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个榆木脑袋!”张昌胤瞪着眼睛叱道,“你的人马是压阵用的,朝鲜的防务肯定还是要以朝鲜人自己为主啊。”
“什,什么意思?”刘千总还是没太明白。
张昌胤双颊微微有些发热,但好在他脸庞黝黑,所以也就没人注意到那一层骤起的淡红。“还能是什么意思。你去了义州,不等于义州的朝鲜兵就不能用了。他们之前干什么,之后你还让他们继续干不就得了!”
刘千总缩着脑袋,讪笑道:“也就是说,到了义州之后,当地的朝鲜人都归下官管?”
“废话!你不管他们,还让他们管你吗?”张昌胤拧着眉头,就好像刘千总的发问,让他丢了好大脸似的。
刘千总当然听出了张昌胤言语中的不耐烦,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问:“下官若是与当地的朝鲜官员产生了分歧,我部应该如何理事?”
张昌胤愣住了。这个问题他没法回答,于是望向身边高邦佐,但高邦佐也不太敢答,所以便通过视线,将问题转移到袁可立的眼前。
袁可立则当仁不让地接言道:“天朝上国,朝鲜藩邦。宗藩尊卑,上下之别,大道天理,无需多言。诸将行事,悉以上官明令为准,朝鲜臣民,亦当于明令之下听从驻防将领之调度。此非常时期,若有违令不从者,不论中外,皆以奴贼细作论处。”说罢,袁可立环视诸将:“令行、禁止,如是而已。诸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明白!”毛文龙飞速起身,带头回应。
“明白!”其他各将慢了半拍,但也齐声应是。
“继续说。”袁可立向下摆手。
毛文龙、张名世、白再香三人再次落座,没有座位的千总、把总,以及守备、操守等官则放下双手,继续垂首而立。
“李千总。”张昌胤咽下一口唾沫,先白了刘千总一眼,接着又望刘千总身边的李千总。
“在!”比起刘千总,李千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在被点到的这一刻,他的头皮还是麻了一阵。
“大军渡江之后,”张昌胤举起指挥棒,一边在地图上指点,一边说:“你部须继续南下,直到接管龙川、铁山等处的防务。尤其在这里,”张昌胤用指挥棒指向一个大致位于龙川以东,铁山以北的山口。“你部务必在此处重点设防,防止奴贼绕开义州防线,南下劫掠。”
“那里是哪里?”李千总问道。
“不知道,”张昌胤又白了李千总一眼。“到了那地方之后,你自个儿找当地人问吧。”
张昌胤不是不愿意答,而是真不知道。长期以来,明朝都对朝鲜的地形了解不深,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勘绘还是近三十年抗倭援朝时期。而且那一时期勘绘,也是集中于战事较多的平壤、王京以及朝鲜南部地区,根本精确不到一山一口、一城一堡这种地步,袁可立他们能前几次军议的时候特别指出这个山口,也只是因为这幅地图上画了两条细长的交叉山脉。至于这个山口能不能绕、好不好绕,走通之后能到哪里则一概不知。
“是。”李千总讪讪应道。
“徐中军。”张昌胤最后看向他的中军千总。
“在!”徐千总立刻应答。
“过江之后,你部在此处驻扎设防,本将也会在此处升帐。”张昌胤指了指义州以南、龙川以北,一处靠河的空地。这个地方在地图上非常抽象,这不但是因为那里连个地名都没有,更是因为那条割开的陆地的江实在是太宽了。那夸张的宽度简直可以和那些细长的山脉媲美了。但无论如何,张昌胤指着的地方都可以算作李、刘二位千总所辖防区的中间地带。
“是,末将遵命!”徐中军没有任何问题,直接就应是了,这让张昌胤非常满意。
“下官的布置说完了。”张昌胤谄笑着将指挥棒捧还到高邦佐的面前。
“张游击请回去坐着吧。”这些布置在最近的几次军议上都已经说过了,高邦佐也没什么要补充的。
“是。”张昌胤抱起拳,先向袁、高、陆三人行礼,接着才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入座之前,他还不忘横着眼睛再瞪站在椅子后边儿的李、刘二位千总几眼。
张昌胤倒也还没有蛮横到容不得下级将领正常提问,他只是很不想在这种上有封疆大吏,下有别部同僚的大会上被下级提问。这让他觉得自己驭下无方,脸上无光。在张昌胤看来,这种场合点头应是就好了,有问题可以下来再问嘛。
“毛游击。”见张昌胤坐定,高邦佐又将视线投到了毛文龙的身上。
“在!”毛文龙起身抱拳。
“过来说说你部的布置吧。”高邦佐拿着指挥棒,再次摆出呈递的姿势。
“是!”毛文龙也像张昌胤那样先是大声领命,接着走到大案边上,分别向袁可立和陆文昭拱手。待二人点头回应,毛文龙才又行至高邦佐的面前,捧接过那根木质的指挥棒。
“陈千总!”毛文龙的心态本就不错,而且还有张昌胤在前面垫着,所以他几乎谈不上紧张,只是有些忧虑。忧虑自己寄去京师的那封信能不能发挥效用。
“在!”毛文龙麾下左部千总陈继盛听见呼唤,立刻抱拳应答。
“宣川至定州一带,都是你部的防区。”毛文龙拿着指挥棒,蜻蜓点水般地在宣川至定州一带指点敲打。“到地方之后,你部须尽快探明地形,建堡设卡,务必把稳该处,勿使敌哨探深入!”
