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还顶着花环回来了呢。”回揽春居的路上,碰到了萧公爷,还没等柳拂春说什么呢,萧公爷就看到她头顶的花环,不由得打趣了一句。
柳拂春有些无奈:“爷爷!”
“好了好了,不逗趣儿了,这个给你。”萧公爷忽然从袖中拿出一对玉牌,“这个是库房的玉牌,虽然你还在孕中,不应该把这么劳心的事情交给你,但我思来想去,也不能老是让你闲着,会闲出病来的,还不如给你找点事。”
柳拂春倒是相当坦然地接过了这对意味着掌管中馈的玉牌,反正这个时候不给她,之后也会给她的。
“时间也不早了,快回去休息吧。”萧公爷摆了摆手。
柳拂春笑眯眯地应了一声“是”,虽然身体已经不再轻盈,但脚步依然轻快。
她没有和萧公爷说府外的事情,虽然萧公爷未必不知道,但是柳拂春认为反正是毫无关系的人了,且沈沐安不像沈南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事一再麻烦萧公爷。
翌日。
柳拂春近日来越发贪睡,明明知晓今日要去给沈老将军上香,仍然睡到了辰时末才醒过来,再加上还要梳妆,干脆就把时间放在了下午。
下午出门的时候,萧公爷随口问了一句要去干什么,柳拂春如实回答要给沈老将军上香,不想萧公爷听到这话后,也要跟着柳拂春去上一炷香。
两家人在京城外碰面的时候面面相觑,柳家人不明白为何萧公爷会出现在这,而萧公爷愣了一下后马上反应过来。
说来两家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不是在正式的宅院内,反而在一处偏僻的山脚下。
柳拂春站在中间,披着厚厚的大氅,含着笑看着两边人互相见礼。
她确实是故意的,但也是有底气才会不告知双方。
“你呀。”柳霄渊看出了妹妹的意图,没好气道。柳拂春挑了挑眉,并不否认。
互相寒暄之后,两家人一起上了山。
看到光秃秃的山上一个孤零零的坟包,萧公爷和柳家人都说不出的心酸,尤其是看到柳拂春熟练地拿出香和酒,跪在了碑前,就更心酸了。
“外公,我找到了我真正的家人,我把他们带过来给你看看。”柳拂春照常用手帕擦了擦墓碑上落的灰和未化的雪,喃喃自语,“我现在很幸福,很开心。”
柳暄拿着香上前鞠了一躬,沉声道:“多谢沈老将军一直对阿春多有照拂,以后我们也会如同沈老将军待阿春一样待阿春的,还请老将军放心,有我柳某一天在,就不会让阿春受到委屈。”
说这话的时候,柳暄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萧公爷。
萧公爷对柳暄的意有所指也不在意,他也没拿着香,就这么看着墓碑上的字,叹了口气:“老沈,没想到你外孙女最后是要落到我家……”
“你说说你,要是和我家结娃娃亲多好,阿春也不用嫁给裴家那个眼瞎的娃娃,我保证把你外孙女当亲孙女看。”
“算了,反正都要成为一家人了,你外孙女现在可没人敢惹,你在天上就放心吧。”
萧公爷的语气颇为熟稔,不过也是,萧公爷和沈老将军同为武将,年轻时候自然是认识的。而萧公爷之后留在了京城,沈老将军则是远赴边境,继续保家卫国。
柳拂春跪在坟前,照例把自己带过来的酒洒在坟前,随后起身,道:“外公,我下次再来看你。”
回去的时候,柳暄忽然道:“不知国公爷接下来可有空?”萧公爷一挑眉:“柳祭酒有何贵干?”
