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朔风又起。
晏安邦夫妻俩已经去世一周年。
周年摆了灵堂,摆了长桌宴酬谢各位族老乡亲,周年祭后,孙辈们就可以除服脱孝。
晏宁去找宋时商议,他们何时回京城?
“不必担心他们年纪小处事不周,我娘闲来无事,也可以回去帮忙照看些。”
宋时道不必她费心,“等出了元宵,他们才回京,我会一起回京。”
“你回京了大哥怎么办?”晏宁奇怪,“你还未出孝回家做什么?”
“孩子们一走,这里就你们三兄弟,三弟媳妇在这里就足够了,我回去看着大郎媳妇把家事料理清楚,我再回来。”
这一年里大节小节,晏子归生日,东宫都有送东西过来,晏子归出孝,送来一支华贵的花簪,随信却说让她在家再好好过一个年,明年花朝节进宫。
一年过去了,东宫还未有孕信,这后成亲的三皇子都传出有孕,现在朝廷都在担心东宫子嗣。
东宫应该盼着子归早些去才是。
宋时捉摸不透,她要亲自送女儿回京,要是她在曹州,一定不放心。
晏子归不再亲自指导晏识德,给他喂招,“招式你都学会了,剩下得你就慢慢练,慢慢悟。”
晏安邦去世后,他的家将随从,江采女的使唤,都只听晏子归调遣,晏子归问了他们意愿,既然都愿意留在晏家,晏子归就说,“我马上要进宫,需要用你们的地方不多,你们若不想随侍,就在祖父的庄子里养老。”
“若是还愿意随侍,家中父兄,你们选择侍奉。”
除了紫苏,丹砂和甘草,她是不准备带进宫的,纵使两人在她面前哭求,晏子归也没有改口,她们和她一样,在辽阔的西北长大,京城的规矩对她们而言是看不透也想不明白的陷阱,何苦让她们白填进宫里。
她摸着两个婢女的脸,“你们是祖母选给我的,要一直活的好好的。”
“都是奴婢们无用。”甘草明白她的意思,进了宫,她们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连累姑娘。
“在外面也不是让你们玩呢。”晏子归故意道,“姑娘我也算小有家底,这下进宫自己是摸不到管不着了,你们在外给我守着,万一到要用钱的时候,可不能让我看别人脸色。”
甘草哭着点头。
丹砂还是不接受,“姑娘带我进去,好歹我有功夫,能保护姑娘。”
“傻姑娘。”晏子归给她擦眼泪,进了宫,这点武艺就顶不得作用了,层层护卫,你能杀多少人?“那些不想我进宫的人,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我呢,我要身边的丫头都会武艺,说出去别人更要忌讳。”
“太子那么疼你,也不行吗?”
“那我也不能给太子添乱呀。”晏子归微笑,进宫后可能会有人针对她会武的事设计,她护全自己还好说,再多一个人,她也不能时时刻刻看着。
宋时知道晏子归会带紫苏进宫,就抽空把紫苏叫过来,“姑娘信重你,是你的好事,你跟着姑娘进宫,要处处小心,切莫大意。”
紫苏应是。
宋时就问她有什么愿望。
紫苏是外面买来的,在府上也无根基,闻言跪下,说自己是遭了水难才落到京城人牙子手里,她一直记得家在哪,想要攒钱回去打听一下家里还有没有活人。
“娘子若能打听清楚,了却奴婢一件心事,奴婢誓死效忠,万死莫辞。”
“你倒是个有心的孩子。”宋时让人把紫苏扶起,“放心,我会找人去替你打听,你只管安心侍奉大姑娘。”
晏子归去找丁妙双,丁妙双泡茶相待,晏子归问嫂子当初那个嬷嬷还在吗?
