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姜姑娘,我不会做傻事的。”刘采之苦笑,她到底是有多靠不住,让大家都这么不放心。
“爹,要麻烦你和我们一起回家,这件事毕竟是家中的大事,总要两家有个见证。”刘采之又对刘兮展说。
“好。爹跟你回去。”刘兮展自然不会推辞,女儿看样子是有计划的,他必然要支持。
姜宛童见刘采之心有成算也放下心来。
只有李远致心中冒出些许忐忑,事情好像有些脱离他的控制了。
该帮的忙已经帮完,姜宛童和林大顺、许文山就告辞了。
“许大夫,你也帮了大忙,现在刚好到晌午,咱们一起去吃个便饭吧?”姜宛童提议。
许文山也觉得有些饥饿,便答应了。
“这里离城隍庙不远,那边有家馄饨摊不错,好吃又便宜,咱们去那里吃吧。”林大顺这段时间几乎逛遍了济源县城,叫一句活地图不为过。
姜宛童和许文山都没有意见,一行人便走了一条街,来到赵记馄饨。
三人到时摊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吃饭,他们老远就闻到馄饨的香味了。
据林大顺说,这赵记馄饨摊从摊主爷爷起就开始摆摊了,到摊主这代已经是第三代,称得上祖传手艺。
姜宛童看见那煮汤的大锅里炖着猪骨头,就知道这摊靠谱。
三人落座,一人叫了一碗馄饨。
摊主拿着大汤勺将十个鲜肉馄饨烫进汤锅里,那馄饨立刻泛起漂亮的嫩粉色,馄饨皮也薄薄的成半透明状。
不消一刻,一碗馄饨便煮好了。
点两滴香油,再撒一把香菜。
那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姜宛童本来出了力气,有些饿了,如今被这香味一激,肚子直接咕咕叫起来。
林大顺听到了,便把第一碗馄饨推给姜宛童,许文山比他俩都年长,自然也照顾小辈。
姜宛童就不再推辞。
而且这馄饨煮的快,剩下两碗也很快就上桌了。
姜宛童先喝一口汤,感叹,真是鲜香。
再吃一口馄饨,呼,好烫!呼,这肉真鲜美!
“好吃!一碗十个鲜肉馄饨,五文钱,不贵!”姜宛童毫不吝啬的夸赞。
“小姑娘会吃,有眼光!”摊主大叔笑呵呵的回夸姜宛童。
姜宛童又吃了两个馄饨,感觉肚子里不慌了,开始细嚼慢咽。
“童娘,你说那刘采之会不会又放过她婆婆啊?”许文山稳重话少,这八卦问题自然是林大顺问的。
他身为男人不太懂女人心思,只觉得若是就这么放过那恶毒婆婆就太傻了。
“应该不会,若是随便放过,就不会让她爹也跟着了。”姜宛童分析道:
“刘采之看着对李远致还有几分情谊,尤其两人还有孩子,的确不会轻易分开,但让她爹跟着估计就是家庭谈判吧,希望她能多为自己争取一些权益。”
这也是前世许多女人结婚后不轻易离婚的理由,女人重情,尤其有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往往会选择委曲求全。
涉及到家庭,很多事情就不好弄太清,尤其是古代。
林大顺闻言也点点头,又不禁感慨:“我就不能理解了,一家人好好的过不成吗,非要磋磨儿媳妇干嘛?看我娘还有奶奶从不苛待儿媳妇,这日子也过得好好的啊?”
“那是因为她们的男人立不住,不作为,不靠谱。”姜宛童一针见血的说。
林大顺和许文山两个男人都好奇的看向姜宛童。
“家庭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丈夫和妻子都互相把彼此视为最重要的人,孩子排在伴侣后面,那等到孩子结婚,婆婆就不会有那种儿子被抢走的感觉,而是,哦,儿子有了自己的伴侣,她可以放心了。
儿子也把妻子看得很重要,在婆媳关系中为她撑腰。公公和丈夫两个男人都对自己的伴侣尽职尽责,那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婆媳战争了。”
姜宛童把现代的家庭心理学告诉他们。
“有道理。”许文山一脸颇为受教的表情。
林大顺也一脸的恍然大悟。
姜宛童看得只想笑,这话也就好男人会听进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男人以及婆婆才不会听呢。
“你这小丫头还没成亲吧,说起夫妻经倒一套一套的。”隔壁桌的一个大叔调侃姜宛童。
“我是从书上看的,读书明理。”姜宛童一点不害羞:
“而且我听了好多太祖皇帝和嘉明皇后的故事。当初要不是他们‘二圣’共治,开创了大好河山,咱们如今也不能安居乐业啊。
那历朝历代把持朝政苛待皇后的太后,天下人不都骂她?家和万事兴,天家都给咱们老百姓做出表率了,为啥不能好好效仿呢?”
