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委屈-《斩尘缘》

  半个时辰后。

  何氏孤身一人走进平安客栈。

  “我找鬼医。”

  “是诡秘的诡。”

  一身黑衣的宁方生缓缓转过身。

  饶是听丫鬟形容过黑衣人长相,何氏还是心中大震。

  让她大震的是这人的表情,非常的奇特,透着一点冷漠,又带着一点慈悲,好像庙里高高在上的佛,一眼就能看透人心。

  “你是诡医?”

  “是。”

  “你能治病。”

  “是。”

  “我……”

  何氏神色复杂地看着宁方生:“得了什么因果病?”

  宁方生手一指:“你身后有东西跟着。”

  何氏心脏怦怦直跳,“是,是什么?”

  “一只水鬼。”

  宁方生往前逼近一步,“她说她的名字叫……向、小、园。”

  手里的帕子落地,何氏身子晃了几下,无声无息地倒在了地上。

  屏风后,陈器一声惊呼刚要出口,卫东君的手便用力捂上来。

  “别叫,让他去处理。”

  陈器愤愤扭过头:她都晕过去了?

  卫东君:别妇人之仁,说不定还有意识,别功亏一篑。

  陈器咬牙:我,妇人之仁?

  还真被卫东君料准了,倒地后的何氏嘤咛一声,幽幽转醒。

  宁方生走到她身边,蹲下:“夫人,可要我搀扶一把?”

  何氏咬紧牙关从地上爬起来,死死地看着宁方生,厉声道:“说,你到底是谁?谁派你来的?”

  宁方生不由怔住。

  他已经把何氏吓到几乎要晕过去的程度,她竟然还保持着一丝清明,还能质问他是谁?

  不简单啊。

  宁方生没有说话,一撩衣裳在方桌前坐下,一手拿起茶盅,一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言外之意很明白:你若不信,多说无益,门在那边,请。

  何氏只觉得胸口像被压了一块巨石,吸不进气,也呼不出气。

  她不怕家宅不宁。

  这世上有几个高门大户是家宅宁的,不都是今天你斗我,明天我算计你,打打闹闹的过。

  但儿孙倒霉……

  何氏深深感到害怕。

  这些年她苦苦维持着夫妻间的关系,不肯扯下那层遮羞布,为的就是儿孙后代。

  他们如果一个个倒霉了,落魄了,那她的辛苦付出,忍气吞声,咬牙硬撑还有什么意义?

  何氏站了很久,才挪动脚步在宁方生的对面坐下,声音也随之软下来。

  “她为什么要跟着我?”

  宁方生倒了一盅茶,放在她手边:“她说,你对不住她。”

  “胡说。”

  何氏声音陡然尖厉:“若没有我,她早就被人弄死好几回了。”

  只这一句话,就让宁方生和屏风后藏着的两个人,心里生出同一个感叹:找何氏,找对了。

  宁方生:“你不恨她?”

  “我为什么要恨她?”

  何氏冷笑,“恰恰相反我感激她,若不是她的缘故,我又如何知道身边睡着的是头狼。”

  她说感激?

  为什么?

  宁方生看着何氏,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当下心一狠,问道:

  “那天夜里,房尚友在船上说的那些话,你在边上都听得一清二楚?”

  这话一出口,何氏的脸色变了,卫东君的心不会跳了,陈器的血液直往头顶冲。

  屋里,极为安静。

  何氏心底已分辨不出究竟是惊恐多一些,还是害怕更多一些。

  她迟疑半晌,“你怎么知道那天晚上的事?是他告诉你的?”

  最后一个字落下,宁方生深邃瞳仁骤然一缩。

  而屏风里,卫东君已经没有力气去管陈器了,她用两只手死死地捂住自己的嘴巴,不让自己发出丁点声音。

  无人可管的陈器,只能用两排牙齿咬住自己的衣角,两只拳头再抵住嘴巴。

  还不保险。

  他又将头深深的埋在膝盖上,将自己团成一团。

  我的老天爷啊!

  那天晚上,何氏真的去捉奸啊!

  她身旁,真的站着一个男人啊!

  还有……

  房尚友的梦,是真的、真的、真的发生过啊!

  “夫人。”

  宁方生目光透过何氏,看向她的身后。

  “这些事,都是跟着你的人告诉我的,她就在你身后,你有什么委屈只管说,她都听得见。”

  “我的委屈?”

  何氏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一个死人听见了有什么用?”

  活人的委屈,是要讲给活人听的。

  ……

  何家祖籍绍兴,是绍兴府的名门望族,尤其到了大伯、父亲这一代,声望更是达到顶峰。

  大伯和父亲都高中进士,一门双进士,那真真是光宗耀祖啊。

  大伯因为要继承家业,中举后选择回南边做个小官;父亲则留在京城,入了翰林院。

  父亲前后服侍过三朝帝王,只差一步便做了内阁首辅,何氏家族因为他,在四九城站稳脚跟,成了无数人不可企及的高门大户。

  高门的婚姻,首选高门。

  她原本在绍兴府有门门当户对的亲事,未婚夫姓杨,是家中独子,杨家与何家是世交,两家知根知底。

  谁知在成亲前,有个女人挺着大肚子找上门,说肚子里怀的是杨少爷的骨血。

  杨少爷酒后一夜风流,只记得快活,哪还记得那女子是谁?

  杨家见儿子不认,自然也不肯承认。

  哪知那女子血性,当夜就一头跳进河里,一尸两命。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传到京城后父亲大怒,立刻书信一封,命大伯上门退婚。

  杨家自知理亏,连聘礼都没敢要,便退还了婚书。

  就因为这一件事情,父亲便立志给她找个品性好,能管得住下半身的男人,高门不高门的无所谓。

  房尚友便是这样入了父亲的眼。

  他并非父亲门下弟子,但他进京的第一天,便带着自己恩师的拜帖进了何府。

  父亲与他恩师有过一面之缘,于是便把人请进来。

  一番言谈后,父亲对他称赞有加,觉得这人学识渊博,为人谦卑有礼,便对他留意起来。

  高位者对低位者的留意,就像是一股无形力量的加持,房尚友顺风顺水地高中了探花。

  后来她才知道,当年那届的主考官,是父亲的同门师兄。

  而探花郎的头衔,反过来又成为了房尚友婚娶上的加持。

  再加上房家虽不是京城高门,在当地也算殷实,族中子弟都很上进。

  于是父亲稍稍一示意,房尚友便主动上门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