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催命来电-《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晨光透过温榆河府主卧的落地窗,在浅灰色的羊毛地毯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刘伊妃赤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指尖轻抚过敞开的行李箱边缘,将路宽常穿的深灰色羊绒大衣叠得方正,小心地压进防尘袋里。

  “看着点儿,眼药水放在这个夹层里了,跟剃须刀在一起。”

  “我后天就回来了,带剃须刀干嘛?”

  小刘自顾自地拾掇着,没有一丝采纳他的意见的想法,临行前的心情不大美丽,话里话外的语气就沾了点阴阳:

  “说不定遇到什么大美女,你又多待了几天呢?”

  “你胡子长得快,让你带就带着,哪来这么多废话?”

  说着又轻拍皮箱示意他仔细看:“茶包在防潮袋里,喝完酒不要喝,酒也少喝。”

  国人常有大酒后喝浓茶的习惯,其实违反了养生常识。

  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同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内可能让人感到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

  而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是强效神经兴奋剂,会刺激心脏收缩,提高心率,增强心肌耗氧量。

  两者叠加的效果就是“酒精的循环刺激”和“咖啡因的神经兴奋”双重压力,严重时会心悸、胸闷,尤其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而言不大友好。

  “嗯,知道了。”

  小刘睫毛垂着,像在脑海里又过一遍他的习惯,又耐心地把行李箱里多余的物品都清出来,给其他物什腾地方。

  突然摸到了色鬼导演的工作服,估计还是上个月在国外期间用的。

  “这个要不要带?”

  刘伊妃捏着杜蕾斯的指尖微微一顿,故意绷着脸,睫毛却轻轻颤了两下,像只憋着坏的小狐狸。

  路老板对女友的傲娇甘之若饴:“听你的,你说带就带。”

  小刘挑眉:“你听我的,我也是要捶你的,怎么能不明辨是非就听我的呢?”

  好赖话都叫你说了,刚刚才提出不同意见被训斥的洗衣机果断闭嘴,从她手里接过小盒子:“那就现在用了算了。”

  “滚蛋!”小刘突然噗嗤笑出声,眼角弯成月牙,连带着耳尖都泛起薄红,走到床边把把男友的工作服“啪嗒”甩进了床头柜。

  里头的几个盒子都空了,用得太快了,太快了。

  “下楼吃饭。”

  从家里到机场不到20分钟的车程,刘伊妃执意要送。

  “你送我就迟到了,不是自己讲的要拿出上班的态度来的吗?”

  “没事,请个假可以理解,我前天不还请假去问界坐了半天班。”

  小刘的底线很灵活,需要敬业的时候再敬业。

  “监察中心最近有什么大动作吗?”路老板有两个星期没过问公司的事务了,奥运火炬传递在即,有很多前置性的宣传和准备工作。

  “没有,小猫两三只,不成气候。”刘伊妃靠在男友的肩膀,未施粉黛的俏脸也不虞在他身上蹭掉粉。

  “就是董双枪、陈芷希都问我年会的时间,公司这边已经准备地差不多了。”

  路老板点头:“嗯,等从魔都回来我去趟公司。”

  显然他的安排暂时不便讲,或者说他还没想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说给众人听,即便是刘伊妃。

  在车里吻别后依依惜别,刘伊妃噘着红通通的嘴唇:“晚上回酒店给我打电话。”

  “嗯,知道了。”

  阿飞这一趟没有跟着,开车载着新入职的人艺女演员恋恋不舍在八点半抵达了单位。

  随着《历史的天空》全球的票房大暴,小刘显然暂时需要更强的安保力量。

  在国内,顶着奥运总导演的名头,又因为《天空》积攒了卓绝的口碑,路宽是绝对安全的。

  这会儿谁敢对他起什么物理骚扰的坏心思,就是在蓄意破坏奥运事业,跟整个国家作对。

  会即刻被铁拳锤倒,查无此人。

  ——

  2008年的人艺大本营还在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的首都剧场。

  这里在1953年经总里批复选址建设,1956年正式竣工并交付人艺使用。

  如果从刘伊妃和路宽的“老巢”冰窖王府过去,步行只有不到2公里。

  但从温榆河的庄园出发,从机场再绕一圈,再抵达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半了。

  “濮老师,我到了。”刘伊妃敲开现任人艺副院长的办公室门。

  濮存心抬头,笑容和蔼地起身:“快进来伊妃,路上堵车了吧?”