姜宛童故意忽略很多政治因素,专门说天家婆媳关系,虽然有失偏颇,却更让人能理解。
眼瞅着的,太平盛世可没啥太后在那儿指手画脚。
加之,锦朝民众对开国帝后颇有信仰,尤其他们还教出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帝。
因此锦朝开放包容,对女子的管束也相对宽松。
还添了不少有益女性权利的律法。
这夫妻问题,用开国帝后扯大旗最合适不过了。
只见听到此言的人们都纷纷点头,颇有所感。
“你这小女娘厉害啊,以后就算遇到恶婆婆也不用怕。”又有人调侃道。
“这位大哥说的,且不说我都明白这种男人立不住了,绝不会找个有这样恶婆婆的男人。”姜宛童轻笑一声。
“退一步,就算遇上了也不怕,见招拆招呗。既然不是能讲情分道理的人,那我就跟她讲利益。
她总有在乎的人和事吧,面子?钱?大孙子?知道她的弱点,不就好下手了?
然后但凡丈夫不是愚孝的无药可救,还对小家有几分情感的,用情分和利益把他争取成自己盟友,一起对抗婆婆,还有啥好怕的。
真要是个无可救药的男人,和离呗。我家人如珠如宝把我养大可不是把我送去吃苦的。”
“那是,敢欺负我妹,我们全家都不饶他!”林大顺说着还有一丝火气,一想到将来姜宛童让个不认识的臭小子拐走了,他就拳头痒痒。
饭摊上的众人又一阵起哄,却也不得不说这话说到好多人心里,尤其女子。
徐英娘来这里买馄饨,恰好听到姜宛童这番“夫妻经”,听得入迷。
摊主给她盛好馄饨叫了她好几声,她才回神,忙端着碗回家了。
回到家中,她从大碗里舀出两个馄饨和汤水放到另一个碗中准备留给儿子毛毛吃。
丈夫挣的钱婆婆都拿走,就连她日常做绣活的钱也留不下,这次好歹她攒出一文钱,婆婆让给她小孙子金宝买馄饨时,就顺便给毛毛买了两个。
婆婆吴氏偏疼小叔子,小叔子娶的媳妇又是她本家的侄女小吴氏,生的儿子金宝自然就被吴氏百般宠爱。
而同样作为孙子,毛毛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
把大碗馄饨给吴氏和金宝送过去后,徐英娘就带着毛毛来到厨房。
谁知,却看到弟妹小吴氏竟然意犹未尽的放下碗,碗中干干净净,那馄饨已经被她吃掉了。
“爹,要麻烦你和我们一起回家,这件事毕竟是家中的大事,总要两家有个见证。”刘采之又对刘兮展说。
“好。爹跟你回去。”刘兮展自然不会推辞,女儿看样子是有计划的,他必然要支持。
姜宛童见刘采之心有成算也放下心来。
只有李远致心中冒出些许忐忑,事情好像有些脱离他的控制了。
该帮的忙已经帮完,姜宛童和林大顺、许文山就告辞了。
“许大夫,你也帮了大忙,现在刚好到晌午,咱们一起去吃个便饭吧?”姜宛童提议。
许文山也觉得有些饥饿,便答应了。
“这里离城隍庙不远,那边有家馄饨摊不错,好吃又便宜,咱们去那里吃吧。”林大顺这段时间几乎逛遍了济源县城,叫一句活地图不为过。
姜宛童和许文山都没有意见,一行人便走了一条街,来到赵记馄饨。
三人到时摊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吃饭,他们老远就闻到馄饨的香味了。
据林大顺说,这赵记馄饨摊从摊主爷爷起就开始摆摊了,到摊主这代已经是第三代,称得上祖传手艺。
姜宛童看见那煮汤的大锅里炖着猪骨头,就知道这摊靠谱。
三人落座,一人叫了一碗馄饨。
摊主拿着大汤勺将十个鲜肉馄饨烫进汤锅里,那馄饨立刻泛起漂亮的嫩粉色,馄饨皮也薄薄的成半透明状。
不消一刻,一碗馄饨便煮好了。
点两滴香油,再撒一把香菜。
那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姜宛童本来出了力气,有些饿了,如今被这香味一激,肚子直接咕咕叫起来。
林大顺听到了,便把第一碗馄饨推给姜宛童,许文山比他俩都年长,自然也照顾小辈。
姜宛童就不再推辞。
而且这馄饨煮的快,剩下两碗也很快就上桌了。
姜宛童先喝一口汤,感叹,真是鲜香。
再吃一口馄饨,呼,好烫!呼,这肉真鲜美!
