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桂大概是不放心,把东西交给姜明姝之后,又提醒了她一次。
姜明姝又敷衍了过去。
她现在已经不如之前那般缺营养得厉害,一个鸡蛋也不怎么能提得起兴趣。
看着顾战锋一口闷掉一碗黑漆漆的药汁,她十分好奇,“你的腿还没好么?”
“仍没愈合,我过两天去县医院看看。”
姜明姝眸子一亮,“那咱们一起去!等我把工分册子整理完。”
顾战锋应了声好。
这几日天气依旧如火烤般,姜明姝汗如雨下,又用巾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才回房间。
这个年代月光很亮,加上天气又热,家里很少用油灯,偏今天姜明姝想把票整理出来,隔一阵子去供销社换物资,便罕见地点了会儿油灯。
这一照,她竟觉得顾战锋嘴唇有些发紫。
姜明姝擦了擦眼睛,“顾战锋,你还好吗?我怎么觉得你嘴唇颜色很深。”
顾战锋摇头,“没什么感觉。可能是药汁染上了嘴唇?”
姜明姝总觉得不像。
可第二天,看着顾战锋如往常般的脸色,她决定晚上再看看。
可接下来几天,再也没出现同样的状况,她只能劝自己那晚可能是看错了。
姜明姝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三天,她便核对完前半年的工分册。
趁着吴大川高兴,她趁机给自己和顾战锋都请了一天的假。
吴大川一脸他懂的暧昧表情,还贴心地让他们放心约会。
姜明姝闹了个红脸,看来这个年代也不都是含蓄保守的人嘛!
到了请假那天,两人起得很早。
顾战锋交了两分钱,带她坐上去县城里的驴车。
赶驴车的张太爷六十岁左右,身体还挺硬朗,说话也特别大声。
“你俩运气是真好!要不是今儿个有知青过来。队长要我去接,我说什么也不会直接给你们送到县里。”
姜明姝心尖一颤,知青要过来?
知青里不会有女主吧!
“张太爷,你知道要来哪些知青吗?”
张太爷摇头:“三男两女,咱队长已经尽量跟上面反应,少安排几个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姜明姝轻叹一声,下乡运动要彻底结束要在80年代初了,只是后面来的知青应该会越来越少。
“战锋媳妇,既然已经嫁给战锋,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姜明姝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时说自己,她瞥了眼闭目养神的顾战锋,冲张太爷点点头,“当然,我呀!那是想跟战锋过一辈子!”
张大爷笑呵呵地夸了她几声好孩子,又夸了顾战锋踏实能干。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顾战锋唇角一直没压下来过。
难道,他也很高兴被夸?
还真是看不出来,平时看着这么严肃的人也有这么幼稚的一面。
驴车整整赶了两个小时,他们才来到县城医院。
医院里人倒是不多,两人等了半个小时,便轮到了顾战锋看诊。
医生问过情况后眉头深深蹙起。
姜明姝预感到不好,忐忑问道,“医生,怎么样了?”
“要是再不好好养着,这腿是好不了了!”
姜明姝松了口气,这意思就是能好!
“该怎么治,您说!”
“情况很严重,他必须住院观察,注射消炎药!”
姜明姝连忙表示一定住。
顾战锋本来还表示不想住院,被她凶狠瞪了一眼,“你给我听医生的!”
开玩笑,要真像书里那样变瘸子,直到十几年后去外国做手术才好,那得给她少挣多少钱!
顾战锋竟被她这一眼唬住,乖乖闭嘴。
“只是,青霉素价格贵,还限量,你们有单位介绍信吗?”
姜明姝完全懵住,还好看到顾战锋从怀里掏出退伍证等一系列证明。
医生脸色立马缓了不少,“原来是因伤退伍的同志!放心,你住院这三天,我们会优先保证你的用药!”
顾战锋本想着今天先送姜明姝回去,明天再过来住院,却被她直接反对。
他的伤不能再拖!
