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尚方宝剑这玩意,不就是用来随便砍人-《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问道:

  “他们是否公干去了?”

  郎中摇了摇头: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

  李邦华沉思了片刻,随后又说道:

  “去把其他的人给本官叫进来。”

  郎中闻言,又赶忙跑了出去。

  没过多久,他就带着十几个稀稀拉拉的官员走了进来。

  李邦华扫了一眼,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因为这些人都是兵部比较低级的官员,而核心的官员却一个都没来。

  终于,李邦华再也忍不住了,沉声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他人呢?”

  在场的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片刻之后,一个官员小声说道:

  “回尚书大人,下官刚才看见几位大人朝着皇宫的方向去了,还说……还说要去找陛下辞官。”

  李邦华闻言,心中一阵冷笑。

  因为他心中明白,这些官员们玩的这招并不算稀奇。

  每当皇帝有什么重大决策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拉帮结派,召集一帮人去皇宫面前跪着辞官,以此和皇帝对抗。

  这种事情只要不是遇上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铁血帝王,基本上都能成功。

  就算不能成功,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这个时候,皇帝为了顾全大局,往往会亲自出来安抚他们,并表示会处理此事。

  而最终的结果也往往会让这些官员们满意,因为皇帝大多数都会做出让步。

  毕竟没有哪个皇帝可以任由一众官员跪在宫门口辞官。

  这不仅会让皇帝和朝廷的脸面不好看,更是代表皇帝不得人心。

  而这招对崇祯来说更是管用,因为谁都知道,崇祯可是一个十分看重面子的帝王!

  想到这里,李邦华的脸色更加阴沉了。

  就在这时,又有下人来报:

  “大人,有锦衣卫求见。”

  李邦华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数名锦衣卫便出现在了李邦华面前。

  手中还捧着一道圣旨和一把尚方宝剑。

  这是之前册封李邦华的圣旨,和赏给他的尚方宝剑。

  李邦华看着锦衣卫手中的圣旨和尚方宝剑,一时间思绪万千。

  这两件东西不仅代表着皇帝的信任和权威,更意味着他肩负着重整京营的重任。

  就在这时,为首的锦衣卫开口道:

  “尚书大人,太子殿下有句话让下官带给您!”

  李邦华闻言,抬头看向了锦衣卫。

  “请说!”

  锦衣卫正色道:

  “太子殿下说了,无论你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就算是你把天捅了一个窟窿,他都能帮顶着!”

  李邦华听到这话,心中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下一秒,他看向眼前的几位锦衣卫道:

  “劳烦几位跟本官走一趟!”

  锦衣卫们虽不知道要干什么,但还是拱手道:

  “下官遵命!”

  李邦华又对着面前的官员们道:

  “你们都各自散去,去忙自己的事情吧!”

  说完这话,他随即便走向了门口,几个锦衣卫拿着圣旨和尚方宝剑也跟了上去。

  不多时,李邦华便来到了皇宫门口。

  果然,之前没见到的兵部官员此刻都跪在这里求见皇帝。

  比如兵部的左右侍郎、承政、参政、启心郎等人。

  看到李邦华来了,这些兵部官员的脸色皆是一变,但却固执地都没有动身。

  李邦华从锦衣卫手里接过尚方宝剑,来到众人面前,沉声道:

  “诸位,今日本官刚刚上任,你们就这样,到底是想干什么?”

  官员们都没有回答,依旧跪着不动。

  李邦华继续说道:

  “本官知道你们对本官出任兵部尚书的事情有所不满,但这是陛下的圣旨,你们不满也没用!”

  说着,他的话风突然一转。

  “你们之所以会跪在这里,不就是为了向陛下辞官吗?”

  “不过这种小事就不用麻烦陛下了,先回去兵部,然后想要辞官的上个折子,本官马上就批。”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脸色瞬间就变了。

  因为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可不是真的为了辞官,只是为了让皇帝妥协而已。

  这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李邦华应该也知道,只是他们没想到李邦华这家伙不按套路出牌,要代替皇上为他们辞官。

  终于,一个官员忍不住了,他看向李邦华:

  “尚书大人,下官们在此求见陛下,与尚书大人无关,难道尚书大人还能阻止下官们求见陛下吗?”

  李邦华冷笑一声:

  “本官当然没有权利阻止诸位见陛下,但今天本官刚刚上任,你们就闹这一出,这不是摆明了和本官过不去吗?”

  “本官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

  “要么现在立刻回兵部处理政务,本官就当今天什么事也没发生,想要辞官的,打个条子上来,本官立马批复。”

  “要么就不要怪本官不客气了。”

  “毕竟本官只是老了,而不是提不起剑了!”

