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她不敢睁开眼!-《穿成贾东旭?我教母育子不惯毛病》

  “咦~~!难道是老娘太久没吃烤鸭,出现幻觉了吗?”

  “这地瓜怎么一股烤肉味儿?!”

  王国庆呆呆地看着这一幕,直到贾张氏亲吻鸭头,他才猛地感到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当即跑到一旁干呕起来。

  “呕~~,哇~!噗!噗!”

  ‘太恶心了,实在是太恶心了!’

  就在几个小丫头苦着小脸的时候,刘建国却抹了一把嘴角的晶莹,露出一副好奇的神色。

  ‘真有这么香?’

  “老大!你说这耗....”

  啪!!!

  棒梗一个巴掌打断了傻小子的发言,忙补充道:“好吃!当然好吃了!烤鸭能不好吃吗?”

  “啊?!这明明就是耗....哎呦~!烤鸭烤鸭,这烤鸭肯定好吃!”刘建国急忙求饶。

  ......

  由于鸡蛋的断供,刘海中最近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每天晚饭的时候,脾气都会变得格外暴躁。

  好在他儿子刘光齐给他争了一口气,最近在轧钢厂附属机修厂,认识了一个对象。

  姑娘家听说是姓周,家里还是干部家庭,老丈人是个副处级干部。

  原本院儿里的大小伙子一个个成家立业,他看着就不得劲儿,不过现在嘛,要是他儿子娶了人家干部家庭的姑娘。

  那以后他老丈人还能不关照光齐吗?一片光明!前途无可限量啊!

  刘海中听好大儿这么说起,私下里补贴了刘光齐不少钱。

  最近更是在寻摸着上阳市搞几张三转一响的票据回来!

  毕竟老大将来是要给他们两口子养老送终的,结婚可不能寒酸了!

  可这婚礼酒席的物资让他去哪儿找?

  刘海中头疼坏了!

  ...

  今年的物资尤其匮乏,邻居们口粮紧张,也没心情贴新对联了,去年的凑合凑合对付一下得了!

  这导致阎埠贵的笔墨生意惨淡,而且何家还因为地窖的缘故,需要他白白出力。

  整整等了一个下午,收获也没有多少。

  扒拉了一下搪瓷脸盆里那浅浅一层花生瓜子,阎埠贵面露苦色,大受打击。

  不光这卖弄笔墨的法子行不通了,他最近养的那些花同样销量下滑的厉害。

  已经连着小半年时间,一盆也没有卖出去了。

  这玩意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的,到了困难时期,似乎还真不如一盆葱姜来的划算!

  半夜开门的活儿也被阎解成揽了过去。

  三大副业齐齐受挫。

  要不?

  去后海看看有没有口?

  就在阎埠贵纠结之际,贾东旭已经完成了他一年一度的打鱼任务,一次带回来几百斤鱼。

  这些鱼以白鲢、鲫鱼、鲤鱼为主,虽然刺多味道一般,但这年头哪儿还有的挑?!

  这批鱼被刘光天、阎解放、刘光福等等一帮半大孩子拿网兜和水桶装着,实在没地方放了,皮孩子们索性就往衣兜里塞,结果只能装下半条,一路上挺着肚子抱着鱼显得很是滑稽。

  也有聪明点儿的,比如棒梗,用现编的草绳提溜着鱼嘴。

  但无一例外,孩子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里面最小的鱼也在一斤往上,再小的鱼,他们就不收了。

  用贾东旭的话说就是:“这娃娃鱼小学都没毕业,还得回去再历练几年!”

  如此排场不可谓不夸张,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望。

  若是家里有孕妇或者生病急需营养的情况,更是一路尾随,期盼着‘买’上一两条。

  阎埠贵对此似乎已经有些麻木了。

  “现在好了,后海不用去了,鱼八成都在这儿了!”

  随即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家老二的身影,他那老花镜下的浑浊双眼这才恢复几分神采!

  ‘好好好!这也算是年年有鱼了!’

  “好了好了,外院的住户们,大家都静一静!我知道大家都有困难,但这些鱼,还是得先紧着咱们95号院儿的邻居们!如果有的多,你们家里又有小孩儿或者孕妇的,可以找街道开个证明过来,我也不要钱,您给打个借条就成!”贾东旭语气诚恳的说道。

  此言一出,不少人面露惋惜之色,作鸟兽散去。

  也有人眸光熠熠,高呼一声‘爷们儿办事儿局气’,转身去了街道办!

