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宋沅,谢谢你。”吴斌高兴的道谢。
他的解题方法比较麻烦,就想着问问宋沅,没想到对方的方法比他的简便多了,不愧是跳级上来的小神童。
“不客气。”
趁着还没上课,宋沅拿出课本预习了一下,吴斌看到后,满脸惊讶:“你也看书?”
“当然看书,不学习怎么能有好成绩啊?”宋沅挑眉,有些不解,难道她不应该看书吗?
吴斌摆摆手,面上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是这个意思啊,我就是看你只要上课的时候看书本。”
宋沅平时只有上课写作业的时候才会打开书本,下课了不是出去玩就是趴在桌上睡觉。
所以吴斌才会这么问。
“噢,那是因为该学的时候学,该休息的时候也要休息啊。”宋沅解释道。
宋沅其实没打算再跳级了,她现在年纪小,一直跳级也有点太夸张了,而且家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没啥需要她一个小孩子操心的。
她现在就好好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吴斌问道。
“可以啊。”
吴斌把书拿过来一翻,有些惊讶,里面好多地方,还有还没讲到的地方都已经做了学习笔记。
乖乖,怪不得人家能有好的成绩呢,他同桌平时看着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努力学习的人,没想到人家都预习这么多了。
吴斌就厚着脸皮问道:“宋沅,我以后可以借你的书参考一下吗?”
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得放下面子,主动出击。
“当然可以呀。”宋沅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宋长河和宋怀江这段也都到城里来摆摊了。
因着宋长河编的小玩具活灵活现的,比较受小孩子的欢迎,大人们也都舍得花个几分钱给自家孩子买个小玩具,其他的一些木勺篮子簸箕也卖出去了一点。
虽然赚到的钱不多,但宋长河也挺满足了,这可比他们在地里忙活要好多了。
他还趁着这个时间收了些废品,虽然不多,但这又是多了一笔收入。
宋怀江通过宋青山的介绍也批发了一点东西来卖,不过他嘴边没有宋青山那么能说会道,价格自然是没有那么便宜。
刚摆摊的时候他定价高,压根没什么人过来买,后来就只能降低价格,走街串巷的叫卖,这才比之前要好一些。
宋怀江坐在树底下休息,心里感慨这钱原来也不是那么好赚的啊。
他要价高了没人买,要价低了自个又赚不了多少,但是为了东西不砸在自己手里,就只能薄利多销了。
他再次羡慕起三弟,每天只要守着铺子就有人过来买东西,而他却是要走街串巷的叫卖。
不过这样虽然累了点,但好歹还能赚到钱。
天气渐渐凉快下来,宋青山和苏玉就琢磨着卖点烤红薯和烤玉米啥的,店里的货架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附近的人家早就知道有这么个杂货店了,家里缺了啥就到这里来买。
两个月下来,除掉开店子的钱,进账的还不少,宋青山夫妻俩人整天乐呵呵的。
家里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块钱的存款了,宋青山想着自家的生意做熟了,完全可以继续扩大铺子。
趁着现在一鼓作气,抢占先机,先把生意做大了,到时候人人都知道他们的店铺,就算后来有人跟他们做一样的,大家也是会先去自己熟悉的地方买东西。
他的解题方法比较麻烦,就想着问问宋沅,没想到对方的方法比他的简便多了,不愧是跳级上来的小神童。
“不客气。”
趁着还没上课,宋沅拿出课本预习了一下,吴斌看到后,满脸惊讶:“你也看书?”
“当然看书,不学习怎么能有好成绩啊?”宋沅挑眉,有些不解,难道她不应该看书吗?
吴斌摆摆手,面上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是这个意思啊,我就是看你只要上课的时候看书本。”
宋沅平时只有上课写作业的时候才会打开书本,下课了不是出去玩就是趴在桌上睡觉。
所以吴斌才会这么问。
“噢,那是因为该学的时候学,该休息的时候也要休息啊。”宋沅解释道。
宋沅其实没打算再跳级了,她现在年纪小,一直跳级也有点太夸张了,而且家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没啥需要她一个小孩子操心的。
她现在就好好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吴斌问道。
“可以啊。”
吴斌把书拿过来一翻,有些惊讶,里面好多地方,还有还没讲到的地方都已经做了学习笔记。
乖乖,怪不得人家能有好的成绩呢,他同桌平时看着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努力学习的人,没想到人家都预习这么多了。
吴斌就厚着脸皮问道:“宋沅,我以后可以借你的书参考一下吗?”
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得放下面子,主动出击。
“当然可以呀。”宋沅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宋长河和宋怀江这段也都到城里来摆摊了。
因着宋长河编的小玩具活灵活现的,比较受小孩子的欢迎,大人们也都舍得花个几分钱给自家孩子买个小玩具,其他的一些木勺篮子簸箕也卖出去了一点。
虽然赚到的钱不多,但宋长河也挺满足了,这可比他们在地里忙活要好多了。
他还趁着这个时间收了些废品,虽然不多,但这又是多了一笔收入。
宋怀江通过宋青山的介绍也批发了一点东西来卖,不过他嘴边没有宋青山那么能说会道,价格自然是没有那么便宜。
刚摆摊的时候他定价高,压根没什么人过来买,后来就只能降低价格,走街串巷的叫卖,这才比之前要好一些。
宋怀江坐在树底下休息,心里感慨这钱原来也不是那么好赚的啊。
他要价高了没人买,要价低了自个又赚不了多少,但是为了东西不砸在自己手里,就只能薄利多销了。
他再次羡慕起三弟,每天只要守着铺子就有人过来买东西,而他却是要走街串巷的叫卖。
不过这样虽然累了点,但好歹还能赚到钱。
天气渐渐凉快下来,宋青山和苏玉就琢磨着卖点烤红薯和烤玉米啥的,店里的货架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附近的人家早就知道有这么个杂货店了,家里缺了啥就到这里来买。
两个月下来,除掉开店子的钱,进账的还不少,宋青山夫妻俩人整天乐呵呵的。
家里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块钱的存款了,宋青山想着自家的生意做熟了,完全可以继续扩大铺子。
趁着现在一鼓作气,抢占先机,先把生意做大了,到时候人人都知道他们的店铺,就算后来有人跟他们做一样的,大家也是会先去自己熟悉的地方买东西。