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采之想到婆母磋磨她时,李远致从不忤逆,只在事后安慰她,说辞可不都是让她为了两人的幸福忍耐,就当给婆婆尽孝!
丈夫不作为,婆母陈氏态度自然日渐嚣张。
姜宛童感叹:
“都说病由心生,咱们女人伤心最少也吃不下饭,严重时能抑郁而终。男人虽说强悍些,可伤心而起的病痛总藏不住。你丈夫这么很爱重你,肯定常常因为你受磋磨而饮食不思吧?若只是口头安慰后,回头照样过得滋润,那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小人吗?”
黑子在一旁听着姜宛童的话,差点笑出来,那李远致可不就是个虚伪小人?但偏偏刘采之对他用情至深,总看不出来。
不过,如今见刘采之一副难以置信的震撼神色,肯定是把这话听进去了。
黑子决定配合姜宛童。
黑子夸张的叹口气:“姜姑娘不知道,两年前采之姐都怀孕了她婆母还让她立规矩,结果采之姐因此流产,大夫说采之姐伤了身以后怕是难以生养了。”
也是那次闹得太严重,刘兮展和黑子才知道刘采之平日都是报喜不报忧,实际上在婆家过得苦痛不堪。
“天呐,太可怕了。”姜宛童见有人配合,就更卖力:
“自己的亲娘杀死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这种打击,普通人没个一两年都走不出来。像采之姐丈夫这样爱她的人,不说茶饭不思形容消瘦,连学业都得荒废了吧?”
“李公子好像消沉了几天吧,当时刘老爷把采之姐接回家休养,李公子上门求了几次把采之姐求回去后好像就好了。”黑子装作回忆的样子:
“似乎李公子心志坚定,竟开始发愤图强,去岁还考上了秀才呢。”
“李公子果然不是普通人。”姜宛童啧啧称奇:“他这样科举努力,考上秀才也是为了在家中说话有分量,好在亲娘面前更维护采之姐吧?采之姐,你夫君真好。”
刘采之看着姜宛童羡慕的神色,却觉得仿佛被无数讽刺的利箭洞穿自己,嘴唇颤抖着,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她失了孩子,丈夫消沉了连半月都没有,便照常去县学读书了。
发愤图强?
他确实发愤图强了,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有一丝消瘦阴沉。
只有她因伤心而病弱,都瘦得脱形了,便是她的父亲都因此伤心病了一场。
陈氏在她流产的事情上理亏,好歹安分了一段日子,人却是精神奕奕的。
而去年李远致考上秀才后,刘采之并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是陈氏又蹦跶起来,日常埋怨刘采之妒妇,要害她儿子绝后,却从来不提她害得刘采之伤身之事!
刘采之不禁扪心自问,她真的对丈夫很重要吗?
若真的重要,婆母怎么会让她怀着孕还立规矩,怎么会肆无忌惮的磋磨她?
若真的重要,丈夫为何能从那失子的痛苦中快速解脱出来?!
那是两人的孩子啊!
生生被婆母害死的孩子啊!
刘采之只觉得呼吸都困难起来。
一旦对丈夫的怀疑在她心中成形,日常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就浮上心头,不停的冲击着她的三观。
“幸亏你不像我,遇到个包藏祸心的白眼狼,一心一意为他却连命都差点丢了,若不是后来成功抓住证据揭发他所作所为与他退婚,恐怕我就只能跳火坑了。”姜宛童又叹息一声。
“都说‘士农工商’,他是读书人,自然是瞧不上我这泥腿子的。”姜宛童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变得犀利逼人:
“可农户商户有什么错?!他们读书人吃的米面不是我们农户种的?!用的笔墨纸砚不是你们商户弄的?!都说读书当忠君报国,他们报的国难道不包括我们这些农户商户?
我们好好缴税,从无作奸犯科,他们吃着用着我们血汗换来的钱粮,却瞧不上我们?!凭什么?!”
这一句句质问,直击刘采之的灵魂。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商户女出身,丈夫对自己情深,已经是很委屈了。
可如今想来,丈夫的吃穿用度都是她补贴的,婆母一边拿着她的孝敬却一边又看不上她,凭什么?!
姜宛童见刘采之神色变幻,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便又幽幽的说:
“人心易变,他当初的誓言也不见得就是骗人,可后来的负心也是真的。我若执迷不悟,便丢了性命,让仇者快亲者痛。
我果断割舍,心虽还是痛,但我还活着,总有一天这伤痛会过去,我的家人们也不会承担失去我的痛苦。否则让长辈伤心,岂非我的不孝?”
