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秋大舅刘春明,大舅妈张彩霞 ,他们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老大老二都已经结婚了。
大儿子刘建设,有三个孩子,一男两女。
二儿子刘建军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女儿刘建梅今年16岁,初中毕业在家务农。
小舅刘春风,二舅妈孙梅,大儿子刘建国已经结婚,有一个2岁的男孩。大女儿刘建琳17岁,也是初中毕业在家务农,未婚,三女儿刘建悦14岁,上初中。
“二妹,听说你回来了,最近过的还好吗?”刘春明进来就说。
“二姐,这是小夏和小冬吧?小冬都长这么大了。”刘春风看着李锦夏和李锦冬说。
“大舅,小舅。” 李锦夏和李锦冬看到舅舅赶紧叫人。
“哎。”
“大哥,三弟,自从正月后我就没来过了,这次过来看看。”
“对了,这是10斤白面,10斤大米,和20斤猪肉,你们每家一份。”
“这?二妹,哪里弄的?我们不能要!”
“大哥,三弟,放心,野猪是猎的,至于大米和白面都是老三城里托同学关系换的。”
随后刘春兰把李锦秋打拐奖励和机械厂当工人的事说了一遍。
听的刘春明和刘春风是震惊极了,小秋居然这么厉害了!
“嫂子,弟妹,来,你们拿着。”
张彩霞和孙梅看着手里的粮食和肉,苦笑着看向自己的老公。
“拿着吧。”大舅刘春明说。
“来,吃糖,这是建设和建军,建国家的孩子吧?”
“快一年没见,长的挺快,都快不认识了。”
“叫姑奶。”刘建设对孩子们说。
“姑奶。”几个孩子明显怕生,但大白兔实在诱人,还是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拿在手里。
“姑,这也太贵重了,留着给家里孩子吧。”刘进军说。
“没事,老三买的,家里还不少呢。”
“给,大哥,这还有一些,都给孩子们发一下。”
“梅子,琳,悦,你们三个也吃。”
“好的,姑姑。”李锦秋三个表妹应道。
虽然她们已经大了,但是这大白兔奶糖,一年也不一定吃得到一颗,实在太贵了。
“爸妈,这10斤大米,10斤白面,30斤肉,是你们的。”
“哎,春兰,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妈,我是您女儿,你们现在困难了,我理应帮一下的,以后有困难尽管说,我们家现在好多了。”
“那不能,你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我们家困难的时候,大哥三弟也没少帮我们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接下来刘春兰和大哥大嫂,三弟,三弟妹坐下来唠嗑,主要聊聊最近灾荒的问题。
刘家屯这边现在的大河也快干涸了,庄稼秋天估计收不了多少,附近的也才快挖完了,过的比李家村苦多了。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拖家带口的逃难去了~
刘春兰听的唏嘘不已,竟然这么严重了吗?
“哎呀,现在生产队也都不上工了,都在家躺着,想着不动就不饿嘛。”刘春风摇头叹气。
刘春兰看着大哥和三弟的儿子,孙儿,孙女们一个个骨瘦如柴,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能力有限,给点粮食和肉已经是最大努力了,现在这灾荒年真的没有办法。
中午刘春兰母亲非要煮肉给刘春兰母女三人吃,但是刘春兰表示这几天经常吃肉,不用了。
但是忽然看到几个孩子渴望的眼神,刘春兰也就没在劝说什么了。
中午,一大家子20多口子在一起吃饭,刘春兰母亲煮了满满一大锅粥,还贴了很多杂粮饼子,舍不得全部用白面,就混合着一起贴了满满一大盆。
切了三斤肉,炒了两个肉片,一个萝卜炒肉片,一个野菜炒肉片,就这肉的香味让孩子们直流口水。
虽然姥姥一直给李锦夏,李锦冬夹肉,但是她们说这几天肉都吃腻了,就把肉给表哥们的孩子了。
孩子们许久都没吃肉了,配合着白米粥,杂粮饼子吃的那叫一个香,非常满足,很久没吃这么饱了。
“二妹,大哥谢谢你!娃们太久没吃肉了,今天算是有口福了。”
“大哥,你说什么呢,怎么说我也是他们的姑奶奶,过年来我们家,肉管饱。”
...