  小刘点头:“早晨路宽临时出差绕道送他去机场,再过来就赶上早高峰了。”

  她看了眼腕表:“迟到了十分钟,很抱歉濮老师!”

  人艺副院长连忙摆手,对这位举止有礼,不骄不躁的年轻女演员很有好感:“没有的话,老冯不也迟到了吗?”

  说安嘉和,安嘉和到,冯远争敲了敲门,很不见外地推开:“院长,路上堵车,我来晚了。”

  濮存心板着脸双标:“你看看,伊妃都比你到的早,像话吗?”

  “院长啊,人家小刘是坐迈巴赫62S来上班的,我是开帕萨特来单位的,这能一样嘛!”

  濮存心笑着点点他:“胡说八道,迈巴赫能飞还怎么的?”

  “那可不,不然这贵的道理在哪儿?”冯远争玩笑了几句,又笑着冲熟人小刘挤挤眼。

  三人坐下正式叙话,谈及对刘伊妃的工作安排。

  一般而言,对于从北电、中戏等艺术院校毕业考进人艺的青年演员,会有一个戏剧行业的职业启蒙。

  这是人艺的“学员制培养体系”,新演员要进入培训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封闭训练,每天六点半在首都剧场的排练厅进行基本功训练。

  包括李法曾等资深演员指导的台词课,用《茶馆》、《雷雨》等剧本练习戏剧化的台词表演;

  还有结合话剧舞台要求的形体特训,人艺强调话剧演员要有“戏曲的筋骨”,因此一些简单的“圆场步”、“云手”类的戏曲身段,以及《推销员之死》等西方剧目的现代肢体表达。

  只不过这些对于柏林影后来讲,显然不是合理的课程和进修安排。

  倒不是说拿了这个国际电影节的荣誉就多么高高在上,而是她的表演基础是得到冯远争、路宽等行业内人士认证和赞赏的,出于对演员负责的考虑,显然应该因材施教,跳级进入更高的层次和程序。

  “伊妃,一般人艺的新演员经过戏剧启蒙,都是从龙套跑起,然后是B制配角、A制配角、主角候补,最后是主角。”

  “考虑到你的现实情况,我想就从A制配角开始,先熟悉戏剧表演的方式、方法,毕竟跟在大银幕上的演出是有区别的,好不好?”

  濮存心这番话说得很客气了。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人艺从“人艺之父”焦菊隐开始,就给入行的演员定下了严苛的规矩。

  这个从龙套、B制配角、A制配角、主角候补,直至主角的晋升体系,每一步就是演员的成长的集中体现,对演员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

  龙套自不必提,要求演员能够执行导演指令即可,经典剧目《茶馆》中的茶客们,通常是青年演员进入人艺的第一站。

  所谓B制配角,是定位于一个具体人物,具有碎片化台词与简单性格特征,比如有少量台词的丫鬟、士兵,有些微的辨识度。

  如在《雷雨》中,B制配角可能是“送药的仆人”、“打电话的账房先生”,其存在服务于主线剧情推进。

  A制配角会再进一步,是剧情的重要支撑点,拥有完整人物小传与独立戏剧功能。

  如《哈姆雷特》中的波洛涅斯、《日出》中的李石清,台词量较大,需展现如虚伪、精明、懦弱的复杂性格,通常和主角产生戏剧冲突或情感关联。

  至于主角候补和主角,就基本是登堂入室的成熟戏剧演员才能驾驭了的。

  单招刘伊妃进院里是张合平拍板的决定,但也经过了院委会的讨论,濮存心在看过她的表演片段后也是认可的。

  包括对她刚入院的角色安排,既没有太过打破人艺历来的规矩,也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人文关怀。