刘采之听到这句,直直落下泪来。
若说这世上谁最在乎她,绝不是丈夫而是她娘家的老父。
她不能想象,这次在在出事,她会是什么境地,但无论如何,定会让她爹挂心伤神,那真是大大不孝了!
还有她的在在。
若是就此被卖掉,她的名声也就毁了。
姜宛童见目的达到,便不再刺激刘采之,任由她发散思维拨开迷雾震碎三观再重塑三观。
刘采之便在这种浑浑噩噩又震撼心神的过程中,在姜宛童等人的陪同下回到济源县城内。
黑子等捕快要先把拍花子的押回县衙,刘采之等人先带刘在在去医馆,一行人便分开了。
姜宛童陪着刘采之刚走几步,就见一个五十来岁身穿绫罗绸缎的老妇人跑过来,那老妇边跑还边骂:
“哎哟,我可怜的孙女啊,好端端的跟着娘在家都能让拍花子的抓走!刘氏!我看你是存心要让我李家绝后啊!我家怎么娶了你这么个扫把星媳妇!”
她声音尖刻骂的极其难听,周围人都看过来,对刘采之指指点点。
放在以前,刘采之一定会又害怕又慌乱,不知如何应对,可这一路上她想了很多,想通了更多,再看婆母陈氏就没那么委屈害怕了,甚至还生出一股怒气来。
陈氏以为刘采之是被她堵得没话说了,没发现刘采之眼神的冷淡,自然,也是她自觉拿捏住这个儿媳,对方不敢有什么反抗。
“作孽啊,有你这么不靠谱的娘,我可不能再把孩子交给你!”陈氏说着就要抢走昏睡的李在在。
一直不说话的刘采之侧身躲过陈氏。
“婆婆为何不问缘由上来就冤枉我?捕快已经抓住那拍花子的,而且也说了是熟人作案,所以才能从家中把孩子带走,孩子因此不哭不闹没让我发现!”刘采之冷冷的看着陈氏。
围观众人闻言就炸锅了:
“竟然是熟人干的?!”
“可不是,要不孩子能在家里就丢了?!”
“这就怨不得这儿媳妇了,谁会防备熟人啊!”
陈氏心中一突,感觉事情有些要糟。
丈夫不作为,婆母陈氏态度自然日渐嚣张。
姜宛童感叹:
“都说病由心生,咱们女人伤心最少也吃不下饭,严重时能抑郁而终。男人虽说强悍些,可伤心而起的病痛总藏不住。你丈夫这么很爱重你,肯定常常因为你受磋磨而饮食不思吧?若只是口头安慰后,回头照样过得滋润,那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小人吗?”
黑子在一旁听着姜宛童的话,差点笑出来,那李远致可不就是个虚伪小人?但偏偏刘采之对他用情至深,总看不出来。
不过,如今见刘采之一副难以置信的震撼神色,肯定是把这话听进去了。
黑子决定配合姜宛童。
黑子夸张的叹口气:“姜姑娘不知道,两年前采之姐都怀孕了她婆母还让她立规矩,结果采之姐因此流产,大夫说采之姐伤了身以后怕是难以生养了。”
也是那次闹得太严重,刘兮展和黑子才知道刘采之平日都是报喜不报忧,实际上在婆家过得苦痛不堪。
“天呐,太可怕了。”姜宛童见有人配合,就更卖力:
“自己的亲娘杀死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这种打击,普通人没个一两年都走不出来。像采之姐丈夫这样爱她的人,不说茶饭不思形容消瘦,连学业都得荒废了吧?”
“李公子好像消沉了几天吧,当时刘老爷把采之姐接回家休养,李公子上门求了几次把采之姐求回去后好像就好了。”黑子装作回忆的样子:
“似乎李公子心志坚定,竟开始发愤图强,去岁还考上了秀才呢。”
“李公子果然不是普通人。”姜宛童啧啧称奇:“他这样科举努力,考上秀才也是为了在家中说话有分量,好在亲娘面前更维护采之姐吧?采之姐,你夫君真好。”
刘采之看着姜宛童羡慕的神色,却觉得仿佛被无数讽刺的利箭洞穿自己,嘴唇颤抖着,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她失了孩子,丈夫消沉了连半月都没有,便照常去县学读书了。
发愤图强?
