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伯被林三阿婆的理由说服了。
毕竟当初姜方海就是村里有名的聪明孩子,他妹妹跟着他认了字,成了会读书的女娃,自然就是女娃中少有的聪慧。
这年头,人们对于会读书识字之人的滤镜那是很厚的。
林三阿婆没久坐,起身告辞前还给自家蜂蜜小蛋糕宣传一波:
“这蜂蜜小蛋糕一块七文钱,头三天有优惠,六文钱一个。若是你们吃的喜欢,别忘了照顾照顾我家生意啊。”
“一定一定。”林大伯应允的很诚恳。
如今鸡蛋才五文两个,这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糕点就卖七文一个,确实不便宜。
可这口感能吃出来,鸡蛋和糖还有蜂蜜绝对没少放,所以七文并不贵。
再说,林大伯这样的家境,七文一块的糕点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林三阿婆在林大伯家成功推销了蜂蜜小蛋糕,心情很不错的回到家。
没想到竟看到家门口聚集着许多村民,都是带着孩子来买蜂蜜小蛋糕的。
刘氏和周氏在门口支了两个桌子。
外面的桌子是接待桌,刘氏负责收钱,周氏负责包蛋糕。
她二人身后的桌子上放着烤好的蛋糕,这样也是防止有人趁乱偷拿。
六文钱对于乡下农户们来说确实不便宜,可耐不住孩子们一直闹。
好在蜂蜜小蛋糕耐放,只要干燥通风,放个三五天是没问题的。
所以有的人家不富裕的,买回去切成几瓣给孩子吃,六文的价格也就能接受了。
这就呈现了门前盛况这一幕。
姜宛童见到这个情况后,又跟刘氏和周氏说,可以用鸡蛋或者面粉换,三个鸡蛋或一两面粉换一个蜂蜜小蛋糕。
反正他们家还要继续做蜂蜜小蛋糕,鸡蛋和面粉都要用的。
因此,这蜂蜜小蛋糕还没拿去县城呢,先在下河村掀起一阵风潮。
姜宛童也秉持着物以稀为贵,每天也就供应一炉,三十个,卖完了就没了。
蜂蜜小蛋糕也耐放,只要干燥通风,放个三五天是没问题的。
于是,恢复原价前一天,竟然卖的更快了,原本一个一个买的,都几个几个买了。
刚出炉,没一刻钟就卖光了。
这蜂蜜小蛋糕好吃又新奇,好多人想着快中秋了,回娘家串门的时候带几个,肯定很有面子。
没买到的人那是大呼可惜。
“川谷他娘,你们就不能多烤几炉吗?”
“就是啊,咱们乡里乡亲的,再给我们烤一炉吧?”
“没错没错,我这鸡蛋和面粉都拿过来了,别让我空着手回去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聚集在姜宛童家门口跟刘氏她们打商量。
刘氏起先推辞,可大家不买账,反而情绪更高涨了。
接着,刘氏就佯装要回去跟家里人商量。
“商量”一番后,就出来告诉大家,这三天多亏了乡亲们照顾,虽然这蜂蜜小蛋糕做起来很麻烦,但他们家决定再多烤两炉回报乡亲们。
这下没买到的众人都欢呼了。
姜宛童从屋里扒头瞧着门口的热闹,乐得很。
“看你乐得。特意少做,还真让你搞出供不应求的效果了,村里人都开始哄抢。”林三阿婆熬好了药给姜宛童端过来,见她这模样就调侃两句:“一天天鬼心思这么多,来月事也不知道消停会儿。”
“这不正赶上中秋嘛。”姜宛童笑眯眯的赶紧接过药碗。“那些买了蜂蜜小蛋糕的外村媳妇提前回娘家时,少不得要带回去一些,这就是给咱们免费做宣传呢。”
姜宛童说完一口气闷了汤药,赶紧接过林三阿婆递来的水,清清口。
因着姜宛童痛经,许大夫正好也想跟她了解“心肺复苏术”,所以这三天每天都来给她针灸止疼。
治疗完后,再跟她学习“心肺复苏术”。
不得不说,许大夫医学天赋很高,姜宛童讲了一次他就明白了。
只是力道还掌握不好,得练习。
而姜宛童得许大夫医治,虽然小腹和大腿还是冰凉,痛经的症状却大大缓解。
精神头起来了,她在给林川谷授课之余又开始搞东搞西。
“这是‘三婆’什么?又是跟黄焖鸡一样的招牌?”林三阿婆看到姜宛童桌上又铺着纸张,上面画着几个可爱的人像。
自从姜宛童开始带着一家子认字,林三阿婆他们都很上心。
林三阿婆最先记住的就是“三婆黄焖鸡”这个招牌。
“嗯。”姜宛童解释:“这是‘三婆糕点’,之前就说咱家吃食生意都用‘三婆’这个招牌,糕点和黄焖鸡不一样,还是做个小细分比较好。到时候让二表哥刻了章印在油纸上。”
“你这孩子,都是你想的点子,写我这老婆子做什么。”林三阿婆无奈道。
“没有姥姥,哪有童娘啊,咱们这一大家子就指着您做主心骨呢,肯定要用您做招牌呀。”姜宛童理直气壮。“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有个人人羡慕的好姥姥!”
