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鬼市奇遇-《影综魂穿两界当富豪》

  何为鬼市?

  所谓鬼市,总是出现在夜半时分,即每周三凌晨三四点钟,被称为“鬼门关“的临界点。

  而在天色微亮之时,它们又会迅速消失无踪,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吹散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因此被戏称为“鬼市“。

  鬼市之所以能在京城流传百年,并未完全消失,主要是因为它蕴含了京城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鬼市不仅是一个各类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老京城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讲究着一份隐晦,低调的特殊文化。

  夜色渐浓,段家胡同里人影幢幢,几乎是寂静无声,走近听,才能听到如蚊蝇一般交谈声,夹杂着几分谨慎与隐秘。

  来这里的人,大多都穿着黑色的棉袄棉裤,帽子围脖,有的还会套个外罩。无论胖瘦,人人臃肿,看上去身材都差不多。

  整个段家胡同只有两盏微弱的路灯灯光,卖家靠墙根或蹲或坐,所卖的东西摆在身前,也不吆喝,看货的人也不问价。

  鬼市有鬼市的规矩,除了入场需要交两毛钱外,最重要的就是“管住嘴”。

  看中某样物品后,可以仔细反复地观察,但是绝对不能随意地直接向摊主询问价格。

  除非你对这件物品有购买的意向,否则摊主是不会告诉你价格的。

  而且买家绝不能用手电筒直接照向卖家面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更不能打听商品的来路,这是最犯忌讳的,总之在鬼市上,大家都很谨慎小心,生怕惹是生非,宁可少说为佳。

  因为,一旦你话多,乱打听,甚至乱砍价,卖家可能索性就不卖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你问问问太多,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和怀疑。

  高东旭假装在怀里裹藏着东西,交了两毛钱给胡同口的两个看场放哨的人,拉了拉棉帽子和围巾,只露出两只眼睛,走进胡同里,开始边走边打量着一个个摊位上卖的商品。

  一圈转下来,高东旭算是了解了这个黑市里几样硬通货的价格。

  京城一斤粮票4元,全国通用一斤粮票5元,而且是黑市里最紧俏的商品。

  细粮也就是白面,大米,每票五元一斤,粗粮每票3元一斤,猪肉8元一斤,牛肉10元一斤,鸡蛋每个1元,南瓜2元一斤,白糖3元一斤,活鸡50元一只,叶烟30一斤。。。

  (别质疑,查了很多文献数据,才找到的京城黑市数据。)

  而正规途径的粮食价格,大米一角三分一斤加粮票。白面一角六分一斤加粮票,粗粮九分一斤加粮票。。。

  别觉着这些价格很黑,这还是因为62年国民经济恢复,有所好转,才有现在的价格,60,61年时的粮食价格更吓人。

  就是这样,整个鬼市里,卖细粮的很少,大部分是粗粮。

  高东旭又从几个摊位上看到了几个卖古董的,东西不多,几乎就是一人守着一两件东西。

  他也没有急着下手,这个时节,没什么人在黑市上买不能吃不能喝的古董,而来卖古董的,几乎都是实在没办法,拿出所谓家传宝贝来卖,好换成粮食。

  高东旭之前走马观花时,就寻摸了一个卖东西的位置,他直接走过去,蹲下靠在墙上,从怀里拿出一个用好几张报纸包起来的十条翘嘴鱼,展开报纸,把翘嘴鱼摆好。

  鱼一摆出来,立刻就引来了好几个顾客。

  “翘嘴,怎么卖的?”

  “一条三元。”高东旭压低了嗓子,瓮声瓮气的说道。

  “小点了。。。”

  没有人还价,高东旭的要价在黑市上算是公道价了,三四两重的一条翘嘴,卖三块。

  “我要三条——”

  那个嫌弃鱼太小的还没来得急反应,旁边一个人直接挑了三条,掏钱付钱。

  高东旭接过九块钱,递给了对方两张报纸,对方用报纸把三条鱼一包,就塞进了怀里。

  “给我两条——”

  “我也要两条。。。”

  “剩下的我全要了。。。”

  十条鱼没用十分钟就全卖了,装好三十块钱,高东旭笑了笑,在这个年代,粮食,鸡鸭鱼肉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高东旭走向了一个带着眼镜,用围巾挡住口鼻的摊主,到了跟前,他直接蹲下,伸手拿起了摆在一个包袱皮上的两个景泰蓝小缸。

  这对小缸的高度为十厘米左右,入手很有分量,一只差不多有两斤重,足以显示出其用料之考究,工艺之精湛。

  拿在手上,犹如手握寒冰,一试更觉灵气充盈。

  借着微弱的光亮,高东旭仔细地看着缸身上的花纹,采用掐丝珐琅技法,将蓝红黄绿等多种色彩巧妙融合,形成了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视觉效果。

