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沟渠的水还有一半,足够水稻种植了,为此李锦秋也没特意去又加水。
估计再过不久,干旱也会陆续结束,雨水就要来了,希望也就来了。
又忙活了一个星期,稻子终于种完了,小麦也全部打出来了。
一年一次的夏收分粮要开始了。
整个李家村大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今年虽说不至于大丰收,也算个小丰收了。
终于不用再挨饿了,有粮食分了。
1961年,7月2日,李家村大队,打谷场。
村民们全部来了,都等着分粮。
台上大队长见大家都来了,开始主持工作。
“今年我们大队一共种植205亩小麦,收获34030斤,亩产达到了166斤。”
“油菜种植42亩,收获8610斤,平均亩产205斤。”
大家纷纷鼓掌,显然这个成绩他们是满意的。
“小麦扣掉要交公粮的5104.5斤,种粮4100斤,还剩下24825.5斤。”
“油菜扣掉要交公粮的1291.5斤,还剩下7318.5斤。”(油菜是撒籽的,不需要种粮)
“油菜等到时候统一榨完油,再给你们分油。”
“下面开始按照工分分粮。”
“李向中,你们家10口人,一共8673工分,分粮868斤小麦。”
......
“李义,你们家12口人,一共8296工分,分粮833斤小麦 。”
......
虽然每个人平均才不到90斤小麦,但已经不少了。
省吃俭用还是能熬到秋收的,等到一会小麦产量上去了,日子就好了。
1000斤出头的粮食,李锦秋一个人推着驾车都很轻松。
看到爸妈他们喜悦的心情,李锦秋知道这是作为一个农民最高兴的时候。
农民,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吗?伺候天地,像照顾孩子一样,等它长大,结果,丰收了,当然是最开心的时刻了!
......
7月7日,天空飘起了小雨,起初大家不以为意,认为又和上次一样,下一会就停了。
但是半小时后,突然狂风骤起,雨势越来越大,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了。
这时李家村大队的人们都站在自家门口,心里默念,希望老天爷一定要多下一会啊。
大雨持续了一下午,干旱的河沟都已经满了,大家欢呼起来。
大干旱三年,终于要结束了吗?
李锦秋看着大雨,心里感慨,终于要结束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对新华夏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是人口的锐减,经济也是倒退,严重阻碍了新华夏前进的脚步,当然对华夏伤害最大的还是后面十年的人道洪流。
7月15日,暑假来临,为此李锦秋特意去市里把萱萱小可爱和小大人睿睿接来家。
当初答应萱萱的不能食言不是?再说暑假,在农村孩子多,欢乐多。
这不,隔天李锦秋就提议去钓龙虾。
沟渠现在已经有龙虾和黄鳝之类的了,这可是个钓龙虾的好时节,而且还很好玩。
在后世,80,90后对这个最熟悉了,到2010年左右,再想钓龙虾就有点想当然了,工业环境污染,农药的大量喷洒,导致很多龙虾都死了。
小家伙们一定都没钓过龙虾,一定会很开心的。
早上吃完饭,李锦秋让小弟去拿一些麻结棍,他找出家里当初织网的线。
“四妹,一起去,不要总是在家里。”
“好的,三哥。”
“出发!”
“粗发!”萱萱最为高兴,大声的喊着。
李锦秋一马当先,带着四妹,小妹,睿睿,萱萱,大侄子,小诗,小歌,8个人意气风发向着沟渠前进。
“老三,你这是干嘛去?”大队长看着他们问。
“大爷,钓龙虾去。”
“钓龙虾?水虫子?钓那玩意干嘛?”
“吃啊!”
“那玩意能吃?肉都没多少。”
“能吃,香的很嘞!我晚上做一个,大爷过来尝尝哈。”
“呵呵,再说哈。”
“注意安全,看好几个小家伙,不要玩水。”
“好的。”
“三哥,水虫子真能吃?”小弟疑惑。
“能吃,晚上我做一个,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表哥,萱萱要吃!”小吃货萱萱鼎力支持。
“好啊,晚上萱萱多吃点。”
“嗯呐!”
