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奈良的列车上,我突然觉得有些困,便靠在车窗上睡着了。
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是和陆小语一起来到了关西。
我们一起去温室看七月的晚樱,一起去吃了豚骨拉面和寿喜烧。
我们一起在积水清晨的巷口用饭团喂脏兮兮的柴犬。
我们还一起坐上了去奈良的列车。
梦里的天气很好,陆小语穿着一件天蓝色的连衣裙坐在靠窗的位置。
金色的阳光刺得她微微眯起双眼,纤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浅浅的阴影。
“你看那边……”陆小语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往窗外指。
远处山坡上,一群野鹿正低头吃草,其中有只小鹿似乎感觉到了我们的视线,抬头望向电车方向。
我正要说话,车厢忽然剧烈摇晃了一下。
眼前的天光瞬间暗了下来,陆小语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渐渐模糊。
再次睁开眼睛时,窗外的景色已经变了。
阳光透过缓慢移动的云层,在绵延的山脉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列车微微摇晃,耳畔传来安雨萌和陈亦轩低声交谈的声音,夹杂着包装袋窸窸窣窣的轻响。
我这才发现肩上多了一件外套——安雨萌毫不避讳地把她的防晒衣盖在了我身上。
“醒得正好。”陈亦轩伸手过来,递给我一瓶他在列车山买的冰镇大麦茶,“再有十分钟就到奈良了。”
他嘴角还沾着一点菠萝包的面包屑。
我直起身,揉了揉发僵的脖颈。
窗玻璃上映出自己稍显凌乱的头发,还有后排座位上一道身着天蓝色连衣裙的身影。
我猛地回头,却发现那排座位空空如也,只有几缕阳光斜斜地落在深蓝色的椅垫上。
“怎么了?”陈亦轩凑过来,顺着我的目光张望。
“没什么……”我摇摇头,随手拧开冰镇大麦茶。
玻璃瓶上的水珠滚落到手背上,凉得像去年我探望她时下的雨。
列车广播响起温柔的女声,奈良站的月台渐渐映入视野。
安雨萌指向窗外,语气难掩惊喜:“你们看!”
远处起伏的草坡上,三两只小鹿正悠闲地踱步。更近处的电线杆上,蹲着一只毛发蓬松的松鼠,正用前爪捧着什么啃得津津有味。
取行李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背包旁边,放着一个鼓囊囊的帆布包。
有一瞬间,我很好奇包里装着什么,但是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包的主人,于是只好跟着他俩离开了车厢。
奈良的午后静得出奇。
我们坐在东大寺的石阶旁,树影斑驳地爬上台阶,远处的小鹿低头咀嚼游客落下的鹿仙贝碎屑。
安雨萌靠着陈亦轩的肩膀,轻轻晃了晃手里没拆封的鹿仙贝,眼睛笑得弯起来:“你猜我能不能用这个把小鹿勾引过来?”
陈亦轩没回答,只是突然低下头,极快地亲了一下她的额头,和高中时一样的肆无忌惮。
安雨萌愣了一秒,随即脸颊通红地捶他:“干嘛啊!这么多人……”
可拳头落在陈亦轩肩上时,力道已经轻得如一片叶子。
他们闹得正欢的时候,一只幼鹿慢吞吞地踱了过来。
它的眼神太温柔,带着天然的信任和好奇,低头去嗅安雨萌手里的鹿仙贝。
安雨萌小声惊呼,下意识往陈亦轩怀里缩,而陈亦轩的手已经稳稳护在她背后。
“快喂它。”他说。
阳光穿过树梢,碎金般落在他们身上。
安雨萌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幼鹿温热的鼻息拂过她的指尖,她笑出声来,而陈亦轩看着她,眼里全是安静的笑意。
我突然想,如果陆小语也坐在我的身边,小心翼翼地喂鹿,我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我的鼻子有些发酸,七月的风吹得我眼眶发热。
我抬头看远处的浮云,梦里的情节再次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的眉眼融化在寿喜锅的热气氤氲里,模糊而温存。
我想她已经自由了,比这天上的云还自由得多。
风带来寺庙的钟声,沉闷而辽远。
像一个旅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又赶往很远的地方。
我闭上眼睛,感觉到阳光落在眼睑上的温度。
我忽然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原来,她早就把答案藏在那本《挪威的森林》里。
安雨萌的笑声飘过来。
我睁开眼,发现小鹿不知何时已经来到我面前,它身后的鹿仙贝碎屑在阳光下发亮。如同星星的残骸。
小鹿将脑袋凑了过来,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摸到昨晚那一瓣已经发干的橘子。
我将那瓣橘子喂给了小鹿,它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来到春日大社时,天色渐晚。
石灯笼亮起幽幽的光,宛如一排低垂的星辰。
安雨萌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橘红色的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颀长。
她忽然停在一盏石灯笼旁,回身冲陈亦轩挥手:“陈亦轩!帮我拍照!”