吃完饭,收拾好,刘春也母女三人也就准备回去了。
“爸,妈,大哥,大嫂,三弟,弟妹,我们走了。”
“春兰,小心点。”
“回去吧,妈。”
“姥爷,姥姥,大舅,小舅,再见!”
母女三人从刘家屯离开,往李家村而去。
“妈,想不到姥姥家过的这么不好。”四妹李锦冬说。
“你啊,也是刚过几天好日子,我们之前也过的很苦你忘了?”
“也不知怎么的,三哥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我们家也就突然好起来了。”
“小四,说的对,一切都因为老三。”
“行了,自己家里人清楚就行,别在外面说。”
“现在老三有了工作,以后就是城里人了,不能给他拖后腿。”
“知道了,妈。”
...
母女三人回到家,就看到三个小娃娃正在和小弟,小妹一起跳沙袋。
“妈,二姐,四姐,你们回来啦!”小妹眼尖。
“奶奶~”
“妈妈~”
“姑姑~”
“姥姥~”
...
“小诗,小歌,在家乖不乖?有没有听小舅和小姨的话?”
“听哒,我们跳沙袋呢。”
“小弟,小妹你们中午吃饭了吗?”
“吃啦,嫂子做的。”
“哦。”
...
今天下午下班前,李锦秋终于得到周师傅的认可了,自己的车技已经可以独自驾驶上路了。
刘科长得知后也是对李锦秋赞赏有加,居然那么快就能学会,实在是天才!
“小秋,明天你出车试试,不要求你收货物,去熟悉熟悉,实践一下。”
“好的,科长,我在就想开车了,嘿嘿。”
“去吧。”
“那我回去了。”
“嗯。”
李锦秋高兴地蹬着自行车回家,明天终于可以开车了,太高兴了!
一路哼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往家赶。
来到家里,还没扎好自行车,大侄子就冲出来:
“三叔,我想坐车车。”
“好的,三叔今天高兴,带你兜两圈。”
看到小诗,小歌也是可怜巴巴的望着,李锦秋大手一挥:“都上来,我带你们一起。”
立马两个小丫头高兴起来。
于是李锦秋让大侄子坐在前面大杠上,小诗和小歌坐在后面。
随着车子跑起来,三个孩子咯咯的笑声不断响彻~~~
大儿子刘建设,有三个孩子,一男两女。
二儿子刘建军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女儿刘建梅今年16岁,初中毕业在家务农。
小舅刘春风,二舅妈孙梅,大儿子刘建国已经结婚,有一个2岁的男孩。大女儿刘建琳17岁,也是初中毕业在家务农,未婚,三女儿刘建悦14岁,上初中。
“二妹,听说你回来了,最近过的还好吗?”刘春明进来就说。
“二姐,这是小夏和小冬吧?小冬都长这么大了。”刘春风看着李锦夏和李锦冬说。
“大舅,小舅。” 李锦夏和李锦冬看到舅舅赶紧叫人。
“哎。”
“大哥,三弟,自从正月后我就没来过了,这次过来看看。”
“对了,这是10斤白面,10斤大米,和20斤猪肉,你们每家一份。”
“这?二妹,哪里弄的?我们不能要!”
“大哥,三弟,放心,野猪是猎的,至于大米和白面都是老三城里托同学关系换的。”
随后刘春兰把李锦秋打拐奖励和机械厂当工人的事说了一遍。
听的刘春明和刘春风是震惊极了,小秋居然这么厉害了!
“嫂子,弟妹,来,你们拿着。”
张彩霞和孙梅看着手里的粮食和肉,苦笑着看向自己的老公。
“拿着吧。”大舅刘春明说。
“来,吃糖,这是建设和建军,建国家的孩子吧?”
“快一年没见,长的挺快,都快不认识了。”
“叫姑奶。”刘建设对孩子们说。
“姑奶。”几个孩子明显怕生,但大白兔实在诱人,还是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拿在手里。
“姑,这也太贵重了,留着给家里孩子吧。”刘进军说。
“没事,老三买的,家里还不少呢。”
“给,大哥,这还有一些,都给孩子们发一下。”
“梅子,琳,悦,你们三个也吃。”
“好的,姑姑。”李锦秋三个表妹应道。
虽然她们已经大了,但是这大白兔奶糖,一年也不一定吃得到一颗,实在太贵了。
“爸妈,这10斤大米,10斤白面,30斤肉,是你们的。”
“哎,春兰,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妈,我是您女儿,你们现在困难了,我理应帮一下的,以后有困难尽管说,我们家现在好多了。”
“那不能,你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我们家困难的时候,大哥三弟也没少帮我们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接下来刘春兰和大哥大嫂,三弟,三弟妹坐下来唠嗑,主要聊聊最近灾荒的问题。
刘家屯这边现在的大河也快干涸了,庄稼秋天估计收不了多少,附近的也才快挖完了,过的比李家村苦多了。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拖家带口的逃难去了~
刘春兰听的唏嘘不已,竟然这么严重了吗?
