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恙,这是和离书,你且签下它,日后我们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你也别怨我,这三年来,我对你不薄。可你呢?”
“我嫁你的时候,你是状元郎,是天下寒门子弟口中的传说,是那个被陛下亲封的天子门生。”
“没想到你竟然这么无用,三年了寸步未有长进。”
她转过身,指尖一挑,将那纸和离书推得更近了一寸。
“你还以为你是那个谁都抢着巴结的齐状元吗?”
“朝中多少人背后笑你靠女人上位,讥你吃软饭。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齐恙没有动。
他坐在那里,指尖蜷了蜷,眼神却在这瞬间彻底变了。
……和离书。
……沈云姝。
……三年恩爱覆水东流的那一刻。
他缓缓抬头,看着她那张娇艳明媚的脸。
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是她常用的桃花膏。
她笑意盈盈,眉眼弯弯,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签吧。”她轻声催促,“你走了,我也好安心。”
心头一阵轰鸣。
一股强烈的战栗从脊背窜到四肢百骸。
齐恙怔怔地盯着那纸和离书,指尖在轻颤。
他重生了。
居然真的回来了!
上一世,他虽寒门出身,却天赋卓绝,年仅弱冠,便金榜题名,成了大燕朝数十年未有的少年状元。
一纸策论,震动朝堂。
御赐绣服加身,百官皆惊。
那时的齐恙,是寒门学子口中的榜样,是士林清谈的翘楚,是百姓茶余饭后都要夸上两句的少年英才。
风头一时无两。
和先帝最受宠爱的小公主情投意合,自愿舍弃功名娶她一人。
可换来的却是被她和她的奸夫所活埋。
他死得不明不白,冤魂不散。
如今——
他居然又回到了和离当日。
沈云姝见他不说话,声音更尖了几分,“怎么?你舍不得?你还想赖着我?齐恙,你也不看看你什么德行!”
“你若真有几分才气,也不至于被朝臣排挤,三年干坐冷板凳!”
“说白了,你就是个不中用的穷酸!除了这张脸,你还有什么?你以为我还稀罕?”
齐恙的眼神彻底冷了。
她还好意思说这三年?
天下谁人不知道娶公主绝不可能手握实权。
当年自己为了她,大权旁落,丝毫没有怨言。
沈云姝下意识后退一步,却仍强撑着语气,“你别装腔作势了。你不过是个靠裙带混进朝廷的笑话。”
“我告诉你——我已经托人去宫里求旨,要和你彻底断了干净。料想她沈琬宁也不敢动我什么!”
“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只有蒋将军才是真英雄!不是你这种只会吟风弄月的废物!”
齐恙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沈云姝,三年前你说你看中的是我这个人,不在意我出身寒门。”
“你口口声声说我靠裙带,可你忘了,是你自己求着先帝下旨赐婚的。”
“你说我靠你,可若不是我当年那一纸策论震惊朝堂,你又怎么能在先帝跟前挣来识人慧眼这等虚名?”
“是谁借我封妻荫子?是谁靠我诗词博得上京文会一众称赞?是谁连宫宴上的对诗都让我提前备好?”
他声音越说越冷。
沈云姝被怼得脸色一阵青白,强撑着狞笑道:“你倒是能说。可你这些年做出了什么?满朝文武谁还把你放在眼里?”
齐恙嗤笑,“因为你处处掣肘,生怕我掌权之后压在了你头上。”
“你嘴上说得轻巧,说心悦蒋时昀,说他是英雄。”
“可你知道他背地里干了什么吗?”
他眼底杀意翻滚,话到嘴边却生生咽下。
他不能说。
不能现在就说。
前世,他曾悄悄查到蒋家私吞军粮、勾结叛贼的证据,试图将情报递交宫中。
可惜消息还未传出,就被沈云姝当成离间计,转手交给了蒋时昀。
如今重活一世。
他不会再傻。
他要他们血债血偿。
沈云姝显然还不知他心中波涛汹涌,只觉得被他反驳了几句,脸上挂不住。
“齐恙,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你知道蒋将军手握兵符,是朝中如今最倚重的人物!”