“末将遵命!”陈继盛的眼里闪烁着沉思的神色,不过此时,他却直接应是,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沈千总!”毛文龙又看向右部千总沈世魁。
“在!”沈世魁微微挪动身子,使自己能够看清地图。
“龟州至博川一带,都是你部的防区。到地方之后,你部须尽快在此处建堡设卡,建立防线,避免奴贼自朔州大举南下,待情势稳固,你部与再我中军一道徐图北进,控制朔州。”毛文龙的指挥棒从龟州开始一路南滑博川,最后停在了清川江的北岸。清川江是他们这两营人马行动终点,也是镇江道防区的边界。
“末将遵命!”沈世魁向来是上面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次当然也一样。他对毛文龙给他指定的地方一点概念也没有,甚至到现在,他都没能完全看清那幅过了鸭绿江之后就变得十分抽象的地图。
“毛中军。”毛文龙也是最后才看向自己的中军千总。
“在!”这一声应得格外干脆有力。
毛文龙的中军千总叫毛承禄,他既是毛文龙的族子,又是毛文龙的养子。和毛文龙不同,他并不生长于浙江杭州,而是毛氏宗族早年迁往鞍山的一支。如果非要论血缘关系的远近,这个族子和毛文龙的伯父,也就是那个将海州卫百户的世职传给毛文龙的毛得春还要更亲近一些。但毛得春死的时候,毛承禄甚至还没长出人形,因此这个过继得职的福分也就落不到他的身上。
毛文龙收养毛承禄的时候,毛文龙的亲儿子毛承斗还没有出生,所以毛文龙曾一度想学伯父毛得春,将那个微不足道的海州百户世职传给毛承禄。不过毛承斗既然已经出生了,那么这个事情的可能性也就在法理上永久性地消失了。不过对此,毛承禄自己也不甚介意,好男儿不守永田,如今正是大战之世、用人之时,比起承袭继父的世职,毛承禄更愿意自己拼一个高官厚禄出来。
前些日子,毛文龙曾考虑让毛承禄前往京师,给沈舅老爷送信送钱。然而,他转念一想,京师与镇江相隔两千里,一趟来回便是四千里,即使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往返也需近两个月。毛承禄绝无可能在点将出兵之前回到镇江。而且,毛承禄此前已在袁可立的面前多次露面,袁可立若是突然问起毛承禄的下落,毛文龙就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沈舅老爷能不能让他顺利上位,毛文龙不敢肯定,但要是让大权在握的袁大监护看出端倪、心生厌恶,那他别说上位,恐怕过不了多久就得滚去别处讨饭了。
思来想去,毛文龙还是换了别人送信,而毛承禄也就被他留到了现在。
毛文龙将指挥棒的尖端移回到龟州的位置。“过江之后,你部在龟州驻扎设防,我也将在此处升帐。”
实际上,定州才是袁可立给毛文龙划定的防区的中心,而且龟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无论从哪个方向去龟州都不顺路。毛文龙选择龟州作为自己的驻地,只是为了向袁监护和高参政展现一种悍不畏死的进取姿态。
毛文龙很明白,光靠那点儿关系是不够的,想上位,还得拿出实打实的功绩来。
“末将遵命!”毛承禄仍处于疑惑状态,只本能地领命应是。
“下官的布置说完了。”三军布置说完,毛文龙也将指挥棒交到了高邦佐的手上。不过他没有像张昌胤那样谄笑,仍是一脸肃然。
“毛游击也请回去坐着吧。”高邦佐接过指挥棒,却没有再往下递送的意思了。
如今,张名世的浙兵营作为换防部队已经就位,不需要再移动,他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移防换将的通知送到各城各堡、各边各墙,而白再香的酉阳营更是早在两天之前,就已经将所有的任务都派出去了。
“是。”毛文龙抱起拳,也如张昌胤那般先向袁、高、陆三人行礼,接着才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毛文龙坐定,高邦佐环视众人。“诸位将军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时没人搭腔,堂下所有人都默默地低着头。
就在高邦佐将指挥棒放回地图架上的凹槽,准备坐回座位时,应答之后就一直沉思着的陈继盛缓缓地举起了手。
“之后呢,之后要怎么办?”陈继盛缩着脑袋,声音也有些颤抖。
最先对这一提问有所反应的人不是高邦佐,也不是陈继盛的顶头上司毛文龙,而是坐在毛文龙身侧的张昌胤。听见这个问题之后,张昌胤先是一松,后是一喜。在他看来,毛文龙的属下既然也在这种重大场合发问,那么自己就不再是唯一一个“驭下无方”的人了。
“什么之后?陈千总请把话说清楚一点。”高邦佐疑惑反问,这让张昌胤胸中的喜意更甚。暗喜之下,他心头对刘、李二位千总的幽怨似乎都消退了不少。
“就是各部就位之后,”陈继盛不着痕迹地看了白再香一眼。“袁监护将带哪一营的人马继续南下?”