“当初以为进宫走个过场,她说的许多话我都过耳不过心的忘记了,现在要进去讨生活,还是要厚着脸皮请嬷嬷再教一教我。”
“离京的时候,就让嬷嬷回我娘家去了。”丁妙双道,“不过我们回京的时候,让嬷嬷再来就是,回京到花朝,还有一个月呢,时间足够了。”
晏子归点头,突然不好意思笑道,“发现我每次来都是有事相求,这样不好,显得刻意了。”
“我是你亲大嫂,你是我亲小姑子,说什么刻意不刻意的,只要能帮得上忙。”丁妙双笑,“以后我有事求到你头上,你总不会袖手旁观。”
“自然不会。”
晏子归注意到边上有一对坠着珍珠的小鞋,丁妙双看到她的视线。
“这是二姑娘给英英做的,让她别做了,现有的鞋子穿不过来都要小了,她非要做。”
“她女红很好。”晏子归摸了一下针脚,“也是她的一片心。”
“心意分大小。”丁妙双叹气,“使些个蝇头小利,就要换大的,谁经受的起她这份好意。”
若说之前还会被她蒙蔽,自她设计晏子归起,大房心里都明白,不是一家人,不是一条心。
晏贞英这一年里名声倒是很好,文静贤淑,没事就在家里做女红,长辈平辈小辈,个个都不落下。
平日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说话细声细气。
“我上次还听说族里有人想给她做媒,许个秀才。”丁妙双都觉得无语。表现的亲和就一定会被
好在那之后她总算不往外跑了,窝在房里不出来。
嫁在京城和嫁在曹州,她还是知道区别。
晏子归对晏贞英的事并不感兴趣。
丁妙双看她沉默的表情,收住话题,翻看晏子归的手,“哎呀,这握枪的地方都起茧了,我就说,三弟手心磨破了哭,你怎么会一点事都没有。”
“不过你这像是新茧,应该好护理。”
晏子归像是才发现自己手上有这东西,“我以前没有的。”
“以前都是祖母调好药膏给我敷在手上,虽然骑马练枪,祖母不允许我脸上露出分毫来。”
丁妙双握紧她的手,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这次周年祭上,族人原本都建议不要让她上山,万一又冲撞了呢。
但是这次晏子归表现的非常好,哀而不伤。
好似已经走出来了。
“我没事。”晏子归摇摇手,“我记得祖母的方子,回去就让人调制,可不能让太子殿下握住一手老茧。”
晏子归在笑,丁妙双却知道,她心里因为想起祖母的点点滴滴,又在哭泣了。
晏安邦夫妻俩已经去世一周年。
周年摆了灵堂,摆了长桌宴酬谢各位族老乡亲,周年祭后,孙辈们就可以除服脱孝。
晏宁去找宋时商议,他们何时回京城?
“不必担心他们年纪小处事不周,我娘闲来无事,也可以回去帮忙照看些。”
宋时道不必她费心,“等出了元宵,他们才回京,我会一起回京。”
“你回京了大哥怎么办?”晏宁奇怪,“你还未出孝回家做什么?”
“孩子们一走,这里就你们三兄弟,三弟媳妇在这里就足够了,我回去看着大郎媳妇把家事料理清楚,我再回来。”
这一年里大节小节,晏子归生日,东宫都有送东西过来,晏子归出孝,送来一支华贵的花簪,随信却说让她在家再好好过一个年,明年花朝节进宫。
一年过去了,东宫还未有孕信,这后成亲的三皇子都传出有孕,现在朝廷都在担心东宫子嗣。
东宫应该盼着子归早些去才是。
宋时捉摸不透,她要亲自送女儿回京,要是她在曹州,一定不放心。
晏子归不再亲自指导晏识德,给他喂招,“招式你都学会了,剩下得你就慢慢练,慢慢悟。”
晏安邦去世后,他的家将随从,江采女的使唤,都只听晏子归调遣,晏子归问了他们意愿,既然都愿意留在晏家,晏子归就说,“我马上要进宫,需要用你们的地方不多,你们若不想随侍,就在祖父的庄子里养老。”
“若是还愿意随侍,家中父兄,你们选择侍奉。”
除了紫苏,丹砂和甘草,她是不准备带进宫的,纵使两人在她面前哭求,晏子归也没有改口,她们和她一样,在辽阔的西北长大,京城的规矩对她们而言是看不透也想不明白的陷阱,何苦让她们白填进宫里。
她摸着两个婢女的脸,“你们是祖母选给我的,要一直活的好好的。”
“都是奴婢们无用。”甘草明白她的意思,进了宫,她们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连累姑娘。
“在外面也不是让你们玩呢。”晏子归故意道,“姑娘我也算小有家底,这下进宫自己是摸不到管不着了,你们在外给我守着,万一到要用钱的时候,可不能让我看别人脸色。”
甘草哭着点头。
丹砂还是不接受,“姑娘带我进去,好歹我有功夫,能保护姑娘。”
“傻姑娘。”晏子归给她擦眼泪,进了宫,这点武艺就顶不得作用了,层层护卫,你能杀多少人?“那些不想我进宫的人,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我呢,我要身边的丫头都会武艺,说出去别人更要忌讳。”
“太子那么疼你,也不行吗?”
