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先试探一番-《南洋风云1864》

  大楚帝国皇宫

  紫宸殿

  每周例行觐见陛下,御前诏对的时间,地方就在内殿中。

  以范知城首相为首的内阁重臣们分列左右,每人都有一个锦凳坐着,依据职司顺序排列。

  众臣不用站着聆听,也不用动辄跪拜,废除了众多的繁文缛节,一切从简。

  这体现了大楚皇帝陛下对臣子们的恩宠,没有视之为奴仆。

  外交部大臣潘裕臣站在朝堂的中间,正在奏报着当前的重大事项。

  “……

  英方深陷于南非战争困境中,迄今为止,支出的战争费用已经高达2.21亿英镑,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历年来

  积欠我大楚帝国各项战争贷款,统计的数额已经高达4.16亿银洋,约合8350万英镑之巨,年利息多在7.8~9.6%之间。

  每年仅还本付息,就需偿还130万~140万盎司黄金。

  正是由于沉重的财政负担,英国本土社会中,关于尽早结束这一场糟糕战争的呼声高涨,也包括很多自由党重量级的政界人士。

  当前保守党的塞西尔勋爵内阁,承受了从白金汉宫到敌对的自由党带来的巨大压力,正在采取多项重大举措,试图摆脱眼前的困境。

  其一,根据1900年7月间,英国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将会促成澳大利亚自治领独立。

  相同待遇的还有加拿大,南非和新西兰这三大自治领,目的是促成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独立建国。

  如此一来

  英国将会大幅的减少财政压力,这已经是讨论了二十多年的方案,在自由党首相格莱斯顿勋爵主政时期,就曾经多次推动的法案。

  受困于当前巨大的财政压力,在该法案上向来持强硬态度的保守党,如今改弦易辙,实乃大势所趋也。

  其二,英国多次与我方私下联系,试图劝说大楚帝国参与到南非争端中,组建英楚联军,以彻底平定布尔人叛乱。

  这一方案

  实质上是想拉大楚帝国下水,将楚国从区域合作者角色,转化为军事同盟伙伴,共同分担南非战争巨大开支的压力。

  遵从陛下圣谕,我方予以婉转拒绝。

  其三,英方正在寻求新的银团贷款,希望尽快达成一笔总额2500万英镑的银行授信,以保证南非前线英国远征军的持续军事行动。

  这样的一大笔军费,至多也只能维持三个月而已。

  其四,为了达成早日停战,英方已经秘密与布尔人接触谈判,但尚未达成任何成果。

  1901年9月开始,布尔人将领史末资和赫尔佐格再次率军进入开普殖民地,展开疯狂的袭扰作战。

  他们率领5000余名布尔骑兵,分成若干小股游击队,奔袭千里,深入英军大后方,一直推进到大西洋沿岸和开普敦近郊,迫使英国在开普地区宣布戒严。

  早在2月份,迫于压力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基钦纳就秘密与布尔人反抗领袖路易斯-伯塔进行秘密谈判。

  只不过由于分歧巨大,数次谈判无果而终。

  最大的分歧

  在于英方坚决不同意布尔人独立,在获得绝对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更不可能让步,这一点不可谈判。

  近期布尔军队的军事行动,就是为了向英国远征军施加压力,证明布尔人并非毫无反抗之力。

  综上所述

  外交部同仁经过综合研判,英方已经无意继续将这场代价重大的战争延续下去,正在寻求早日结束战争的途径。

  涉及我大楚帝国的就是南方澳大利亚独立自决问题,提请朝堂诸公共议,呈于陛下御前。

  微臣所奏已毕,恭请陛下圣裁!”

  说完之后,潘裕臣勋爵面向上首的九龙宝座深施一礼,便悄然退下了。

  内阁首辅范知城抬手对着圣上方向做揖,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英吉利国的其他诸般事宜,皆不足虑。惟一核心是如何应对澳大利亚自治问题,我大楚帝国应该有一个态度,提请公议。”

  皇帝郑国辉坐在上首,微微颌首说道;“允卿所奏,关于澳大利亚自治问题,诸位爱卿畅所欲言吧。”

  话音刚落

  陆军部大臣潘天寿上将便站了出来,施礼后言道;

  “启奏陛下

  臣以为,澳大利亚问题事关数百万华裔侨民事务,兹事体大,当遵从民众意愿为上。

  众所周知,这些侨民大多自我大楚帝国迁徙而去,虽处异域,心向朝廷。

  若能有朝一日归附天朝,实乃万民心愿所归。

  我大楚帝国应展现海纳百川之胸怀,应天时顺民心,方为正理,切不可错失良机,则悔之晚矣。”

  “启奏陛下,臣有异议。”

  他的话刚说完,刚转任财政部大臣的章怀忠站出了班列,施礼后说道;