不一会几人来到沟渠,李锦秋看见大埂上有些人在放牛和放羊。
当然这都是大队的牛和羊,他们放牛,放羊是能赚取工分的。
“三哥,可是用什么钓啊?”小弟这时提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用河蚌。”
当然用水蛇或者猪肝最好,但是水蛇,李锦秋怕蛇,猪肝的话,被人看到怕会被骂傻子,败家子。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河蚌也不错的。
“好嘞,我去摸几个。”小弟说完就要脱衣服下河。
“待在岸上,我去。”
李锦秋赶忙制止,这时水已经满了,2米深呢,被老妈知道了,能削死他。
李锦秋挽起裤子,在沟渠边摸着,运气还不错,一会就摸了好几个。
摸了10个大小不一的河蚌,李锦秋就上去了。
砸开河蚌,取出里面的肉,然后用绳子系住,在拴在麻结棍上。
“三叔,好了吗?”大侄子跃跃欲试。
“好了。”
“都过来,一人一个,看好自己的哦。”
“二舅,我们知道啦!”
李锦秋给每人发了一个,还剩三个,他自己全部放在自己旁边。
他刚把三个麻结棍放下去,就听到萱萱呼喊:“表哥,表哥,我这是不是中了?”
李锦秋赶忙走过去,就看到萱萱提起来的河蚌上趴着一个小龙虾。
“萱萱真棒!第一个中货!”
“可是,怎么捉上来?”
“你直接起到岸上就行。”
“不会跑吗?”小家伙表示怀疑。
“一般不会的,不信你试试。”
萱萱小心翼翼的把河蚌气出水面,发现小龙虾真的不跑,就立即甩到岸上,立马双手按住,再拿起来。
她高兴的来到李锦秋身旁:“表哥,它不跑哎,萱萱钓到了!”小丫头此时高兴坏了。
几个小家伙们也都是围过来观看小龙虾,他们如今才三四岁,加上干旱3年,哪见过小龙虾啊,都是好奇不已。
“这就是小龙虾吗?”大侄子胆识过人,居然用手摸小龙虾大钳子。
后果当然是惨痛的教训啦,被夹住了,大侄子疼的眼泪瞬间就飙出来了。
李锦秋赶紧走过去,把小龙虾钳子掰断,居然敢夹大侄子,我就废了你的腿。
估计再过不久,干旱也会陆续结束,雨水就要来了,希望也就来了。
又忙活了一个星期,稻子终于种完了,小麦也全部打出来了。
一年一次的夏收分粮要开始了。
整个李家村大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今年虽说不至于大丰收,也算个小丰收了。
终于不用再挨饿了,有粮食分了。
1961年,7月2日,李家村大队,打谷场。
村民们全部来了,都等着分粮。
台上大队长见大家都来了,开始主持工作。
“今年我们大队一共种植205亩小麦,收获34030斤,亩产达到了166斤。”
“油菜种植42亩,收获8610斤,平均亩产205斤。”
大家纷纷鼓掌,显然这个成绩他们是满意的。
“小麦扣掉要交公粮的5104.5斤,种粮4100斤,还剩下24825.5斤。”
“油菜扣掉要交公粮的1291.5斤,还剩下7318.5斤。”(油菜是撒籽的,不需要种粮)
“油菜等到时候统一榨完油,再给你们分油。”
“下面开始按照工分分粮。”
“李向中,你们家10口人,一共8673工分,分粮868斤小麦。”
......
“李义,你们家12口人,一共8296工分,分粮833斤小麦 。”
......
虽然每个人平均才不到90斤小麦,但已经不少了。
省吃俭用还是能熬到秋收的,等到一会小麦产量上去了,日子就好了。
1000斤出头的粮食,李锦秋一个人推着驾车都很轻松。
看到爸妈他们喜悦的心情,李锦秋知道这是作为一个农民最高兴的时候。
农民,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吗?伺候天地,像照顾孩子一样,等它长大,结果,丰收了,当然是最开心的时刻了!
......
7月7日,天空飘起了小雨,起初大家不以为意,认为又和上次一样,下一会就停了。
但是半小时后,突然狂风骤起,雨势越来越大,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了。
这时李家村大队的人们都站在自家门口,心里默念,希望老天爷一定要多下一会啊。
大雨持续了一下午,干旱的河沟都已经满了,大家欢呼起来。
大干旱三年,终于要结束了吗?