  随后贾东旭便领着众人回了小院儿。

  路过中院儿的时候,这排场自然瞒不过晒太阳唠嗑的大爷大妈们。

  见众人好奇的目光扫来,贾东旭也没有隐瞒,忙把借条换鱼的事情说了出来。

  众人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还得是东旭啊!这事儿办的,就是局气!”

  “就是!这事儿要是换做了以前,那可绝没有这种好事儿!”

  “废话!就老阎那钓鱼的本事,小拇指头大的鱼苗,够谁吃的?!”

  “是呀!要我说呀,咱们院儿幸亏是让东旭当了一大爷!”

  ...

  几位大妈说着说着,声音却越发小了下来。

  因为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三位初代,不知何时已经等候在了贾家东屋门外,往里头一阵探头探脑。

  这模样像极了闻见鱼腥味儿的野猫!

  “咳咳...行了,不说了,老娘得回家拿脸盆去了!”

  “我也是!我家娃喜欢鲫鱼!熬汤最好了!”

  ...

  转眼间,中院儿大妈一哄而散。

  不一会儿就拿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在东屋门外排起了长队。

  贾家小院儿。

  贾东旭假装给自家留了几条鱼,实际又悄悄把鱼换了出来。

  他的随身空间里如今已经养上了肉质更加鲜美的鳜鱼和鲈鱼,那现在这些,肯定是入不了他的眼了。

  接下来,他给刘家、阎家和其余几家邻居的小子每人分了两条大鱼,随即就在东屋里给邻居们按照户为单位分了起来。

  “王姐!老王跟我谁跟谁呀,你怎么还用给我写欠条呢?!”

  “咱们两家,以后早晚......”贾东旭话说到一半,老王已经听不下去了。

  “咳咳!!!媳妇儿,你甭听他胡扯!写!咱必须给他写欠条!”

  “几斤几两还得写得明明白白!”老王面色严肃地较真道。

  他家英子虽然是两口子领养的孩子,可老王却是个实打实的女儿奴!

  吃穿用度上从来不曾短了自家闺女,平时调皮捣蛋,更是没有打骂过哪怕一回!

  “成吧!亲兄弟明算账嘛!这个我懂!”

  “不过,你家老二还小得很,我送两条小鱼给孩子,你可不能拒绝!”贾东旭似笑非笑地说道。

  老王闻言,总觉得这话哪里不对劲,但他没法反驳!

  最后老王一家在众人艳羡的目光注视下,拎着一大两小三条鱼离开了。

  三分钟后,后院王家门口。

  王英蹲在地上,手指在水桶里扒拉着什么。

  见到爸妈回来,小丫头兴奋地说道:“爸妈!快来看呀!小红!”

  “小红?”

  老王顺着闺女的手指方向探头往水桶里瞅了一眼,顿时见到一条通体橘红的大鲤鱼,少说有五六斤重。

  老王猛的道心不稳,身形一个踉跄,眼角忍不住抽搐起来。

  ‘姥姥的!英子,没有你,爸....爸以后可怎么活呀!?’

  ...

  “老杨!鱼重三斤八两!都是三厂的工友,棒梗,就记三斤吧!”贾东旭朝好大儿吩咐了一声。

  前院老杨闻言,呆愣愣看着贾东旭递过来的鱼,鼻子忍不住酸了起来。

  这年头,当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

  什么三厂的工友,人家贾东旭明明是技术科的科长,还能称呼他一个烧锅炉的工友,这明明就是在照顾他的面子,找理由呢!

  老杨什么都没说,默默把这份恩情记在了心里,最后坚持在借条上摁了手印。

  后边儿排队的邻居见此一幕,也都大为感动。

  分鱼的流程继续。

  ...

  “许家!鱼重四斤八两!”

  “下一位!”

  贾东旭招呼下一位邻居进门,可这次的秩序,却有些混乱了起来。

  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三位大爷自视甚高,各有各的算计和理由,又都不想排队,再看见贾东旭现在如此好说话,忙钻了个空子插队挤了进来。

  “咳咳!!!东旭啊!二大爷家里有特殊情况,光齐眼瞅着就要领证结婚了,能不能给我多留个八....不,十条,十条才勉强够!”

  刘海中靠着体型优势第一个挤了进来,一开口就是十条,一点也不客气,易中海和阎埠贵紧随其后。

  “东旭啊!这么多鱼要分出去,怎么能没人帮忙记账呢?你看我怎么样?最后给我匀一条五斤....不,三斤的鱼就成!”阎埠贵毛遂自荐,信心十足。

  “东旭啊!老太太这些日子身体越发虚....虚弱了,你看在她七十多岁的份儿上,怎么也得多照顾一二吧?”易中海黔驴技穷,如今只能厚颜无耻的上门卖惨。

  贾东旭见状,面色当即冷了下来。

  ‘这三位还是一如既往的傲慢无礼啊!’

