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日是晏子归生日。
江采女一早醒来就看到喜鹊在院子里,眉开眼笑的道好兆头,当即玉梨院加一个月月银。
管事娘子笑盈盈,知道姑娘生日就是她们的发财日,只捡着好听话说。
晏安邦昨晚上修胡子刮面,穿新衣,精神抖擞,和江采女坐着,等晏子归过来磕头。
晏安邦不舍得孩子磕头,晏子归一年到头也就磕两个头,自己生日磕一个,过年磕一个。
“好孩子。”晏安邦看她板板正正磕完头忙让人把她扶起,“又漂亮了。”
别人孩子过生日都说长一岁,晏安邦只会说长漂亮了,长聪明了。
“是祖父祖母养的好。”晏子归嘴甜。
晏安邦今年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京郊带有一大块土地的农庄,“给你养马用。”
“谢谢祖父。”晏子归一左一右挽着他和江采女的胳膊说,“但是我还是喜欢祖父祖母亲手给我做的生日礼物。”
“那不行,你现在是大孩子了。”晏安邦眼含笑意的看着她,“以后有男人要讨好你,只有嘴上说说或者不值钱的心意,你可不要被糊弄了,真金白银才是用心。”
“那我去哪里找能像祖父一样对我慷慨的男人。”晏子归一句话哄得晏安邦恨不得把身上所有都给她才好。
“今日你跟在你母亲身后,要好好的,仔细的记住问候的夫人,这些都是你以后要打交道的人。”江采女嘱咐。
原本晏子归回到京中,就该由宋时带着去交际,认识人。
“也不一定要嫁到京城啊。”晏子归说,“祖母以后住在哪,我就嫁在附近,祖母想我了,我想祖母了,我们就能见上面。”
“我自然是住京城,我还能住哪去?”江采女拍拍她的手,人往高处走,嫁在京城自然比别处好。
宾客来前,家人先祝贺晏子归生日,并送上礼物,许是晏子归在家第一次过生日,各家送的礼物都不便宜,晏子归笑道,“如果每个月都过一次生日就好了,照这样受礼,我一定会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女人。”
“你要每个月过一次生日,那就不能这么送了。”晏赋笑道。
晏安邦见他今天特意穿了新衣服,满意他对侄女生日的看重,悄悄对江采女说等会贴补点钱给老三,省的他总是叫苦喊穷。
晏赋其实并不穷,他没有俸禄,就不要往家中拿钱,公中管着他一家的开支,私底下晏辞和宋时还常贴补他。
只是晏赋不满足晏辞明面上偏向晏宁,所以才时不时就含酸捏醋的阴阳怪气一番。
反正晏辞也由着他。
宾客陆续临门。
为了女儿的及笄礼,宋时费了大力气,除了自家姻亲,晏辞同僚外,一些平日里往来少的达官贵人勋贵侯爵,她都下了请帖,侍郎以上几乎都请到了。
再加上长公主要来。
原本收到请帖不准备来的和没收到请帖的,都要来,一时之间场面之大,称得上京城难得的盛事。
长公主为主宾,姜娘子为赞礼,原本想晏子归的外祖母为主宾不成后,也不能让老夫人当个端盘子的,所以选晏子归的大舅母为摈者,再有武平侯的女儿为赞者,协助长公主。
武平侯夫人坐在长公主下首,面容恬淡,观礼时并未随着众人夸赞,只等所有礼节结束,晏子归回身换了一套衣服再到宴席上。
才把她叫到跟前。
“好标志的人儿,当真是人比花娇,我见犹怜。”说话间将一只精工金钏套在晏子归手上。
江采女一早醒来就看到喜鹊在院子里,眉开眼笑的道好兆头,当即玉梨院加一个月月银。
管事娘子笑盈盈,知道姑娘生日就是她们的发财日,只捡着好听话说。
晏安邦昨晚上修胡子刮面,穿新衣,精神抖擞,和江采女坐着,等晏子归过来磕头。
晏安邦不舍得孩子磕头,晏子归一年到头也就磕两个头,自己生日磕一个,过年磕一个。
“好孩子。”晏安邦看她板板正正磕完头忙让人把她扶起,“又漂亮了。”
别人孩子过生日都说长一岁,晏安邦只会说长漂亮了,长聪明了。
“是祖父祖母养的好。”晏子归嘴甜。
晏安邦今年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京郊带有一大块土地的农庄,“给你养马用。”
“谢谢祖父。”晏子归一左一右挽着他和江采女的胳膊说,“但是我还是喜欢祖父祖母亲手给我做的生日礼物。”
“那不行,你现在是大孩子了。”晏安邦眼含笑意的看着她,“以后有男人要讨好你,只有嘴上说说或者不值钱的心意,你可不要被糊弄了,真金白银才是用心。”
“那我去哪里找能像祖父一样对我慷慨的男人。”晏子归一句话哄得晏安邦恨不得把身上所有都给她才好。
“今日你跟在你母亲身后,要好好的,仔细的记住问候的夫人,这些都是你以后要打交道的人。”江采女嘱咐。
原本晏子归回到京中,就该由宋时带着去交际,认识人。
“也不一定要嫁到京城啊。”晏子归说,“祖母以后住在哪,我就嫁在附近,祖母想我了,我想祖母了,我们就能见上面。”
“我自然是住京城,我还能住哪去?”江采女拍拍她的手,人往高处走,嫁在京城自然比别处好。
宾客来前,家人先祝贺晏子归生日,并送上礼物,许是晏子归在家第一次过生日,各家送的礼物都不便宜,晏子归笑道,“如果每个月都过一次生日就好了,照这样受礼,我一定会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女人。”
“你要每个月过一次生日,那就不能这么送了。”晏赋笑道。
晏安邦见他今天特意穿了新衣服,满意他对侄女生日的看重,悄悄对江采女说等会贴补点钱给老三,省的他总是叫苦喊穷。
晏赋其实并不穷,他没有俸禄,就不要往家中拿钱,公中管着他一家的开支,私底下晏辞和宋时还常贴补他。
只是晏赋不满足晏辞明面上偏向晏宁,所以才时不时就含酸捏醋的阴阳怪气一番。
反正晏辞也由着他。
宾客陆续临门。
为了女儿的及笄礼,宋时费了大力气,除了自家姻亲,晏辞同僚外,一些平日里往来少的达官贵人勋贵侯爵,她都下了请帖,侍郎以上几乎都请到了。
再加上长公主要来。
原本收到请帖不准备来的和没收到请帖的,都要来,一时之间场面之大,称得上京城难得的盛事。
长公主为主宾,姜娘子为赞礼,原本想晏子归的外祖母为主宾不成后,也不能让老夫人当个端盘子的,所以选晏子归的大舅母为摈者,再有武平侯的女儿为赞者,协助长公主。
武平侯夫人坐在长公主下首,面容恬淡,观礼时并未随着众人夸赞,只等所有礼节结束,晏子归回身换了一套衣服再到宴席上。
才把她叫到跟前。
“好标志的人儿,当真是人比花娇,我见犹怜。”说话间将一只精工金钏套在晏子归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