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们最关心的就是钱的事,黄鳝四毛一斤,泥鳅两毛五一斤。”
“这么高?”大年脱口而出。
也难怪,一天10斤黄鳝就有4块钱了,这不是抢钱嘛。
如果逮一个月,那就有120块钱了,我靠!比辣条厂多得多。
李锦秋也不想多赚,就赚个一毛得了。
想让孩子们这段时间挣点钱。
“到时送到我二姐家来。”
“先记账,到时7天一结账。”
“锦秋哥,我们还不相信你嘛,我们这就去逮。”大年说完就跑了。
其他孩子见状也赶紧跑走了,生怕晚了。
“老三,你说让你大表哥,表妹他们也逮行不?”
“可以啊,妈。”
“大嫂,你也可以让你娘家侄子,侄女逮一些送过来,每天10斤,不能多。”
“谢谢你,老三,我这就去通知他们。”
说完,大嫂就急忙走了。
“老三,抱会小鱼儿,我去去就来。”
说完,老妈骑上李锦秋的自行车就走了。
看来老妈没闲着啊,自行车都学会了。
抱着小鱼儿,李锦秋有点不适应,小小的一只,萌萌哒,就这么看着李锦秋,不哭也不闹。
李锦秋两世都没带孩子的经验,无从下手,就这么一直抱着。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从空间兑换出一个拨浪鼓,彩色的,小家伙一看到,大眼睛一亮,上手就要抓。
李锦秋轻轻拨动了几下,拨浪鼓清脆的声音,更加吸引小鱼儿了。
小家伙小手抓着拨浪鼓,轻轻摇动,听到响声,小鱼儿顿时笑了,格外的甜。
“三叔,这是什么?”小华看到妹妹手里拿着的拨浪鼓。
“拨浪鼓,逗小孩子玩的。”
“好漂亮啊!”这时小歌走过来,看到说。
小鱼儿好像在炫耀,顿时一顿摇晃,拨浪鼓响起来,小家伙们稀奇不已,都过来看。
小鱼儿更兴奋了,咯咯直笑。
......
这时村里的大孩子,小孩子们统统行动起来了,他们的目标是黄鳝,当然抓不到黄鳝,泥鳅也行,都是钱呐。
大人们惊疑,这是干啥,怎么都往小沟里跑?
“铁蛋,你跑啥,干嘛去?”
“张奶奶,我去抓黄鳝。”
“抓那玩意干嘛?”
“锦秋哥厂子收,四毛一斤嘞。”
“多少?”
“四毛。”
“我的个乖乖,这么高?那一天抓个50斤,不得20块啊。”
“张奶奶,锦秋哥一家每天只收10斤,多了不要。”
“那,那也不老少了,也有4块呢,比厂子里都挣钱。”
“我也去抓。”
“不行,锦秋哥只收我们的,只让我们抓,大人的不要。”
“我...我给我孙子抓不行啊?”
“好,好像可以吧,我也不知道,不和你说了,我得走了,再晚都被抓完了。”
“放屁!那么多,怎么可能抓完。”
铁蛋没理她,一溜烟跑了。
给李锦秋盖房子的大人也都听到了,纷纷问李锦秋是不是有这事。
“本想让孩子们赚个钱的,没想到你们都来问,是有这回事。”
“老三,那我们帮他们抓行不?”
“随你们啦,不过一天10斤,多了不要,我怕逮的太多,抓绝种了。”
“行啊,晚上我们回去抓。”
大家此时格外激动,一天4块,一个月120,想想都美,这也太多了吧。
所以干活格外有干劲,就等着下工回去抓黄鳝,泥鳅呢。
老妈一路骑车来到姥姥家。
“爸,妈,在吗?”
“在呢,春兰,呀,你会骑车啦?”姥姥惊讶。
“是呀,妈,在家里闲来无事,就学会了。”
“爸呢?”
“去田里了。”
“我去大哥家。”
“啥事呀?着急忙慌的。”
“好事呢。”
“妈,我跟你说,老三厂里收黄鳝,四毛一斤,泥鳅两毛五一斤。”
“啥?四毛?”
“嗯呐。”
刘春兰当即就看到自己老妈急忙跑出去。
“妈,你干啥?”
“叫你大哥,小弟。”
“您慢点。”
......