“小女的婚期不过最后一个月,我们做父母的却对此一无所知。虽然小女承蒙萧公爷厚爱,但下官想,有些事情还需商议一二。”柳暄的用词很谨慎,虽然即将结为亲家,但是不夸张地讲,双方都对彼此其实一无所知。
萧公爷一想,倒也不无道理。
之前不和柳家人商量是因为柳家人的身份还没披露出来,他也不好找人商量,之后纯粹是自己习惯了一个人操心这件事,竟忘了柳拂春的正牌父母就在京城呢。
“那便如柳祭酒所言。”萧公爷欣然答应。
与此同时,沈南意也发现了昨日沈沐安偷偷跑出沈府是去了护国公府,还在外边儿等了一个多时辰,就是为了等柳拂春回来。
得到这个消息的沈南意差点把一口银牙咬碎,秀丽的脸上是令人胆寒和畏惧的怨恨和恶毒。
为什么柳拂春都这样了,沈沐安还巴巴地跑过去给人送东西?到底谁才是他的亲妹妹?
柳拂春明明处处针对她,沈沐安这个做哥哥的不为她出头也就罢了,怎么还去找柳拂春?这不是在打她的脸吗?
沈南意深深地吸了口气,目光触及到桌上那支并蒂海棠簪子以及一旁她绣了一大半的嫁衣的时候,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
虽然昨日裴青衍没有亲自到场,但托人送来了她的生辰礼,还是并蒂海棠的纹样,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就算柳拂春嫁得比她好又如何?只是一个昏睡不醒的废人罢了,肚子里还揣着一个杂种,也不知道是不是给萧家人下了药,都这样了还护着柳拂春呢。
这么想,沈南意就好受多了。
但仍然没办法消去她对沈沐安在昨日去找柳拂春这件事的怒火。
但谁管沈南意生不生气呢,柳拂春更是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坐在母亲身边,乖乖听着父母和萧公爷一起商讨自己的婚事。
她懒懒地打了个哈欠。
最后敲定了当天柳拂春从春风巷这里出嫁,由柳霄渊背着出门子,原先沈老将军准备的嫁妆也不用抬过来,他们柳家再凑八十八抬。
虽然柳拂春不是第一次出嫁,但京城里不少人等着看她的笑话,认为她已经是二婚,柳家看起来也不怎么富庶的样子,说不定比第一次出嫁还寒酸呢。
而且,也没听说过二嫁比头婚还要隆重的。
柳家人和萧公爷怎么能容忍这样的笑话出现在柳拂春身上?当即决定要办得越隆重越好。
柳拂春有些无奈:“爷爷!”
“好了好了,不逗趣儿了,这个给你。”萧公爷忽然从袖中拿出一对玉牌,“这个是库房的玉牌,虽然你还在孕中,不应该把这么劳心的事情交给你,但我思来想去,也不能老是让你闲着,会闲出病来的,还不如给你找点事。”
柳拂春倒是相当坦然地接过了这对意味着掌管中馈的玉牌,反正这个时候不给她,之后也会给她的。
“时间也不早了,快回去休息吧。”萧公爷摆了摆手。
柳拂春笑眯眯地应了一声“是”,虽然身体已经不再轻盈,但脚步依然轻快。
她没有和萧公爷说府外的事情,虽然萧公爷未必不知道,但是柳拂春认为反正是毫无关系的人了,且沈沐安不像沈南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事一再麻烦萧公爷。
翌日。
柳拂春近日来越发贪睡,明明知晓今日要去给沈老将军上香,仍然睡到了辰时末才醒过来,再加上还要梳妆,干脆就把时间放在了下午。
下午出门的时候,萧公爷随口问了一句要去干什么,柳拂春如实回答要给沈老将军上香,不想萧公爷听到这话后,也要跟着柳拂春去上一炷香。
两家人在京城外碰面的时候面面相觑,柳家人不明白为何萧公爷会出现在这,而萧公爷愣了一下后马上反应过来。
说来两家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不是在正式的宅院内,反而在一处偏僻的山脚下。
柳拂春站在中间,披着厚厚的大氅,含着笑看着两边人互相见礼。
她确实是故意的,但也是有底气才会不告知双方。
“你呀。”柳霄渊看出了妹妹的意图,没好气道。柳拂春挑了挑眉,并不否认。
