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亏欠
明月听到此话,原本疑惑的脸上露出迷茫之色。
萧清然沉默了半晌,才算压住了心里怒火。
皇帝明知道也丞相从中作梗,却选择视而不见。
倘若自己告诉皇帝,他身边的皇后和丞相长子身边的正房是边塞国身边的细作,只怕到时候只会得一句信口雌黄。
玉珠见萧清然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眼疾手快地倒了一杯茶递给了她,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殿下是伤心了吗?”
听到伤心两字,萧清然不由怔了一下,抬头看向玉珠,笑着摇了摇头。
她早就不知伤心两字怎么写了。
自从她被送去高丽国和亲,那一路之上她就已经流干了这一辈子的眼泪。
即便被打到血肉模糊的时候,她都不曾吭一声。
可唯独今日,看到周府那小丫头看到回来的双亲之时,嚎啕大哭的样子,却让她的心头微颤。
在高丽国无数个日日夜夜她都期盼着能够见到自己的亲人。
或许太期盼着回到自己的故土之上,所以她硬是咬着牙活了下来。
直到后来回到大夏国,成为了大夏国的赫赫有名的女将军。
她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好好喘一口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比战场之上的厮杀更为可怖。
因为杀死的都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之人。
周府那些丫鬟和家奴有何之错?
“明月,备马车本宫要去大理寺。”萧清然忙站起身,眸中闪过了一丝冷厉的杀意。
明月原本想要劝萧清然休息一下,可是见她全身都散发着一股骇人的气息,到嘴边的话又吞了下去,立即转身走了出去。
大理寺牢房内,董志元仔细地看了一眼张去所关押的牢房,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仵作检查过张云的尸体也并没有发现中毒,的确是自缢而亡。
董志元不明白张云为何要自杀,倘若想死之前大可一死了之,又为何要来大理寺自首?
偏偏等到丞相来审问案子,他就死了?
而根据周氏夫妻的供词,案发之日他们因为周子童的死而悲痛万分,所以并没有发现府中有任何异常之处。
至于府中是否有捉到小贼,他们也并不知道。
当他们睁开双眼之时,两人已经入了东宫。
得知周府被人放火,府中之人都死了以后,周氏夫妻更是日夜难眠。
至于是否得罪什么人他们更是一问三—不知。
周府是商户,在京城有不少商铺田地,虽然是商人但是两夫妻向来待人宽厚,行善乐施。
从来不曾与人发生争执。
至于周子童,提及周府二公子。
周政一脸懊恼不已,因为平日只顾着生意,一直以来对二儿子疏于管教,以致于他行事乖戾。
董志元调查过周子童此人,虽然平日顽劣,目中无人。
可实则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究竟他得罪何人,会惨遭杀害?
董志元正愁眉不展,只见书童何福急匆匆地赶到牢房之中。
看到四处血迹斑斑之时,脸色瞬间惨白,忙移开目光开口道:“大人,长公主殿下来了。”
“长公主殿下?”董志元不由一怔,只感觉眼皮跳了两下,又抬头看向何福,一脸认真地问道:“你亲眼看到她来了?”
何福有些不解地看向自家大人,忙点了点头。
这种事情能够开玩笑的吗?
“大人,您怎么了?害怕见长公主殿下吗?”何福挠了挠头,忙宽慰道:“长公主殿下向来温和待人,大人无须惧怕她。”
董志元嘴角抽搐了一下,看向何福的目光中有了一些变化,浅笑道:“不要认为长得好看的女子就温柔体贴,长公主不一样。”
何福愣了一下,好半天才理清了思绪,“大人,你不会因为之前长公主调戏你,所以还生她的气吧?”
董志元朝着何福翻了一个白眼,只可惜牢里太暗,何福根本没有看到。
“大人,您能够入得了长公主殿下的眼,不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何福不依不饶地继续道:“倘若您能够成为驸马的话,有了长公主当靠山,日后在朝堂之上,就可以横着走。”
“横着走?”董志元冷哼了一声,随即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可不想和皇亲国戚扯上什么关系。
而且他向来嚣张跋扈之人,尤其还是女子。
两人闲话家常,不知不觉便走到了门口。
董志元只见不远处槐树下站着一女子,身着一袭白衣,手中撑着一把红伞,目光正眺望着远方,似是在看着不远处的一对母女,唇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那一幕让董志元的心口不由一沉,他还是头一回看到萧清然如此温安静的模样,总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待他回过神来之时,便见萧清然径直走到了董志元的面前,收敛起唇角的笑,神色冷凝地看着他,“董大人,本宫帮了你一次,你是不是亏欠了我一回?”
“长公主殿下,下宫不明白您的意思?”董志元怔了一下,原以为萧清然来大理寺是为了查周府案子,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是来讨债的。
“董大人还真是贵人多忘事,今日本宫可是因为你才去的宫里,如若不是本宫帮你说话,这会你还能平安无事地站在这里和本宫说话?”萧清然似笑非笑地看着董志元。
董志元被眼前女子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全身不自在,恨不得转身就走。
可是他向来是个有恩必还之人,更何况人家都讨要上门,自己又岂能赖账。
“长公主殿下想要臣办事,只管吩咐。”董志元皮笑肉不笑地抬头看了一眼萧清然,“殿下可是长公主,臣自然不敢抗旨。”
萧清然冷笑了一声,自然听得出来董志元言外之意,是自己用皇权压迫他。
“本宫向来不喜强人所难,倘若董大人不愿意承认亏欠于人,那就算了。”萧清然说着便转身准备离开。
“长公主殿下。”董志元出声喊住了她,若有所思地望了她一眼,才开口道:“只要下官能够办的事情,臣定会答应,感情之事除外。”
明月听到此话,原本疑惑的脸上露出迷茫之色。
萧清然沉默了半晌,才算压住了心里怒火。
皇帝明知道也丞相从中作梗,却选择视而不见。
倘若自己告诉皇帝,他身边的皇后和丞相长子身边的正房是边塞国身边的细作,只怕到时候只会得一句信口雌黄。
玉珠见萧清然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眼疾手快地倒了一杯茶递给了她,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殿下是伤心了吗?”