不一会,刘春兰大哥,大嫂,小弟,弟媳就过来了。
“春兰,你说的是真的?”大舅激动的说。
“是的,大哥。”
“老三让村里孩子们抓,每天10斤,多了不要。”
“那也不少啦,一天就4块了。”
“是啊,二姐,4块我都不敢想。”小舅插嘴。
“反正,你们没事抓着吧,隔几天送一次,或者7天送一次也行,老三说7天一结账。”
“我们知道了,春兰。”大家此时格外的高兴。
“大哥,小弟,我回去了。”
“春兰,你着急走干嘛?吃个饭再走。”
“大哥,老大的孩子没人照顾呢,我走时把孩子扔给老三了,也不知道孩子哭闹没。”
“那,那行吧,你赶紧回吧。”
老妈骑车匆忙回去了。
过了一会,李锦秋姥爷和姥姥回来了。
“老大,春兰呢?”
“走了,妈。”
“为啥,这么急?”
大舅就把事情说了一下。
“也是,小秋没带过孩子,是得回去。”
......
老妈回来,看着李锦秋和小鱼儿玩的不亦乐乎,惊讶不已。
走近一看,小鱼儿手里拿着一个东西,一摇就有声音,小家伙可高兴了。
“老三,这是什么?”老妈指着拨浪鼓。
“这是拨浪鼓,专门给孩子玩的。”
“这玩意,不错嘛。”
“那是,城市里很多家里孩子都有。”
“原来如此。”
当晚,李锦秋下厨,做了一个甲鱼汤,此时全家,包括爷爷,奶奶,小姑都在,一个也不少。
当然,蟠龙鳝和鳝丝也都做了一些,还有又搞了一个泥鳅煲。
“老三,这真的好吃?”小姑看着鳝鱼说。
“妈妈,好吃极了!萱萱最爱吃了。”
“是吗?那萱萱爱吃哪个菜?”
“我,我都爱吃啦,表哥做的菜都好吃。”
“哎呀,萱萱真会夸人!”
“嘻嘻~~~”
“来,爷爷,奶奶,尝尝这甲鱼汤,很补的。”
“好,我尝尝。”
“嗯,不错,老三,你的厨艺真不错,这东西居然也做的美味。”
“甲鱼本来就好吃,奶奶,快尝尝。”
“好的,乖孙。”
今晚不仅有黄鳝,还有泥鳅和甲鱼,小家伙们自然又是被美味俘获的一天。
此时大队,大人,孩子们都早已吃过饭,拿着工具出门去了,去逮黄鳝,挣大钱去了!
一天4块,不是抢钱是什么?有这好事,还吃得下饭?
“这么高?”大年脱口而出。
也难怪,一天10斤黄鳝就有4块钱了,这不是抢钱嘛。
如果逮一个月,那就有120块钱了,我靠!比辣条厂多得多。
李锦秋也不想多赚,就赚个一毛得了。
想让孩子们这段时间挣点钱。
“到时送到我二姐家来。”
“先记账,到时7天一结账。”
“锦秋哥,我们还不相信你嘛,我们这就去逮。”大年说完就跑了。
其他孩子见状也赶紧跑走了,生怕晚了。
“老三,你说让你大表哥,表妹他们也逮行不?”
“可以啊,妈。”
“大嫂,你也可以让你娘家侄子,侄女逮一些送过来,每天10斤,不能多。”
“谢谢你,老三,我这就去通知他们。”
说完,大嫂就急忙走了。
“老三,抱会小鱼儿,我去去就来。”
说完,老妈骑上李锦秋的自行车就走了。
看来老妈没闲着啊,自行车都学会了。
抱着小鱼儿,李锦秋有点不适应,小小的一只,萌萌哒,就这么看着李锦秋,不哭也不闹。
李锦秋两世都没带孩子的经验,无从下手,就这么一直抱着。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从空间兑换出一个拨浪鼓,彩色的,小家伙一看到,大眼睛一亮,上手就要抓。
李锦秋轻轻拨动了几下,拨浪鼓清脆的声音,更加吸引小鱼儿了。
小家伙小手抓着拨浪鼓,轻轻摇动,听到响声,小鱼儿顿时笑了,格外的甜。
“三叔,这是什么?”小华看到妹妹手里拿着的拨浪鼓。
“拨浪鼓,逗小孩子玩的。”
“好漂亮啊!”这时小歌走过来,看到说。
小鱼儿好像在炫耀,顿时一顿摇晃,拨浪鼓响起来,小家伙们稀奇不已,都过来看。
小鱼儿更兴奋了,咯咯直笑。
......
这时村里的大孩子,小孩子们统统行动起来了,他们的目标是黄鳝,当然抓不到黄鳝,泥鳅也行,都是钱呐。
大人们惊疑,这是干啥,怎么都往小沟里跑?
“铁蛋,你跑啥,干嘛去?”