  这是体制内单位的做事方式。

  小刘微笑道:“没问题,我会尽快进入角色的,我来人艺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沉淀下来,把过去六七年的表演经验提炼、提升。”

  少女伸手:“濮老师,很荣幸正式加入人艺,多谢关照。”

  “好!今天张院长在奥运大厦公干,我代表院里,正式欢迎刘伊妃同志加入人艺大家庭!”濮存心笑着起身同她握手,又风度翩翩地送两人出门。

  “请冯老师跟你讲一些人艺的工作流程吧,工作上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

  “好的。”

  小刘雀跃地跟老熟人冯远争往他的办公室走,羊皮短靴跟在大理石地面磕出轻响。

  沿途经过排练厅,传来隐约的台词声,混着老式暖气管的嗡鸣,听起来很有感觉,应该是个适合演员潜心进修的好去处。

  冯远争这位未来的人艺院长,现在担任人艺演员队队长的职务。

  他负责协调不同剧目的演员排练安排,算是刘伊妃的顶头上司。

  普通演员想要出头,从龙套、B制、A制一路晋升,第一个要通过的就是他的评估和认可。

  “冯老师,别泡你那茶了,我从家里带了。”小刘笑着从包包里掏出路老板的珍藏。

  她对茶不是特别感兴趣,现在家里林林总总的各类酒倒是买了不少。

  不过在路宽的熏陶下于茶道也算略通好坏、粗识门道,今天第一天到院里,准备贿赂下师兄——

  如果从梅尔辛“托孤”一事上论的话。

  冯远争很高兴刘伊妃能选择在大红大紫的2008年急流勇退,即使考进人艺是在她拿到柏林影后和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之前,也算是非常谨守演员初心的选择了。

  这是他最欣赏的演员的态度。

  冯远争看着眼前明媚端庄的少女感慨道:“伊妃,我还记得2001年刚刚见到你那会儿,连几句台词都讲不好,发音也很成问题。”

  “六七年下来,我是真想不到你能走得这么快!呵呵,这么说别介意啊。”

  小刘嘴角弯了弯:“当然介意啊!当时妈妈请你教我表演,没两节课就跑了,冯老师你这也太不给面子了。”

  “哈哈哈!”冯远争提起往事总觉得有些不可置信:“实话说吧,当时主要是院里让我做演员队队长,我实在没有精力分心了。”

  “就像刚刚濮院长说的一样,我开始是给蓝天野老师的‘秦仲义’一角做候补的,那会儿突然有机会做主角了,自然就想着赶紧回来上剧目了。”

  冯远争提到这茬,怕眼前这个已经在表演一途获得不菲成就的女演员心里有芥蒂,又耐心解释了一番濮存心的用意。

  毕竟人艺是体制内的单位,有些规则和规矩是约定俗成的,要跟初来乍到的小刘通个气,防止有什么差错。

  即使不看在路宽的面子上,这个温婉少女的心性和性格也很难叫人不喜欢。

  “人艺现在的院长是张合平同志,也是北平奥组委的工作处处长,行政事务上他是一把手。”

  “我们还有两位负责业务的副院长濮存心和任明,主要由濮存心院长统筹具体工作,他的父亲苏民老师是我们人艺的上一任院长。”

  “这是当年焦菊隐先生定下的规矩,叫‘艺术家治院’,张院长被上级调来是解决比较棘手的演员流失、编制待遇、剧院市场化的问题,院里的艺术工作主要还是濮院长负责。”

  冯远争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戏痴,但他从85年考进人艺开始,辗转国内外求学,在体质内混久了,也是个眼明心亮的主儿。

  今年他刚刚当选中国剧协理事,并开始参与全国正协提案工作,这些社会职务都会为他以后升任院长积累资本。

  冯远争犹豫了两秒,继续解释道道:“关于他对你的安排。。。”

