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我是真的问心无愧,我一直坚信我还有平凡的机会。若是旁人,真要做了这样不知廉耻的事情的话,国子监,甚至是大越……都无法承受这样的丑闻。”傅青松颤抖着声音说出了这话。
对于傅青松的这种想法,柳拂春不算很能理解,但是她选择尊重,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她一个追求明哲保身的人就不要去指谪傅青松这种思想境界比较崇高的人了。
柳拂春想了想,道:“但如果夫子你想要平反的话,这样的丑闻迟早会被曝出来的。”闻言,傅青松一僵,随即苦笑了一声:“可我已经背负这样的名声背负了二十年,我也想为自己讨个公道。”顿了一下,傅青松叹了口气:“县主,人都是自私的。”
“从前的我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嗤之以鼻,现在才觉自己见识短浅。”
柳拂春不置可否,又道:“方才夫子说起当年的祭酒是柳家人,那案子可与那位祭酒有关?”傅青松回忆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祭酒在会试前五天便离开了京城去寻访老友,直到案件发生三天后才匆匆归来。”
“事情发生后,祭酒一夜白头。后来我偷偷回到京城,听说祭酒大人在案件尘埃落定后,经不起这个打击,没过多久就因病逝去了。”
虽然傅青松说得很含糊,想来他是真的不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柳拂春还是发现了不对劲。
她不知道当时那位祭酒是不是柳家人,但若真的是柳家人的话,国子监的事情纵然会给他造成打击,但是打击太大而因病去世,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
二十年前,应该还不是柳暄当家主,而这位柳家人能在国子监担任祭酒,在柳家的地位想来也不低,怎么会因为一次舞弊案就一蹶不振呢?难道不是更应该打起精神,挽回国子监的名声吗?
除非……有人一定要让这位祭酒死。
是这位祭酒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东西,还是这位祭酒死了才能平息民愤,又或是……祭酒挡了谁的路呢?
而在国子监舞弊案发生后不久,年末的时候柳家便离开了京城明哲保身。
这件事情感觉越来越复杂了,幕后之人到底是要针对柳家,还是要针对大越?
柳拂春暗自苦笑,原以为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自己已经尽量只在边缘查,没想到里面还是有牵扯到自身的事情。
又是一件事与愿违的事情,早知道直接把东西给傅青松就好了。
不过要真是那样做的话,柳拂春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萧公爷知道这里住的谁,德妃也知道傅青松住在这里,想来知道傅青松住在这里的人并不止他们两个。可若傅青松真的隐姓埋名了二十年的话,又怎么会让这两人,或者是不止两人知晓自己的住址呢?
更何况,傅青松在世人眼里就是一个帮着作弊的小人,可萧公爷提起傅青松的时候,明显不是厌恶,而是一言难尽。
莫非是……可若真是她想的那样,那傅青松可真就是无妄之灾了。
柳拂春越来越头疼了。
回护国公府的马车上,柳拂春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德妃既然拜托她转交的东西是有关于舞弊案的,那德妃不可能不知道当年的祭酒是柳家人。
难不成德妃笃定她不会直接把东西交给傅青松,必然要调查一番吗?所以在这里挖了一个坑,等着她跳下去?还是说,德妃其实也没想到傅青松会把这件事情说出来,纯粹是意外?
柳拂春的脸色逐渐凝重,回到府上便向宫里递了帖子,打算明天就去拜访德妃。
一来,她要知道德妃知道了什么关于她外公的死,除夕夜那个给她递纸条的人到底是不是德妃的人;二来,为什么一定要找她去送这样东西,这里面还牵扯一个柳家人到底是德妃有意还是无心。
柳拂春将这两个问题放在心底,回府之后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看一点和天书一样的账本,给萧封戟擦身子按摩,防止肌肉萎缩,顺便对着萧封戟倾诉一些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她内心的想法。
反正没有人会回应她。
她把今天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听得萧封戟一愣一愣的,完全不知道外界发生了这些事,一环绕一环的,简直让人火大。
“明天我要去拜访德妃,问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柳拂春一边给萧封戟按摩,一边低声自言自语:“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有一个猜测,二十年前的这桩舞弊案,和之后柳家离开京城,到之前外公回京,然后死得不明不白,以及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不会其实都可以串起来。”
“只是我还没找到那根线,或许等顺天府里那些刺客松嘴了,就能知道真相了吧。”
柳拂春不知道她的话给萧封戟造成了多大的震撼,他不由自主地顺着柳拂春的话把这些事情一件件捋清楚,发现其实有个解释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能串起来,并且说得通的。
只是……没有证据。
或许柳拂春说得对,说不定真的要等顺天府里的那些刺客开口,或者查到了一些其他的蛛丝马迹,一切的真相都会浮出水面。
而坚持不懈在调查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的萧公爷也发现了不对,他看着管家呈上来的那份名单,有些不敢置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才看向管家,虽然没有说话,但眉眼已经微微垂了下来。
好一会儿,萧公爷幽幽叹了口气,道:“老江,你别和我说这份名单到你手上的时候,你没发现什么异常。”
管家老江把腰弯得更低,垂着头道:“老奴也有些不敢相信,这才赶紧拿过来让国公爷过目。”
萧公爷的将那份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看了下去,虽然只有几个,他原先对科举也并不感兴趣,但是这几个名字对他来说实在是印象深刻。
“这些人,不都在那次舞弊案里,死去了吗?”