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午饭后,两人才去办入院手续。
姜明姝离开前对他道,“我跟护士姐姐说好了,你今晚自个儿待着,明早她帮你从职工食堂打一份蔬菜粥。明天中午我再来送饭!这十块钱和粮票你先收好,以防万一我来迟。”
顾战锋点头表示明白,却仍旧不放心她,“你一定要跟着张太爷他们一起回去,路太远,你不熟悉。”
“放心吧,我离开医院就去找张太爷。”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顾战锋始终不放心。
隔壁床的高大男人笑道,“哟,你媳妇这么俊,很不放心吧?”
顾战锋冷冷看着他。
一旁收拾碗筷的女人打了他头一下,“说什么胡话!人家媳妇对这位同志那么关心,咋可能做些不好的事!”
高大男人恍然大悟,不住地拍自个儿嘴巴,“怪我,怪我没说清楚!我不是这意思,我就是觉得你媳妇看着这么瘦,红河大队至少得走三个小时,挺危险的!”
顾战锋脸色这才好些。
女人爽朗一笑,“你们还没结婚多久吧?”
“快一年了。”
“一年了还这么黏糊,你俩感情可真好!”
顾战锋怔了怔,随即低头掩饰通红的耳根。
两人看到后相视一笑,都不再调侃他。
病房里的事姜明姝是不知道,她跟张老太爷打好招呼后,便直奔供销社而去。
家里缺的东西不少,姜明姝决定先买些吃的和日用品。
来到供销社,映入眼帘的便是玻璃柜台和一排排木货架。
即使是工作日,这里的人还是不少,不过,卖面粉的柜台人倒是不多。
她走过去,拿出粮票和钱,对售货员道,“同志,给我称十斤面粉。”
刘晓云抬了抬眼皮,打了个呵欠才缓缓接过钱和票。
她抬头打量了姜明姝几秒,瘪了瘪嘴,“十斤可要两块钱!你要不还是去隔壁多买几斤杂粮?”
姜明姝被这人态度搞得有些生气,但想到这年代供销社店员就这态度,才勉强压住情绪,“就要面粉。”
刘晓云十分不善地瞪了她一眼,找出一张湿布擦了擦秤盘。
姜明姝一开始还不大明白她的用意,却看到她竟然只舀了九斤半就停了手。
这是要明着缺斤少两?
姜明姝又敷衍了过去。
她现在已经不如之前那般缺营养得厉害,一个鸡蛋也不怎么能提得起兴趣。
看着顾战锋一口闷掉一碗黑漆漆的药汁,她十分好奇,“你的腿还没好么?”
“仍没愈合,我过两天去县医院看看。”
姜明姝眸子一亮,“那咱们一起去!等我把工分册子整理完。”
顾战锋应了声好。
这几日天气依旧如火烤般,姜明姝汗如雨下,又用巾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才回房间。
这个年代月光很亮,加上天气又热,家里很少用油灯,偏今天姜明姝想把票整理出来,隔一阵子去供销社换物资,便罕见地点了会儿油灯。
这一照,她竟觉得顾战锋嘴唇有些发紫。
姜明姝擦了擦眼睛,“顾战锋,你还好吗?我怎么觉得你嘴唇颜色很深。”
顾战锋摇头,“没什么感觉。可能是药汁染上了嘴唇?”
姜明姝总觉得不像。
可第二天,看着顾战锋如往常般的脸色,她决定晚上再看看。
可接下来几天,再也没出现同样的状况,她只能劝自己那晚可能是看错了。
姜明姝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三天,她便核对完前半年的工分册。
趁着吴大川高兴,她趁机给自己和顾战锋都请了一天的假。
吴大川一脸他懂的暧昧表情,还贴心地让他们放心约会。
姜明姝闹了个红脸,看来这个年代也不都是含蓄保守的人嘛!
到了请假那天,两人起得很早。
顾战锋交了两分钱,带她坐上去县城里的驴车。
赶驴车的张太爷六十岁左右,身体还挺硬朗,说话也特别大声。
“你俩运气是真好!要不是今儿个有知青过来。队长要我去接,我说什么也不会直接给你们送到县里。”
姜明姝心尖一颤,知青要过来?
知青里不会有女主吧!
“张太爷,你知道要来哪些知青吗?”