  “微臣以为,此事宜从长计议,不可擅专。

  英吉利国虽历经南非战事重挫,虎威犹存,盖因此为陆地战争,不伤及英国皇家海军实力一分一毫。

  作为英国干涉世界事务的核心军事力量,皇家海军的实力令世界侧目,非到必要时候,当慎而重之。

  澳大利亚事务,决然避不开伦敦干涉之意志。

  所谓独立,并非完全的放任自流,只不过屈从于财政压力,所进行的制度变革而已。

  值此重大利益关口,宜少动不说静观其变,潜为谋划方为上策。

  一旦表明意图,则无可挽回矣。

  如此事事落入下风,则与英吉利国交恶,互相猜忌,且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于事不美。

  故臣以为,当韬光养晦,引而不发为上。

  些许浅知拙见,恭请陛下教诲。”

  章怀忠的意思很清楚,谋取澳大利亚乃是大楚帝国长久之战略,但不可急于一时,也不可匆忙表态站队,反而落了下乘。

  若如此,便大幅度压缩了自身政策回转的空间,平白的制造了难度。

  随后众臣纷纷表态,各自站位激进派和稳重派,最终内阁重臣竟然不分高下,双方各具一半。

  双方各执己见,争吵的不可开交。

  及至最后

  只有内阁首相范知城尚没有明确态度,看着双方争论不已,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口风严谨的很。

  这也是在皇帝郑国辉的身边养成的习惯,陛下没有明确态度前,一切的争论也只是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范知城能够任职楚国首相8年,继而成为大楚帝国第一任首辅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以陛下意志为准。

  自大楚帝国成立之日起

  大楚皇帝陛下就在各种场合强调,要以帝国利益为核心,去考量各项治国方略和对外政策,而不是人云亦云。

  帝王的意志贯彻在政府施政中,这两年来愈发的明显。

  具体到澳大利亚事务,因为牵涉到英属澳大利亚自治领,考虑到历史上的澳洲远征军与当前澳洲的现状,就变得复杂了许多。

  由于地处西太平洋,澳洲与大楚帝国经济联系极为紧密,再加上数百万华裔移民加成,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孰去孰从,非常考验当政者的决策。

  听着众臣们言辞激烈的争论,皇帝郑国辉高坐在龙座上,神色格外的严谨,看不出任何的倾向。

  从他的内心中

  恨不得现在就将澳大利亚揽入怀中,成为大楚帝国神圣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事实上没这么简单。

  英国虽然说推动澳大利亚的独立,实质上并不希望脱离英联邦的范畴。而是希望遥控澳洲的外交及军事政策,又不给大不列颠帝国带去沉重的财政压力。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大概齐是这么个意思。

  激进派的意见表示

  大楚帝国基于华裔居民占据澳洲社会主流的现实,应当策动并促成独立后的澳洲归附大楚帝国,实现真正的西太平洋一统局面。

  这种想法很好,可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就像财政部大臣潘裕臣所说的那样,英国佬虽然落魄了,可雄威尚存,绝计不可能允许澳洲事务脱离掌控。

  目前的只是假象,隐含着英方的试探和综合考量。

  已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在殿下众臣争论激烈的时候,皇帝郑国辉轻咳一声,下面的群臣瞬间鸦雀无声,纷纷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九龙宝座。

  位于至高的地位,皇帝郑国辉也用不着顾虑什么,他直接说道;

  “诸位爱卿所言,均为帝国利益考量,联心甚慰。

  国之大事,或急或缓,出发点殊途同归,并无二致,皆为老成谋国之言。

  何妨放出风声,引来舆论界之广泛议论,且看英吉利人作何回应?

  政府因势利导,岂非少了一些赌的成分,更多了一些把握。

  行事节奏变化,便处处占据了主动。”

  皇帝陛下一言点醒梦中人,众臣们恍然大悟,纷纷离座施礼附口,口称“大善,臣附议。”

  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但是通过社会舆论发酵一段时间,政府方面谋而后定,实在是精妙。

  这就是老练的治政手腕,遇到拿不准的事情,政府没必要匆忙的表态,反而将自己的后路堵死了。

  先通过舆论发酵一段时间,看看对手的反应再做定夺。

  届时进退裕如,承担的政策风险也大大的减少,可谓两全其美。

  即便民间舆论说了些过头话,英国人也不好兴师动众的闹上门来。

  毕竟这不是官方立场,老百姓言行无忌,总不能把人的嘴都封住吧?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对英国方面的处境了如指掌,可他也不能肯定,支持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新西兰4个自治领独立的英国政党力量有多强?

  在面对脱离掌控的挑衅时,英国本土社会反应有多大?

  先让民间舆论试探一番,不失为一个好法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