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拂春现在对裴青衍只剩下了烦躁和厌恶,在褪去年少时候所有的悸动之后,她发现裴青衍简直是一无是处,既要又要,还没什么担当的一个人。
不想和她成亲,就算有圣旨又如何,直接和陛下去说不就好了。她记得当时明通帝还把裴青衍叫了过去询问了裴青衍的意见,为何那个时候不直接说呢?
明通帝不爱做媒,也很少棒打鸳鸯,若是裴青衍声泪俱下又或是真情实感一点,说不定这个婚就不赐了。
可裴青衍既没有说不愿意娶她,也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反而规规矩矩地娶了她,却又不肯好好对她,极尽所能地羞辱她,说是为了惩罚她抢走了沈南意的东西。她当时很想问裴青衍,既然不愿意娶她,又为何对明通帝的问询不发表反对意见?
后来她明白了,在沈老将军还在世的时候,沈家还算是如日中天。
意识到这一点后,柳拂春才意识到自己年少时的心动有多么可笑。
柳拂春仔仔细细地给萧封戟擦手,指尖触及到萧封戟手心厚厚的老茧时,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掌心里的茧子:已经消下去很多了,回京之后,为了在裴青衍面前装出一副贤良淑德样子,她有三四年没有再拿起武器。
鬼使神差的,柳拂春把自己手指插入了萧封戟的掌心。
和萧封戟的大手相比,柳拂春的手纤细又细腻,但掌心里的茧子相触的时候,代表他们才是同一类人。
柳拂春低头看着十指相扣的两只手,忽然很想知道萧封戟坐在马上,意气风发的样子是怎样的。
“不用去管那些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柳拂春淡淡道,“明日备车,我去拜访母亲。”
不多时,在外边搜集信息打听情报的挽春也回来了。
三日前,柳拂春从自己哥哥嘴里得知了所谓“国子监舞弊案”这一件事,直听了个大概她就觉得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对劲,但是柳霄渊这件事也是从大理寺那边打听得来的,更多的信息,那边的人更是讳莫如深,不肯再多提及。
柳霄渊还问她打听这件事要做什么,怕她触及到什么秘辛,会引起危险。
柳拂春没告诉柳霄渊,德妃既然把这件事拜托了她,就知道若是把她扯到那些危险的境地,对所有人都没什么好处。而且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是柳拂春不愿自己不明不白地帮别人做事,才让挽春到处去打听。
如今这已经是挽春在外打听的第三天,但这件事像是被人凭空抹去了一样,挽春之前两天在外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所以今天柳拂春其实也没报什么期待,但挽春今天回来的时候不像之间一样垂头丧气,而是抬着头,眼睛也亮亮的。
见状,柳拂春也不自觉期待起来。
“夫人,有消息了!”挽春的语气十分雀跃,却还记得这件事不是什么小事,压低了声音再柳拂春耳边说道。柳拂春点了点头,示意挽春继续往下说。
“奴婢找到了一位二十年前落榜的考生,他还留在了京城里,现在正在当一品居的帐房先生。他不是国子监的人,但是当年他的考场正是和那舞弊的三人一样。”
“他说……那三人并不是国子监的人,但是后续调查的时候又清清楚楚地在国子监的名单里看见了那三人的名字,就连国子监的其他夫子也亲口承认了。可那三人分明和那个考生是住在同一个客栈的考生。”
“后来,他又偷偷去查了原本那三人的功名,竟然已经被换了名字!”
“而他的调查也受到了阻碍,像是被什么人发现了,还被警告了,让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放弃之前的功名,在京城里做一个小小的帐房先生。”
“他说他一直在等待一个调查真相的机会。”
挽春一口气说完这些,便看向了柳拂春,想看看柳拂春对此是什么看法。
而柳拂春只觉得这人有事情在瞒着,不然这人的动机太奇怪了,仅仅只是那三个人和他是住在同一客栈里的同一届考生,他就要为一个真相执着下去吗?
柳拂春问了几个问题,挽春也很快答出来了。
“夫人若是想知道更多,明日奴婢再去问他。”虽然柳拂春问的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还有问题意味着柳拂春对这份信息根本没相信多少,挽春也不在意,换做是她,这么扯淡的理由她也不会相信的。
“辛苦你了。”柳拂春点了点头,“不过他既然说那三人并不是国子监的人,那当时调查的人也很值得怀疑,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三人放到国子监的名单里去,把国子监的名声弄臭对始作俑者有什么好处?”
国子监只是一个读书的地方,顶多里面的老师都是官身,而里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
但说白了,国子监再怎么不一样,也是个读书的地方。里面不谈当时政,治,只做学问。
到底是什么人要把国子监拉下水?却又允许国子监花了十年的时间重新建立起名声呢?
当时的结果只有那个夫子销声匿迹,那三个考生被除名赐死,会试重考。
这样大的一个案子,却只有这样的惩罚,会不会有点太轻了些?若只是对那三个学子有仇,或是对那个夫子有仇,也不应该是这样要把国子监牵扯下去的做法啊?
柳拂春开始怀疑一件事:当时的始作俑者,真的是大越的人吗?
怎么感觉越查越不对劲了?
若是那个宋老先生是当年舞弊案的见证者,为何又要隐姓埋名留在京城,为何德妃会在二十年后要给这位宋老先生递东西呢?
