有时候回答还会牛头不对马嘴。
她不知道什么钦差、长公主,只知道是大官,说两句就会止不住地夸赞龙门县好。
偏她说话还有很重的乡音,秦昭琼也不太听得懂。
身边有那搀扶的妇人,刚开始有些慑于官老爷在场不敢搭茬。
不过看这形势,忍不住给老太太翻译,加上手脚比划的,沟通立时顺畅了起来。
看得出是个急性子,但也是热心肠,老人家日常吃什么、用什么、服什么汤药都能聊上两句。
一派祥和的景象下,隐蛰、流焰、蒙坚、陈放、摇光……包括秦昭玥都提心吊胆。
经过一次刺杀之后,他们都已经有些草木皆兵。
何况可能有术士参与其中,不到动手的最后一刻都很难察觉到异常。
两位璇玑卫千户责无旁贷,将自己的“势”笼罩在两位殿下身周。
哦,不对,是三位,还得捎带手多看顾一位五皇子。
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就算了,就在跟前儿呢不看顾不合适。
全程戒备,但百姓中始终没有出现异动。
术士可以遮掩天机,同境界下他们出手确实很难被察觉,但想要通过操控别人并非无迹可寻。
尤其是控制人行刺,这种极端举动都需要极端的情绪去催动,或者经年累月的影响。
心有戒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情绪的骤变来提前察觉。
秦昭玥在大杂院里待了半盏茶的工夫,又亲自进到几户人家。
几乎都是用的旧物,床铺、衣物都能看到补丁,但大多浣洗得干净。
从四坊离开时,秦昭琼心中有了四个字:安居乐业。
城中不见异样,队伍出城直奔河流而去。
另一边,穿着朴实的一名农户妇女提着篮子来到了西边的丰乐坊。
坊门处有专设的司吏,瞧她眼生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