陈亦轩不紧不慢地走过去,接过她的手机。
安雨萌理了理头发,突然又喊:“等一下!”
她从陈亦轩手里夺回手机,冲我挥了挥手:“刘岩,你帮我和亦轩拍一张合照吧!”
他们两个挤在一盏石灯笼前,屏幕里的笑容比灯光还要温暖。
快门声响起的瞬间,一只不怕人的鹿踱了过来,自然而然地站在他们身侧,主动参与这次合照。
“完美!”安雨萌欢呼着接过手机,陈亦轩则顺手揉了揉她的脑袋。
就在这时,一只纤细的蝴蝶不知从哪里飞来,轻轻停在我的手背上。
它的翅膀近乎透明,在暮色中微微颤动。
我记得陆小语很喜欢蝴蝶,她总说它们像是逝者的信使。
蝴蝶停留的时间很短,几乎是转瞬即逝。它飞走时,我的掌心还留着一点微凉的触感。
抬头望去,蝴蝶已经消失在暮色之中,而安雨萌正拽着陈亦轩的衣袖,指着远处说:“我们该去买御守了!”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在石灯笼的光晕中忽明忽暗,我想也许死亡从来不是真正的退场,而是像暮色里的石灯笼,一盏熄灭时,另一盏已在别处亮起。
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是和陆小语一起来到了关西。
我们一起去温室看七月的晚樱,一起去吃了豚骨拉面和寿喜烧。
我们一起在积水清晨的巷口用饭团喂脏兮兮的柴犬。
我们还一起坐上了去奈良的列车。
梦里的天气很好,陆小语穿着一件天蓝色的连衣裙坐在靠窗的位置。
金色的阳光刺得她微微眯起双眼,纤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浅浅的阴影。
“你看那边……”陆小语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往窗外指。
远处山坡上,一群野鹿正低头吃草,其中有只小鹿似乎感觉到了我们的视线,抬头望向电车方向。
我正要说话,车厢忽然剧烈摇晃了一下。
眼前的天光瞬间暗了下来,陆小语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渐渐模糊。
再次睁开眼睛时,窗外的景色已经变了。
阳光透过缓慢移动的云层,在绵延的山脉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列车微微摇晃,耳畔传来安雨萌和陈亦轩低声交谈的声音,夹杂着包装袋窸窸窣窣的轻响。
我这才发现肩上多了一件外套——安雨萌毫不避讳地把她的防晒衣盖在了我身上。
“醒得正好。”陈亦轩伸手过来,递给我一瓶他在列车山买的冰镇大麦茶,“再有十分钟就到奈良了。”
他嘴角还沾着一点菠萝包的面包屑。
我直起身,揉了揉发僵的脖颈。
窗玻璃上映出自己稍显凌乱的头发,还有后排座位上一道身着天蓝色连衣裙的身影。
我猛地回头,却发现那排座位空空如也,只有几缕阳光斜斜地落在深蓝色的椅垫上。
“怎么了?”陈亦轩凑过来,顺着我的目光张望。
“没什么……”我摇摇头,随手拧开冰镇大麦茶。
玻璃瓶上的水珠滚落到手背上,凉得像去年我探望她时下的雨。
列车广播响起温柔的女声,奈良站的月台渐渐映入视野。
安雨萌指向窗外,语气难掩惊喜:“你们看!”