“那我也不能给太子添乱呀。”晏子归微笑,进宫后可能会有人针对她会武的事设计,她护全自己还好说,再多一个人,她也不能时时刻刻看着。
宋时知道晏子归会带紫苏进宫,就抽空把紫苏叫过来,“姑娘信重你,是你的好事,你跟着姑娘进宫,要处处小心,切莫大意。”
紫苏应是。
宋时就问她有什么愿望。
紫苏是外面买来的,在府上也无根基,闻言跪下,说自己是遭了水难才落到京城人牙子手里,她一直记得家在哪,想要攒钱回去打听一下家里还有没有活人。
“娘子若能打听清楚,了却奴婢一件心事,奴婢誓死效忠,万死莫辞。”
“你倒是个有心的孩子。”宋时让人把紫苏扶起,“放心,我会找人去替你打听,你只管安心侍奉大姑娘。”
晏子归去找丁妙双,丁妙双泡茶相待,晏子归问嫂子当初那个嬷嬷还在吗?
“当初以为进宫走个过场,她说的许多话我都过耳不过心的忘记了,现在要进去讨生活,还是要厚着脸皮请嬷嬷再教一教我。”
“离京的时候,就让嬷嬷回我娘家去了。”丁妙双道,“不过我们回京的时候,让嬷嬷再来就是,回京到花朝,还有一个月呢,时间足够了。”
晏子归点头,突然不好意思笑道,“发现我每次来都是有事相求,这样不好,显得刻意了。”
“我是你亲大嫂,你是我亲小姑子,说什么刻意不刻意的,只要能帮得上忙。”丁妙双笑,“以后我有事求到你头上,你总不会袖手旁观。”
“自然不会。”
晏子归注意到边上有一对坠着珍珠的小鞋,丁妙双看到她的视线。
“这是二姑娘给英英做的,让她别做了,现有的鞋子穿不过来都要小了,她非要做。”
“她女红很好。”晏子归摸了一下针脚,“也是她的一片心。”
“心意分大小。”丁妙双叹气,“使些个蝇头小利,就要换大的,谁经受的起她这份好意。”
若说之前还会被她蒙蔽,自她设计晏子归起,大房心里都明白,不是一家人,不是一条心。
晏贞英这一年里名声倒是很好,文静贤淑,没事就在家里做女红,长辈平辈小辈,个个都不落下。
平日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说话细声细气。
“我上次还听说族里有人想给她做媒,许个秀才。”丁妙双都觉得无语。表现的亲和就一定会被
好在那之后她总算不往外跑了,窝在房里不出来。
嫁在京城和嫁在曹州,她还是知道区别。
晏子归对晏贞英的事并不感兴趣。
丁妙双看她沉默的表情,收住话题,翻看晏子归的手,“哎呀,这握枪的地方都起茧了,我就说,三弟手心磨破了哭,你怎么会一点事都没有。”
“不过你这像是新茧,应该好护理。”
晏子归像是才发现自己手上有这东西,“我以前没有的。”
“以前都是祖母调好药膏给我敷在手上,虽然骑马练枪,祖母不允许我脸上露出分毫来。”
丁妙双握紧她的手,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这次周年祭上,族人原本都建议不要让她上山,万一又冲撞了呢。
但是这次晏子归表现的非常好,哀而不伤。
好似已经走出来了。
“我没事。”晏子归摇摇手,“我记得祖母的方子,回去就让人调制,可不能让太子殿下握住一手老茧。”
晏子归在笑,丁妙双却知道,她心里因为想起祖母的点点滴滴,又在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