  刘伊妃听他介绍濮存心的来头就懂了言外之意。

  这不就是怕自己才拿了影后有些心高气傲,不愿意从A制做起嘛。

  “冯老师,我的态度还是很端正滴,虽然今天也迟到了。”小刘笑道:“都怪路宽,非要叫我去机场送他。”

  “你不要担心这个安排委屈我,我没有一点戏剧表演的经验,其实从A制开始,我还担心不能服众呢。”

  冯远争扬眉:“怎么不能服众?其实你的水平只要适应好戏剧舞台的节奏,候补是非常适合的位置。”

  他复又低声道:“但就像我刚刚讲的,人艺毕竟是体制内的艺术单位,总免不了论资排辈这一套。”

  “我们现在有130多位在编的演员,总不好叫人说出闲话来,对你、对路宽都不好。”

  “我跟老濮商量过,等你进入角色,把实力稍微那么展示一下,我看有些人也不会有太多借口可找,毕竟我们是搞艺术的,不能总一个萝卜一个坑,肯定是有能者居之。”

  有个熟人就是好,小刘和冯远争聊了一阵,基本把人艺上上下下都摸透了。

  以她现在的眼界、阅历,这一年的人艺演员生活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什么时候复出继续拍摄影视作品,就要看她自己的安排了,况且人艺演员的编制和外出接戏不冲突。

  就像后世的粉丝求她营业一样,这位姐太有性格,现在的粉丝已经在担心她哪一天跟洗衣机结婚了就直接隐退。

  小刘好奇道:“冯老师,院里现在给我安排什么角色?”

  冯远争笑道:“我刚想说呢,你进入状态很快啊!”

  “我也考虑了几个,得听听你自己的意见,主要是几个保留剧组的配角。”

  提到人艺,大众的印象总是《茶馆》、《窝头会馆》、《龙须沟》等经典剧目,这是由于人艺的“保留剧目”体系。

  这些经典话剧经过数十年的打磨,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呈现范式,成为人艺的艺术符号,也是青年演员成长的最快方式。

  试想一个被前辈们演了几十年的角色和剧目,对于需要学习模仿的青年演员来讲再合适不过。

  “《雷雨》的四凤、《日出》的陈白露、《茶馆》的丁小宝。”

  冯远争顿了顿笑道:“其实还有两个实验剧目,是张院长来了以后和艺术委员会一起推行的。”

  “一个是《哈姆雷特》里的奥菲利亚,一个是《返老还童》里的露西。”

  刘伊妃惊奇:“《返老还童》,路宽的。。。”

  “对,是那个《返老还童》没错。”冯远争笑着解释:“张院长从他手里讹了版权给人艺使用,反正你们家也不缺这点儿钱,就当为中国戏剧艺术做点儿贡献吧!”

  小刘笑道:“但奥菲利亚和露西都是女主吧,我现在演不了。”

  “实验剧目嘛,可以有例外,不过咱还是先做一两个月的A角,到时候你要是感兴趣,我们再调整。”

  “好的!”刘伊妃兴奋:“我想演露西,当时看张漫玉演就觉得特别过瘾,可以把一个女人从孩童演到老妪。”

  当然,把运用大量化妆特效技术的《返老还童》带到话剧舞台上来,露西和本杰明幼时的戏份自然要删减改编了。

  新晋柏林影后对2004年在戛纳看到张曼玉封后的情景历历在目。

  也是在那一次的戛纳,路宽找到张曼玉,邀请她出演《返老还童》。

  当时的张曼玉凭借前夫担纲导演的《清洁》夺魁,两人的离婚是少女时期的小刘颇觉感慨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兼得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五年之后,她成了双丰收的无敌幸运星,爱情和金熊兼得,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哎呀,我真的太期待了!来人艺真是个正确的选择。”小刘兴奋道:“既能专心钻研表演,还能演自己梦寐以求的角色。”

