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劝他三思-《是你要和离,我选黑丝女帝你哭啥》

  副将脸色变了:“将军——不可!陛下如今重用他,若这时出了人命,查下来——”

  “我让你派人!”

  薛时昀吼道,猛地转身,整个人面色狰狞,像是一头在笼中发狂的兽。

  可副将却咬了咬牙,低声回道:“将军,李阁老来信了。”

  “他说此时不可轻动。”

  薛时昀一怔。

  “李阁老?”

  副将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道:“将军,咱们……接下来,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薛时昀猛地转头,眼里尽是戾气,“你说如何是好?!”

  他一脚踹翻石凳,几近失态:“一个浪荡子出身的疯狗!凭什么!”

  “将军息怒!”副将连忙上前劝道,“咱们……咱们若是私自做了什么,李阁老那边,恐怕不好交代。”

  “李阁老……”

  听到这仨字,薛时昀脸色微微变了几分,怒气虽不消,但压了下去。

  他闭了闭眼,低声冷哼:“这老狐狸,也就等着我这回吃瘪。”

  “他怎么说?”

  副将低头,不敢看他。

  “李阁老遣人传话,说……让将军即刻回京述职,勿妄动,切莫坏了大局。”

  “哼。”

  薛时昀手指关节泛白,指节“咯吱”作响。

  他知道,李阁老现在最看重的,是那摊子布好的南线棋局。

  梁城之事虽非全盘胜负,却也是关键一角。

  若是他这边动了杀心,坏了规矩,让女帝抓住把柄,那可就真成弃子了。

  哪怕心里恨得发疯,他也得忍。

  “告诉李阁老的人,”他沉声道,“我听他的——”

  顿了顿,他脸色阴沉如水:“但也请他记着,齐恙若不死,我迟早受制。”

  副将唯唯诺诺地应了声。

  薛时昀转身,负手立于枯井边,眼神死死盯着井口。

  “此子,动不得。”他喃喃道,似是说给别人听,又像说给自己听。

  “但动不得,不代表他能活太久。”

  他眯起眼,眼中闪过一道狠意。

  “回京之后,盯死他的一切——人脉、口粮、旧部,乃至朝中替他说话的那些狗官——一个个查清楚,挨个收拾。”

  “要不了多久,我要让他知道,没了陛下的庇护,他连狗都不如。”

  副将迟疑了一瞬,忽然低声问:“将军,长公主那边……知道此事么?”

  薛时昀一听这话,脸色缓了一分,却带着讥讽笑意。

  “沈云姝?”

  “她知道点风声也好。”他笑意阴沉,“只要她心里还惦记我,我就有翻盘的筹码。”

  “你以为我真看得上她?”

  他语气淡漠得像是在说一只蝼蚁。

  “不过是一块遮风挡雨的金丝帕子罢了。只要用得好,就是挡刀的盔甲。”

  副将低头不语。

  谁都知道,长公主沈云姝和齐恙和离,为的就是和薛将军在一起。

  只可惜,长公主的心意他们家将军从来也只是利用为先。

  “你去准备一下,”薛时昀声音重新冷了下来,“明日启程回京。”

  “我要回去,把这口气,咽着,也得咽完。”

  “但齐恙——”他语调一顿,眼神幽深,“我迟早要他血债血偿。”

  半月之后,梁城。

  雨,终于落了。

  不大,却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滴在砖缝瓦檐,滴在人心上。

  这是一场好雨。

  黄土地微润,百姓抬头望天,有人笑,有人哭。

  齐恙立在南门的高台上,一袭青衣被风雨吹得贴在身上,像是干枯岁月里长出的新枝。

  他没打伞,只是眯着眼看天,掌心摊着一页昨日的水报。

  上头写着:梁城储粮现有三十五万石,民用粮足,官仓满,灾情已解。

  他眼神淡淡,却没什么喜色。

  红梨站在他身后,小声道:“主子,城里百姓已经在南街搭了高台,说是今夜要唱戏谢恩。”

  “谢谁?”

  “谢……谢主子。”红梨声音更低了。

  齐恙嗤笑一声,摇头道:“谢我做什么?我不过是在喂几口饭罢了。”

  红梨低着头,不敢多言。

  过了片刻,台阶下走上来一个人,一身青灰布衣,袖口已被雨水打湿,脸上却笑意浓浓。

  “齐大人!”

  来人正是太平商队掌柜——林涛。

  他走到齐恙身边,先是一揖到底,语气郑重无比:“这一路下来,多亏大人手段,咱们商队,没栽,反赚了!”

  齐恙扫他一眼:“赚了多少?”

  林涛笑着比了个手势:“整整三十万白银!”

  “那些从刘家手里收的货,现在一转手,全成了硬金银。”

  “北境、南州、甚至连边市那边的贩子都主动找上门来求购!”

  “还有几家老字号愿意出三倍价买通太平的独线渠道。”

  他越说越兴奋,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

  齐恙却没接话,只淡淡道:“记得抽出三成,送去官仓。”

  林涛一愣:“送去官仓?可那是咱们实打实赚的!”

  “你要是贪三十万,”齐恙抬头看他,“便要做好日后没命花的准备。”

  林涛一哆嗦,连忙点头:“大人教训得是,三成我亲自送!”

  齐恙收回目光,重新看向雨中城景。

  雨,越下越细。

  巷口有孩子在跳水坑,街边铺户门前点了香,百姓三三两两围着青石台,烧纸拜神。

  可他们念叨的,不是菩萨。

  “多谢齐大人。”

  “谢齐爷保命。”

  这话风一出,民心已定。

  红梨低声道:“主子,这些天……您是真的成了梁城活神仙了。”

  齐恙没有笑,也没再看她。

  只是缓缓道:“神仙是要被供起来的。”

  他不是神仙。他是血里爬出来的人。

  半月之后,京师。

  入春的天光终归亮了几分,晨钟在金銮殿前连敲九响。

  今日大朝。

  百官朝服齐整,沿着玉阶两侧立得笔直,目不斜视。

  “陛下驾到——”

  一声尖锐高呼,金銮殿门大开。

  沈琬宁一袭玄衣,面容平静,步步登上高阶,落座龙椅,她指间托着一封奏折,眉眼藏着一丝疲惫,却不露声色。

  “众卿平身。”

  “谢陛下。”

  随着这一声落,殿中百官归位,朝会正式开始。

  内阁次辅首先出列,行礼后朗声道。

  “启禀陛下,梁南旱情告解,官仓足粮,民心安定,齐恙一人之功,不可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