他确实发愤图强了,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有一丝消瘦阴沉。
只有她因伤心而病弱,都瘦得脱形了,便是她的父亲都因此伤心病了一场。
陈氏在她流产的事情上理亏,好歹安分了一段日子,人却是精神奕奕的。
而去年李远致考上秀才后,刘采之并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是陈氏又蹦跶起来,日常埋怨刘采之妒妇,要害她儿子绝后,却从来不提她害得刘采之伤身之事!
刘采之不禁扪心自问,她真的对丈夫很重要吗?
若真的重要,婆母怎么会让她怀着孕还立规矩,怎么会肆无忌惮的磋磨她?
若真的重要,丈夫为何能从那失子的痛苦中快速解脱出来?!
那是两人的孩子啊!
生生被婆母害死的孩子啊!
刘采之只觉得呼吸都困难起来。
一旦对丈夫的怀疑在她心中成形,日常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就浮上心头,不停的冲击着她的三观。
“幸亏你不像我,遇到个包藏祸心的白眼狼,一心一意为他却连命都差点丢了,若不是后来成功抓住证据揭发他所作所为与他退婚,恐怕我就只能跳火坑了。”姜宛童又叹息一声。
“都说‘士农工商’,他是读书人,自然是瞧不上我这泥腿子的。”姜宛童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变得犀利逼人:
“可农户商户有什么错?!他们读书人吃的米面不是我们农户种的?!用的笔墨纸砚不是你们商户弄的?!都说读书当忠君报国,他们报的国难道不包括我们这些农户商户?
我们好好缴税,从无作奸犯科,他们吃着用着我们血汗换来的钱粮,却瞧不上我们?!凭什么?!”
这一句句质问,直击刘采之的灵魂。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商户女出身,丈夫对自己情深,已经是很委屈了。
可如今想来,丈夫的吃穿用度都是她补贴的,婆母一边拿着她的孝敬却一边又看不上她,凭什么?!
姜宛童见刘采之神色变幻,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便又幽幽的说:
“人心易变,他当初的誓言也不见得就是骗人,可后来的负心也是真的。我若执迷不悟,便丢了性命,让仇者快亲者痛。
我果断割舍,心虽还是痛,但我还活着,总有一天这伤痛会过去,我的家人们也不会承担失去我的痛苦。否则让长辈伤心,岂非我的不孝?”
刘采之听到这句,直直落下泪来。
若说这世上谁最在乎她,绝不是丈夫而是她娘家的老父。
她不能想象,这次在在出事,她会是什么境地,但无论如何,定会让她爹挂心伤神,那真是大大不孝了!
还有她的在在。
若是就此被卖掉,她的名声也就毁了。
姜宛童见目的达到,便不再刺激刘采之,任由她发散思维拨开迷雾震碎三观再重塑三观。
刘采之便在这种浑浑噩噩又震撼心神的过程中,在姜宛童等人的陪同下回到济源县城内。
黑子等捕快要先把拍花子的押回县衙,刘采之等人先带刘在在去医馆,一行人便分开了。
姜宛童陪着刘采之刚走几步,就见一个五十来岁身穿绫罗绸缎的老妇人跑过来,那老妇边跑还边骂:
“哎哟,我可怜的孙女啊,好端端的跟着娘在家都能让拍花子的抓走!刘氏!我看你是存心要让我李家绝后啊!我家怎么娶了你这么个扫把星媳妇!”
她声音尖刻骂的极其难听,周围人都看过来,对刘采之指指点点。
放在以前,刘采之一定会又害怕又慌乱,不知如何应对,可这一路上她想了很多,想通了更多,再看婆母陈氏就没那么委屈害怕了,甚至还生出一股怒气来。
陈氏以为刘采之是被她堵得没话说了,没发现刘采之眼神的冷淡,自然,也是她自觉拿捏住这个儿媳,对方不敢有什么反抗。
“作孽啊,有你这么不靠谱的娘,我可不能再把孩子交给你!”陈氏说着就要抢走昏睡的李在在。
一直不说话的刘采之侧身躲过陈氏。
“婆婆为何不问缘由上来就冤枉我?捕快已经抓住那拍花子的,而且也说了是熟人作案,所以才能从家中把孩子带走,孩子因此不哭不闹没让我发现!”刘采之冷冷的看着陈氏。
围观众人闻言就炸锅了:
“竟然是熟人干的?!”
“可不是,要不孩子能在家里就丢了?!”
“这就怨不得这儿媳妇了,谁会防备熟人啊!”
陈氏心中一突,感觉事情有些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