  少女的喜悦溢于言表,不过有句话没好意思讲——要是洗衣机还能演李明就好了,他们就能第一次扮演情侣了。

  小刘莫名觉得自己和洗衣机的定情之旅,跟《返老还童》中的李明、露西颇为相似,有着感情凝固在岁月和时光中的隽永。

  冯远争苦笑着摇头:“你的情况算是得天独厚,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得紧呢。”

  “但现在人艺情况比较复杂,一大堆演员跟院里打申请长期外出接戏,都被张院长他们按下来了。”

  刘伊妃默然点头,她也算是行业内的资深从业人士了,知道现在的娱乐圈随着中国电影、精品电视剧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普遍待遇是在提高的。

  青年演员们不愿日复一日地从龙套开始打磨、晋升,羡慕外面万花筒似的花花世界,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

  只不过对于人艺的影响比较大。

  同意他们长时间、大批量地外出接戏,人艺的规矩就形同虚设;

  不同意,青年演员长期流失,现在北电、中戏的优秀毕业生有条件的谁不去演电影、电视剧?

  过去这些人的风向标是靠着《还珠》红遍大江南北的雁子,现在包括井甜这样的北电大二新生,看齐的目标显然就是刘伊妃了。

  任谁看过她这一路走来的经历,都不得不感慨是天选之女。

  即便在没有洗衣机的前世,截止2008年她的发展路线也不能说有多错,只是后续因为各种原因生出许多蹉跎和波折来。

  因此刘伊妃进人艺,相当程度上也是一次逆行业风向的“纯艺术选择”。

  冯远争跟少女科普完了人艺的方方面面,转而回身从自己的书柜里拿出个书包。

  “伊妃,梅尔辛老师的书稿,你拿回去吧。”

  小刘惊讶道:“你收着呗,你不还要带年轻演员嘛,梅尔辛说会对你有帮助的。”

  冯远争感慨道:“谢谢你们帮我带礼物给她,我后来跟她通了电话,她身体很不好。”

  “我准备这两年无论如何抽空,带着老婆孩子去一趟德国。”

  人艺戏痴把装满了梅尔辛教学心得的大书包郑重地放在办公桌上,轻轻拉开拉链,满含眷恋地看着它们:

  “她在电话里对你赞不绝口,我已经看过一遍文稿了,基本都是当年她教授的内容和后续的心得,对我来说意义不大了。”

  “伊妃,你带回去吧,希望你能用得上,找到斯坦尼第三阶段的表演和教学方式。”

  冯远争轻轻打开一本满是德语的学习笔记,那是他80年代末在德国的所学,熟悉而又充满怀念地翻到其中一页:“这是《魔笛》那场戏,当年她给我的批语——”

  “争,要像夜后的花腔那样穿透灵魂。”

  刘伊妃看见他掌心里躺着的那本德文笔记,扉页贴着梅尔辛年轻时的照片。

  照片里的日耳曼女人站在布拉格剧场后台,演出服腰带上还别着沾油彩的排刷,冰蓝色眼睛亮得惊人。

  刘伊妃将书包贴在胸前,皮革凉意透过高领毛衣渗进来,这一刻想起了柏林风雪里那个轮椅上的倔强背影。

  阳光斜切过办公室斑驳的木地板,将两人交接书稿的剪影投在焦菊隐题字的院训墙上,上书——

  演员的生命,从踏上舞台的第一步开始,就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观众,属于永恒的戏剧艺术。

  对表演和演员事业充满执着的少女,再一次感慨自己来人艺的选择之正确。

  这里是一个能叫她继续沉下心来雕琢自己的艺术殿堂,让她能够继续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

  办公室外,突然传来《雷雨》排练的舞台雷声音效。

  闷闷的,像谁在时光深处轻轻叩门。

  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午餐后,冯远争带着年轻女演员小刘到人事处办理手续。

  2008年人艺的人事工作由档官员马鑫全面分管,具体对接的是人事处副处长张芸。

  张芸态度奇好,完全不像对待普通演员一样严肃,搞人事的,自然懂事也会来事。

  就算不看首富和内地电影行业巨擘路老板的面子,也要看张合平院长的面子。

  即便都不看,这位刘伊妃小姐本身也是业内资源丰富的女星,保不齐哪天就有事儿能“互相帮衬”,关系是要打好的。

  毕竟还是属于体质内的单位,小刘再一次领略到了人艺这个艺术殿堂的多面性和特殊性。

  “伊妃啊,以后有什么事儿随时打电话给我哦,你的合同、饭卡都收好,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和岗位津贴都是1号准时打到卡上。”