  ‘一口一个东旭,整得咱们有多熟似的!你们怕不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了!’

  怪不得人的善意,必须要带些锋芒!要不然,别人还以为你软弱可欺!

  “咳咳!!!海中啊!”

  刘海中闻言怔在了原地:“你....你叫我什么?”

  “海中啊,现在都什么年月了!你儿子结婚,发点喜糖不就完事儿了!你看看解成,看看柱子,再看看大茂!”

  “哪一个摆上酒席了?你这是犯了享乐主义错误啊!你这个思想,要不得!”

  “原本我在生产例会上听说,你们车间今年的先进工人有你一个,现在看来,厂领导还是缺少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啊!”

  “你放心,回头我会如实汇报上去的!”贾东旭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眼。

  刘海中身形猛的踉跄了一下,脸色有些发白。

  他顿时回过神来,自己面前的贾东旭早就不是以前的一级钳工了,而是实打实的正科级干部!

  可不是他一个六级工可以随意使唤的!

  “东....不,贾科长!是我糊涂了,有话咱们好商量嘛!....”

  贾东旭没有理睬他,而是转头看向了阎埠贵:“咳咳...埠贵啊!记账这事儿就不必了,你看棒梗写的可还清楚?不行的话,你就帮忙指点指点!”

  此言一出,阎埠贵嘴角忍不住抽了抽,猛的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棒梗。

  他自知贾东旭不会平白让他占什么便宜,所以就盘算着能来帮点忙,到时候一切也就名正言顺了!

  此时,小人儿正手持铅笔,端正坐好,一板一眼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

  阎埠贵依旧不死心,他凑近一看,只见整洁的笔记本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斤两数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半晌后,他面露苦色,悄然离开了。

  门外的二大妈见状,忙进来把嘀嘀咕咕的刘海中给一起拽走了。

  最后,贾东旭盯着易中海淡淡道:“中海啊!”

  此时的易中海人都麻了,哪里还顾得上纠结这个称呼?!

  老贾啊老贾!

  你快睁开眼好好看看吧!

  你儿子都敢叫我‘中海’了!你怎么还睡得着啊!?

  “老太太当初为了你的事儿,前前后后可是赔了几千块钱,外加现在的房子!”

  “她现在年纪大了,正是你应该好好孝敬人家的时候!你怎么能把责任转嫁给别人呢?!尤其是咱老死不相往来的两家人!”

  “中海啊!不孝有三,一为无后,绝先祖祀,香火无人延续!”

  “不孝有三,二为庸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你啊你,还不知道奋发图强,上进努力!更待何时?!”

  “不孝有三,三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你整日把老太太挂在嘴边,仗着她的名头卖惨求容,把她的脸面置于何地?!”

  “综上所述,你这是大不孝啊!!!”

  贾东旭一脸痛惜的批评,彻底撕开了易中海最后的遮羞布。

  堂屋里气氛彻底凝滞住了。

  易中海闻言气血一阵翻涌,视线有些黢黑。他原本只是想浑水摸鱼,顺便多搞两条鱼回去。

  家里虚的人自然不是老太太,而是他自己,可现在倒好,鱼没见到一条,脸面还被人踩在了地上来回碾压,他甚至不记得自己最后是如何离开贾家的。

  ...

  “下一位!”贾东旭接着分鱼。

  等院儿里二十多户人家分完,院儿外的群众也陆陆续续带着街道出具的证明赶来了。

  为此,街道办王主任还特意来了一趟,让人意外的是,身旁还跟着两位来自四九城日报的记者!

  几百斤鱼散了出去,换来了一沓厚厚的借条。

  分鱼事件仿佛一缕和煦温暖的春风,将报纸吹散到全国各地,为这年家家户户的寒冬带去了一抹化不开的温情!

  ...

  一个小时后,送完报纸的贾张氏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她听说了有免费的鱼领,当即就想抄上家里的祖传大海碗冲出门去,结果被好大儿一句话浇了个透心凉!

  “啊啊啊啊!!!东旭!你这个败家子啊!败家子!!!...老娘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早知道当年就不该偷懒,起来擦干净哪里还有这么多事儿!”

  “老贾啊,你快上来看看吧!你儿子还不如被带走呢!......”

  贾张氏心痛到无法呼吸。

  ‘老娘一定是在做梦!’

  她不敢睁开眼,希望这都是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