“哎呀,现在生产队也都不上工了,都在家躺着,想着不动就不饿嘛。”刘春风摇头叹气。
刘春兰看着大哥和三弟的儿子,孙儿,孙女们一个个骨瘦如柴,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能力有限,给点粮食和肉已经是最大努力了,现在这灾荒年真的没有办法。
中午刘春兰母亲非要煮肉给刘春兰母女三人吃,但是刘春兰表示这几天经常吃肉,不用了。
但是忽然看到几个孩子渴望的眼神,刘春兰也就没在劝说什么了。
中午,一大家子20多口子在一起吃饭,刘春兰母亲煮了满满一大锅粥,还贴了很多杂粮饼子,舍不得全部用白面,就混合着一起贴了满满一大盆。
切了三斤肉,炒了两个肉片,一个萝卜炒肉片,一个野菜炒肉片,就这肉的香味让孩子们直流口水。
虽然姥姥一直给李锦夏,李锦冬夹肉,但是她们说这几天肉都吃腻了,就把肉给表哥们的孩子了。
孩子们许久都没吃肉了,配合着白米粥,杂粮饼子吃的那叫一个香,非常满足,很久没吃这么饱了。
“二妹,大哥谢谢你!娃们太久没吃肉了,今天算是有口福了。”
“大哥,你说什么呢,怎么说我也是他们的姑奶奶,过年来我们家,肉管饱。”
...
吃完饭,收拾好,刘春也母女三人也就准备回去了。
“爸,妈,大哥,大嫂,三弟,弟妹,我们走了。”
“春兰,小心点。”
“回去吧,妈。”
“姥爷,姥姥,大舅,小舅,再见!”
母女三人从刘家屯离开,往李家村而去。
“妈,想不到姥姥家过的这么不好。”四妹李锦冬说。
“你啊,也是刚过几天好日子,我们之前也过的很苦你忘了?”
“也不知怎么的,三哥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我们家也就突然好起来了。”
“小四,说的对,一切都因为老三。”
“行了,自己家里人清楚就行,别在外面说。”
“现在老三有了工作,以后就是城里人了,不能给他拖后腿。”
“知道了,妈。”
...
母女三人回到家,就看到三个小娃娃正在和小弟,小妹一起跳沙袋。
“妈,二姐,四姐,你们回来啦!”小妹眼尖。
“奶奶~”
“妈妈~”
“姑姑~”
“姥姥~”
...
“小诗,小歌,在家乖不乖?有没有听小舅和小姨的话?”
“听哒,我们跳沙袋呢。”
“小弟,小妹你们中午吃饭了吗?”
“吃啦,嫂子做的。”
“哦。”
...
今天下午下班前,李锦秋终于得到周师傅的认可了,自己的车技已经可以独自驾驶上路了。
刘科长得知后也是对李锦秋赞赏有加,居然那么快就能学会,实在是天才!
“小秋,明天你出车试试,不要求你收货物,去熟悉熟悉,实践一下。”
“好的,科长,我在就想开车了,嘿嘿。”
“去吧。”
“那我回去了。”
“嗯。”
李锦秋高兴地蹬着自行车回家,明天终于可以开车了,太高兴了!
一路哼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往家赶。
来到家里,还没扎好自行车,大侄子就冲出来:
“三叔,我想坐车车。”
“好的,三叔今天高兴,带你兜两圈。”
看到小诗,小歌也是可怜巴巴的望着,李锦秋大手一挥:“都上来,我带你们一起。”
立马两个小丫头高兴起来。
于是李锦秋让大侄子坐在前面大杠上,小诗和小歌坐在后面。
随着车子跑起来,三个孩子咯咯的笑声不断响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