张太爷摇头:“三男两女,咱队长已经尽量跟上面反应,少安排几个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姜明姝轻叹一声,下乡运动要彻底结束要在80年代初了,只是后面来的知青应该会越来越少。
“战锋媳妇,既然已经嫁给战锋,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姜明姝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时说自己,她瞥了眼闭目养神的顾战锋,冲张太爷点点头,“当然,我呀!那是想跟战锋过一辈子!”
张大爷笑呵呵地夸了她几声好孩子,又夸了顾战锋踏实能干。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顾战锋唇角一直没压下来过。
难道,他也很高兴被夸?
还真是看不出来,平时看着这么严肃的人也有这么幼稚的一面。
驴车整整赶了两个小时,他们才来到县城医院。
医院里人倒是不多,两人等了半个小时,便轮到了顾战锋看诊。
医生问过情况后眉头深深蹙起。
姜明姝预感到不好,忐忑问道,“医生,怎么样了?”
“要是再不好好养着,这腿是好不了了!”
姜明姝松了口气,这意思就是能好!
“该怎么治,您说!”
“情况很严重,他必须住院观察,注射消炎药!”
姜明姝连忙表示一定住。
顾战锋本来还表示不想住院,被她凶狠瞪了一眼,“你给我听医生的!”
开玩笑,要真像书里那样变瘸子,直到十几年后去外国做手术才好,那得给她少挣多少钱!
顾战锋竟被她这一眼唬住,乖乖闭嘴。
“只是,青霉素价格贵,还限量,你们有单位介绍信吗?”
姜明姝完全懵住,还好看到顾战锋从怀里掏出退伍证等一系列证明。
医生脸色立马缓了不少,“原来是因伤退伍的同志!放心,你住院这三天,我们会优先保证你的用药!”
顾战锋本想着今天先送姜明姝回去,明天再过来住院,却被她直接反对。
他的伤不能再拖!
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午饭后,两人才去办入院手续。
姜明姝离开前对他道,“我跟护士姐姐说好了,你今晚自个儿待着,明早她帮你从职工食堂打一份蔬菜粥。明天中午我再来送饭!这十块钱和粮票你先收好,以防万一我来迟。”
顾战锋点头表示明白,却仍旧不放心她,“你一定要跟着张太爷他们一起回去,路太远,你不熟悉。”
“放心吧,我离开医院就去找张太爷。”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顾战锋始终不放心。
隔壁床的高大男人笑道,“哟,你媳妇这么俊,很不放心吧?”
顾战锋冷冷看着他。
一旁收拾碗筷的女人打了他头一下,“说什么胡话!人家媳妇对这位同志那么关心,咋可能做些不好的事!”
高大男人恍然大悟,不住地拍自个儿嘴巴,“怪我,怪我没说清楚!我不是这意思,我就是觉得你媳妇看着这么瘦,红河大队至少得走三个小时,挺危险的!”
顾战锋脸色这才好些。
女人爽朗一笑,“你们还没结婚多久吧?”
“快一年了。”
“一年了还这么黏糊,你俩感情可真好!”
顾战锋怔了怔,随即低头掩饰通红的耳根。
两人看到后相视一笑,都不再调侃他。
病房里的事姜明姝是不知道,她跟张老太爷打好招呼后,便直奔供销社而去。
家里缺的东西不少,姜明姝决定先买些吃的和日用品。
来到供销社,映入眼帘的便是玻璃柜台和一排排木货架。
即使是工作日,这里的人还是不少,不过,卖面粉的柜台人倒是不多。
她走过去,拿出粮票和钱,对售货员道,“同志,给我称十斤面粉。”
刘晓云抬了抬眼皮,打了个呵欠才缓缓接过钱和票。
她抬头打量了姜明姝几秒,瘪了瘪嘴,“十斤可要两块钱!你要不还是去隔壁多买几斤杂粮?”
姜明姝被这人态度搞得有些生气,但想到这年代供销社店员就这态度,才勉强压住情绪,“就要面粉。”
刘晓云十分不善地瞪了她一眼,找出一张湿布擦了擦秤盘。
姜明姝一开始还不大明白她的用意,却看到她竟然只舀了九斤半就停了手。
这是要明着缺斤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