  张芸笑道:“我知道你的身家不在乎这些,不过这是单位和国家的认可嘛,呵呵。”

  “好的,谢谢张处长。”刘伊妃笑容温婉:“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张工资卡,第一份挂靠单位的工作,很新鲜呢!”

  张芸不遗余力地拍着“驴屁”:“要说院里也是为了搞平衡,我看你做初级演员是大大屈才啦。”

  “哪里哪里,我是来学习的。”

  冯远争在一边默不作声地看着张处长的热情似火,演对手戏的小刘一脸懵懂,痴痴霉霉,好话照单全收。

  挺好,这就是混体质的姿态。

  面上你好我好,转头按照规则、制度、自己的原则行事即可,毕竟她又不靠这碗饭过活。

  其实按照文件和合同上的说法,刘伊妃这样的应该叫三级演员,属于初级职称。

  只不过说出来不大好听,张芸就换了个说法。

  对其他年轻演员她可不会这么客气的,还关心你什么感受呢?

  能来人艺就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奥!

  刘伊妃跟冯远争离开人事处,边走边好奇地看自己的待遇情况:

  “初级职称基本工资2500元,A制配角单场津贴500元,创作补贴220元,交通费、取暖费、住房补贴等各项杂费515元,一共3735元。”

  小刘感慨道:“现在北平商品房均价已经破万了,这工资是有些低了,怪不得年轻演员往外跑呢。”

  她又笑着打听:“冯老师,你一个月多少钱?”

  冯远争开玩笑:“院里不让互相打听工资,一次罚款100块钱的,你别刚来就被罚款,回头再给你通报批评了。”

  “是吗?”刘伊妃笑逐颜开:“那你一个月,够被罚款多少回的?”

  冯远争轻咳了两下,低声道:“一百多回吧!”

  “哇!待遇好高啊!”

  “行了行了,你怎么跟路宽学坏了现在?尽拿我们这些穷酸取笑是吧?”

  刘伊妃笑着摆手:“没有没有!我就是感觉挺有趣的,我已经确定第一个目标了,尽快升级!这个三级也太难听了!”

  “哈哈哈!”

  小刘在人艺的大半天就这么顺利又愉快地过去了。

  从副院长濮存心,到老熟人冯远争,亦或是人事处张芸,都让年轻演员刘伊妃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一直到下午四五点,她强烈要求直接提上日程去参观和加入“适应性训练”,才遭遇了人艺职场生涯的第一个不愉快。

  冯远争和小刘商量后,给她暂时定的A制配角是改编自曹禺同名作品《日出》的陈白露一角。

  约莫五点多,北平暮霭沉沉,两人直接来到首都剧院的排练厅,《日出》剧组正在有序进行彩排。

  放眼看去,基本都是电视剧里的熟面孔。

  饰演银行小职员李石清的何冰;

  饰演陈白露旧情人方达生的吴钢,和他现实中的的妻子、饰演顾八奶奶的岳秀清;

  后者也是他在《人民的名义》里饰演的李达康的行长老婆欧阳菁;

  以及被冯远争打断,准备介绍刘伊妃后,投来的目光淡漠的徐凡,也是裤子的现任老婆。

  两人在1992年的电影《大撒把》中结识,小钢炮彼时还是个编剧。

  暗生情愫后,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女的裤子对她展开追求,终于在1999年与原配离婚,和徐凡喜结连理。