李锦秋看着大雨,心里感慨,终于要结束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对新华夏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是人口的锐减,经济也是倒退,严重阻碍了新华夏前进的脚步,当然对华夏伤害最大的还是后面十年的人道洪流。
7月15日,暑假来临,为此李锦秋特意去市里把萱萱小可爱和小大人睿睿接来家。
当初答应萱萱的不能食言不是?再说暑假,在农村孩子多,欢乐多。
这不,隔天李锦秋就提议去钓龙虾。
沟渠现在已经有龙虾和黄鳝之类的了,这可是个钓龙虾的好时节,而且还很好玩。
在后世,80,90后对这个最熟悉了,到2010年左右,再想钓龙虾就有点想当然了,工业环境污染,农药的大量喷洒,导致很多龙虾都死了。
小家伙们一定都没钓过龙虾,一定会很开心的。
早上吃完饭,李锦秋让小弟去拿一些麻结棍,他找出家里当初织网的线。
“四妹,一起去,不要总是在家里。”
“好的,三哥。”
“出发!”
“粗发!”萱萱最为高兴,大声的喊着。
李锦秋一马当先,带着四妹,小妹,睿睿,萱萱,大侄子,小诗,小歌,8个人意气风发向着沟渠前进。
“老三,你这是干嘛去?”大队长看着他们问。
“大爷,钓龙虾去。”
“钓龙虾?水虫子?钓那玩意干嘛?”
“吃啊!”
“那玩意能吃?肉都没多少。”
“能吃,香的很嘞!我晚上做一个,大爷过来尝尝哈。”
“呵呵,再说哈。”
“注意安全,看好几个小家伙,不要玩水。”
“好的。”
“三哥,水虫子真能吃?”小弟疑惑。
“能吃,晚上我做一个,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表哥,萱萱要吃!”小吃货萱萱鼎力支持。
“好啊,晚上萱萱多吃点。”
“嗯呐!”
不一会几人来到沟渠,李锦秋看见大埂上有些人在放牛和放羊。
当然这都是大队的牛和羊,他们放牛,放羊是能赚取工分的。
“三哥,可是用什么钓啊?”小弟这时提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用河蚌。”
当然用水蛇或者猪肝最好,但是水蛇,李锦秋怕蛇,猪肝的话,被人看到怕会被骂傻子,败家子。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河蚌也不错的。
“好嘞,我去摸几个。”小弟说完就要脱衣服下河。
“待在岸上,我去。”
李锦秋赶忙制止,这时水已经满了,2米深呢,被老妈知道了,能削死他。
李锦秋挽起裤子,在沟渠边摸着,运气还不错,一会就摸了好几个。
摸了10个大小不一的河蚌,李锦秋就上去了。
砸开河蚌,取出里面的肉,然后用绳子系住,在拴在麻结棍上。
“三叔,好了吗?”大侄子跃跃欲试。
“好了。”
“都过来,一人一个,看好自己的哦。”
“二舅,我们知道啦!”
李锦秋给每人发了一个,还剩三个,他自己全部放在自己旁边。
他刚把三个麻结棍放下去,就听到萱萱呼喊:“表哥,表哥,我这是不是中了?”
李锦秋赶忙走过去,就看到萱萱提起来的河蚌上趴着一个小龙虾。
“萱萱真棒!第一个中货!”
“可是,怎么捉上来?”
“你直接起到岸上就行。”
“不会跑吗?”小家伙表示怀疑。
“一般不会的,不信你试试。”
萱萱小心翼翼的把河蚌气出水面,发现小龙虾真的不跑,就立即甩到岸上,立马双手按住,再拿起来。
她高兴的来到李锦秋身旁:“表哥,它不跑哎,萱萱钓到了!”小丫头此时高兴坏了。
几个小家伙们也都是围过来观看小龙虾,他们如今才三四岁,加上干旱3年,哪见过小龙虾啊,都是好奇不已。
“这就是小龙虾吗?”大侄子胆识过人,居然用手摸小龙虾大钳子。
后果当然是惨痛的教训啦,被夹住了,大侄子疼的眼泪瞬间就飙出来了。
李锦秋赶紧走过去,把小龙虾钳子掰断,居然敢夹大侄子,我就废了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