和在场的其他许多将领一样,陈继盛一直在认真听、认真想。
那道敕书分明通篇都是在讲涉及整个朝鲜的大事,但刚才的安排却只是局限于平安道以北的事情,一通安排下来,毛文龙的游兵营和张昌胤部的援兵营全成了朝鲜的驻军,而张名世手下的浙兵也将取代毛文龙的游兵营成为保卫镇江的中坚力量。
在他看来,在场唯一还能活动的部队就是酉阳司的土兵了。陈继盛觉得袁可立应该不会调土兵去汉阳抓国王,但又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毕竟镇江周边目前就这么些人马,再抽就只能调守城兵了,这显然更不可能。
“陈千总无须多虑,此事朝廷早有安排。”袁可立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接言解释说,“在我离京之前,朝廷就已经抽调了一万五千人马发山东了,另外,朝廷还将在山东征调一万人马。这二万五千人马将在明日,也就是诸位渡江之时,乘船渡海,分两路直抵达平壤、汉阳。届时,自会有人来清川江边接我。”
此言一出,众将又是一震。他们这才明白,在场人马不过是一路偏师,监护朝鲜真正的主力竟然早已在山东集结完毕了!
本章完
“什,什么意思?”刘千总还是没太明白。
张昌胤双颊微微有些发热,但好在他脸庞黝黑,所以也就没人注意到那一层骤起的淡红。“还能是什么意思。你去了义州,不等于义州的朝鲜兵就不能用了。他们之前干什么,之后你还让他们继续干不就得了!”
刘千总缩着脑袋,讪笑道:“也就是说,到了义州之后,当地的朝鲜人都归下官管?”
“废话!你不管他们,还让他们管你吗?”张昌胤拧着眉头,就好像刘千总的发问,让他丢了好大脸似的。
刘千总当然听出了张昌胤言语中的不耐烦,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问:“下官若是与当地的朝鲜官员产生了分歧,我部应该如何理事?”
张昌胤愣住了。这个问题他没法回答,于是望向身边高邦佐,但高邦佐也不太敢答,所以便通过视线,将问题转移到袁可立的眼前。
袁可立则当仁不让地接言道:“天朝上国,朝鲜藩邦。宗藩尊卑,上下之别,大道天理,无需多言。诸将行事,悉以上官明令为准,朝鲜臣民,亦当于明令之下听从驻防将领之调度。此非常时期,若有违令不从者,不论中外,皆以奴贼细作论处。”说罢,袁可立环视诸将:“令行、禁止,如是而已。诸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明白!”毛文龙飞速起身,带头回应。
“明白!”其他各将慢了半拍,但也齐声应是。
“继续说。”袁可立向下摆手。
毛文龙、张名世、白再香三人再次落座,没有座位的千总、把总,以及守备、操守等官则放下双手,继续垂首而立。
“李千总。”张昌胤咽下一口唾沫,先白了刘千总一眼,接着又望刘千总身边的李千总。
“在!”比起刘千总,李千总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在被点到的这一刻,他的头皮还是麻了一阵。
“大军渡江之后,”张昌胤举起指挥棒,一边在地图上指点,一边说:“你部须继续南下,直到接管龙川、铁山等处的防务。尤其在这里,”张昌胤用指挥棒指向一个大致位于龙川以东,铁山以北的山口。“你部务必在此处重点设防,防止奴贼绕开义州防线,南下劫掠。”
“那里是哪里?”李千总问道。
“不知道,”张昌胤又白了李千总一眼。“到了那地方之后,你自个儿找当地人问吧。”
张昌胤不是不愿意答,而是真不知道。长期以来,明朝都对朝鲜的地形了解不深,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勘绘还是近三十年抗倭援朝时期。而且那一时期勘绘,也是集中于战事较多的平壤、王京以及朝鲜南部地区,根本精确不到一山一口、一城一堡这种地步,袁可立他们能前几次军议的时候特别指出这个山口,也只是因为这幅地图上画了两条细长的交叉山脉。至于这个山口能不能绕、好不好绕,走通之后能到哪里则一概不知。
“是。”李千总讪讪应道。
“徐中军。”张昌胤最后看向他的中军千总。