听到伤心两字,萧清然不由怔了一下,抬头看向玉珠,笑着摇了摇头。
她早就不知伤心两字怎么写了。
自从她被送去高丽国和亲,那一路之上她就已经流干了这一辈子的眼泪。
即便被打到血肉模糊的时候,她都不曾吭一声。
可唯独今日,看到周府那小丫头看到回来的双亲之时,嚎啕大哭的样子,却让她的心头微颤。
在高丽国无数个日日夜夜她都期盼着能够见到自己的亲人。
或许太期盼着回到自己的故土之上,所以她硬是咬着牙活了下来。
直到后来回到大夏国,成为了大夏国的赫赫有名的女将军。
她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好好喘一口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比战场之上的厮杀更为可怖。
因为杀死的都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之人。
周府那些丫鬟和家奴有何之错?
“明月,备马车本宫要去大理寺。”萧清然忙站起身,眸中闪过了一丝冷厉的杀意。
明月原本想要劝萧清然休息一下,可是见她全身都散发着一股骇人的气息,到嘴边的话又吞了下去,立即转身走了出去。
大理寺牢房内,董志元仔细地看了一眼张去所关押的牢房,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仵作检查过张云的尸体也并没有发现中毒,的确是自缢而亡。
董志元不明白张云为何要自杀,倘若想死之前大可一死了之,又为何要来大理寺自首?
偏偏等到丞相来审问案子,他就死了?
而根据周氏夫妻的供词,案发之日他们因为周子童的死而悲痛万分,所以并没有发现府中有任何异常之处。
至于府中是否有捉到小贼,他们也并不知道。
当他们睁开双眼之时,两人已经入了东宫。
得知周府被人放火,府中之人都死了以后,周氏夫妻更是日夜难眠。
至于是否得罪什么人他们更是一问三—不知。
周府是商户,在京城有不少商铺田地,虽然是商人但是两夫妻向来待人宽厚,行善乐施。
从来不曾与人发生争执。
至于周子童,提及周府二公子。
周政一脸懊恼不已,因为平日只顾着生意,一直以来对二儿子疏于管教,以致于他行事乖戾。
董志元调查过周子童此人,虽然平日顽劣,目中无人。
可实则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究竟他得罪何人,会惨遭杀害?
董志元正愁眉不展,只见书童何福急匆匆地赶到牢房之中。
看到四处血迹斑斑之时,脸色瞬间惨白,忙移开目光开口道:“大人,长公主殿下来了。”
“长公主殿下?”董志元不由一怔,只感觉眼皮跳了两下,又抬头看向何福,一脸认真地问道:“你亲眼看到她来了?”
何福有些不解地看向自家大人,忙点了点头。
这种事情能够开玩笑的吗?
“大人,您怎么了?害怕见长公主殿下吗?”何福挠了挠头,忙宽慰道:“长公主殿下向来温和待人,大人无须惧怕她。”
董志元嘴角抽搐了一下,看向何福的目光中有了一些变化,浅笑道:“不要认为长得好看的女子就温柔体贴,长公主不一样。”
何福愣了一下,好半天才理清了思绪,“大人,你不会因为之前长公主调戏你,所以还生她的气吧?”
董志元朝着何福翻了一个白眼,只可惜牢里太暗,何福根本没有看到。
“大人,您能够入得了长公主殿下的眼,不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何福不依不饶地继续道:“倘若您能够成为驸马的话,有了长公主当靠山,日后在朝堂之上,就可以横着走。”
“横着走?”董志元冷哼了一声,随即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可不想和皇亲国戚扯上什么关系。
而且他向来嚣张跋扈之人,尤其还是女子。
两人闲话家常,不知不觉便走到了门口。
董志元只见不远处槐树下站着一女子,身着一袭白衣,手中撑着一把红伞,目光正眺望着远方,似是在看着不远处的一对母女,唇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那一幕让董志元的心口不由一沉,他还是头一回看到萧清然如此温安静的模样,总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待他回过神来之时,便见萧清然径直走到了董志元的面前,收敛起唇角的笑,神色冷凝地看着他,“董大人,本宫帮了你一次,你是不是亏欠了我一回?”
“长公主殿下,下宫不明白您的意思?”董志元怔了一下,原以为萧清然来大理寺是为了查周府案子,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是来讨债的。
“董大人还真是贵人多忘事,今日本宫可是因为你才去的宫里,如若不是本宫帮你说话,这会你还能平安无事地站在这里和本宫说话?”萧清然似笑非笑地看着董志元。
董志元被眼前女子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全身不自在,恨不得转身就走。
可是他向来是个有恩必还之人,更何况人家都讨要上门,自己又岂能赖账。
“长公主殿下想要臣办事,只管吩咐。”董志元皮笑肉不笑地抬头看了一眼萧清然,“殿下可是长公主,臣自然不敢抗旨。”
萧清然冷笑了一声,自然听得出来董志元言外之意,是自己用皇权压迫他。
“本宫向来不喜强人所难,倘若董大人不愿意承认亏欠于人,那就算了。”萧清然说着便转身准备离开。
“长公主殿下。”董志元出声喊住了她,若有所思地望了她一眼,才开口道:“只要下官能够办的事情,臣定会答应,感情之事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