“好吃!一碗十个鲜肉馄饨,五文钱,不贵!”姜宛童毫不吝啬的夸赞。
“小姑娘会吃,有眼光!”摊主大叔笑呵呵的回夸姜宛童。
姜宛童又吃了两个馄饨,感觉肚子里不慌了,开始细嚼慢咽。
“童娘,你说那刘采之会不会又放过她婆婆啊?”许文山稳重话少,这八卦问题自然是林大顺问的。
他身为男人不太懂女人心思,只觉得若是就这么放过那恶毒婆婆就太傻了。
“应该不会,若是随便放过,就不会让她爹也跟着了。”姜宛童分析道:
“刘采之看着对李远致还有几分情谊,尤其两人还有孩子,的确不会轻易分开,但让她爹跟着估计就是家庭谈判吧,希望她能多为自己争取一些权益。”
这也是前世许多女人结婚后不轻易离婚的理由,女人重情,尤其有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往往会选择委曲求全。
涉及到家庭,很多事情就不好弄太清,尤其是古代。
林大顺闻言也点点头,又不禁感慨:“我就不能理解了,一家人好好的过不成吗,非要磋磨儿媳妇干嘛?看我娘还有奶奶从不苛待儿媳妇,这日子也过得好好的啊?”
“那是因为她们的男人立不住,不作为,不靠谱。”姜宛童一针见血的说。
林大顺和许文山两个男人都好奇的看向姜宛童。
“家庭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丈夫和妻子都互相把彼此视为最重要的人,孩子排在伴侣后面,那等到孩子结婚,婆婆就不会有那种儿子被抢走的感觉,而是,哦,儿子有了自己的伴侣,她可以放心了。
儿子也把妻子看得很重要,在婆媳关系中为她撑腰。公公和丈夫两个男人都对自己的伴侣尽职尽责,那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婆媳战争了。”
姜宛童把现代的家庭心理学告诉他们。
“有道理。”许文山一脸颇为受教的表情。
林大顺也一脸的恍然大悟。
姜宛童看得只想笑,这话也就好男人会听进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男人以及婆婆才不会听呢。
“你这小丫头还没成亲吧,说起夫妻经倒一套一套的。”隔壁桌的一个大叔调侃姜宛童。
“我是从书上看的,读书明理。”姜宛童一点不害羞:
“而且我听了好多太祖皇帝和嘉明皇后的故事。当初要不是他们‘二圣’共治,开创了大好河山,咱们如今也不能安居乐业啊。
那历朝历代把持朝政苛待皇后的太后,天下人不都骂她?家和万事兴,天家都给咱们老百姓做出表率了,为啥不能好好效仿呢?”
姜宛童故意忽略很多政治因素,专门说天家婆媳关系,虽然有失偏颇,却更让人能理解。
眼瞅着的,太平盛世可没啥太后在那儿指手画脚。
加之,锦朝民众对开国帝后颇有信仰,尤其他们还教出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帝。
因此锦朝开放包容,对女子的管束也相对宽松。
还添了不少有益女性权利的律法。
这夫妻问题,用开国帝后扯大旗最合适不过了。
只见听到此言的人们都纷纷点头,颇有所感。
“你这小女娘厉害啊,以后就算遇到恶婆婆也不用怕。”又有人调侃道。
“这位大哥说的,且不说我都明白这种男人立不住了,绝不会找个有这样恶婆婆的男人。”姜宛童轻笑一声。
“退一步,就算遇上了也不怕,见招拆招呗。既然不是能讲情分道理的人,那我就跟她讲利益。
她总有在乎的人和事吧,面子?钱?大孙子?知道她的弱点,不就好下手了?
然后但凡丈夫不是愚孝的无药可救,还对小家有几分情感的,用情分和利益把他争取成自己盟友,一起对抗婆婆,还有啥好怕的。
真要是个无可救药的男人,和离呗。我家人如珠如宝把我养大可不是把我送去吃苦的。”
“那是,敢欺负我妹,我们全家都不饶他!”林大顺说着还有一丝火气,一想到将来姜宛童让个不认识的臭小子拐走了,他就拳头痒痒。
饭摊上的众人又一阵起哄,却也不得不说这话说到好多人心里,尤其女子。
徐英娘来这里买馄饨,恰好听到姜宛童这番“夫妻经”,听得入迷。
摊主给她盛好馄饨叫了她好几声,她才回神,忙端着碗回家了。
回到家中,她从大碗里舀出两个馄饨和汤水放到另一个碗中准备留给儿子毛毛吃。
丈夫挣的钱婆婆都拿走,就连她日常做绣活的钱也留不下,这次好歹她攒出一文钱,婆婆让给她小孙子金宝买馄饨时,就顺便给毛毛买了两个。
婆婆吴氏偏疼小叔子,小叔子娶的媳妇又是她本家的侄女小吴氏,生的儿子金宝自然就被吴氏百般宠爱。
而同样作为孙子,毛毛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
把大碗馄饨给吴氏和金宝送过去后,徐英娘就带着毛毛来到厨房。
谁知,却看到弟妹小吴氏竟然意犹未尽的放下碗,碗中干干净净,那馄饨已经被她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