  从此徐凡成为了小钢炮的御用女主,跻身一线女星。

  但忽略娱乐圈中这种导演和演员的狗血感情经历不谈,徐凡是在1991年从中戏毕业就进入人艺的尖子生,一直到2022年她官宣从人艺退休,无论职业生涯取得的戏剧表演荣誉还是口碑都颇佳。

  冯远争简要介绍了刘伊妃的身份,其实这对于现场大多数演员们来讲都是不必要的。

  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戏剧演员,都很难说没听过这位内地年轻女演员的名头。

  从出道开始就绽放光芒,自2005年的“伊妃事变”后更是头条的常客,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

  “各位老师好,我是刘伊妃,今天刚刚到人艺来,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多学习。”

  “欢迎伊妃!”何冰跟冯远争关系不错,率先鼓掌欢迎:“张纯如这个角色演的真好,总之我是看哭了好几回。”

  吴钢老婆欧阳菁也释放着善意:“可不嘛!伊妃据说演之前体验了一年的生活,现在这么敬业年轻演员还上哪儿找?”

  徐凡笑着走过来像其他人一样和小刘握手,又冲冯远争问道:“远争,小刘演什么角色啊?”

  演员队队长冯远争有些讪讪道:“徐老师,刚想跟你商量来着,陈白露这个A制的角色,你看看要不你带一带伊妃。”

  “反正你重心还是放在《蔡文姬》和《阮玲玉》那边,这个A制的你来演演肯定屈才啊!”

  徐凡眉毛一挑,京片子张口就来:“怎么能这样呢?小刘没演过话剧,刚来就上《日出》不是胡闹吗,这也太不合规矩了,濮院长知道这事儿吗?”

  排练厅里瞬时一片安静。

  何冰、吴钢、岳秀清及其他大小演员都默不作声,不知道怎么场上的局势就风云突变了。

  其实说起来,徐凡的话也不能算错。

  这里还是牵扯到之前冯远争所讲的,人艺青年演员大量流失的问题。

  2008年的徐凡是人艺的一级演员,她的角色主要是人艺的大剧《蔡文姬》和《阮玲玉》,另外就是2009年人艺的新剧《窝头会馆》,和濮存心、宋丹丹合作,饰演落魄格格金穆蓉。

  但这个陈白露的角色,是她刚进人艺时的A制。

  只不过现在确实没有一个能顶得起来的年轻女演员接班,她只能回来继续演。

  无论是出于对《日出》负责的公心,还是因为冯小钢之前因为打记者暴露出的跟问界、路宽的矛盾这件私事(242章),徐凡的话都不能说有多错。

  你是柏林影后不假,是内娱第一小花不假,但这是戏剧舞台啊!

  你看看现场从何冰、冯远争到胡子花白的老戏骨张福元,谁不是在人艺待了十年、二十年?

  何冰给于是之做替补,冯远争给蓝天野做替补,媳妇熬成婆了才换来今天的“角儿”。

  凭什么你一来就要A制的陈白露,关键还是从自己手里拿走这个角色,叫徐凡心里老大不是滋味。

  徐凡不轻不重的诘问在排练厅里回响。

  戏剧演员都讲究一个不戴话筒,能叫最后一排的观众听得清台词,以至于这位一级演员颇具穿透力的声音,有些余音绕梁的意思。。。

  冯远争脸色有些难看,他知道徐凡夫妻俩跟路宽、刘伊妃俩情侣不是什么一路人,但也才打完招呼徐凡就这么大喇喇地不给人台阶下。

  可能是今天从濮存心到张芸都对小刘客客气气,或者是冯远争自己眼中的少女一向温婉亲切,性格和善。

  没意识到还会有人针锋相对。

  刘伊妃不愿叫冯远争为难,声音清冷、不卑不亢道:“徐老师,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不是为了抢谁的角色。”

  “既然你提到人艺的规矩,上午我看人艺的工作手册,焦菊隐院长确立了人艺的‘导演中心制’与‘舞美与剧本统一构思制’的演出原则。”

  “我想,对于我能否胜任陈白露这个角色,应该由演员队、艺术委员会和导演根据我后续的表现来议定吧?”

