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秋收大会-《60年代,系统暴击抽奖爽翻天》

  “喂...喂...喂...各位社员同志们,今天咱们召开秋收大会。”大队长对着喇叭说。

  “这次收成什么样,我相信大家都清楚,我直接报数据吧。”

  “高粱全队种植72亩,收获6866斤.”

  “玉米种植75亩,收获9120斤。”

  “水稻种植25亩,收获1672斤。”

  “大豆种植36亩,收获5587斤。”

  “谷子种植48亩,收获4556斤。”

  “红薯种植45亩,收获9699斤。”

  “这次收获一共37500斤粮食,公粮的话要交大概6000斤,扣除公粮,还有31500斤。”

  “种粮的话,高粱要210斤,玉米留215斤,水稻留100斤,大豆留145斤,谷子留75斤,红薯留4500斤。”

  “那么扣除种粮还剩下26255斤。”

  一个成年男子,一天按吃一斤粮食算的话,一个月就是30斤,那么到小麦成熟,按8个月来算的话,他就要吃240斤粮食。

  那李家村现在能分的粮食还有26255斤,按286人平均算的话,每人也就分到91斤多,连100斤都没有,试问如何坚持七八个月?

  省吃俭用也坚持不到小麦成熟啊.

  所以说那个时候庄稼不是没收成,只是收成很低,根本不够吃,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也很艰难,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饿死的人?

  大家听着大队长报的数字,心情很沉重,确实没收到多少粮食。

  “下面按工分开始分粮,由于干旱大队下半年一共上工也没多少天,一共122天,共有工分185086,一个工分0.14斤粮食。”

  “李向中,你们家10口人,一共6715工分,分粮940.1斤。”

  ...

  “李义,你们家12口人,一共5475工分,分粮766.5斤。”

  ...

  李锦秋暗道自己家公分果然低,二姐才没来多久,自己又长期上学,家里几个小的,劳动力主要还是靠爸妈,大哥大嫂,有这么多工分已经不错了。

  各家陆续分的粮食,大家脸上都没有笑容,这也太少了。

  但没人抱怨,情况都知道,天灾没办法。

  “小弟,喜娣现在是不是上学了?”李锦秋上次看到小丫头背着个破书包,好像在上学。

  “三哥,人家现在不叫喜娣,叫胜男,李胜男。”小弟纠正。

  “改名字了?谁改的?”

  “她让老师帮忙起的,老师听说了她家的事,就给她起了这个名字。”

  “有意思,这个老师挺有意思。”

  “她成绩怎么样?”

  “这次考试她拿了第一。”

  “哦?上次呢?”李锦秋来兴趣了。

  “第二。”

  “你们一共考了几次?”

  “2次。”

  “天才啊!”

  “你呢?倒数第几?”

  “三哥,你不要看不起人好不好,怎么能说我倒数呢,我第四十五名。”

  “那你们班一共多少人?”

  “三哥,我知道,一共51人。”这时小妹突然说。

  “哦,原来倒数第六,好你个老六,学会玩逻辑了。”

  “你学习要这么头脑灵活就好了。”

  “三哥,我实在是上不进去,一看到书本头就痛。”

  “不初中毕业,想都别想。”

  小弟顿时苦恼不已,三哥这是要干嘛,非要他学习,真是。

  晚上李锦秋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看了下声望值还是500万出头。

  现在系统已经是10级了,不如升级一下看看?

  说干就干,李锦秋连忙让系统升级,消耗204800声望值。

  “叮!”

  “现在发布任务:为了缓解当前李家村的粮食困境,系统决定收购编织篮,一个编织篮兑换2斤高粱,时限一个月。”

  李锦秋一惊:“发布任务?真的?”

  “是的,这也是获取声望值的一个途径。”

  李锦秋大喜,这是什么?久旱逢甘霖吗?

  如果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不得疯狂啊,现在秦岭深处竹子可不少,编织篮太容易了,就地取材,轻松,方便。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李锦秋就找到大队长,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小秋,你没没骗我?真的要收?要那玩意干嘛?”

  “哎呀,我的大爷啊,你问这些干什么,就说做不做吧?我负责拉货,结粮就成。”

  “做啊,不做是傻子!”

  “你别走,我这就通知大家。”

  大队长大喇叭嚎了好几遍,生怕人听不到。

  不一会大家都来得差不多了。

  “大队长,什么事啊,这么急?”

  “就是,我家奶娃子还哭呢。”

  ......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

  “都静一静,听小秋说。”

  顿时大家都看向李锦秋。

  李锦秋清了清嗓子:“有一个事情,赚取粮食的好机会,有个外商想要编织篮,一个编织篮换取2斤高粱,期限一个月,过期不候,不知大家愿意不愿意?”

  “老三,真的假的?你不要骗我!”此时一个婶子紧紧的抓住李锦秋的胳膊紧张的问。

  “千真万确,我用我的人格保证,大家把编好的都拿到我家里进行统计,到时我会把高粱给大家拉回来。”

  “天啊!老三,你救了我一家子命啊!”一个大爷突然哭了,令李锦秋措手不及。

  但那个大爷他认识,家里4个病号,大儿子夫妻俩都是瘫子,二儿子哑巴,妻子聋子,一家7口人,一年公分也没多少,这次也没分到多少粮食。

  但他的病号儿子和儿媳妇都是编织高手,一个人一天8小时能编十二三个左右,这次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太好了!老三,你就是活菩萨!”

  “大娘,别激动,不是我,我只是帮忙运输的。”

  “都一样,没有你,我编给谁去?”

  好吧,李锦秋败退,说的好像也对。

  于是大家怀揣着激动地心情离开了大队。

  有聪明的,早已跑回去,拿刀进山砍竹子了。

  李锦秋回到家里,老妈狐疑的看向他。

  “怎么了?妈。”

  “老三,你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

  “你会主动考虑帮助别人了,你还是我认识的儿子吗?”老妈摸着李锦秋的头问。

  “妈,说什么呢,我什么时候都是你儿子,前世,今生,都是。”

  “哪有什么前世,别胡说,走,进山。”

  “砍竹子啊?大家都去了,我们不能落后啊。”

  “妈,你不去通知姥爷舅舅他们吗?”

  “可以吗?”

  “我说行就行,偷偷的进行哈。”

  “哈哈,好儿子,你真棒!我这就去通知你姥爷他们。”

  “对了,大媳妇,等老大回来,让他去通知你娘家一下。”老妈忽然想起什么,扭头对怀孕的大嫂说。

  “妈,我知道了。”大嫂此时也很高兴,小叔子人真好,居然还可以这样。

  此刻,编竹篮“大赛”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