林三阿婆心中熨帖:“就你道理多。”放下这张又拿起另一张:“这画的是兔子?”
“我在书上看到一种叫‘冰皮月饼’的月饼方子,准备让舅妈做出来,赶上中秋的买点。”姜宛童解释。“这就是我设计的月饼模子。”
“冰皮月饼?”林三阿婆有些好奇:“用冰块做的月饼?现在吃会不会有些凉啊?”
“不是冰块,而是那种月饼的饼皮白白的像冰一样,很好看,所以才叫冰皮月饼的。”姜宛童解释。“虽然馅料都是寻常馅料,但是换了个饼皮,口感和视觉效果就都不一样了。”
林三阿婆想象了一下那个冰皮月饼,就觉得很惊艳。
“这冰皮月饼好,若是做出来,肯定能卖的比其他月饼好!”林三阿婆充满信心。
“我也觉得。”姜宛童也认同。
林三阿婆又看到另一张图纸,疑惑的拿起来:“你画的这是猪排骨?又想做啥菜啊?”
“姥姥,那不是猪排骨,那是人的肋排。”姜宛童笑道。
“唉呀妈呀。”林三阿婆闻言惊的松了手。
毕竟当初姜方海就是村里有名的聪明孩子,他妹妹跟着他认了字,成了会读书的女娃,自然就是女娃中少有的聪慧。
这年头,人们对于会读书识字之人的滤镜那是很厚的。
林三阿婆没久坐,起身告辞前还给自家蜂蜜小蛋糕宣传一波:
“这蜂蜜小蛋糕一块七文钱,头三天有优惠,六文钱一个。若是你们吃的喜欢,别忘了照顾照顾我家生意啊。”
“一定一定。”林大伯应允的很诚恳。
如今鸡蛋才五文两个,这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糕点就卖七文一个,确实不便宜。
可这口感能吃出来,鸡蛋和糖还有蜂蜜绝对没少放,所以七文并不贵。
再说,林大伯这样的家境,七文一块的糕点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林三阿婆在林大伯家成功推销了蜂蜜小蛋糕,心情很不错的回到家。
没想到竟看到家门口聚集着许多村民,都是带着孩子来买蜂蜜小蛋糕的。
刘氏和周氏在门口支了两个桌子。
外面的桌子是接待桌,刘氏负责收钱,周氏负责包蛋糕。
她二人身后的桌子上放着烤好的蛋糕,这样也是防止有人趁乱偷拿。
六文钱对于乡下农户们来说确实不便宜,可耐不住孩子们一直闹。
好在蜂蜜小蛋糕耐放,只要干燥通风,放个三五天是没问题的。
所以有的人家不富裕的,买回去切成几瓣给孩子吃,六文的价格也就能接受了。
这就呈现了门前盛况这一幕。
姜宛童见到这个情况后,又跟刘氏和周氏说,可以用鸡蛋或者面粉换,三个鸡蛋或一两面粉换一个蜂蜜小蛋糕。
反正他们家还要继续做蜂蜜小蛋糕,鸡蛋和面粉都要用的。
因此,这蜂蜜小蛋糕还没拿去县城呢,先在下河村掀起一阵风潮。
姜宛童也秉持着物以稀为贵,每天也就供应一炉,三十个,卖完了就没了。
蜂蜜小蛋糕也耐放,只要干燥通风,放个三五天是没问题的。
于是,恢复原价前一天,竟然卖的更快了,原本一个一个买的,都几个几个买了。
刚出炉,没一刻钟就卖光了。
这蜂蜜小蛋糕好吃又新奇,好多人想着快中秋了,回娘家串门的时候带几个,肯定很有面子。
没买到的人那是大呼可惜。
“川谷他娘,你们就不能多烤几炉吗?”