  说着,他转动了一下手中的尚方宝剑。

  看到这一幕,众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家伙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要知道文官集团向来都是一体的,就算真有什么政见不同,文官们也不会相互之间直接动刀子,怎么到了李邦华这就变了?

  不过说实话,他们也不相信李邦华真的敢在皇宫门口动手杀人。

  一个官员固执地说道:

  “尚书大人,你也不看看这里是哪里,即便你有圣上御赐的尚方宝剑,难不成还敢在皇宫门口杀人?”

  李邦华听到这话,二话不说,随即抽出宝剑,冲到那人面前,直接便一剑斩了下去。

  不过他到底留了一手,没有直接砍脑袋,而是砍断了对方的手臂。

  啊!!!!!

  下一秒,一声尖叫冲破天际,瞬间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懵逼了。

  就连跟随李邦华一起过来的锦衣卫也是如此。

  很明显,这些锦衣卫也没有想到,这位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居然真的敢在皇宫门口拔剑杀人。

  这边的响动自然也引起了皇宫门口那些大汉将军们的注意,当下便想要上前阻拦李邦华。

  没办法,这里可是皇宫门口啊!

  在这里杀人算怎么回事?

  眼见如此,李邦华当下便举着手中还沾染着血迹的长剑呵斥道:

  “让开!这是陛下赏赐的尚方宝剑,本官有先斩后奏之权,谁敢阻拦?”

  听到这话,大汉将军们一阵犹豫,但最终只能退了回去。

  说到底,这事是在宫门口发生的,又不是在皇宫里,他们也没法阻拦。

  再说了,他们也早就看这些文官们不顺眼了,动不动就来宫门口跪着,好像逼宫一样,真是让人烦不胜烦。

  当然,也有锦衣卫看情况不对,赶忙跑去东宫,打算将这件事情禀告给朱慈烺。

  不过这是后话了。

  眼看着李邦华真的要动手杀人,这些之前还跪在地上的官员们终于跪不住了,一个个赶紧爬了起来,随后慌张地退到了一边。

  毕竟谁也没有想到李邦华这家伙居然来真的。

  兵部尚书直接拔剑在皇宫门口杀人,杀的还是兵部自己的官员,这李邦华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但李邦华压根不在意!

  毕竟在他看来,尚方宝剑这玩意,不就是用来随便砍人的吗?

  紧接着,李邦华目光在众人面前扫视,冷声道:

  “刚才的话本官再重复一遍,现在所有人立刻回去兵部,本官就当今天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你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如果真想辞官的,写个折子上来,本官立马就批复。”

  “本官就不信了,离了你们兵部就运转不了了,都给本官滚回去!”

  最后一句话,李邦华几乎是吼出来的。

  伴随着他话音刚落,这些官员瞬间像被霜打的茄子一般焉了下去,最后一个个灰溜溜的溜走了。

  只留下那个被砍断手臂的官员倒在地上痛苦的挣扎着。

  李邦华看向不远处的锦衣卫道:

  “劳烦几位将此人送去医馆。”

  “大人放心。”

  锦衣卫赶忙拱手答应,随后便有两个锦衣卫将这个官员抬了起来,向外走去。

  不多时,等李邦华再次回到兵部的时候,兵部的气象就焕然一新了。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见到他回来,眼神都带着恐惧,但还是乖乖地行礼。

  很明显,新官上任这一把火是烧起来了,而且烧得很旺很旺。

  没过多久,正在东宫里和毕懋康讨论燧发枪的朱慈烺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你看清楚了,确实是李邦华亲自砍的?”

  朱慈烺有些好奇地问道。

  他是真没有想到,这个快七十岁的老爷子居然会这么刚,一言不合直接拔剑就砍。

  “下官看得清清楚楚。”

  锦衣卫恭敬地回答道:

  “李尚书先是让诸位大人离开,说要辞官的话他会批复,结果各位大人依旧不肯离开。”

  “然后李尚书就直接冲了上去,砍断了一人的手臂。”

  “那人现在估计已经被送到医馆医治了,只是不知是死是活。”

  一旁的毕懋康听到这话,也是神色诧异。

  他和李邦华也算有过一面之缘,但他也没有想到,此人居然如此勇猛,敢在皇宫门口拔剑杀人。

  换做他的话,真是想也不敢想!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开口了:

  “行了,此事本宫知道了!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赐予他的尚方宝剑本来就是干这事儿的。”

  “不过锦衣卫可以帮忙把这件事情稍微扩散一下,最好让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明白了吗?”

  “臣明白。”

  锦衣卫赶忙拱手答应,随后便退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