  “这!”徐凡有心反驳她,一时间却又不知道从哪儿切入,看得周围众人都笑而不语。

  冯远争在一边听得面色稍霁,心道少女思维敏捷,早上跟她科普的人艺的规矩,现在就活学活用了。

  你徐凡不是拿戏比天大的规矩说事吗?

  那人艺的规矩你遵守不遵守呢?

  何冰和吴钢对视一眼,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刚刚这台上真正能说得上话的大咖也就徐凡和吴钢老婆。

  现在多了一个年轻的柏林影后,这风云突变地也太快了。

  只不过从刘伊妃的谈吐、姿态来看,他们也不觉得整整大了小姑娘二十岁的徐凡,今天就能讨得了什么便宜。

  才来这半天,似乎就对体质内的这套说辞驾轻就熟了——

  以退为进,起手一句话就谈及自己是抱着学习的初衷,接着借徐凡拿来作筏子的规矩,抬出“人艺之父”焦菊隐的规矩来。

  在人艺,还有比这更大的规矩吗?

  关键在现场的围观者们看来,刘伊妃全程持冷静专业的语气,与徐凡带有情绪的诘问形成反差,无形中强化了徐凡“倚老压人”的负面印象。

  换个狂傲的青年女演员,兼具柏林影后和首富女友的身份,说不定现在就指着徐凡的鼻子一通骂了。

  你算什么东西,你老公冯小钢看见我男朋友还得低着头走呢?

  只不过小刘不是这样的性格,她在外人面前也极少借男友的势,为人处世,从来都是把自己当做独立的个体。

  徐凡沉吟了半晌,态度依旧坚决:“今天任导不在,既然你这么讲了,那就。。。”

  “铃铃铃!”

  一阵急促的响铃打断了徐凡的迂回,却瞬间叫她找到了另外的诘难理由,保养得宜的面庞因突如其来的发现而泛起异样的潮红:

  “小刘,你对焦院长的院训背得倒是熟练,就没看到演员手册上第三条,就是进入剧场必须静音和关机吗?”

  “排练时接电话等同于舞台事故,这也是人艺的规矩,你懂不懂?”

  刘伊妃面无表情地看了她一眼,她看过个毛的演员手册,刚刚那些都是跟冯远争吃饭时闲聊得知的。

  少女扫了眼,随即挂断杨蜜的来电,不知道这个塑料闺蜜找自己干嘛。

  “徐。。。”

  “嗡嗡嗡!”刚刚被调至震动的手机再一次打断两人的对话,刘伊妃毫不犹豫地再次挂断,抬头看着徐凡刚想说话。

  一条信息突然进来,叫打眼扫过的少女看得心里一惊!

  【茜茜,范兵兵昨晚动身去魔都了。】

  可是想到大咪咪告刁状的前科(330章),她又把起疑的心思都甩了出去。

  徐凡不知道手机上的信息是什么,但看她面色显然不太对劲,自知今天自己讨不来什么便宜,转向冯远争道:

  “老冯,我是就事论事,既然你们说等任院长决断,那就如你们所愿,今天我也不排练了,否则算我鸠占鹊巢了还是怎么的?”

  “走了。”

  徐凡穿着陈白露的戏服,“咔哒咔哒!”踩着高跟鞋离开,用逃避遮掩了今天的窘迫。

  刘伊妃被杨蜜打断了两次,看到信息本能地想回拨过去,结果又来电话了!

  唐烟?

  小姑娘心里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

  杨蜜的话她可以当个屁给放了,但唐烟这个时间节点也匆匆忙忙地联系自己。。。

  她跟冯远争示意了一下,走到剧场门外接通,未曾料到当头就是一记棒喝!

  “茜茜,我跟李总在上影厂这边参加酒局,路导也在。。。”

  唐烟似乎在躲着什么人,顿了两秒才低声道:“范兵兵刚刚也来了!”

  惊!

  刘伊妃才跟徐凡做过一场,被两道催命来电骤然一激,顿时芳心大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