“就是啊,咱们乡里乡亲的,再给我们烤一炉吧?”
“没错没错,我这鸡蛋和面粉都拿过来了,别让我空着手回去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聚集在姜宛童家门口跟刘氏她们打商量。
刘氏起先推辞,可大家不买账,反而情绪更高涨了。
接着,刘氏就佯装要回去跟家里人商量。
“商量”一番后,就出来告诉大家,这三天多亏了乡亲们照顾,虽然这蜂蜜小蛋糕做起来很麻烦,但他们家决定再多烤两炉回报乡亲们。
这下没买到的众人都欢呼了。
姜宛童从屋里扒头瞧着门口的热闹,乐得很。
“看你乐得。特意少做,还真让你搞出供不应求的效果了,村里人都开始哄抢。”林三阿婆熬好了药给姜宛童端过来,见她这模样就调侃两句:“一天天鬼心思这么多,来月事也不知道消停会儿。”
“这不正赶上中秋嘛。”姜宛童笑眯眯的赶紧接过药碗。“那些买了蜂蜜小蛋糕的外村媳妇提前回娘家时,少不得要带回去一些,这就是给咱们免费做宣传呢。”
姜宛童说完一口气闷了汤药,赶紧接过林三阿婆递来的水,清清口。
因着姜宛童痛经,许大夫正好也想跟她了解“心肺复苏术”,所以这三天每天都来给她针灸止疼。
治疗完后,再跟她学习“心肺复苏术”。
不得不说,许大夫医学天赋很高,姜宛童讲了一次他就明白了。
只是力道还掌握不好,得练习。
而姜宛童得许大夫医治,虽然小腹和大腿还是冰凉,痛经的症状却大大缓解。
精神头起来了,她在给林川谷授课之余又开始搞东搞西。
“这是‘三婆’什么?又是跟黄焖鸡一样的招牌?”林三阿婆看到姜宛童桌上又铺着纸张,上面画着几个可爱的人像。
自从姜宛童开始带着一家子认字,林三阿婆他们都很上心。
林三阿婆最先记住的就是“三婆黄焖鸡”这个招牌。
“嗯。”姜宛童解释:“这是‘三婆糕点’,之前就说咱家吃食生意都用‘三婆’这个招牌,糕点和黄焖鸡不一样,还是做个小细分比较好。到时候让二表哥刻了章印在油纸上。”
“你这孩子,都是你想的点子,写我这老婆子做什么。”林三阿婆无奈道。
“没有姥姥,哪有童娘啊,咱们这一大家子就指着您做主心骨呢,肯定要用您做招牌呀。”姜宛童理直气壮。“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有个人人羡慕的好姥姥!”
林三阿婆心中熨帖:“就你道理多。”放下这张又拿起另一张:“这画的是兔子?”
“我在书上看到一种叫‘冰皮月饼’的月饼方子,准备让舅妈做出来,赶上中秋的买点。”姜宛童解释。“这就是我设计的月饼模子。”
“冰皮月饼?”林三阿婆有些好奇:“用冰块做的月饼?现在吃会不会有些凉啊?”
“不是冰块,而是那种月饼的饼皮白白的像冰一样,很好看,所以才叫冰皮月饼的。”姜宛童解释。“虽然馅料都是寻常馅料,但是换了个饼皮,口感和视觉效果就都不一样了。”
林三阿婆想象了一下那个冰皮月饼,就觉得很惊艳。
“这冰皮月饼好,若是做出来,肯定能卖的比其他月饼好!”林三阿婆充满信心。
“我也觉得。”姜宛童也认同。
林三阿婆又看到另一张图纸,疑惑的拿起来:“你画的这是猪排骨?又想做啥菜啊?”
“姥姥,那不是猪排骨,那是人的肋排。”姜宛童笑道。
“唉呀妈呀。”林三阿婆闻言惊的松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