柳拂春百思不得其解,忽然道:“挽春,明日你不用再去找那个人了。”
“为什么?”挽春不解。
柳拂春沉吟了一会儿,道:“明日我们去长宁街的街尾,拜访那位宋先生。”
既然想不出来,她干脆先把德妃交待的那件事先完成,看能不能直接从当事人的嘴里翘出什么来。
不想和她成亲,就算有圣旨又如何,直接和陛下去说不就好了。她记得当时明通帝还把裴青衍叫了过去询问了裴青衍的意见,为何那个时候不直接说呢?
明通帝不爱做媒,也很少棒打鸳鸯,若是裴青衍声泪俱下又或是真情实感一点,说不定这个婚就不赐了。
可裴青衍既没有说不愿意娶她,也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反而规规矩矩地娶了她,却又不肯好好对她,极尽所能地羞辱她,说是为了惩罚她抢走了沈南意的东西。她当时很想问裴青衍,既然不愿意娶她,又为何对明通帝的问询不发表反对意见?
后来她明白了,在沈老将军还在世的时候,沈家还算是如日中天。
意识到这一点后,柳拂春才意识到自己年少时的心动有多么可笑。
柳拂春仔仔细细地给萧封戟擦手,指尖触及到萧封戟手心厚厚的老茧时,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掌心里的茧子:已经消下去很多了,回京之后,为了在裴青衍面前装出一副贤良淑德样子,她有三四年没有再拿起武器。
鬼使神差的,柳拂春把自己手指插入了萧封戟的掌心。
和萧封戟的大手相比,柳拂春的手纤细又细腻,但掌心里的茧子相触的时候,代表他们才是同一类人。
柳拂春低头看着十指相扣的两只手,忽然很想知道萧封戟坐在马上,意气风发的样子是怎样的。
“不用去管那些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柳拂春淡淡道,“明日备车,我去拜访母亲。”
不多时,在外边搜集信息打听情报的挽春也回来了。
三日前,柳拂春从自己哥哥嘴里得知了所谓“国子监舞弊案”这一件事,直听了个大概她就觉得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对劲,但是柳霄渊这件事也是从大理寺那边打听得来的,更多的信息,那边的人更是讳莫如深,不肯再多提及。
柳霄渊还问她打听这件事要做什么,怕她触及到什么秘辛,会引起危险。
柳拂春没告诉柳霄渊,德妃既然把这件事拜托了她,就知道若是把她扯到那些危险的境地,对所有人都没什么好处。而且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是柳拂春不愿自己不明不白地帮别人做事,才让挽春到处去打听。
如今这已经是挽春在外打听的第三天,但这件事像是被人凭空抹去了一样,挽春之前两天在外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所以今天柳拂春其实也没报什么期待,但挽春今天回来的时候不像之间一样垂头丧气,而是抬着头,眼睛也亮亮的。
见状,柳拂春也不自觉期待起来。
“夫人,有消息了!”挽春的语气十分雀跃,却还记得这件事不是什么小事,压低了声音再柳拂春耳边说道。柳拂春点了点头,示意挽春继续往下说。
“奴婢找到了一位二十年前落榜的考生,他还留在了京城里,现在正在当一品居的帐房先生。他不是国子监的人,但是当年他的考场正是和那舞弊的三人一样。”
“他说……那三人并不是国子监的人,但是后续调查的时候又清清楚楚地在国子监的名单里看见了那三人的名字,就连国子监的其他夫子也亲口承认了。可那三人分明和那个考生是住在同一个客栈的考生。”
“后来,他又偷偷去查了原本那三人的功名,竟然已经被换了名字!”
“而他的调查也受到了阻碍,像是被什么人发现了,还被警告了,让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放弃之前的功名,在京城里做一个小小的帐房先生。”
“他说他一直在等待一个调查真相的机会。”
挽春一口气说完这些,便看向了柳拂春,想看看柳拂春对此是什么看法。
而柳拂春只觉得这人有事情在瞒着,不然这人的动机太奇怪了,仅仅只是那三个人和他是住在同一客栈里的同一届考生,他就要为一个真相执着下去吗?
柳拂春问了几个问题,挽春也很快答出来了。
“夫人若是想知道更多,明日奴婢再去问他。”虽然柳拂春问的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还有问题意味着柳拂春对这份信息根本没相信多少,挽春也不在意,换做是她,这么扯淡的理由她也不会相信的。
“辛苦你了。”柳拂春点了点头,“不过他既然说那三人并不是国子监的人,那当时调查的人也很值得怀疑,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三人放到国子监的名单里去,把国子监的名声弄臭对始作俑者有什么好处?”
国子监只是一个读书的地方,顶多里面的老师都是官身,而里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
但说白了,国子监再怎么不一样,也是个读书的地方。里面不谈当时政,治,只做学问。
到底是什么人要把国子监拉下水?却又允许国子监花了十年的时间重新建立起名声呢?
当时的结果只有那个夫子销声匿迹,那三个考生被除名赐死,会试重考。
这样大的一个案子,却只有这样的惩罚,会不会有点太轻了些?若只是对那三个学子有仇,或是对那个夫子有仇,也不应该是这样要把国子监牵扯下去的做法啊?
柳拂春开始怀疑一件事:当时的始作俑者,真的是大越的人吗?
怎么感觉越查越不对劲了?
若是那个宋老先生是当年舞弊案的见证者,为何又要隐姓埋名留在京城,为何德妃会在二十年后要给这位宋老先生递东西呢?
柳拂春百思不得其解,忽然道:“挽春,明日你不用再去找那个人了。”
“为什么?”挽春不解。
柳拂春沉吟了一会儿,道:“明日我们去长宁街的街尾,拜访那位宋先生。”
既然想不出来,她干脆先把德妃交待的那件事先完成,看能不能直接从当事人的嘴里翘出什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