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惊喜连连看-《农门福妃又野又飒》

  拆门板拆床板这都是简单活,就算考虑到是珍贵的沉香木,林大丰动作小心了很多,也花了一刻钟就把该拆的都拆下来了。

  “乖乖,这就是沉香木啊!”林三阿婆摸着那沉香木板稀罕的不行,好像多摸两下就能延年益寿一样。

  孩子们不知道,但一屋子的大人可知道,沉香可是城里的达官贵人才用得起的东西,值老鼻子钱了。

  “我也是最近看了书才认识沉香木的,不然睡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自己床板这么值钱。书里还有教怎么取香的,回头我取出来,咱们留一部分卖一部分。”姜宛童胡诌道。

  那书自然是指《天工开物》,只是两个孩子还在,就没说明,反正林三阿婆他们现在对于“神书”已经十分信服,根本不会怀疑姜宛童的话。

  “只是沉香的市价还得打听打听,正好快中秋了,过几天咱们要进城买东西,顺便卖一部分。”姜宛童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

  这沉香其实她还准备制成香,这样价格更贵,不过没必要一次性说完。

  “沉香的价格我来打听!”林大顺拍着胸脯领了活。

  “那我,去山上砍棵树把床板和门板给补了。”林大丰决定干这些活。

  “去山上干啥,屋后种的那几棵树都长老高了,又爱生虫,正好砍一些大树枝下来。”林三阿婆提议。

  “对啊,每年生好多虫子,抓起来都费劲,不如多砍一些树枝下来。”林来富也附和。

  那几棵树姜宛童是知道的,每年春夏交际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香味清甜,原身的母亲林惠娘很喜欢这种花树,姜川就隔三差五从山上挖一棵这种花树栽到两家院子或者屋后。

  山上这种树基本都被姜川挖下来了,每到花期,满院子都是香味。林惠娘十分喜欢。

  后来没几年,这树开始生虫,一片一片白色的像蜘蛛网一样的虫子把树枝树干都糊上了。

  本来是都要砍了的,可林惠娘舍不得,姜川就把院子里的树又都移栽到屋后,每年清理虫子。

  原身有记忆起,那些树就都在屋后,虽然每年还会开花,但因为生虫花量少了很多,原身讨厌虫子,就不怎么靠近那些树。

  可姜宛童如今翻看那些回忆,越回忆越觉得那些树像是女贞树,而那虫病的现象,也颇像白蜡虫吐的蜡丝。

  于是,她连忙跟着林大丰来到屋后确认,果然如她所料。

  “二表哥,这些树砍不得!”姜宛童赶紧拦住磨刀霍霍的林大丰。

  林大丰以为她是触景生情,心疼林惠娘喜欢的树,便安慰她:“童娘放心,我不伤树的根本,只把那些生虫的树枝都砍了,这样树也长得好。”

  “不是,二表哥,这些树是女贞树,那些虫子是白蜡虫,这些白白的东西能做蜡烛,很值钱的!”姜宛童三言两语解释清楚。

  “啥?这东西能做蜡烛?”林大丰震惊。那这以前是砍了多少钱啊?!

  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后跟林大丰的想法差不多,都觉得在自己无知的情况下砍烧了很多钱。

  古代的蜡烛多是蜂蜡或者牛油等动物油脂做的蜡烛,还有一种便是白蜡。

  蜂蜡产自蜜蜂,是奢侈品,更早的时候甚至是贡品。肉都吃不到的年代,动物油脂同样很稀有。

  而白蜡便是白蜡虫所产,产量有限,也很稀有,直到明朝大量生产,普通人家才用得起。

  国外的石蜡传入中国后,蜡烛才不再是个稀罕物。

  而在这个朝代,姜宛童家里也一直是用油灯,可见蜡烛依旧很珍贵。

  只是女贞树或者白蜡树需要的生长环境比较湿润和温暖,多在川蜀一代,因而林三阿婆他们不知道这树也很正常。

  “这竟然能做蜡烛?”得知此事的林三阿婆惊的眼睛都瞪圆了。

  姜宛童从没见过她这样,以为她气自己没早说,赶紧甩锅给“神书”:“我也是最近看了书才知道的,以前也不知道。”

  “哎哟,我的天啊。”林三阿婆一拍大腿,哀嚎一声:“我只当是害了虫病,每次都砍下来烧柴,还觉得烧了干净。敢情我烧的都是钱啊!哎哟,可心疼死我了!”