  在蓝色背景的映衬下,红色,黄色和绿色的花卉图案显得尤为生动,这些图案以复杂的植物和几何形状为元素,充满了艺术感和装饰性。

  更为引高东旭注目的是,缸身上装饰着梵文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这是藏传佛教中最常见、最神圣的咒语之一。

  在清代,这样的梵文装饰多见于皇家赏赐给XZ宫廷的物品上,因此这对小缸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缸的底部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这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典型标识。

  要知道,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对景泰蓝艺术尤为喜爱,推动了其技艺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这对小缸能够流传至今,并保持着如此完好的品相,实属难得。

  “二十斤粮票——”摊主听到高东旭问价,不由的一改颓丧之气,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的说道。

  高东旭一听价格,直接把两个小缸放下,就要起身离开。

  一看这种情况,摊主急忙低语道:“同志,你别急着走啊,可以商量。。。”

  “十斤京城粮票,卖就给我包起来,不卖我转头就走。”高东旭压低声音的说道。

  “这。。。同志,你再加点,这真是当年宫里的宝贝。。。”

  “不听故事,就这个价,你送文物商店,最多给你20块钱。。。”高东旭已经摸准了现在这个时节拿出家传宝贝换钱换粮之人的无奈,急切和迫不得已。

  当然,他高东旭算不上是打劫,现在这个时代,古董就这么个行情。

  “您再给加点,再加点。。。这真是我家的传家宝,哎——得,得,给您包起来。。。”

  看到高东旭作势要走,摊主一把抓住高东旭的手腕,苦笑着答应了下来。

  高东旭没有迟疑,在对方抱起两件景泰蓝小缸时,从口袋里拿出了十张京城粮票,递给了对方。

  摊主手攥着粮票,目光无奈复杂得看着把一对小缸揣入怀里,转身离开的高东旭,最终悲哀得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而收获了一堆国宝级文物的高东旭决定今天到此为止,不能长时间呆在鬼市里,要知道,对于鬼市,黑市,公安一向都抓的十分紧,说不定就给一窝端了。

  投机倒把的罪名,在当下这个时节,可是个不小的罪。

  然而,正当高东旭快步走到胡同尽头时,他的目光被三个形迹可疑的中年汉子吸引。

  他们躲在一处昏暗的角落,面黄肌瘦,眼神中既带着警惕又透露出一丝急切。他们似乎在低声询问每一个经过的行人,却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怕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高东旭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决定靠近一探究竟。路过三人时,其中一人压低声音问道:“同志,要古董吗?”

  高东旭一听,立刻来了兴趣,同时也有所警惕,看着三个农民模样的中年汉子,压低声音说道:“什么东西?”

  见高东旭表现出兴趣,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似乎在做着某种无声的评估。最终,他们决定信任这位看起来并不像是便衣警察的年轻人,缓缓地从破旧的包袱中取出一件物品。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包袱打开的瞬间,在月光下,一尊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唐三彩马映入高东旭的眼帘。

  即便是在黑市的昏黄灯光下,那釉色的光泽也显得格外耀眼,透露出千年古墓的沉稳与神秘。

  高东旭一眼便看出这唐三彩是刚出土的,还有一些泥土粘在马身上。

  “生坑?”

  高东旭先是皱眉看了三人一眼,低声说了句行话,只是三人一脸茫然,不明所以的看着他说道:“同志,好眼力,确实是从坑里刨出来的。。。”

  高东旭可以肯定了,这三个人是标准的外行,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异彩,低声说道:“我能拿着看看吗?”

  “可以,不过你要小心点,别磕了碰了,这可是宝贝。”

  听着三人中为首的那人的嘱咐和小心翼翼地递给他唐三彩马,高东旭笑着接过马,从口袋里拿出手电,对着唐三彩马打开。

  明亮地灯光下,唐三彩马身上的每一道纹路,每一处色彩,都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匠人的精湛技艺。

  感受着唐三彩马身上的冰冷温度,高东旭确认是真品,可惜没有灵气。

  他不动声色地把唐三彩马还给了对方,然后看着藏在三人身后的包袱低声问道:“我能看看其它的吗?”

  “这。。。”三人都面露难色,彼此对视着,似乎是在商量。

  “放心,如果东西是真的,价钱合适,我可以全包了。”高东旭压低声音,拿出了刚刚卖鱼得到的一大把钱,展示了下财力。

  “好——老三,让一下,让他看看——”

  “嗯。”

  高东旭蹲下,看着打开的包袱,展现在眼前的东西,心跳不由加速。

  全是唐三彩。

  除了唐三彩马,还有一个唐三彩骆驼,一对唐三彩外形像麒麟一样地镇墓兽,一个唐三彩侍女俑。

  恢复正常更新时间,求订阅,求全订,求月票,求推荐票,各种求,感谢支持!!!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