“你若还有半点脸,就该自己收拾东西滚出公主府——”
“你该跪着谢我三年来没断你吃穿,没撵你滚出去。”
齐恙没回应她一句。
他缓缓走到案前,目光掠过那一纸冷冰冰的和离书。
墨香尚未干透,纸角微卷。
他拿起朱笔,沉默片刻,唇角扯出一抹讽刺至极的笑意。
“和离?好。”
“我这就签。”
笔锋落下,红墨如血,划破了三年恩情。
沈云姝怔怔地望着那和离书,不知又想到了什么。
咬牙切齿道:“好、好得很!”
可齐恙只是冷冷看了她一眼,仿佛看一只跳梁小丑。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转身,大步踏出门外。
——
与此同时,皇宫。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朱红大柱间,一位身穿明黄龙袍的女子坐在书案后,手指正缓缓描着一副裱起的字画。
她缓缓起身,目光落在那副诗卷上,片刻沉思。
“当年那场朝试,百官交口称赞,有人拿了五千金,只为得他半首诗入堂前。”
“这世上多的是谄媚之徒,唯这齐恙,曾逆言不讳,敢劝孤休征西之策。”
“虽然言辞激烈,却句句见血,孤当时虽怒,心底却敬。”
一旁的李公公垂首立着,听女帝语气有变,连忙小心开口:“陛下可是想起了齐大人?”
女帝轻笑一声,眸色微寒,“孤听闻,沈云姝今早亲手送了和离书。”
“还说他三年无功、坐吃软饭?”
“这话倒是好笑。”
她抬手轻抚案边那幅诗卷,眼神冷冽。
“这天下的庸人,岂配评他才情?”
女帝语气一顿,眼中隐有锋芒闪动。
她转身看向身旁太监,吩咐道:“李公公,传旨。”
“去,把齐恙请进宫来。”
“孤倒要看看,这位曾令朝堂震动的状元宰相,如今是被弃于尘埃,还是蛰伏三载,终将惊雷再起。”
李公公连忙低头应是,拱手退下。
“你也别怨我,这三年来,我对你不薄。可你呢?”
“我嫁你的时候,你是状元郎,是天下寒门子弟口中的传说,是那个被陛下亲封的天子门生。”
“没想到你竟然这么无用,三年了寸步未有长进。”
她转过身,指尖一挑,将那纸和离书推得更近了一寸。
“你还以为你是那个谁都抢着巴结的齐状元吗?”
“朝中多少人背后笑你靠女人上位,讥你吃软饭。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齐恙没有动。
他坐在那里,指尖蜷了蜷,眼神却在这瞬间彻底变了。
……和离书。
……沈云姝。
……三年恩爱覆水东流的那一刻。
他缓缓抬头,看着她那张娇艳明媚的脸。
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是她常用的桃花膏。
她笑意盈盈,眉眼弯弯,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签吧。”她轻声催促,“你走了,我也好安心。”
心头一阵轰鸣。
一股强烈的战栗从脊背窜到四肢百骸。
齐恙怔怔地盯着那纸和离书,指尖在轻颤。
他重生了。
居然真的回来了!
上一世,他虽寒门出身,却天赋卓绝,年仅弱冠,便金榜题名,成了大燕朝数十年未有的少年状元。
一纸策论,震动朝堂。
御赐绣服加身,百官皆惊。
那时的齐恙,是寒门学子口中的榜样,是士林清谈的翘楚,是百姓茶余饭后都要夸上两句的少年英才。
风头一时无两。
和先帝最受宠爱的小公主情投意合,自愿舍弃功名娶她一人。
可换来的却是被她和她的奸夫所活埋。
他死得不明不白,冤魂不散。
如今——
他居然又回到了和离当日。
沈云姝见他不说话,声音更尖了几分,“怎么?你舍不得?你还想赖着我?齐恙,你也不看看你什么德行!”
“你若真有几分才气,也不至于被朝臣排挤,三年干坐冷板凳!”
“说白了,你就是个不中用的穷酸!除了这张脸,你还有什么?你以为我还稀罕?”
