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醒了。感觉怎么样?”
谢琢刚睁开眼,就对上了姜鱼微微发亮的双眸。
他愣了下,一时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理解眼前这副场景,以及,她眼神里的惊喜是怎么回事。
但很快,后脑和肩背的钝痛慢半拍蔓延开来,理智随之回笼。
他想起了一切。
“呃,还好。你没事吧?其他人呢?现在地动已经停了?这是哪?”
谢琢一边虚弱发问,一边打量四周。
自己并非身处屋内,这里像是个帐篷,却又不是普通帐篷,定睛看去,色泽竟跟三里河庄子那几个温室大棚的外观有些相似。
“这帐篷,是用油布搭的?”
姜鱼肯定了他的猜想,倒了杯温水递到他唇边。
“咳,我自己来就——”
谢琢想婉拒,可刚一动,肩背上的疼痛陡然加剧,瞬间出了层冷汗。
“行啦。这待遇可是看在你救了我的份上才有的,过时不候!再说,现在到处乱糟糟的,我可找不到其他闲人来给你端茶倒水。喏,喝吧。”
姜鱼若无其事欣赏着他泛红的耳根和貌似镇定的表情,看着他老实喝水,才将他昏迷后的大致情况娓娓道来。
总的来说,没人死,只有少数人在混乱中受伤。屋舍倒塌的也极少,修缮工程量不算太大。但,为防余震,接下来几天所有人都得睡空地上。
鉴于原书里没有跟地震有关的剧情(大约这次地震只有辽州人倒霉),姜鱼并没提前做好预案,更没针对性地囤帐篷。
但,因为要建设温室大棚,且在抽到玉米种子后,她打算赶在入冬前多盖几座大棚,刚让人采购了大批油布回来,今天倒是刚好能用上。
因为地动,各工厂显然没法正常开工。为安抚工人们的紧张情绪(工资日结),姜鱼就给他们安排了许多新任务,如剪裁油布、缝制帐篷布幔、砍树制作帐篷支架,等。
既能安置伤患,也方便接下来几日的住宿。
第一个紧急弄出来的帐篷,此刻就躺着谢琢本人。
“庄子上没什么问题,倒是附近的几个村子,房屋倒了不少。我清点了人手,暂时用不着的已经让他们过去帮忙了。这个点基本都起了,希望伤亡别太大。”
听她说得头头是道,谢琢感慨万千。
“归根结底,是你救了一整个庄子上的人,还有附近村庄的百姓。”
据他所知,姜鱼的水泥粉对外销售限制很多,大宗交易基本只跟辽州元老将军做,辽州的几个县城也被惠及,但个人买不到。
石湾县的本地居民倒是能买,却得连同施工队服务一起买,后者会包送货上门加施工,完工后不会留下半点多余水泥。
又因水泥粉价格不贵,附近的村民多有来三里河庄子做活的,攒了钱,就趁着入冬前咬咬牙加固房屋,甚至还有推倒重起的。
显然,这些人成了地动事故中的幸运儿。
相比之下,县衙做得实在太少,就连他前十八年经历过、或听闻过的几次地动,从朝廷到地方的应对也都被衬托得迟滞而平庸。
谢琢不禁惭愧。
等姜鱼出去,他看着屋内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风格跟姜鱼住处的非常相似,应该是普通松杨木做的,仅上了层清漆,无声轻叹。
面对无常命运,一切身外之物都毫无意义。
不论贵贱,遇上地动照样压烂。倒是便宜的损失也不可惜,唯独梁柱用好木头就够了。
说到底,一栋房子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标准,就该是坚固结实,而非华美。
不过,梁柱太结实,砸人也挺疼的。
说起来,他昏迷前隐约感觉那根横梁的重量消失得很快,是谁帮他移开的来着?
王刀吗?
还是,她?
谢琢刚睁开眼,就对上了姜鱼微微发亮的双眸。
他愣了下,一时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理解眼前这副场景,以及,她眼神里的惊喜是怎么回事。
但很快,后脑和肩背的钝痛慢半拍蔓延开来,理智随之回笼。
他想起了一切。
“呃,还好。你没事吧?其他人呢?现在地动已经停了?这是哪?”
谢琢一边虚弱发问,一边打量四周。
自己并非身处屋内,这里像是个帐篷,却又不是普通帐篷,定睛看去,色泽竟跟三里河庄子那几个温室大棚的外观有些相似。
“这帐篷,是用油布搭的?”
姜鱼肯定了他的猜想,倒了杯温水递到他唇边。
“咳,我自己来就——”
谢琢想婉拒,可刚一动,肩背上的疼痛陡然加剧,瞬间出了层冷汗。
“行啦。这待遇可是看在你救了我的份上才有的,过时不候!再说,现在到处乱糟糟的,我可找不到其他闲人来给你端茶倒水。喏,喝吧。”
姜鱼若无其事欣赏着他泛红的耳根和貌似镇定的表情,看着他老实喝水,才将他昏迷后的大致情况娓娓道来。
总的来说,没人死,只有少数人在混乱中受伤。屋舍倒塌的也极少,修缮工程量不算太大。但,为防余震,接下来几天所有人都得睡空地上。
鉴于原书里没有跟地震有关的剧情(大约这次地震只有辽州人倒霉),姜鱼并没提前做好预案,更没针对性地囤帐篷。
但,因为要建设温室大棚,且在抽到玉米种子后,她打算赶在入冬前多盖几座大棚,刚让人采购了大批油布回来,今天倒是刚好能用上。
因为地动,各工厂显然没法正常开工。为安抚工人们的紧张情绪(工资日结),姜鱼就给他们安排了许多新任务,如剪裁油布、缝制帐篷布幔、砍树制作帐篷支架,等。
既能安置伤患,也方便接下来几日的住宿。
第一个紧急弄出来的帐篷,此刻就躺着谢琢本人。
“庄子上没什么问题,倒是附近的几个村子,房屋倒了不少。我清点了人手,暂时用不着的已经让他们过去帮忙了。这个点基本都起了,希望伤亡别太大。”
听她说得头头是道,谢琢感慨万千。
“归根结底,是你救了一整个庄子上的人,还有附近村庄的百姓。”
据他所知,姜鱼的水泥粉对外销售限制很多,大宗交易基本只跟辽州元老将军做,辽州的几个县城也被惠及,但个人买不到。
石湾县的本地居民倒是能买,却得连同施工队服务一起买,后者会包送货上门加施工,完工后不会留下半点多余水泥。
又因水泥粉价格不贵,附近的村民多有来三里河庄子做活的,攒了钱,就趁着入冬前咬咬牙加固房屋,甚至还有推倒重起的。
显然,这些人成了地动事故中的幸运儿。
相比之下,县衙做得实在太少,就连他前十八年经历过、或听闻过的几次地动,从朝廷到地方的应对也都被衬托得迟滞而平庸。
谢琢不禁惭愧。
等姜鱼出去,他看着屋内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风格跟姜鱼住处的非常相似,应该是普通松杨木做的,仅上了层清漆,无声轻叹。
面对无常命运,一切身外之物都毫无意义。
不论贵贱,遇上地动照样压烂。倒是便宜的损失也不可惜,唯独梁柱用好木头就够了。
说到底,一栋房子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标准,就该是坚固结实,而非华美。
不过,梁柱太结实,砸人也挺疼的。
说起来,他昏迷前隐约感觉那根横梁的重量消失得很快,是谁帮他移开的来着?
王刀吗?
还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