“在!”徐千总立刻应答。
“过江之后,你部在此处驻扎设防,本将也会在此处升帐。”张昌胤指了指义州以南、龙川以北,一处靠河的空地。这个地方在地图上非常抽象,这不但是因为那里连个地名都没有,更是因为那条割开的陆地的江实在是太宽了。那夸张的宽度简直可以和那些细长的山脉媲美了。但无论如何,张昌胤指着的地方都可以算作李、刘二位千总所辖防区的中间地带。
“是,末将遵命!”徐中军没有任何问题,直接就应是了,这让张昌胤非常满意。
“下官的布置说完了。”张昌胤谄笑着将指挥棒捧还到高邦佐的面前。
“张游击请回去坐着吧。”这些布置在最近的几次军议上都已经说过了,高邦佐也没什么要补充的。
“是。”张昌胤抱起拳,先向袁、高、陆三人行礼,接着才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入座之前,他还不忘横着眼睛再瞪站在椅子后边儿的李、刘二位千总几眼。
张昌胤倒也还没有蛮横到容不得下级将领正常提问,他只是很不想在这种上有封疆大吏,下有别部同僚的大会上被下级提问。这让他觉得自己驭下无方,脸上无光。在张昌胤看来,这种场合点头应是就好了,有问题可以下来再问嘛。
“毛游击。”见张昌胤坐定,高邦佐又将视线投到了毛文龙的身上。
“在!”毛文龙起身抱拳。
“过来说说你部的布置吧。”高邦佐拿着指挥棒,再次摆出呈递的姿势。
“是!”毛文龙也像张昌胤那样先是大声领命,接着走到大案边上,分别向袁可立和陆文昭拱手。待二人点头回应,毛文龙才又行至高邦佐的面前,捧接过那根木质的指挥棒。
“陈千总!”毛文龙的心态本就不错,而且还有张昌胤在前面垫着,所以他几乎谈不上紧张,只是有些忧虑。忧虑自己寄去京师的那封信能不能发挥效用。
“在!”毛文龙麾下左部千总陈继盛听见呼唤,立刻抱拳应答。
“宣川至定州一带,都是你部的防区。”毛文龙拿着指挥棒,蜻蜓点水般地在宣川至定州一带指点敲打。“到地方之后,你部须尽快探明地形,建堡设卡,务必把稳该处,勿使敌哨探深入!”
“末将遵命!”陈继盛的眼里闪烁着沉思的神色,不过此时,他却直接应是,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沈千总!”毛文龙又看向右部千总沈世魁。
“在!”沈世魁微微挪动身子,使自己能够看清地图。
“龟州至博川一带,都是你部的防区。到地方之后,你部须尽快在此处建堡设卡,建立防线,避免奴贼自朔州大举南下,待情势稳固,你部与再我中军一道徐图北进,控制朔州。”毛文龙的指挥棒从龟州开始一路南滑博川,最后停在了清川江的北岸。清川江是他们这两营人马行动终点,也是镇江道防区的边界。
“末将遵命!”沈世魁向来是上面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次当然也一样。他对毛文龙给他指定的地方一点概念也没有,甚至到现在,他都没能完全看清那幅过了鸭绿江之后就变得十分抽象的地图。
“毛中军。”毛文龙也是最后才看向自己的中军千总。
“在!”这一声应得格外干脆有力。
毛文龙的中军千总叫毛承禄,他既是毛文龙的族子,又是毛文龙的养子。和毛文龙不同,他并不生长于浙江杭州,而是毛氏宗族早年迁往鞍山的一支。如果非要论血缘关系的远近,这个族子和毛文龙的伯父,也就是那个将海州卫百户的世职传给毛文龙的毛得春还要更亲近一些。但毛得春死的时候,毛承禄甚至还没长出人形,因此这个过继得职的福分也就落不到他的身上。
毛文龙收养毛承禄的时候,毛文龙的亲儿子毛承斗还没有出生,所以毛文龙曾一度想学伯父毛得春,将那个微不足道的海州百户世职传给毛承禄。不过毛承斗既然已经出生了,那么这个事情的可能性也就在法理上永久性地消失了。不过对此,毛承禄自己也不甚介意,好男儿不守永田,如今正是大战之世、用人之时,比起承袭继父的世职,毛承禄更愿意自己拼一个高官厚禄出来。