齐恙的眼神彻底冷了。
她还好意思说这三年?
天下谁人不知道娶公主绝不可能手握实权。
当年自己为了她,大权旁落,丝毫没有怨言。
沈云姝下意识后退一步,却仍强撑着语气,“你别装腔作势了。你不过是个靠裙带混进朝廷的笑话。”
“我告诉你——我已经托人去宫里求旨,要和你彻底断了干净。料想她沈琬宁也不敢动我什么!”
“我要让天下人知道只有蒋将军才是真英雄!不是你这种只会吟风弄月的废物!”
齐恙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沈云姝,三年前你说你看中的是我这个人,不在意我出身寒门。”
“你口口声声说我靠裙带,可你忘了,是你自己求着先帝下旨赐婚的。”
“你说我靠你,可若不是我当年那一纸策论震惊朝堂,你又怎么能在先帝跟前挣来识人慧眼这等虚名?”
“是谁借我封妻荫子?是谁靠我诗词博得上京文会一众称赞?是谁连宫宴上的对诗都让我提前备好?”
他声音越说越冷。
沈云姝被怼得脸色一阵青白,强撑着狞笑道:“你倒是能说。可你这些年做出了什么?满朝文武谁还把你放在眼里?”
齐恙嗤笑,“因为你处处掣肘,生怕我掌权之后压在了你头上。”
“你嘴上说得轻巧,说心悦蒋时昀,说他是英雄。”
“可你知道他背地里干了什么吗?”
他眼底杀意翻滚,话到嘴边却生生咽下。
他不能说。
不能现在就说。
前世,他曾悄悄查到蒋家私吞军粮、勾结叛贼的证据,试图将情报递交宫中。
可惜消息还未传出,就被沈云姝当成离间计,转手交给了蒋时昀。
如今重活一世。
他不会再傻。
他要他们血债血偿。
沈云姝显然还不知他心中波涛汹涌,只觉得被他反驳了几句,脸上挂不住。
“齐恙,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你知道蒋将军手握兵符,是朝中如今最倚重的人物!”
“你若还有半点脸,就该自己收拾东西滚出公主府——”
“你该跪着谢我三年来没断你吃穿,没撵你滚出去。”
齐恙没回应她一句。
他缓缓走到案前,目光掠过那一纸冷冰冰的和离书。
墨香尚未干透,纸角微卷。
他拿起朱笔,沉默片刻,唇角扯出一抹讽刺至极的笑意。
“和离?好。”
“我这就签。”
笔锋落下,红墨如血,划破了三年恩情。
沈云姝怔怔地望着那和离书,不知又想到了什么。
咬牙切齿道:“好、好得很!”
可齐恙只是冷冷看了她一眼,仿佛看一只跳梁小丑。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转身,大步踏出门外。
——
与此同时,皇宫。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朱红大柱间,一位身穿明黄龙袍的女子坐在书案后,手指正缓缓描着一副裱起的字画。
她缓缓起身,目光落在那副诗卷上,片刻沉思。
“当年那场朝试,百官交口称赞,有人拿了五千金,只为得他半首诗入堂前。”
“这世上多的是谄媚之徒,唯这齐恙,曾逆言不讳,敢劝孤休征西之策。”
“虽然言辞激烈,却句句见血,孤当时虽怒,心底却敬。”
一旁的李公公垂首立着,听女帝语气有变,连忙小心开口:“陛下可是想起了齐大人?”
女帝轻笑一声,眸色微寒,“孤听闻,沈云姝今早亲手送了和离书。”
“还说他三年无功、坐吃软饭?”
“这话倒是好笑。”
她抬手轻抚案边那幅诗卷,眼神冷冽。
“这天下的庸人,岂配评他才情?”
女帝语气一顿,眼中隐有锋芒闪动。
她转身看向身旁太监,吩咐道:“李公公,传旨。”
“去,把齐恙请进宫来。”
“孤倒要看看,这位曾令朝堂震动的状元宰相,如今是被弃于尘埃,还是蛰伏三载,终将惊雷再起。”
李公公连忙低头应是,拱手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