互相寒暄之后,两家人一起上了山。
看到光秃秃的山上一个孤零零的坟包,萧公爷和柳家人都说不出的心酸,尤其是看到柳拂春熟练地拿出香和酒,跪在了碑前,就更心酸了。
“外公,我找到了我真正的家人,我把他们带过来给你看看。”柳拂春照常用手帕擦了擦墓碑上落的灰和未化的雪,喃喃自语,“我现在很幸福,很开心。”
柳暄拿着香上前鞠了一躬,沉声道:“多谢沈老将军一直对阿春多有照拂,以后我们也会如同沈老将军待阿春一样待阿春的,还请老将军放心,有我柳某一天在,就不会让阿春受到委屈。”
说这话的时候,柳暄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萧公爷。
萧公爷对柳暄的意有所指也不在意,他也没拿着香,就这么看着墓碑上的字,叹了口气:“老沈,没想到你外孙女最后是要落到我家……”
“你说说你,要是和我家结娃娃亲多好,阿春也不用嫁给裴家那个眼瞎的娃娃,我保证把你外孙女当亲孙女看。”
“算了,反正都要成为一家人了,你外孙女现在可没人敢惹,你在天上就放心吧。”
萧公爷的语气颇为熟稔,不过也是,萧公爷和沈老将军同为武将,年轻时候自然是认识的。而萧公爷之后留在了京城,沈老将军则是远赴边境,继续保家卫国。
柳拂春跪在坟前,照例把自己带过来的酒洒在坟前,随后起身,道:“外公,我下次再来看你。”
回去的时候,柳暄忽然道:“不知国公爷接下来可有空?”萧公爷一挑眉:“柳祭酒有何贵干?”
“小女的婚期不过最后一个月,我们做父母的却对此一无所知。虽然小女承蒙萧公爷厚爱,但下官想,有些事情还需商议一二。”柳暄的用词很谨慎,虽然即将结为亲家,但是不夸张地讲,双方都对彼此其实一无所知。
萧公爷一想,倒也不无道理。
之前不和柳家人商量是因为柳家人的身份还没披露出来,他也不好找人商量,之后纯粹是自己习惯了一个人操心这件事,竟忘了柳拂春的正牌父母就在京城呢。
“那便如柳祭酒所言。”萧公爷欣然答应。
与此同时,沈南意也发现了昨日沈沐安偷偷跑出沈府是去了护国公府,还在外边儿等了一个多时辰,就是为了等柳拂春回来。
得到这个消息的沈南意差点把一口银牙咬碎,秀丽的脸上是令人胆寒和畏惧的怨恨和恶毒。
为什么柳拂春都这样了,沈沐安还巴巴地跑过去给人送东西?到底谁才是他的亲妹妹?
柳拂春明明处处针对她,沈沐安这个做哥哥的不为她出头也就罢了,怎么还去找柳拂春?这不是在打她的脸吗?
沈南意深深地吸了口气,目光触及到桌上那支并蒂海棠簪子以及一旁她绣了一大半的嫁衣的时候,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
虽然昨日裴青衍没有亲自到场,但托人送来了她的生辰礼,还是并蒂海棠的纹样,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就算柳拂春嫁得比她好又如何?只是一个昏睡不醒的废人罢了,肚子里还揣着一个杂种,也不知道是不是给萧家人下了药,都这样了还护着柳拂春呢。
这么想,沈南意就好受多了。
但仍然没办法消去她对沈沐安在昨日去找柳拂春这件事的怒火。
但谁管沈南意生不生气呢,柳拂春更是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坐在母亲身边,乖乖听着父母和萧公爷一起商讨自己的婚事。
她懒懒地打了个哈欠。
最后敲定了当天柳拂春从春风巷这里出嫁,由柳霄渊背着出门子,原先沈老将军准备的嫁妆也不用抬过来,他们柳家再凑八十八抬。
虽然柳拂春不是第一次出嫁,但京城里不少人等着看她的笑话,认为她已经是二婚,柳家看起来也不怎么富庶的样子,说不定比第一次出嫁还寒酸呢。
而且,也没听说过二嫁比头婚还要隆重的。
柳家人和萧公爷怎么能容忍这样的笑话出现在柳拂春身上?当即决定要办得越隆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