  林三阿婆以前可讨厌这让树害病的虫子了,觉得她女婿辛辛苦苦给闺女挖来的树,被这些虫子糟蹋了,是以经常砍了害虫病的树枝当柴烧。

  如今知道真相,顿觉自己错过了几百两金银,抚着胸口,肉疼的差点喘不上来气。

  “咱家以前不认识,都是白搭,现在认识了,这不就能赚钱了吗。”姜宛童赶紧给林三阿婆倒一碗水。

  林三阿婆一口气喝完,心情才好一些,当即拍板:“以后那些‘钱宝宝’都归我照顾了!它们爱怎么霍霍怎么霍霍!我绝不拦着!”

  这一下就改口钱宝宝了。姜宛童觉得老太太实在可爱。

  “好嘞,等我再看看书,就跟您说怎么整理这些‘钱宝宝’,怎么弄出白蜡来。”姜宛童笑着说。

  林三阿婆保证一定好好的。

  因为屋后的树不能用,最终还是林大丰和林大顺一起跑了几趟山上砍了好几棵树回来。

  林三阿婆的意思,给姜宛童家补了床板和门板后,再把屋后弄个篱笆围起来,对外就说防止家畜家禽乱跑。

  反正村子里地方大,每家每户就算离得近也没挨一起,像林三阿婆家和姜家这种就隔着一道篱笆的是少数,大家也都默认屋前屋后是自家地盘。好多人家就算不圈起来,也都会种个菜种个果树桑树。林三阿婆家这么做也没什么独特的。

  其他人忙活木匠活,姜宛童便带着林三阿婆练习做蜡烛。

  她二人把剩余不多的白蜡块从树枝上剥离下来,若有白蜡虫便放回树上,然后把白蜡块在锅中小火加热使之熔化,去除杂质分离出蜡液。

  而后倒入放有棉芯的细长竹筒磨具内静置等待蜡烛凝固成型。

  这方法很简单,林三阿婆学了两次就熟练了。

  可惜因树上剩余蜡块不多,通共也就做出十三根蜡烛,这又让林三阿婆肉疼了一阵。

  就这样,一家子齐上阵,一直忙活到晚上。

  今日不仅发现沉香,还发现白蜡虫这个可以长久赚钱的法子,是个好日子。

  好日子自然要吃好的。

  之前攒着要送去村塾的鸡蛋没送出去,正好这晚上做了吃。

  别看十个鸡蛋对于一大家子来说每个人也就分到一个,但平常人家鸡蛋也就紧着孩子吃,大人可没有。

  这十个鸡蛋在舅妈张氏手里可作出花来了,一个白菜木耳炒鸡蛋,一个鸡蛋羹,还煮了一锅鲜掉舌头的蘑菇鸡蛋汤。

  众人就着饼子吃的各个肚圆。

  饭后都心满意足的各回个屋。

  姜宛童也牵着一大一小豆丁回了姜家。

  刘氏嘱咐林川谷两句,就由他去了。周氏第一次跟孩子分开,还有点舍不得,帮着送到姜家。

  “小兰很懂事的,今年也就尿了两次床。都是我晚上睡死了忘了推她起夜,以后还得麻烦童娘,她晚上就起夜一次,肯定就不会尿床了。若是尿了,你拿给我来拆洗。”

  周氏边说边在床上铺好林小兰的小褥子。

  小姑娘原本也有一丢丢不舍,可听见自家娘亲跟别人讲她尿床的糗事,顿时就被害羞尴尬的情绪占据了主导,连忙催促周氏:“娘,你不要说了。我要听小姑姑讲故事,你赶紧回去吧。”

  “小没良心的,往日给你的零嘴都喂到小猪肚子啦!”周氏佯怒着戳戳林小兰的肚子。

  林小兰就抱着肚子咯咯笑。

  姜宛童捂着嘴看她们娘俩互动,也不催促。

  周氏跟林小兰闹一会儿便回去了,待久了,小丫头更不舍了。

  林川谷知道姜宛童要讲故事,便也跑到她屋里来。

  三个人并排躺在床上,姜宛童给林小兰边揉肚子消食边讲故事。

  与国外的通话相比,中国传统的小故事也很有意思,甚至很有教育意义。

  姜宛童秉着寓教于娱的想法,之前给两个孩子讲过不少类似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故事,这次她就选了个“掩耳盗铃”,这个有点趣味和思考,又有点搞笑的小故事。

  姜宛童特意点上今天做好的蜡烛,温暖的烛光把她的神色照的更柔和,她的声音也好听,阴阳顿挫的,故事就很引人入胜。

  两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可正当姜宛童讲到那人堵上耳朵,正要去拿那个铃铛,外面传来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