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战略性规划 请投出月票,推荐票支-《南洋风云1864》

  建国庆典结束,已经是中午时分。

  这个年代的人们可没什么娱乐,今天的一切都让他们大开眼界,无论是威风凛凛的陆军方阵,还是震撼莫名的铁甲战舰,以及最后船帆如林的风帆战舰,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回去后,能谈上一整年。

  当楚王陛下高站在祭台之上,大声的宣布“楚国成立了”,那才是所有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来到南洋这片热土,这对勤劳的华夏移民来说,那就是老鼠掉在米缸里……来对地方了。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和雨水,简直是农业生产的宝地,所有的华人移民都感受到了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

  华人移民感受到了尊重,楚国政府给大家分房子,分土地,分女人,分粮食,虽然都不是免费的,可这对饱经苦难的华人移民来说,恩情如同再造。

  相比较神州故土,这里的空气是如此香甜,是如此的自由而舒畅,让人感受到久违的尊严。

  由此诞生出身为楚国民众的自豪感,慢慢的生长发芽,并在心田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位置。

  潜移默化中,一步步增强了国民凝聚力。

  在这个动荡年代

  很多下南洋的华人移民都不陌生“猪仔”,英,法,美,荷等列强就在大力向殖民地输入华工,这在沿海省市早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以英吉利人为例

  输入了大量华工进入马来半岛,槟城和新加坡,主要是当地的矿山和种植园。

  只要签下了卖身契,一般都要在南洋的种植园或矿山苦干8~10年,这还是好的情况,才能够清偿下南洋的船运费用,重获自由身。

  原本说好的报酬几乎没有,很多华人都葬身在热带丛林中,或者死于繁重的劳役里,遭受虐待的情况屡见不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很多来自南洋地区自发的华人移民,在楚国享受到有尊严的对待,将那些“猪仔”悲惨经历自发的传递了进来,这引起了华人移民的强烈共鸣。

  看看那些“猪仔”血泪斑斑的遭遇,再看看自己现在有田耕,有屋住,有女人睡(注;都不是免费的),还可以吃得饱,穿得暖,简直就是泡在蜜水里的日子啊。

  对比一下,幸福感便“蹭蹭”的向上暴涨,从内心也更加拥戴楚王和政府。

  种田怕啥?

  咱们华人从来就不怕劳累,最享受种田丰收的感觉,这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天赋。

  经历战火纷飞的神州大陆,经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经历几乎能够承受的一切苦难,华人移民是最迫切需要关怀的群体。

  劳动人民是最朴实而智慧的群体,将心比心,难道不知道谁对民众更好吗?

  给出一份爱,就能收获千百倍的忠诚与崇敬。

  不用动员,在华人移民家庭正堂的案桌上,绝大多数都悬挂国王陛下的全身戎装画像,每日香火祭拜。

  回到国宾馆

  奥德总督召集了代表团的一行人,开了个简短会议,主旨是迅速与楚国方面接触,就商业和关税往来进行商讨。

  这一次

  他用了郑重而和缓的语气吩咐道;

  “先生们,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次的经贸和关税谈判,楚国有潜力发展成为英国在南洋地区的伙伴,所以要认真对待。

  在要价上,可以不要那么苛刻。

  最关键的诉求

  是要在棉花和棉布贸易上,将关税水平限制在20%以下,这非常重要。

  若是能够达到这一点,其他的工业品进口关税,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些甜头。

  按照东方人所说的话,那就是平等互利嘛。”

  “尊贵的总督大人,那鸦片贸易呢?”民政专员乔基姆-安德森爵士抛出了这个让人不喜的问题。

  奥德总督也知道楚国严禁鸦片,他觉得头疼的皱了一下眉头。

  认真考虑一番,才回答说道;

  “维护英国商人的利益,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就鸦片贸易而言,楚国方面的态度非常强硬而且不留余地,需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采取更加委婉的手段解决问题。

  总不能指望皇家海军去攻破每一个国家,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对北方朝廷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耗费了数百万英镑战争经费,虽然在战后赔偿中得到弥补,可不能总是想着用战争去解决问题。

  先谈谈吧,不行的话从长计议。”

  “明白了,总督阁下。”乔基姆-安德森爵士回答说道。

  鸦片商人确实会上供一些好处,海峡殖民地的官员都拿了,这不过是约定俗成的定例,毕竟在海外任职都非常辛苦。

  这点钱,不足以让殖民地官员冒更大的风险。

  乔基姆-安德森爵士能够提上一句,回头就能找鸦片商人兑现上千英镑的好处。

  所有人都知道

  海峡总督府的最主要职责是促进南洋地区的贸易繁荣,推进全球自由贸易政策,消除严重的贸易壁垒,让大不列颠帝国的工业品进入到更多的国家和市场。

  个人捞点小好处,可不能与这个大政方针相违背。

  既然奥德总督阁下已经说了,“楚国有潜力发展成为英国在南洋地区的伙伴,要认真对待”,那么就必须按长官的指示去做。

  下午不到4点钟

  郑国辉就收到了英国人密会的准确意图,这让他心情大爽的笑了,建国庆典上的精心筹备没有白费呀!