前些日子,毛文龙曾考虑让毛承禄前往京师,给沈舅老爷送信送钱。然而,他转念一想,京师与镇江相隔两千里,一趟来回便是四千里,即使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往返也需近两个月。毛承禄绝无可能在点将出兵之前回到镇江。而且,毛承禄此前已在袁可立的面前多次露面,袁可立若是突然问起毛承禄的下落,毛文龙就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沈舅老爷能不能让他顺利上位,毛文龙不敢肯定,但要是让大权在握的袁大监护看出端倪、心生厌恶,那他别说上位,恐怕过不了多久就得滚去别处讨饭了。
思来想去,毛文龙还是换了别人送信,而毛承禄也就被他留到了现在。
毛文龙将指挥棒的尖端移回到龟州的位置。“过江之后,你部在龟州驻扎设防,我也将在此处升帐。”
实际上,定州才是袁可立给毛文龙划定的防区的中心,而且龟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无论从哪个方向去龟州都不顺路。毛文龙选择龟州作为自己的驻地,只是为了向袁监护和高参政展现一种悍不畏死的进取姿态。
毛文龙很明白,光靠那点儿关系是不够的,想上位,还得拿出实打实的功绩来。
“末将遵命!”毛承禄仍处于疑惑状态,只本能地领命应是。
“下官的布置说完了。”三军布置说完,毛文龙也将指挥棒交到了高邦佐的手上。不过他没有像张昌胤那样谄笑,仍是一脸肃然。
“毛游击也请回去坐着吧。”高邦佐接过指挥棒,却没有再往下递送的意思了。
如今,张名世的浙兵营作为换防部队已经就位,不需要再移动,他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移防换将的通知送到各城各堡、各边各墙,而白再香的酉阳营更是早在两天之前,就已经将所有的任务都派出去了。
“是。”毛文龙抱起拳,也如张昌胤那般先向袁、高、陆三人行礼,接着才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毛文龙坐定,高邦佐环视众人。“诸位将军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时没人搭腔,堂下所有人都默默地低着头。
就在高邦佐将指挥棒放回地图架上的凹槽,准备坐回座位时,应答之后就一直沉思着的陈继盛缓缓地举起了手。
“之后呢,之后要怎么办?”陈继盛缩着脑袋,声音也有些颤抖。
最先对这一提问有所反应的人不是高邦佐,也不是陈继盛的顶头上司毛文龙,而是坐在毛文龙身侧的张昌胤。听见这个问题之后,张昌胤先是一松,后是一喜。在他看来,毛文龙的属下既然也在这种重大场合发问,那么自己就不再是唯一一个“驭下无方”的人了。
“什么之后?陈千总请把话说清楚一点。”高邦佐疑惑反问,这让张昌胤胸中的喜意更甚。暗喜之下,他心头对刘、李二位千总的幽怨似乎都消退了不少。
“就是各部就位之后,”陈继盛不着痕迹地看了白再香一眼。“袁监护将带哪一营的人马继续南下?”
和在场的其他许多将领一样,陈继盛一直在认真听、认真想。
那道敕书分明通篇都是在讲涉及整个朝鲜的大事,但刚才的安排却只是局限于平安道以北的事情,一通安排下来,毛文龙的游兵营和张昌胤部的援兵营全成了朝鲜的驻军,而张名世手下的浙兵也将取代毛文龙的游兵营成为保卫镇江的中坚力量。
在他看来,在场唯一还能活动的部队就是酉阳司的土兵了。陈继盛觉得袁可立应该不会调土兵去汉阳抓国王,但又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毕竟镇江周边目前就这么些人马,再抽就只能调守城兵了,这显然更不可能。
“陈千总无须多虑,此事朝廷早有安排。”袁可立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接言解释说,“在我离京之前,朝廷就已经抽调了一万五千人马发山东了,另外,朝廷还将在山东征调一万人马。这二万五千人马将在明日,也就是诸位渡江之时,乘船渡海,分两路直抵达平壤、汉阳。届时,自会有人来清川江边接我。”
此言一出,众将又是一震。他们这才明白,在场人马不过是一路偏师,监护朝鲜真正的主力竟然早已在山东集结完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