远处起伏的草坡上,三两只小鹿正悠闲地踱步。更近处的电线杆上,蹲着一只毛发蓬松的松鼠,正用前爪捧着什么啃得津津有味。
取行李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背包旁边,放着一个鼓囊囊的帆布包。
有一瞬间,我很好奇包里装着什么,但是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包的主人,于是只好跟着他俩离开了车厢。
奈良的午后静得出奇。
我们坐在东大寺的石阶旁,树影斑驳地爬上台阶,远处的小鹿低头咀嚼游客落下的鹿仙贝碎屑。
安雨萌靠着陈亦轩的肩膀,轻轻晃了晃手里没拆封的鹿仙贝,眼睛笑得弯起来:“你猜我能不能用这个把小鹿勾引过来?”
陈亦轩没回答,只是突然低下头,极快地亲了一下她的额头,和高中时一样的肆无忌惮。
安雨萌愣了一秒,随即脸颊通红地捶他:“干嘛啊!这么多人……”
可拳头落在陈亦轩肩上时,力道已经轻得如一片叶子。
他们闹得正欢的时候,一只幼鹿慢吞吞地踱了过来。
它的眼神太温柔,带着天然的信任和好奇,低头去嗅安雨萌手里的鹿仙贝。
安雨萌小声惊呼,下意识往陈亦轩怀里缩,而陈亦轩的手已经稳稳护在她背后。
“快喂它。”他说。
阳光穿过树梢,碎金般落在他们身上。
安雨萌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幼鹿温热的鼻息拂过她的指尖,她笑出声来,而陈亦轩看着她,眼里全是安静的笑意。
我突然想,如果陆小语也坐在我的身边,小心翼翼地喂鹿,我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我的鼻子有些发酸,七月的风吹得我眼眶发热。
我抬头看远处的浮云,梦里的情节再次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的眉眼融化在寿喜锅的热气氤氲里,模糊而温存。
我想她已经自由了,比这天上的云还自由得多。
风带来寺庙的钟声,沉闷而辽远。
像一个旅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又赶往很远的地方。
我闭上眼睛,感觉到阳光落在眼睑上的温度。
我忽然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原来,她早就把答案藏在那本《挪威的森林》里。
安雨萌的笑声飘过来。
我睁开眼,发现小鹿不知何时已经来到我面前,它身后的鹿仙贝碎屑在阳光下发亮。如同星星的残骸。
小鹿将脑袋凑了过来,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摸到昨晚那一瓣已经发干的橘子。
我将那瓣橘子喂给了小鹿,它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来到春日大社时,天色渐晚。
石灯笼亮起幽幽的光,宛如一排低垂的星辰。
安雨萌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橘红色的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颀长。
她忽然停在一盏石灯笼旁,回身冲陈亦轩挥手:“陈亦轩!帮我拍照!”
陈亦轩不紧不慢地走过去,接过她的手机。
安雨萌理了理头发,突然又喊:“等一下!”
她从陈亦轩手里夺回手机,冲我挥了挥手:“刘岩,你帮我和亦轩拍一张合照吧!”
他们两个挤在一盏石灯笼前,屏幕里的笑容比灯光还要温暖。
快门声响起的瞬间,一只不怕人的鹿踱了过来,自然而然地站在他们身侧,主动参与这次合照。
“完美!”安雨萌欢呼着接过手机,陈亦轩则顺手揉了揉她的脑袋。
就在这时,一只纤细的蝴蝶不知从哪里飞来,轻轻停在我的手背上。
它的翅膀近乎透明,在暮色中微微颤动。
我记得陆小语很喜欢蝴蝶,她总说它们像是逝者的信使。
蝴蝶停留的时间很短,几乎是转瞬即逝。它飞走时,我的掌心还留着一点微凉的触感。
抬头望去,蝴蝶已经消失在暮色之中,而安雨萌正拽着陈亦轩的衣袖,指着远处说:“我们该去买御守了!”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在石灯笼的光晕中忽明忽暗,我想也许死亡从来不是真正的退场,而是像暮色里的石灯笼,一盏熄灭时,另一盏已在别处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