  现在的楚国只是南洋小国,人口二百多万(注;统计数字仅含华人家庭总人口,不包含土著苦役犯和未征服地区),经历建国庆典后扩军,军队总数也仅仅在三万五六这样的规模。

  对付周边的土著小国是够了,对付荷兰殖民者也够了,对付英法列强却远远不够。

  英国在整个亚洲的殖民统治中心就是印度次大陆,只要印度人的血不流干,就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哪怕这些兵员的质量再次,蚁多咬死象嘛。

  法国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中心是法属西贡总督府,同样有充沛的兵力资源。

  楚国现在的环境,是要游走在欧洲列强中,利用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获取利益,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若是英法列强如此

  那荷兰人也拥有数量不少的土著仆从军,总数应该在4万有余,为啥会被郑国辉看轻呢?

  荷兰与西班牙同属于老牌殖民者,在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已经在国力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实力衰败的厉害。

  荷兰王室的财政收入中,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殖民收入,就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可谓举足轻重。

  荷兰前任范·登·坡斯总督是个性格强硬的扩张主义者,由他主导的征服苏门答腊岛战争,持续已经30年了,至今未见分晓。

  早在1838年,荷兰势力入侵印尼苏门答腊岛,和英国利益发生冲突,英荷间就苏门答腊问题爆发的矛盾绵延至今。

  入侵苏门答腊地区的决定,最初源于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范·登·坡斯对殖民地管理的不满。

  范·登·坡斯认为;

  荷兰在苏门答腊的巨港地区间接殖民方式,是通过控制当地部落和王国,来保证向荷兰纳贡、进行贸易。

  但这种控制太松散,荷兰人的权威不够强大,应当予以扩张,最好实施直接殖民统治。

  因此,坡斯总督决定发动对苏门答腊的征服战争,主要目标就是亚齐王国。

  亚齐王国是苏门答腊岛上的大国,对荷兰一直抱有警惕态度,禁止任何荷兰商船进入亚齐王国港口。

  想要征服苏门答腊各土著王国,就必须要搬开亚齐王国这个又臭又硬的拦路石。

  至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亚齐王国至今依然好好的存在,并且派遣代表参加了楚国的建国典礼,得到楚王的接待。

  亚奇王国与楚国间的互动,引起荷方代表的严重不满,在外交部提出了正式抗议。

  苏门答腊问题,是英荷间纠缠了近三十年的老问题。

  奥德总督上任后,也将面临着这一地区纠纷,英楚两国倒是可以采取统一步调,对荷兰人施压。

  英国人的不满主要源于棉花和布匹贸易,荷兰方面对进入巨港地区的英国商船,一律征收30%的税收,损害了英国利益。

  英国人如此看重纺织品贸易,其原因在于

  英国轻工业品出口贸易中,纺织品占据了九成的份额,在世界范围内极具竞争力,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利器。

  正因为如此,所以唐宁街政府极力的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这对自己好处大嘛。

  荷兰方面的高额税收,英国商会多次向上反映,英政府派出外交大臣帕默斯顿与荷兰政府交涉,且强硬的表示;

  荷方必须停止采取军事手段,以平息马六甲英国商会的怨言。

  若荷兰政府不改变方针,英方会考虑武力解决,到时候后果自负。

  在英方的强大压力下,荷兰王国政府不得不偃旗息鼓,却没有完全撤出驻扎在苏门答腊岛的兵力,相反还悄悄的增兵。

  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近30年时间,荷兰人都搞不定亚齐王国,早已经不是昔日的“海上马车夫”了。

  在郑国辉眼中,这就是个没有戳破强大幻梦的脓包,比西班牙人强不了多少,都是个外强中干的主儿。

  所以,满眼的看不上。

  荷兰军队装备水平确实落后于当今时代,依然大规模使用老式燧发火枪。在这一点上,与西班牙人是难兄难弟。

  比之楚国陆军普遍装备的米涅步枪,整整落后了一代,射程和威力差的老远。

  不是荷兰军队不想换装更犀利的武器,而是真没钱啊。

  因为前任总督范·登·坡斯对苏门答腊岛发起了十几年的征服战争,为此支付了大量战争费用,导致荷属东印度群岛连续十几年没有向荷兰王室上缴财政收入。

  荷兰王室可没钱让总督府打仗,只能就地筹措。

  荷属东印总督府就挪用了上缴的财政收入,谁知道这场征服战争打了二十几年,愣是没打出个结果来。

  后来英国人急了,施压之下重归于和平。

  现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的税收,全部上缴荷兰王室政府,一丁点儿汤汤水水都不给殖民地留下,可见饿到了什么程度?