“张奶奶,我去抓黄鳝。”
“抓那玩意干嘛?”
“锦秋哥厂子收,四毛一斤嘞。”
“多少?”
“四毛。”
“我的个乖乖,这么高?那一天抓个50斤,不得20块啊。”
“张奶奶,锦秋哥一家每天只收10斤,多了不要。”
“那,那也不老少了,也有4块呢,比厂子里都挣钱。”
“我也去抓。”
“不行,锦秋哥只收我们的,只让我们抓,大人的不要。”
“我...我给我孙子抓不行啊?”
“好,好像可以吧,我也不知道,不和你说了,我得走了,再晚都被抓完了。”
“放屁!那么多,怎么可能抓完。”
铁蛋没理她,一溜烟跑了。
给李锦秋盖房子的大人也都听到了,纷纷问李锦秋是不是有这事。
“本想让孩子们赚个钱的,没想到你们都来问,是有这回事。”
“老三,那我们帮他们抓行不?”
“随你们啦,不过一天10斤,多了不要,我怕逮的太多,抓绝种了。”
“行啊,晚上我们回去抓。”
大家此时格外激动,一天4块,一个月120,想想都美,这也太多了吧。
所以干活格外有干劲,就等着下工回去抓黄鳝,泥鳅呢。
老妈一路骑车来到姥姥家。
“爸,妈,在吗?”
“在呢,春兰,呀,你会骑车啦?”姥姥惊讶。
“是呀,妈,在家里闲来无事,就学会了。”
“爸呢?”
“去田里了。”
“我去大哥家。”
“啥事呀?着急忙慌的。”
“好事呢。”
“妈,我跟你说,老三厂里收黄鳝,四毛一斤,泥鳅两毛五一斤。”
“啥?四毛?”
“嗯呐。”
刘春兰当即就看到自己老妈急忙跑出去。
“妈,你干啥?”
“叫你大哥,小弟。”
“您慢点。”
......
不一会,刘春兰大哥,大嫂,小弟,弟媳就过来了。
“春兰,你说的是真的?”大舅激动的说。
“是的,大哥。”
“老三让村里孩子们抓,每天10斤,多了不要。”
“那也不少啦,一天就4块了。”
“是啊,二姐,4块我都不敢想。”小舅插嘴。
“反正,你们没事抓着吧,隔几天送一次,或者7天送一次也行,老三说7天一结账。”
“我们知道了,春兰。”大家此时格外的高兴。
“大哥,小弟,我回去了。”
“春兰,你着急走干嘛?吃个饭再走。”
“大哥,老大的孩子没人照顾呢,我走时把孩子扔给老三了,也不知道孩子哭闹没。”
“那,那行吧,你赶紧回吧。”
老妈骑车匆忙回去了。
过了一会,李锦秋姥爷和姥姥回来了。
“老大,春兰呢?”
“走了,妈。”
“为啥,这么急?”
大舅就把事情说了一下。
“也是,小秋没带过孩子,是得回去。”
......
老妈回来,看着李锦秋和小鱼儿玩的不亦乐乎,惊讶不已。
走近一看,小鱼儿手里拿着一个东西,一摇就有声音,小家伙可高兴了。
“老三,这是什么?”老妈指着拨浪鼓。
“这是拨浪鼓,专门给孩子玩的。”
“这玩意,不错嘛。”
“那是,城市里很多家里孩子都有。”
“原来如此。”
当晚,李锦秋下厨,做了一个甲鱼汤,此时全家,包括爷爷,奶奶,小姑都在,一个也不少。
当然,蟠龙鳝和鳝丝也都做了一些,还有又搞了一个泥鳅煲。
“老三,这真的好吃?”小姑看着鳝鱼说。
“妈妈,好吃极了!萱萱最爱吃了。”
“是吗?那萱萱爱吃哪个菜?”
“我,我都爱吃啦,表哥做的菜都好吃。”
“哎呀,萱萱真会夸人!”
“嘻嘻~~~”
“来,爷爷,奶奶,尝尝这甲鱼汤,很补的。”
“好,我尝尝。”
“嗯,不错,老三,你的厨艺真不错,这东西居然也做的美味。”
“甲鱼本来就好吃,奶奶,快尝尝。”
“好的,乖孙。”
今晚不仅有黄鳝,还有泥鳅和甲鱼,小家伙们自然又是被美味俘获的一天。
此时大队,大人,孩子们都早已吃过饭,拿着工具出门去了,去逮黄鳝,挣大钱去了!
一天4块,不是抢钱是什么?有这好事,还吃得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