对于傅青松的这种想法,柳拂春不算很能理解,但是她选择尊重,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她一个追求明哲保身的人就不要去指谪傅青松这种思想境界比较崇高的人了。
柳拂春想了想,道:“但如果夫子你想要平反的话,这样的丑闻迟早会被曝出来的。”闻言,傅青松一僵,随即苦笑了一声:“可我已经背负这样的名声背负了二十年,我也想为自己讨个公道。”顿了一下,傅青松叹了口气:“县主,人都是自私的。”
“从前的我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嗤之以鼻,现在才觉自己见识短浅。”
柳拂春不置可否,又道:“方才夫子说起当年的祭酒是柳家人,那案子可与那位祭酒有关?”傅青松回忆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祭酒在会试前五天便离开了京城去寻访老友,直到案件发生三天后才匆匆归来。”
“事情发生后,祭酒一夜白头。后来我偷偷回到京城,听说祭酒大人在案件尘埃落定后,经不起这个打击,没过多久就因病逝去了。”
虽然傅青松说得很含糊,想来他是真的不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柳拂春还是发现了不对劲。
她不知道当时那位祭酒是不是柳家人,但若真的是柳家人的话,国子监的事情纵然会给他造成打击,但是打击太大而因病去世,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
二十年前,应该还不是柳暄当家主,而这位柳家人能在国子监担任祭酒,在柳家的地位想来也不低,怎么会因为一次舞弊案就一蹶不振呢?难道不是更应该打起精神,挽回国子监的名声吗?
除非……有人一定要让这位祭酒死。
是这位祭酒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东西,还是这位祭酒死了才能平息民愤,又或是……祭酒挡了谁的路呢?
而在国子监舞弊案发生后不久,年末的时候柳家便离开了京城明哲保身。
这件事情感觉越来越复杂了,幕后之人到底是要针对柳家,还是要针对大越?
柳拂春暗自苦笑,原以为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自己已经尽量只在边缘查,没想到里面还是有牵扯到自身的事情。
又是一件事与愿违的事情,早知道直接把东西给傅青松就好了。
不过要真是那样做的话,柳拂春恐怕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萧公爷知道这里住的谁,德妃也知道傅青松住在这里,想来知道傅青松住在这里的人并不止他们两个。可若傅青松真的隐姓埋名了二十年的话,又怎么会让这两人,或者是不止两人知晓自己的住址呢?
更何况,傅青松在世人眼里就是一个帮着作弊的小人,可萧公爷提起傅青松的时候,明显不是厌恶,而是一言难尽。
莫非是……可若真是她想的那样,那傅青松可真就是无妄之灾了。
柳拂春越来越头疼了。
回护国公府的马车上,柳拂春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德妃既然拜托她转交的东西是有关于舞弊案的,那德妃不可能不知道当年的祭酒是柳家人。
难不成德妃笃定她不会直接把东西交给傅青松,必然要调查一番吗?所以在这里挖了一个坑,等着她跳下去?还是说,德妃其实也没想到傅青松会把这件事情说出来,纯粹是意外?
柳拂春的脸色逐渐凝重,回到府上便向宫里递了帖子,打算明天就去拜访德妃。
一来,她要知道德妃知道了什么关于她外公的死,除夕夜那个给她递纸条的人到底是不是德妃的人;二来,为什么一定要找她去送这样东西,这里面还牵扯一个柳家人到底是德妃有意还是无心。
柳拂春将这两个问题放在心底,回府之后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看一点和天书一样的账本,给萧封戟擦身子按摩,防止肌肉萎缩,顺便对着萧封戟倾诉一些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她内心的想法。
反正没有人会回应她。
她把今天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听得萧封戟一愣一愣的,完全不知道外界发生了这些事,一环绕一环的,简直让人火大。
“明天我要去拜访德妃,问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柳拂春一边给萧封戟按摩,一边低声自言自语:“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有一个猜测,二十年前的这桩舞弊案,和之后柳家离开京城,到之前外公回京,然后死得不明不白,以及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不会其实都可以串起来。”
“只是我还没找到那根线,或许等顺天府里那些刺客松嘴了,就能知道真相了吧。”
柳拂春不知道她的话给萧封戟造成了多大的震撼,他不由自主地顺着柳拂春的话把这些事情一件件捋清楚,发现其实有个解释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能串起来,并且说得通的。
只是……没有证据。
或许柳拂春说得对,说不定真的要等顺天府里的那些刺客开口,或者查到了一些其他的蛛丝马迹,一切的真相都会浮出水面。
而坚持不懈在调查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的萧公爷也发现了不对,他看着管家呈上来的那份名单,有些不敢置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才看向管家,虽然没有说话,但眉眼已经微微垂了下来。
好一会儿,萧公爷幽幽叹了口气,道:“老江,你别和我说这份名单到你手上的时候,你没发现什么异常。”
管家老江把腰弯得更低,垂着头道:“老奴也有些不敢相信,这才赶紧拿过来让国公爷过目。”
萧公爷的将那份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看了下去,虽然只有几个,他原先对科举也并不感兴趣,但是这几个名字对他来说实在是印象深刻。
“这些人,不都在那次舞弊案里,死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