  这也导致了荷兰军队和土著仆从军装备极差,除了白人军队以外,土著仆从军全都使用刀枪这样的冷兵器,反正人命不值钱。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既不修建码头,也不修建道路,更不修建桥梁和水坝这些基础设施。

  一个劲儿的压榨,却没有任何基建投入,几乎全都是三百年前土著王国时期道路和农田水利状态。

  在这一点上

  英国殖民者就不像荷兰人那样抠搜的一味索取,做的就比较好,钦奈和加尔各答的港口设施相当不错,在城市建设和桥梁也都有大笔投资。

  现如今,又开始在印度大规模的修建铁路,一次性上马多达五条铁路。

  与东印度群岛相比,印度是幸福的。

  法国殖民者同样如此,在法属西贡大兴土木的建设,各种独具法兰西建筑美学的房屋拔地而起,大力修建桥梁和码头,修建水渠,尽心尽力的建设。

  法国人的规划,是要将西贡建设成为“小巴黎”,将法属西贡总督府所在地当成欧洲本土建设,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法国人喜欢直接殖民,派遣殖民官员直接治理。

  其最终的目的

  是在中南半岛消灭所有的王国政权,建立大一统的中南半岛殖民地,足以媲美英属印度总督府。

  这是法国人内心的小打算,也是最后的骄傲。

  要不然难以解释,法国佬要将“西贡”建成小巴黎干啥子?

  法国人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也不少,从没见法国人如此上心,结果到中南半岛就失态了,破防了。

  原因看到英属印度次大陆广阔的版图,众多的人口和资源,内心严重失衡,悄然升起了攀比的心思。

  郑国辉在心中悄然梳理了南洋地区各主要势力的利弊,在明了英国人的底牌后,心中的大政方针就更清晰了。

  联手英国人,交好法国人,打压和排挤荷兰人,至于美国人,在度过这一段的蜜月期后,也该冷淡下来了。

  这样的政策是源于楚国自身利益,楚国着力发展的工业生产,最大的市场在北方神州大陆,扶桑,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和海峡殖民地。

  今后可以试探着向印度次大陆发展,那就是远景规划了。

  无论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品,在北美基本上不具有竞争力,也没有什么高价值的工业品值得跨洋运输,昂贵的运费就能让人发疯。

  至于紫铜贸易,那也只是暂时的举措,以缓解手头金钱的紧张局面。

  铜是可以直接制作成钱币使用,优质的钱币在北方大陆,东印度群岛,扶桑,朝鲜半岛都可以广泛流通,一年兑换出大几百万两白银不是问题。

  兑换出来的白银还可以加工成银洋,收取一成多的铸币税,再次反流到上述市场去,如此周而复始。

  英国人对铜也是有大量需求,便士硬币时就是用铜合金制作,还有各种工业用铜,包括蒸汽机和铁轮船,都需要使用大量铜制配件。

  综上所述,与美国的贸易因为遥远距离,实际上做不长久。

  若非薅羊毛,谁会跑那么远去订购轮船和工业设备?

  在美方代表汤姆克鲁斯提出威克岛和中途岛问题时,郑国辉对现今的美方政府就引起了警惕,准备调整下一步的扩张战略。

  稳定发展几年后,抢先一步把夏威夷王国灭了,把这块地盘先抢过来。

  哪怕是与美国发生短暂而激烈的冲突也在所不惜,这是当前最急迫的任务。

  在战略上,这是抢先布子。

  一招领先,步步领先。

  政府内目光短浅的人,会奇怪楚王郑国辉怎么那么喜欢抢占太平洋岛屿,相隔上万公里?

  这些人鼠目寸光,压根领会不到占领夏威夷群岛的重要意义,这绝不是一座小小的岛屿,而是整个广阔的太平洋。

  试想一下

  当夏威夷,威克岛,中途岛,关岛,塞班岛,所罗门群岛以及其他的一些太平洋岛屿,均被大楚王国所占领,成为王国领地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

  那么美利坚国横渡太平洋的商船,必然要经停上述太平洋岛屿,补给新鲜食物,水和蔬菜,今后还需要补给煤炭。

  这条至关重要的太平洋航线就牢牢掌控在楚国的手中,谁也夺不走。

  美国佬能力再强,总不能在太平洋上再造一座岛屿吧?

  这完全不现实。

  这样战略性的抢先布局,将会让楚国始终处于主导太平洋局势的有利位置,谁也甭想撇下楚国,去解决太平洋沿岸国家问题。

  这等于楚国将手伸到了北美大陆和中美洲的鼻子底下,战略优势何其之大?

  真到了那一天,谁规定楚国就不能踏足南美洲?

  别忘了,阿根廷迄今为止还没有发起第二次荒漠远征。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方,有超过130平方公里的潘帕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广阔地域属于印第安土著,散居着数十个土著部落。

  这里的文明极其落后,连一个印第安土著王国都没有。

  对于手持火枪的征服者而言,那就是唾手可得的一块大肥肉,而且没有主权争议。

  这么一块好地方,若是等到大楚王国拥有上千万人口以后,未尝不可以染指啊。

  有了环太平洋航线上的岛屿群做支撑,这就是一条通往中南美洲的坦途,极具战略重要性,值得楚国去争一下。

  若是不拿下夏威夷群岛,此前的远征关岛,塞班岛,威克岛和中途岛意义便削减了大半,这条太平洋航道变成了断头路。

  继续向前,那就得看美国佬的脸色了。

  趁着这几年美国全力削减军备的当口,找个机会抢先拿下夏威夷群岛,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窗口很短,可谓稍纵即逝。

  所以,这是下一步扩张的头等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